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Duchenne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患儿血清心肌酶谱是否随病程进展变化及其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1984—2011年299例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发育儿科就诊的DMD患儿血清心肌酶谱水平,包括天冬氨酸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依据发病特点将DMD患儿不同年龄段分为3组:<5岁组、5~<10岁组、≥10岁组。所有数据资料经方差齐性及正态分布检验,计量资料取对数后符合正态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 DMD患儿各年龄组心肌酶谱均显著升高,且<5岁组、5~<10岁组心肌酶谱升高最明显,≥10岁组心肌酶谱显著低于<5岁组、5~<10岁组。结论 DMD患儿血清心肌酶谱10岁升高最明显,之后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这种变化规律可以反映肌纤维坏死速率和病程进展速度。  相似文献   

2.
病理性黄疸对新生儿心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病理性黄疸对新生儿心肌组织的影响.方法 以2005年1-11月本科住院的38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同期32例生理性黄疸新生儿为对照组.检测二组新生儿总血清胆红素(采用钒酸盐法)、心肌酶(采用酶学速率法)、心肌肌钙蛋白(cTnI)(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心脏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同时观察临床表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结果 1.二组新生儿血清AST、LDH、羟丁酸脱氢酶(HBDH)、CK水平均增高,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与临床标准相符,CK-MB/CK <6%.二组之间血清心肌各酶、cTnI无显著差异(Pa>0.05).2.观察组恢复期血清LDH、HBDH明显降低,与急性期比较差异显著(Pa<0.05),AST、CK、CK-MB与急性期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a>0.05).3.急性期血清胆红素与心肌酶、cTnI均无明显相关(Pa>0.05).4.二组新生儿心脏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均无明显异常改变,临床无明显心肌受损症状及体征.结论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对心肌无明显损害.对早期新生儿诊断心肌损伤仅依据其心肌酶谱、cTnI值增高是不够的,还要根据新生儿临床表现及心脏彩超、心电图改变,并结合新生儿日龄全面分析,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有无麻疹疫苗接种史麻疹患儿急性期心肌酶谱变化及临床意义,探讨疫苗接种对麻疹患儿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对71例住院麻疹患儿按有无麻疹疫苗接种史分为有疫苗接种史组23例(有接种组)和无疫苗接种史组48例(无接种组),并设健康对照组30例。分别检测各组血清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工酶1(LDH1),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水平,同时行心电图检查。结果无接种组与有接种组比较,CK-MB、LDH1及α-HBD明显升高(Pa〈0.05),并肺炎增多(P〈0.05),平均住院天数增加(P〈0.01)。二组分别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K-MB、LDH、LDH1及α-HBD均明显升高(Pa〈0.01)。结论麻疹患儿急性期存在心肌酶谱升高,接种麻疹疫苗对急性期麻疹患儿心肌有一定保护作用,可减少合并症。  相似文献   

4.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心肌酶谱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婴幼儿与儿童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心肌酶谱的动态变化进行检测,了解二者在发病早期与恢复期的不同。方法 婴幼儿组和儿童组MP肺炎均在发病后1周和3周早晨取空腹血测定血清心肌酶谱及其同工酶。结果 心肌酶谱在发病第1周时儿童组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均高于婴幼儿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发病后3周经治疗血清心肌酶和同工酶婴幼儿组均高于儿童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婴幼儿组中2次测定乳酸脱氢酶(LDH),均高于儿童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MP肺炎感染早期儿童组心肌损害较婴幼儿组明显。发病后3周经治疗婴幼儿心肌损害较儿童组明显且迁延。婴幼儿组病程中LDH均高于儿童组,可能与LDH敏感性高、恢复慢、特异性差及婴幼儿肺部表现较儿童严重、且缺氧也更明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疱疹性咽峡炎患儿血清心肌酶谱与超敏C-反应蛋白( high 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hs-CR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共8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正常体检的健康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儿心肌酶谱( AST、LDH、CK、CK-MB)和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CRP升高45例(56.25%),对照组则为2例(4%),观察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χ2=31.55, P<0.01)。观察组患儿心肌酶谱异常59例(73.75%),其中 AST 异常51.6%、CK 40.1%、CK-MB 21.4%、LDH 72.2%;对照组患儿心肌酶谱异常6例(12%),其中AST异常16%、CK 10%、CK-MB 4%和LDH 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心肌酶谱和hs-CRP可作为心肌损害的有效指标,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急性豆角中毒患儿心肌损害情况.方法 以54例急性豆角中毒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症状轻重分成2组(轻症组24例,重症组30例),均于中毒后第3天晨起空腹抽静脉血,进行心肌酶谱检测.同时2组患儿均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查.结果 轻症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异常率为54.1%,肌酸激酶(CK)异常率为12.5%,CK-MB异常率为4.2%;而重症组血清LDH异常率为83.4%,CK异常率为55.3%,CK-MB异常率为33.3%;重症组LDH、CK、CK-MB异常率均显著高于轻症组(P<0.05).结论 救治急性豆角中毒患儿时不能忽视心肌损伤.患儿心肌损害程度与中毒程度有关,心肌酶谱检测和心电图检查可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急性豆角中毒患儿心肌损害情况.方法 以54例急性豆角中毒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症状轻重分成2组(轻症组24例,重症组30例),均于中毒后第3天晨起空腹抽静脉血,进行心肌酶谱检测.同时2组患儿均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查.结果 轻症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异常率为54.1%,肌酸激酶(CK)异常率为12.5%,CK-MB异常率为4.2%;而重症组血清LDH异常率为83.4%,CK异常率为55.3%,CK-MB异常率为33.3%;重症组LDH、CK、CK-MB异常率均显著高于轻症组(P<0.05).结论 救治急性豆角中毒患儿时不能忽视心肌损伤.患儿心肌损害程度与中毒程度有关,心肌酶谱检测和心电图检查可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在治疗前后心肌酶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78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分为危重组33例和非危重组45例。在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检测血AST、CK、CK-MB、LDH。结果1治疗前危重组患儿心肌酶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非危重组(P<0.01);2治疗后危重组患儿心肌酶各项指标仍显著高于非危重组(P<0.01);3非危重组患儿治疗后心肌酶下降显著(P<0.01),危重组治疗后心肌酶虽有下降趋势,但无明显差异。结论新生儿败血症时常合并心肌损害,测定心肌酶尤其是CK-MB,对诊断心肌损害以及指导临床治疗与转归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导管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治疗前后心肌酶谱及心功能的变化.方法 检测VSD患儿介入治疗前后血清肌钙蛋白(cTnI)、磷酸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AST水平,并通过超声心动图(UCG)测定其左室射血分数(LVEF),对治疗前后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应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介入治疗后VSD患儿较治疗前血清cTnI明显升高[(0.29±0.17) μg/L vs (0.02±0.01) μg/L,t=9.0 P<0.01],LVEF有所降低[(75.4±5.1)% vs (78.3±6.2)%,t=2.14 P<0.05],血清CK、CK-MB、LDH、AST水平无明显变化(t=0.15,0.46,0.89,0.45 Pa>0.05).结论 经导管VSD封堵术对患儿心肌酶及心功能有一定影响.予以相应的干预治疗仍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效果。方法新生儿窒息并血清心肌酶谱变化85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二组患儿均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予1,6-二磷酸果糖0.10~0.25g/(kg.次),2次/d,快速静脉滴注(10min内滴完),疗程7~10d,入院12h内及治疗后查血清心肌酶谱。结果治疗与对照组治疗后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HBDH)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a<0.05)。结论1,6-二磷酸果糖对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有一定预防及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