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腹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的经验及评价临床价值.方法:2000年10月至2006年3月共收治肾癌56例,男35例,女21例,年龄33~81岁(平均59岁),肿瘤平均直径5.4 cm,左侧30例,右侧26例,46例肿瘤直径小于8 cm,采用经腹腹腔镜肾癌根治术.10例肿瘤直径大于8 cm,采用手辅式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结果:55例腹腔镜肾癌根治手术成功,1例右肾动脉损伤改开放手术,1例胰腺损伤,1个月后治愈;手术时间85~360min,平均155 min.术中出血量约50~420 mL,平均100 mL.3例穿刺口周围出现不同程度皮下气肿,3 d后自行消失.术后24 h下床活动,48 h开始进食,术后7 d出院.41例随访0.5~5年,无肿瘤复发,无穿刺孔种植转移.结论: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具有术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疼痛小的优点,对于T1~T2N0M0期肾肿瘤,效果优于开放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348例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的出血情况及相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结果 348例患者中有319例患者术后无出血发生,28例患者出现穿刺口少量渗血,1例患者出现大量渗血并形成皮下血肿,经相关治疗及护理后均康复出院.结论 加强预防措施能有效地减少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的出血,有效的护理措施能促进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出血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腹腔镜斜疝高位结扎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61例腹股沟斜疝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均手术成功,治愈出院;术后发生阴囊气肿3例,皮下气肿6例,均自行吸收,术后2个月复发1例,经传统手术方法治愈,肩背疼痛5例,经吸氧、按摩肩背部后疼痛缓解;切口渗血2例,给予砂袋压迫能止血。[结论]加强腹股沟斜疝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病人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4.
美国妇科腹腔镜医师联合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Gynecologic Laparoscopists)统计4,385,000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共有933例次发生切口疝,其发生率为0.021%;Nassar等回顾分析870例腹腔镜术后病例,有16例发生切口疝,发生率为1.8%.综合其他一些大宗病例的统计结果,腹腔镜术后发生切口疝的发生率为0.02%~3.6%[1].通常认为,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术后的切口疝发生率要低.本科于2012年1月收治一位"盆腔包块"的患者,术中病检证实为"右卵巢成熟型囊性畸胎瘤",行腹腔镜下"右侧附件切除术",术后1周正常出院;术后第18天发生右下腹壁切口疝,再次人院外科行疝修补术,现治愈出院.本文就老年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发生的切口疝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出预防护理措施,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宫外孕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重点及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70例应用腹腔镜治疗的宫外孕患者的一般资料、护理重点及相应措施并进行总结.结果 70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发生3例出血(1例腹腔出血和2例穿刺点出血)和2例皮下气肿,穿刺孔愈合良好,未发生血肿、盆腔感染、急腹症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治疗宫外孕的围手术期护理至关重要,应抓住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重点并做好相应的护理措施,从而确保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宫外孕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重点及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0例应用腹腔镜治疗的宫外孕患者的一般资料、护理重点及相应措施并进行总结。结果70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发生3例出血(1例腹腔出血和2例穿刺点出血)和2例皮下气肿,穿刺孔愈合良好,未发生血肿、盆腔感染、急腹症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腹腔镜治疗宫外孕的围手术期护理至关重要,应抓住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重点并做好相应的护理措施,从而确保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中置入补片预防造口旁疝的效果。方法: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普通外科行腹腔镜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的4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49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乙状结肠造口组(常规组,n=28)、预防性补片置入组(预设组,n=21),对比两组术后造口旁疝发生率及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造口疼痛、感染、缺血坏死、裂开、狭窄等造口相关并发症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造口周围感觉缺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2个月造口旁疝(CT直径5 cm)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24、36个月造口旁疝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经腹会阴联合直肠根治术中预防性置入补片能降低患者术后远期造口旁疝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大汗腺切除术后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2年6月本院行腹腔镜下大汗腺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结果本组20例患者疗效满意,术后无皮下出血、血肿,无皮瓣坏死,随访0.5-2年,无复发。2例皮下积液,经皮下穿刺抽液后治愈,1例右侧肋间臂神经损伤,术后3个月后自愈。结论术前充分准备和术后细心的护理对取得手术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计在腹腔镜直肠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经腹膜外隧道和腹直肌行乙状结肠吻合器造口的操作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我院胃肠外科在2004年8月至2008年12月间对81例患者行腹腔镜直肠肿瘤切除术时施行经腹膜外隧道和腹直肌的乙状结肠吻合器造口.结果:74例患者行腹腔镜下腹会阴切除术(APR),7例患者行Hartmann术;所有患者都在腹腔镜下完成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的分离,无中转开腹.无术中造口相关并发症,无手术死亡.78例(96.3%,78/81)患者术后随访3~60个月,中位数25个月,3例失访.除4例术后初期发生造口周围炎外,无发生造口感染、造口坏死、造口脱出、造口回缩、造口狭窄、小肠内疝、造口旁疝、肠梗阻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2~3个月开始大便逐渐成形,结肠造口呈现规律性排便,约每日1~3次.96.15%(75/78)患者排便前有左腹胀等排便感觉,收紧腹直肌可使造口处于轻微关闭状态,暂缓粪便排出,有一定的意识控便作用.结论:腹腔镜直肠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经腹膜外隧道和腹直肌行乙状结肠吻合器造口术操作简单,可有效地减少造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回顾性分析和总结了本院1000例患者行妇科腹腔镜手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的护理.包括下肢静脉血栓、腹胀、咽喉部不适、肩背酸痛或不适、恶心呕吐和穿刺口愈口不良.经精心的观察与护理,全部治愈顺利出院.认为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能够预防或减少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并发症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引流管口疝嵌顿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48岁。因阑尾术后25年引流管口处发现可回纳性肿物7年,无法回纳8h就诊。查体:腹部稍有隆起,右下腹可见5cm左右纵性旧手术瘢痕,腹软,右侧麦氏点引流管口处可触及5cm×3cm×2cm大小椭圆形肿物,质中,表面光滑,边清,触痛,无移动,不能回纳入腹腔。诊断:引流管口疝嵌顿。即行手术,术中疝内容物为部分小肠及部分大网膜。回纳小肠,网膜与疝囊壁粘连,松解粘连回纳网膜,高位结扎疝囊,分层缝合,术后治愈出院。讨论临床上腹部切口疝多见,引流管口疝嵌顿罕见,发生原因为腹壁强度减弱。减弱因素:腹外斜肌、腹壁各层及筋膜、鞘膜等组织纤维大体上横…  相似文献   

12.
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57例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经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行经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护理经验.结果:本组手术均顺利进行,手术时间49~144 min,术中出血量30~90ml.术后发生皮下气肿2例,Trocar穿刺孔皮下脂肪液化1例,无出血、高碳酸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2年,血压均恢复于正常范围.结论:经后腹腔途径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安全可靠.完善术前准备、加强术后观察和及时处理,可有效减少和避免相关并发症发生,且是保证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1 病例报告  男 ,6 2岁。因反复右腹股沟长包块 10 a入院。查体 :腹膨隆、软、无压痛 ,右腹股沟下方扪及 3 cm× 2 cm卵形肿物 ,质软 ,无压痛 ,达阴囊根部 ,平卧消失 ,压迫内环口咳嗽包块不突出。以右腹股沟可复性斜疝行疝修补术 ,术中见外环口 2 cm,疝囊 3cm× 2 cm× 1.5 cm,内环口直径 1.5 cm,手术行疝囊高位结扎 ,巴氏法修补术。术中修补时见腹股沟韧带下方内侧有 2 cm× 2cm半球形肿物、软、边界清 ,切开包块见为疝囊内嵌顿的大网膜 ,内环口直径 1.5 cm,切除嵌顿大网膜 ,疝囊颈作高位结扎、封闭股环。术后病愈出院。2 讨论腹股沟斜…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1例肝癌合并冠心病患者经肱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皮下严重出血和皮下血肿的救治与护理体会。护理要点:术前进行充分的出血风险评估并做好急救预案,术后细致观察穿刺部位及周围皮肤的出血、渗血情况,早发现、早报告、早配合医生救治处理,避免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该患者救治快速准确,皮下出血得到及时控制,患者顺利度过了危险期。经过14 d的精心治疗与护理,患者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π形吻合与圆形吻合(反穿刺法)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食管-空肠吻合重建中的安全性和短期疗效。方法 采取回顾性研究,收集2019年1月-2021年3月该院收治的75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食管-空肠吻合方法不同,分为直线型切割闭合器吻合组(π形吻合组,27例)和圆形吻合器吻合组(反穿刺法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全腹腔镜下重建食管空肠吻合的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总数、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π形吻合组手术时间和食管空肠吻合时间分别为:(221.5±8.8)和(34.7±3.7) min,与反穿刺法组的(246.9±5.6)和(47.2±4.6) 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19,t=11.81,P <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中淋巴结清扫总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反穿刺法组发生术中并发症2例,包括:食管空肠吻合口闭锁1例,吻合口撕裂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3例,包括:吻合口狭窄2例,吻合口出血1例。结论 全腹腔镜下食管-空肠π形吻合和反穿刺法吻合均是安全、可行的,在食管空肠吻合时间方面,π形吻合重建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上的优缺点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行腹股沟疝手术患儿362例,其中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178例,行常规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184例,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术程均顺利。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约为15~35 min,平均时间25 min;无中转手术病例;术中发现并处理对侧隐性内环口未闭32例;术后第1天下床活动,术后2~3 d出院;近期并发症2例。传统手术组手术时间约为20~40 min,平均手术时间30 min;术后第2天下床活动,术后5~7 d出院;近期并发症13例;9例为手术2个月至1年后对侧发生斜疝,经二次手术治愈。362例均得到随访,随访4个月~2年。腹腔镜组178例痊愈,复发2例,传统手术组184例痊愈,复发8例。结论腹腔镜下内环口缝扎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操作简便安全、疗效可靠、复发率低并且可同时发现及处理另一侧隐性疝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1 病例资料男 ,5 0岁。 10年前因胃溃疡穿孔于某医院行胃大部切除、胃肠道重建术。出院后反复出现中上腹痛、饱胀 ,伴恶心、呕吐 ,呕吐胃内容物及胆汁。经对症处理 ,病情好转。 3天前上述症状再次发作 ,来我院就诊。查体 :腹部膨隆 ,中上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肠鸣音弱。腹部 X线平片示结肠部分积气。消化道钡餐造影见造影剂顺利通过吻合口 ,于吻合口 15 cm处空肠出现梗阻。行急诊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原手术为毕 - 式结肠前吻合 ,空肠输入襻前跨于输出襻上方。输入段长 2 5 cm,吻合口宽 8cm,吻合口附近空肠水肿、扩张 ,输入襻空肠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引导下切口疝修补术是一种操作安全,修补确切可靠的手术方法。方法:我们通过对6例病人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术前置胃管及尿管,根据疝的位置灵活确定病人体,以充分暴露疝孔并方便麻醉及手术操作为准,通过联合手术下的切口疝修补术1例及单纯的切口疝修补术5例在腹腔镜下疝修补。结果:6例手术均成功完成,无腹腔的脏器损伤,无出血,血肿及伤口感染,疝修补时间40-100min,3例术后未用止痛药,所有病例1-3d下床活动,1-3d排肠气,7-8d顺利出院,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具有修补安全,在修补缝合腹壁缺损时,可完全避免误伤腹内脏器;修补可靠,创伤小,在联合手术时行疝修补术,可不必增加新的穿刺孔,避免多次住院手术,减轻病人痛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行经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护理经验。结果:本组手术均顺利进行,手术时间49~144min,术中出血量30~90ml。术后发生皮下气肿2例,Trocar穿刺孔皮下脂肪液化l例,无出血、高碳酸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2年,血压均恢复于正常范围。结论:经后腹腔途径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安全可靠。完善术前准备、加强术后观察和及时处理,可有效减少和避免相关并发症发生,且是保证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我院从1984年至1987年6月,对36例婴幼儿嵌整性斜疝,采取耻骨上皮纹横切口、皮下间断缝合法。该术具有术后不需拆线、伤口愈合理想、瘢痕小。手术方法:在全麻下施行。取患侧耻骨上皮沟纹处(即皮下环稍上方)横行切开皮肤约3.5cm,分离皮下组织,剪开腹外斜肌腱膜,松解嵌顿,切开疝囊。观察疝内容物,实属生机良好时,即可还纳复位。然后分离疝囊,切除多余疝囊组织,行高位内荷包缝合,将其残端悬吊腹横肌上,间断丝线缝合腹外斜肌腱膜2~3针,使重建的皮下环口以不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