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基因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50~70岁男性中50%以上患有勃起功能障碍(ED),40岁的男性中有40%的患有不同程度的ED,全球范围内ED患者已超过1亿人,ED已成为困扰全球男性的重要疾病之一。在过去的20年里,对于ED发生机制及治疗有了很大的进展,现有的PDE5抑制剂对大部分ED患者疗效较好,但是对糖尿病性ED、前列腺癌根治术后ED及严重的心血管病变导致的ED疗效欠佳。人们正在寻找更好的治疗ED的方法——基因治疗。本文总结了近年来临床前期基因治疗ED的新进展,即糖尿病ED、老年性ED、神经损伤性ED及血管病变导致的ED的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2.
勃起功能障碍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近年来基因治疗被尝试用于勃起功能障碍(ED)治疗的动物实验,许多研究发现基因治疗方案对各种类型的ED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特别是在左旋精氨酸-一氧化氮-环磷酸鸟苷通路、离子通道、勃起神经和海绵体血管内皮细胞的修复保护等方面的基因治疗研究显示,基因治疗ED有一定的疗效。但应用基因治疗来治疗ED患者,目前仍有较多的困难,暂时无法应用于临床。本综述旨在对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生长因子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勃起功能障碍(ED)的基因治疗是ED治疗的新探索,本文就生长因子,尤其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ED基因治疗中的作用和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勃起功能障碍基因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目前ED基因治疗的现状 基因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是随着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成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初步研究显示了较好的治疗前景,国际上近几年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仍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探讨。  相似文献   

5.
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是常见的男性疾病,5型磷酸二酯酶(PDE5)抑制剂的问世改善了大部分ED患者的性生活质量,然而其对难治性ED的治疗效果不佳。随着ED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迅速发展,人们不断地发现新的阴茎勃起相关信号通路,深入阐明各类ED的分子发病机制,并尝试用基因治疗等先进方法,更好地解决甚至从根本上治愈ED。本文将全面综述目前有关ED的分子信号转导通路、常见类型ED的分子发病机制以及ED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勃起功能障碍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是指阴茎经常性的不能达到和保持足以进行满意性交要求的勃起.据报道,40~70岁的男性52%存在不同程度的ED,到2025年,全世界大约有3.22亿男性存在性功能障碍的问题,而大多数ED患者缺乏系统的临床治疗,即先从损害较小的口服药物治疗开始,第二步应用局部药物治疗(如海绵体注射和经尿道给药),最后的选择是外科治疗(阴茎假体置入);另外,血管外科技术对血管源性的ED患者也是一种可尝试的方法,基因治疗和组织工程技术在动物实验研究方面也取得可喜的成果.本文就目前阴茎ED治疗的现状与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阴茎勃起功能障碍基础研究新动向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是指阴茎不能达到或维持充分勃起,以完成满意的性交。据文献报道,全球约有一亿多ED患者,40~70岁的男性中,约有52%的男性有不同程度的阴茎勃起功能障碍。因此,ED是一种影响男性健康的常见疾病。近20年来,人们对ED的发病基础作了大量的研究,通过利用各种ED动物模型,筛选安全有效的、增强阴茎海绵体平滑肌松弛作用的药物,为ED的治疗提供了光明的前景。其中一氧化氮-环磷酸鸟苷(NO-cGMP)通路、离子通道、细胞间通讯、基因治疗是近年来研究的新热点,本文将较详细阐述ED基础研究最新动向。  相似文献   

8.
高脂血症与男性勃起功能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勃起功能障碍(ED)是男性,尤其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高脂血症是引起男性ED的重要危险因子之一,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的下降和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比值(TC/HDL)的上升与ED有明显相关性。目前研究显示高脂血症引起的动脉狭窄和闭塞可能只是高脂血症引起ED的晚期机制。高脂血症早期即可影响阴茎的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及支配阴茎勃起的外周神经而使阴茎勃起功能受损。对高脂血症所致ED的治疗除针对高脂血症的饮食治疗和药物治疗外,针对ED的中药治疗和基因治疗有望成为治疗高脂血症所致ED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磷酸二酯酶基因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是影响男性健康的一种常见疾病,其患病率大约是20%~45%。近年来,ED的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尤其是高选择性磷酸二酯酶5型(phosphodiesterase V,PDE_5)抑制剂西地那非的问世,使ED的治疗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然而选择性PDE_5抑制剂需长期服药,治疗费用昂贵,加之头痛、面部潮红、消化不良、鼻炎、视觉异常等副作用,从而限制了临床上的应用。近年来,基因治疗ED的研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展示了美好的前景。ED的基因治疗有很多优势:(1)阴茎是体表器官,能准确定位;(2)治疗时在阴茎根部扎止血带,能局限目的基因,减少不良反应;(3)阴茎海绵体细胞间存在缝隙连接,少量细胞转染目的基因即可有效;(4)阴茎平滑肌细胞更新较慢,可使目  相似文献   

10.
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dysfunction,ED)的治疗方式在近10年获得了飞速的进展,从磷酸二酯酶抑制剂(PDE-5i)的临床广泛应用,新型PDE-5i的市场准入,到阴茎假体的临床应用.从基因治疗到目前热门的干细胞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理论提出及治疗方式的初步尝试,为ED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随着分子生物学对ED病因和形成机制研究的深入,转基因治疗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治愈ED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探讨在基层医疗二型糖尿病人中,阳痿的普遍性、相互关联、患者态度和寻求治疗的行为。我们将一份结构性匿名自填问卷发放到十所普通科门诊诊所进行横断性调查。在603位参与者(91%回应率)中,以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作定义之阳痿的普遍性为79.1%。多数参与者患轻度阳痿(28.9%),随后为轻至中度阳痿(27.9%)、中度阳痿(13.4%)及严重阳痿(9%)。接近55%的阳痿患者并不自觉患有此症。少于10%的患者曾寻求医生治疗,76.1%的参与者表示若被确诊为阳痿,会期望得到医生治理。他们认为最重要的医生治理是临床评估(41.7%),其次是治理潜在因素(37.8%)、转介专科医生(27.5%)、教育(23.9%)、处方磷酸二酯酶5型抑制剂(16.9%),及转介辅导服务(6.7%)。与诊断阳痿最密切关联的因素是自觉患有阳痿(OR=90.49(20.00—409.48,P〈0.001))、以及较年长的组别(OR=1.043(1.011-1.076,P=0.008))。总体而言,阳痿在二型糖尿病人中非常普遍。其中大部分病人如患上阳痿都希望得到医生救治,但只有少数会真正提出此要求。建议医护人员使用结构性问卷筛选二型糖尿病人中的阳痿患者,有助于找出未被诊断的阳痿个案。  相似文献   

12.
“勃起功能障碍观测研究”(Erectile Dysfunction Observational Study,EDOS)是一项为期6个月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研究对象包括被要求开始接受治疗或改变治疗方式的ED病人。本研究旨在分析ED的治疗模式,并比较不同治疗模式的疗效。研究对象为到医院看病并诊断需要进行ED治疗的患者。他们接受ED治疗,并在治疗开始时、治疗3个月、6个月时回答来自IIEF(International Index of Erectile Function),EDITS(Erectile Dysfunction Inventory of Treatment Satisfaction),SF-PAIRS(Short Form of the Psychological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Scale)/nq卷的问题。医生可以给病人开出市场上现有的任何疗法,并可以在治疗过程中任何时间改变疗法。在完成为期6个月的分析的1338名病人中,有624人(47%)改变了疗法,714人(53%)一直接受最初诊断的疗法,其中接受治疗的病人持续接受一种疗法的比率显著高于接受西地那非或伐地那非治疗的病人。其它影响这一比率的变量包括性欲低下和ED。各种PDE-5抑制剂在效力、病人满意度、自信心、自发性等方面无显著差异。接受他达拉非治疗的病人的SF—PAIRS“时间相关”项的分数显著优于接受其它治疗的病人。结果显示现有的三种PDE-5抑制剂的临床实践和临床实验结果相似,但病人如果要终止或改变用药,他达拉非的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糖尿病并勃起功能障碍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方法:将120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使用万艾可加中药治疗,对照组使用万艾可治疗。分别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时的国际勃起功能指数评分(IIEF)及睾酮(T)的变化。结果:观察组IIEF评分及T的变化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辨证论治,利用中药偏性,施以六味地黄汤加减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较好地改善患者睾酮水平及IIEF指数。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1例雄激素缺乏的ED患者行65个月的睾酮替代治疗观察,探讨长期睾酮替代治疗的可行性及雄激素缺乏ED的机制,为其合理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跟踪1例雄激素缺乏的ED患者应用睾酮替代治疗65个月的治疗效果、IIEF-5评分,雄激素变化,PSA、Hb及RBC变化及长期应用睾酮的不良反应监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46岁男性,IIEF评分7分,在未治疗前血清总睾酮(TT)2.79 ng/ml,反复多次应用多种PDE5抑制剂均无效,诊断为LOH,予以睾酮替代疗法,补充十一酸睾酮胶囊,开始2周80 mg,2次/日,后改为40 mg,2次/日,2个月后TT正常达3.45 ng/ml,体能、焦虑等症状明显好转,但是性功能无明显改善,予以PDE5抑制剂按需服用,感觉应用有效,IIEF评分21分,坚持联合用药45个月后停用PDE5抑制剂,单用睾酮替代治疗18个月,阴茎勃起坚挺,性功能满意,IIEF评分21分,定期复查性激素水平、PSA和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结论:睾酮替代治疗可以改善PDE5抑制剂治疗雄激素缺乏的ED的效果,长期睾酮治疗雄激素缺乏症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下尿路症状男性人群勃起功能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下尿路症状(LUTS)男性人群的勃起功能障碍(ED)患病情况,探讨LUTS与E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2011年11月~2012年8月,抽取1 000例40~80岁、有固定性伴侣的男性人群,采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5)评估LUTS和ED的严重程度,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UTS与ED的相关性。结果:40~80岁男性人群的LUTS患病率为42.81%(426/995),ED患病率为76.18%(758/995)。其中426例有LUTS症状患者的ED患病率为82.16%(350/426),569例无LUTS症状的ED患病率为71.70%(408/569)。随着LUTS严重程度的增高,ED的患病率明显升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LUTS严重程度与ED的关联存在统计学显著意义(P0.01)。结论:LUTS患者存在很高的ED发生率。年龄越大,LUTS症状愈严重者患ED的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胆囊癌相关耐药基因及其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方法收集国内外近年来有关胆囊癌相关耐药基因及其靶向治疗的文献并作综述。结果胆囊癌化疗耐药的机理主要涉及溶酶体蛋白跨膜p4抗体(LAP—TM4B)基因、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基因及肿瘤干细胞(CSCs)。胆囊癌治疗的基因靶点主要有LAPTM4B、Nemo样激酶(NLK)、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TFPI.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一7/白介素.24(mda.7/IL.24)基因。结论胆囊癌相关耐药基因及其靶向治疗的研究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拓宽了胆囊癌的传统治疗理念。  相似文献   

17.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血管性阴茎勃起功能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阴茎海绵体注射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男性血管性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诊断作用。方法47例ED患者经阴茎海绵体注射PGE1 30μg诱导勃起后行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左、右海绵体动脉血流指标,包括收缩期最大流速(PSV),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结果非血管性ED组41例(87.2%),其中左、右海绵体动脉PSV分别〉25 cm/s者33例,左右海绵体动脉PSV相加〉50 cm/s者8例。动脉性ED组2例(4.25%),左右海绵体动脉PSV均〈25 cm/s,背深静脉未见血流。静脉性ED组4例(8.51%)。结论阴茎海绵体注射血管活性药物后多普勒彩色超声对男性血管性ED检查是一种微创而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是男性常见疾病,直接影响患者及其配偶的生活质量。PDE5抑制剂是治疗ED的首选药物。尽管临床主要有3种PDE5抑制剂(西地那非、伐地那非和他达拉非)可供选择,但是患者及其配偶在选择PDE5抑制剂上是否有偏好,以及影响其选择的因素又有哪些本文简要地综述了最近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吸烟对无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年轻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我院泌尿外科门诊和住院ED患者,其中吸烟组21例,非吸烟组48例,健康对照组16例,所有受试者均进行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径扩张功能(FMD)的测定,同时检测其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ED组患者FMD明显降低,而ED组中吸烟组FMD又明显低于非吸烟组[吸烟组(6.0±0.8)%,非吸烟组(9.7±2.5)%,对照组(14.0±2.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D患者存在内皮功能障碍,吸烟进一步加重ED患者内皮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20.
勃起功能障碍及下尿路症状均为中老年男性常见疾病,多个流行病学研究证实二者密切相关。近年来多项研究证实PDE5抑制剂在改善ED患者勃起功能的同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LUTS,但对患者的尿动力学指标无改善。本文就国内外ED与LUTS之间的联系、PDE5抑制剂治疗LUTs的进展及其可能的机制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