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和自我护理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利芬  陈玉英  王思琛 《护理研究》2003,17(21):1256-1257
目前普遍认为 ,骨质疏松症是成年妇女特别是绝经后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人口的老年化 ,其发病率不断增加 ,男性为 2 0 %左右 ,而绝经后妇女可高达 2 5 %~ 5 0 % ,明显高于男性[1] 。由于骨质疏松的危害日益严重 ,所以提高人们尤其是老年妇女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并学会自我护理非常重要。1 概述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骨量减少及骨组织显微结构改变 ,伴有骨脆性增高及易导致骨折的疾病。对于女性来说 ,月经来潮和绝经是其一生中两个重要过程 ,并且这两个过程与其骨骼的生长、发育、衰老密切相关。女性绝经后的 1a~ 2 0a内经历骨…  相似文献   

2.
更年期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妇女常见的骨代谢疾病。妇女绝经后,卵巢功能明显降低,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影响蛋白质合成,致使骨基质合成不足。中老年妇女又因缺钙引起骨皮质变薄,骨小梁变细,数量减少,轻微外力即可发生骨折,如不注意防治,可导致严重后果。骨质疏松症不能治愈,却能预防。将药物、补钙、氟盐、运动、细心护理联合应用,可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生活在哈尔滨地区的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患病情况和诊断标准。方法:对377例生活在哈尔滨地区的中老年妇女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L2~4,Ward's骨密度测定分析,对比现有的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和临床资料研究。结果:Ward's的骨密度显著低于L2~4的骨密度(P<0.05)。有临床症状、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症和严重骨质疏松症的百分比在50~55岁80例受检者中分别为35%,11.3%,5%,0;56~60岁80例中分别为82.5%,41.3%,23.7%,0%;61~65岁79例中,百分比分别为91.6%,36.8%,47.4%,5.1%。66~70岁68例中,其百分比分别为100%,26.4%,63.2%,7.4%。70岁以上70例中,其百分比分别为100%,41.4%,44.3%,8.5%。绝经年限与骨密度呈显著负相关(r=-0.89)。结论:高寒地区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明显增高,绝经年限与骨密度呈显著负相关。50~60岁妇女DEXA诊断骨质疏松率与临床表现相关性差,应制定本地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4.
饮食及生活习惯对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刘伟军  吴华 《中国康复》2005,20(5):310-312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病,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很高,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受多因素影响,主要包括环境和遗传两方面。已经确定峰值骨密度的60%-80%由遗传决定,20%由环境决定。环境因素的影响虽小,但是可控制,而作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饮食和生活习惯的控制无疑对骨质疏松症的预防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日两国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以预防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采用两国统一的骨质疏松症检查问诊表,分别对600例中日两国中老年妇女进行调查,并监测骨密度,进行两国中老年妇女之间的比较.结果中日两国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不同,两国中老年妇女骨矿密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日本中老年妇女由于经济条件好,干家务及运动减少,饮食习惯不同及生活压力大,有不良嗜好等,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较中国湛江市中老年妇女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日两国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以预防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采用两国统一的骨质疏松症检查问诊表,分别对600例中日两国中老年妇女进行调查,并监测骨密度,进行两国中老年妇女之间的比较。结果中日两国中老年妇士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不同,两国中老年妇女骨矿密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日本中老年妇女由于经济条件好,干家务及运动减少。饮食习惯不同及生活压力大。有不良嗜好等。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较中国湛江市中老年妇女高。  相似文献   

7.
背景:运动疗法对预防绝经后妇女骨丢失的价值尚存在争议。目的:评价运动疗法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BM,CNKI,VIP数据库关于运动疗法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随机对照试验。纳入健康的绝经后妇女,种族、国籍、地域不限,年龄在50~70岁之间。排除合并有基础疾病的患者。采用Cochrane协作组提供的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临床评价指标包括骨矿物质密度和骨折发生率。结果与结论:共纳入9篇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治疗比较,运动疗法联合常规治疗可明显提高绝经后妇女骨矿物质密度[WMD=0.96,95%CI(0.47,1.44),P〈0.05],但对其骨折发生率影响不明显(P〉0.05)。提示运动疗法可以增加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骨矿物质密度,但并不能减低骨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症是更年期女性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据统计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高达30%。绝经后妇女发生骨质疏松症与内源性雌激素有关,雌激素的减少,对破骨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破骨细胞相对加强,破骨与成骨明显失衡,出现骨的吸收增加,骨的形成减少,导致骨质逐渐丢失,骨密度降低,结果发生骨质疏松症。其临床表现最主要的就是腰背髋部酸痛,身材变矮和驼背是其重要的临床体征,骨折是其最大的危害,结果导致生活和工作能力的丧失。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包括骨矿物质和骨基质的减少,矿物质主要由钙、磷和一些微量元…  相似文献   

9.
阿仑膦酸钠治疗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俊祥  顾光  谢建丽  徐锦荣  魏平 《临床荟萃》2008,23(15):1124-1125
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GC)可造成骨量丢失,增加骨折发生率,导致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GIOP),发生率在30%~50%.糖皮质激素相关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仅次于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及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居第3位[1].  相似文献   

10.
背景:运动疗法对预防绝经后妇女骨丢失的价值尚存在争议.目的:评价运动疗法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BM,CNKI,VIP数据库关于运动疗法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随机对照试验.纳入健康的绝经后妇女,种族、国籍、地域不限,年龄在50~70岁之间.排除合并有基础疾病的患者.采用Cochrane协作组提供的Rev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临床评价指标包括骨矿物质密度和骨折发生率.结果与结论:共纳入9篇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治疗比较,运动疗法联合常规治疗可明显提高绝经后妇女骨矿物质密度[WMD=0.96,95%CI (0.47,1.44),P < 0.05],但对其骨折发生率影响不明显(P > 0.05).提示运动疗法可以增加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骨矿物质密度,但并不能减低骨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皮质变薄和骨小梁断裂为特点的慢性进行性疾病,其病理机制是绝经后妇女雌激素和活性维生素D缺乏导致骨吸收增加、骨量减少及骨组织结构变化,使骨脆性增加易于骨折[1]。骨质疏松症的诊断目前多采用国际公认的"金标准"—双能X线骨密度仪的检测值。骨质疏松症是绝经后女性及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据调查显示,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文献报告绝经后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脊柱压缩性骨折的发病率高达80%左右。一般易把骨质疏松所致的压缩性骨折误认为肿瘤所致的压缩性骨折。本文分析报告56例绝经后妇女,通过骨矿分析仪测定其骨矿含量,并摄胸腰椎X线片进行对照。  相似文献   

13.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表现为骨量减少和骨显微结构改变,导致骨脆性增加及继发骨折.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发生于老年妇女的常见疾病[1].目前全世界约2亿人患有骨质疏松,其发病率已跃居常见病、多发病的第7位[2].  相似文献   

14.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又称Ⅰ型骨质疏松症(OP),是指妇女在绝经期后发生的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而易于骨折的一种全身性疾病[1]。一般多发生在绝经后10年左右,年龄在55~65岁。骨质疏松症容易导致脊柱、髋部、腕部等部位骨折,其发生率高、危害性大,治疗比较  相似文献   

15.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骨代谢疾病,以骨量减少、骨的微结构退化,骨的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为特征,并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疾病。在美国约有2500万骨质疏松症患者,每年约有150万患者发生骨折,且约20%的骨折患者在1年内并发肺栓塞、肺炎而死亡;半数髋部骨折的存活者将永久丧失独立生活能力。在我国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虽无确切的报道,但从上海朱汉民的调查结果以T分〈2.0个标准差为标准(DEXA),男性为13.4%,女性为40.1%。据统计大约40%一50%的白人绝经后妇女将患至少一种骨质疏松性骨折。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老龄化和平均期望寿命增长,骨质疏松症将成为严重危害中老年妇女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6.
妇女绝经后骨吸收大于骨形成,骨密度以每年2%~3%的速度减少,最后形成骨质疏松。由于中国居民从膳食中得到的钙量严重不足,钙剂补充成为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必要条件,钙剂的预防作用主要包括提高骨峰值和减少骨丢失,在绝经前或绝经早期可单独补充钙剂,在绝经晚期必需加用维生素D以增加钙的吸收和利用。钙剂在绝经后骨质疏松治疗中是一线治疗药物的必需的辅助药物,但不是一线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讲究生沽在哈尔滨地区的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患病情况和诊断标准。方法:对377例生活在哈尔滨地区的中老年妇女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L2-4,ward’s骨密度测定分析,对比现有的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和临床资料研究。结果:ward’s的骨密度显著低于L2-4的骨密度(P&;lt;0.05)。有临床症状、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症和严重骨质疏松症的百分比在50.55岁80例受检者中分别为35%,11.3%,5%,0;56-60岁80例中分别为82.5%,41.3%,23.7%,0%;6l-65岁79例中,百分比分别为91.6%,368%,47.4%,5.1%。66-70岁68例中,其百分比分别为100%,26.4%,63.2%,7.4%。70岁以上70例中,其百分比分别为100%,41.4%,44.3%,8.5%。绝经年限与骨密度呈显著负相关(r=-0.89)。结论:高寒地区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明显增高,绝经年限与骨密度呈显著负相关。50-60岁妇女DEXA诊断骨质疏松率与临床表现相关性差,应制定本地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8.
尿脱氧吡啶啉 (DPD)是 I型胶原纤维的降解产物 ,释放入血并从尿中排出 ,不受饮食影响 ,是反映骨吸收的一个特异指标 [1 ]。而骨吸收造成的骨丢失是妇女发生骨质疏松的主要因素 ,本研究通过对5 6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行鲑鱼降钙素治疗前、治疗 3个月及 6个月尿 DPD排泄率及骨密度(BMD)等相关指标的检测 ,以评价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材料与方法1 对象  1 999年 6~ 1 2月来本院初诊并确诊为骨质疏松症的中老年妇女 5 6例 ,年龄 5 1~ 70岁 ,肝肾功能正常 ,半年内无骨折史。2 方法2 .1 标本留取 :受试者取样前一天禁止高脂肪、高蛋…  相似文献   

19.
绝经和中老年妇女骨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绝经和中老年妇女骨密度的关系,为骨质疏松的诊断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45~55岁153例女性为检测对象,分为绝经组和未绝经组,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QUS)测定受栓者足跟部骨密度(BMD)值,同时测量受检者体重、身高、体质指数.结果:绝经组骨密度值明显低于未绝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3,P=0.022),且绝经组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高于未绝经组,绝经和中老年妇女骨密度值呈正相关(r=0.185),年龄与骨密度呈负相关(r=-0.224),身高、体重、体质指数和骨密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绝经和中老年妇女骨密度关系密切,绝经后妇女骨密度明显降低,绝经可能是导致中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骨代谢指标与绝经年限、初潮年龄、产次、哺乳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健康绝经后妇女116例,测定其骨密度、血清碱性磷酸酶、尿钙/肌酐、尿羟脯氨酸/肌酐,并对其绝经年限、初潮年龄、孕产次、哺乳史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绝经年限越长,骨密度越低,以上骨代谢生化指标明显增高,绝经5年以上变化显著(P<0.05)。(2)初潮年龄>18岁以上者骨密度显著降低,以上骨代谢生化指标增高(P<0.05)。(3)单或无产次、无哺乳史者骨密度低,以上骨代谢生化指标高(P<0.05)。结论:绝经后妇女的骨量、骨代谢指标与绝经年限、初潮年龄、产次及哺乳情况等有关,应加强对绝经早期,特别是初潮年龄晚、未生育、无哺乳史绝经后妇女的骨代谢指标的监测,及早预防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