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癌基因c-erbB-2产物在胃癌中的作用与预后关系。方法:应用c-erbB-2癌基因蛋白(p185)到的单抗,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分析74例胃癌c-erbB-2蛋白表达。结果:胃癌中c-erbB-2表达阳性率为44.6%。低分化腺癌组阳性率62.9%,高/中分化腺癌组阳性率34%,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53.8%与无淋巴结转移组阳性单2.7%差异显著(P<0.05),浸润肌层、浆膜层阳性率高于湿润至粘膜下层。结果提示原癌基因c-erbB-2激活其产物超量表达参与了胃癌发生发展,并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有关。结论:c-erbB-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胃液脱落癌细胞c—erbB—2基因扩增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峰  张远 《中国肿瘤临床》1997,24(7):512-515
应用PCR技术及Southernblot分子杂交检测87例胃癌患者胄液脱落癌细胞c-erbB-2扩增。结果显示:87例中有11例(12.64%)胃液c-erbB-2扩增阳性,其中进展期胄癌、乳头状腺癌及分化良好型胃癌阳性率分别显著高于早期胃癌、其它组织类型胃癌及分化不良型胃癌(P<0.05与P<0.01);伴肝转移胃癌阳性率显著高于不伴肝转移者(P<0.05);伴淋巴结转移胃癌阳性率明显高于不伴淋巴结转移者(但P>0.05)。该方法似可作为术前或胃镇检查前胃癌估计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3.
CD44V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D44V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了60例胃癌、12例胃良性肿瘤和20例政党胃黏膜组织中CD44V9表达水平。结果:胃癌组CD44V9阳性表达率(55.0%)明显高于胃良性肿瘤组(16.7%)(P<0.05)和正常组(0)(P<0.01);良性组(16.7%)高于正常组(0)(P>0.05)。CD44V9阳性表达率,淋巴结转移组(84.0%)、浆膜浸润组(69.7%)、远处转移组(87.5%)分别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34.3%)(P<0.01)、无浆膜浸润组(37.0%)(P<0.05)、无远处转移组(50.0%)(P<0.05)。结论:CD44V9在胃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可以作为预测肿瘤转移潜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钙黏附素(E-CD)及链接素-α(α-CA)在胃癌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ABC法)对70例手术切除新鲜胃癌组织进行了E-CD及α-CA表达情况的检测,每例均行腹腔脱落癌细胞和系统病理学检查。结果 胃癌组织E-CD及α-C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8.6%和28.6%。在侵袭型、未分化型、弥漫状生长、侵透浆膜(T3/T4)、淋巴结转移阳性及Ⅲ、Ⅳ期胃癌中,E-CD及α-CA表达显著减弱(P<0.025-0.005)。在淋巴结多数转移(>5个),转移度>50%及转移至Ⅱ站以远的胃癌中,E-CD及α-CA表达亦明显减弱,且α-CA比E-CD降低更明显(P<0.05-0.005)。E-CD(+)α-CA(-)及E-CD(-)/α-CA(-)组淋巴结转移率和脱落癌细胞阳性率均高于E-CD(+)/α-CA( )组(P<0.05-0.005),但E-CD(+)/α-CA(-)联合检测对评估胃癌侵袭深度、淋巴结转移程度、肝转移、TNM分期及腹腔癌细胞脱落状态有较大意义,其中α-CA比E-CD表达更敏感。  相似文献   

5.
mdr-1表达与食管癌相关病理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中多药耐药基因(mdr-1)表达与相关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78例食管癌及癌旁组织中mdr-1表达进行检测,结果:78例食管癌中mdr-1阳性32例(41%),癌旁组织mdr-1阳性率8例(10%),癌组织mdr-1阴性与癌旁组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mdr-1表达阳性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与否无明显关系,但在肿瘤侵犯深肌层或纤维层时的mdr-1表达阳性率(45.8%)明显高于侵犯浅肌层或粘膜层者(26.3%),低分化食管癌的mdr-1阳性分布显著高于高中分化肿瘤(P<0.05),对术后1年以上的42例患者随访发现,mdr-1阳性的肿瘤复发,转移发生率也高于mdr-1表达阴性者,结论:食管癌组织中mdr-1基因表达增高,mdr-1的阳性表达不仅表现肿瘤的多药耐药性,还可能提示肿瘤的分化不良,并与食管癌的复发和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ER、PR、C-erbB-2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P法,对65例胃癌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ER、PR阳性率分别为523.3%和49.2%,阳性率与癌细胞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伴有癌转移呈正相关(P<0.05)。C-erbB-2阳性率为对23%。阳性率与癌细胞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与癌浸润深度和淋巴结伴有癌转移呈正相关(P<0.05)。[结论]ER、PR、C-erbB-2阳性表达的胃癌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PTEN和P—AKT,P—ERK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5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PTEN和P—AKT,P—ERK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TEN蛋白在胃癌中表达的阳性率(58.46%)明显低于相应正常组织(100%)(P〈0.01),其表达水平与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P—AKT蛋白在胃癌中表达的阳性率(67.69%)明显高于相应正常组织(26.15%)(P〈0.01),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与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和TNM分期无关(P〉0.05)。P—ERK蛋白在胃癌中表达的阳性率(86.15%)明显高于相应正常组织(16.92%)(P〈0.01),其表达水平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与分化程度无关(P〉0.05)。胃癌组织中PTEN和P—AKT、PTEN和P—ERK蛋白表达之间呈明显负相关(P〈0.01)。结论:PTEN的低表达或失表达,可能与P—AKT、P—ERK的异常激活有一定联系,从而对胃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肿瘤抑制基因P16/MTS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1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其16例淋巴结转移癌进行了P16蛋白多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P16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呈低表达,阳性率为45.1%(23/51),阳性率显著低于正常食管粘膜及癌旁组织(P<0.01),在各组织学分级的食管癌中阳性率分别为:Ⅰ级66.7%(14/21),Ⅱ级34.8%(8/25),Ⅲ级14.3%(1/7),Ⅰ级显著高于Ⅱ级(P<0.05),P16蛋白阳性率与肿瘤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1),与肿瘤浸润、转移无相关性。结论食管癌中有频发的P16基因失活,致基表达下降,并与组织分化程度有关,而与肿瘤浸润、转移无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PTEN和P—AKT,P—ERK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5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PTEN和P—AKT,P—ERK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TEN蛋白在胃癌中表达的阳性率(58.46%)明显低于相应正常组织(100%)(P〈0.01),其表达水平与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P—AKT蛋白在胃癌中表达的阳性率(67.69%)明显高于相应正常组织(26.15%)(P〈0.01),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与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和TNM分期无关(P〉0.05)。P—ERK蛋白在胃癌中表达的阳性率(86.15%)明显高于相应正常组织(16.92%)(P〈0.01),其表达水平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与分化程度无关(P〉0.05)。胃癌组织中PTEN和P—AKT、PTEN和P—ERK蛋白表达之间呈明显负相关(P〈0.01)。结论:PTEN的低表达或失表达,可能与P—AKT、P—ERK的异常激活有一定联系,从而对胃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E—Cadherin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上皮型钙粘蛋白(E-Cadherin,E-Cad)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浸润,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抗E-Cad抗体对65例胃癌及正常胃粘膜上皮组织E-Cadherin表达进行研究。结果:早期胃癌及进展期胃癌组织中E-Cadherin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5.7%,50.0%,正常胃粘膜上皮全部表达,E-Cadherin的表达与癌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与浸润深度相关(P<0.05)。结论:上皮型钙粘蛋白表达与对评估胃癌的浸润,转移具有重要意义,检测E-Cadherin可以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对89例胃癌、10例癌旁和11例胃溃疡旁粘膜组织进行雌激素受体(ER)检测。结果发现:1.癌旁和溃疡旁粘膜上皮均为ER阴性,胃癌组织ER阳性率达33.7%,其ER颗粒在细胞内分布呈核型、浆型和核浆型;2.胃癌BorrmannIV型、低分化癌和伴淋巴结转移的胃癌,其ER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类型(P<0.05,或P<0.01)。研究表明,ER阳性表达的胃癌与其恶性生物学行为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高文华  付勇  周萍  卢宁 《现代肿瘤医学》2016,(17):2750-2754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 CD147、CEA 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和总体生存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胃癌组织标本及癌旁胃组织中 CD147、CEA 的表达情况,并随访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胃癌组织中 CD147、CEA 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 <0.05)。CD147、CEA 在胃癌中的表达均与胃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 TNM分期显著相关(P <0.05)。相关性分析发现, CD147与 CEA 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 =0.292,P =0.020)。经 Kaplan -Meier 生存分析显示, CD147、CEA 蛋白表达阳性的患者生存率均明显低于表达阴性组患者(P <0.05)。单因素分析发现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CD147、CEA 均为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Cox 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发现肿瘤的 TNM分期、淋巴结转移、CD147、CEA 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D147和 CEA 的表达与胃癌的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两者在胃癌中的表达具有协同作用,它们可协同促进胃癌的侵袭和转移。CD147和 CEA 是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成为胃癌预后的新型标志物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3.
粒细胞相关抗原(CD15)又称LIUM1,主要存在于何杰金病的R-S细胞中[1-6]。我们利用CD15抗体检测了65例胃癌及癌务组织,发现CD15的阳性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有显著的相关性;65例胃癌的阳性表达率为66.15%(43/65).癌旁异形增生腺体的阳性表达率为54.76%(23/42);正常胃小凹粘膜表达阴性,前二者与后者间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65例胃癌的阳性表达率以管状腺癌(高分化与中分化)为最高(88.46%),低分化腺癌次之(61.11%),以粘液腺癌又次之50%,以卵或细胞癌最低(36.36%)  相似文献   

14.
CD44smRNA在胃癌和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标准型CD44smRNA在胃癌和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癌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核酸原位杂交技术(ISH)对36例胃癌和35例肠癌组织进行检测。结果 CD44smRNA在胃癌、肠癌的阳性率分别为58.33%(21/36)、62.86%(22/35)。CD44smRNA表达与癌的分化程度、病理类型及淋巴结转移个数无相关性;与胃癌和肠癌的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性(P〈0.05),并且当癌侵及肌层、浆膜时,其阳性率明显升高。结论 CD44smRNA在胃癌和肠癌中有较高表达,其表达与癌组织有无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有关,检测CD44smRNA对胃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潜能及判断预后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与手术范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分析56例早期胃癌(EGC)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癌肿浸润至胃粘膜内或粘膜下层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5%(2/36)和20.0%(4/20)(P<0.05),11例微小胃癌或小胃癌无一例发生淋巴转移,余45例EGC中的16例有淋巴转移,高达28.57%(P<0.05)。无淋巴系转移5年生存率为97.0%,明显高于有淋巴系转移85.71%(P<0.01)。作认为D2术应为根治EGC的标准术式,特别适用于浸润至粘膜下层或体积较大的肿瘤;D1术适用于粘膜内癌或小胃癌;D3术仅适用于某些多灶性,表浅扩散型EGC或伴有第三站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6.
Ⅳ型胶原在胃癌组织中的分布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Ⅳ型胶原在胃癌中分布和表达与胃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对127例进行期胃癌手术标本行Ⅳ型胶原的免疫组化观察。结果:60例(47%)Ⅳ型胶原染色阳性,未分化癌及印戒细胞癌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型,巢状生长者阳性率稍低于闭块状生长者,而明显高于弥漫性生长的胃癌。Ⅳ型胶原在粘膜层和胃壁深层胃癌组织中均阳性者肝转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Ⅳ型胶原表达明显减少或缺失可作为癌细胞浸润扩散能力强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细胞凋亡、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之间关系。[方法]采用脱氧核苷酸末端标记法(TUNEL法)及免疫组化SP法分别对110例胃癌组织的细胞凋亡指数(AI)及PCNA表达进行检测,分析细胞凋亡指数(AI)及PCNA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及预后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细胞调亡指数(AI)在分化型胃癌明显高于未分化型癌(P<0.01),未侵及浆膜无淋巴结转移胃癌的AI明显高于浆膜受累及有淋巴结转移者(P均<0.01)。PCNA表达阳性率在未分化型癌明显高于分化型癌(P<0.005),且浸润浆膜并有淋巴结转移癌的PCNA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未侵及浆膜,无淋巴结转移者(P均<0.005)。生存期≥5年胃癌者的AI明显高于生存期<5年者,而PCNA阳性表达率则明显低于生存期<5年者。PCNA阳性表达率与细胞凋亡指数之间呈负相关。[结论]细胞凋亡和PCNA表达对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评定具有一定的意义。PCNA与细胞凋亡呈负相关,联合检测两者对评估胃癌发展及预后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S100A4蛋白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S100A4蛋白产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2例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和38例癌旁正常粘膜、23例淋巴结转移癌及胃癌纱MKN45、BGC823中S100A4蛋白表达,Boyden小室法检测胃癌细胞侵袭能力。结果:胃癌组织S100A4表达阳性率(70.59%)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粘膜(15.79%)(P〈0.01)。在弥温生长、低分化及未分化型、浸透浆膜、淋巴结转移阳性  相似文献   

19.
微血管计数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胃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微血管计数(MV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在胃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11例正常胃黏膜及253例胃癌组织中MV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行政管理茵子(bFGF)的表达。结果:肿瘤组织MVC内明显高于下胃黏膜组织(P<0.01),肿瘤组织中VEGF和bFGF阳性率分别为67.6%(171/253)和9.5%(24/253),VEGF的表达与分化程度,TNM分期,转移(淋巴结,腹膜,肝等)密切相关(P<0.01),胃癌组织VEGF阳性组的MVC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VEGF表达阳性者复发转移率明显高于VEGF阴性者(P<0.01),VEGF阳性患者的预后明显较阴性者差。结论:高MVC及VEGF表达是胃癌的独立预后因子。VEGF可能通过诱导血管生存在胃癌的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p53,ras,nm23在原发性胃癌中的联合表达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78例原发性胃癌组织P53、p21(ras基因表达产物)和nm23基因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与肿瘤发展、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胄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p53在中晚期胄癌(57%)、低分化胃癌(76%)、伴淋巴结转移胃癌(62%)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在早期(1%)、高分化(4%)反不伴淋巴结转移胄癌(20%)中的表达率(P<0.05);p21蛋白表达与胃癌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也显示了类似趋势,但其与分化程度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nm23表达主要与癌细胞侵袭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不同分化程度胄癌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胃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与多基因异常有关,p53、p21高表达与nm23低表达在癌细胞增殖及肿瘤浸润中起重要作用,胃癌淋巴结转移是一个多基因作用且较为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