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律平联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102例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抗心衰基础上加用心律平、门冬氨酸钾镁。对照组则予以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律失常改变及临床疗效、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心律失常控制及临床疗效有效率、心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抗心衰及抗心律失常治疗能有效控制心律失常及改善心功能,心律平联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效果明显,无明显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选择58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6个月以上病情稳定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血液透析频率每周3次,每次4小时。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另加用左卡尼汀治疗。用药前和治疗3个月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透析前的血红蛋白、尿素氮、血肌酐、血钾、血钙、心电图,测量并计算QT离散度及校正的QT离散度。结果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QT离散度及校正的QT离散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QT离散度及校正的QT离散度有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QT离散度及校正的QT离散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补充左卡尼汀能显著改善QT离散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钾镁合剂对慢性充血性心衰(CHF)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对30例CHF患者在抗心衰基础上加用钾镁合剂静滴,每日一次,连用14天。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心功能改善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纠正心律失常特别对室性心律失常疗效两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CHF患者大多有低钾、低镁血症。钾镁合剂能补充细胞内钾、镁,保持细胞膜稳定性,消除心律失常,同时恢复心肌供能,有利于心功能恢复,并对CHF患者心脏淬死有一定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老年CHF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观察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参麦及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1疗程(14 d)。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1.0%,观察组总有效率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改善更为明显,6 min步行距离明显提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参麦合用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治疗老年CHF安全、有效,减轻了洋地黄毒性作用,并有效地防治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时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探讨QT间期离散度能否作为抗心律失常药致心律失常作用的监测指标。方法;选择充血性心衰患者188例,分为单纯心衰组和心衰并心律失常组,另选健康对照组102例,均测QT间期离散度,左室射血分数及动态心电图。比较不同心功能组及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前后不同转归组的校正QT间期离散度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心室肌跨壁复极离散度指标的变化。方法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10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分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组(研究组)67例,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组)35例,分别检测治疗前后24 h内两组心电图的QT离散度、T波峰‐末间期,分析两组治疗前后校正后QT间期、T 波峰‐末间期及 T 波峰‐末间期/QT比值的变化,统计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电图校正后T波峰‐末间期及T波峰‐末间期/QT比值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1),对照组仅校正后T波峰‐末间期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研究组治疗前心电图 T 波峰‐末间期/QT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心电图校正后 T 波峰‐末间期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恶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有效改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室肌跨壁复极离散度,对预测恶性心律失常、心血管事件及心源性猝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7):1049-1050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充血性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充血性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采用前列地尔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每搏指数(SI)、每搏出量(SV)、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且平均动脉压(MAP)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可改善充血性心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心脏血流动学,提高心脏功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美托洛尔治疗心衰并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20例充血性心衰合并室性早搏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抗心衰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12.5~25mg,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当天及用药2周分别作心脏彩超、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变化。结果 治疗组心衰明显改善,病情恶化减少,左室射血分数(LVEF)提高,室性早搏减少,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美托洛尔可改善心功能,有效治疗室性早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患者心室复极异质性指标的变化以及不同部位起搏对心室复极异质性指标的影响。方法22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纽约心功能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5%,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55mm,ORS波时限〉120ms,组织多普勒显像(TDI)证实心脏机械活动不同步,且经最优化药物治疗无效,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后定期随访。以常规体表12导联心电图QT离散度及Tpeak-end间期以及Tpeak-end离散度作为心室复极异质性的指标。于CRT术前、术后1、3、6、12个月,分别在右室起搏、左室起搏、双室起搏三种不同起搏模式下测量心室复极异质性指标。结果QT离散度及Tpeak-end、Tpeak-end离散度在双室起搏时最小,左室起搏时最大,双室起搏与右室起搏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CRT治疗后心室复极异质性指标明显改善,并且随着时间延长.心室复极异质性指标逐渐变小。结论CRT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心室复极异质性,右室起搏下心室复极异质性指标与双室起搏相似,但左室起搏则明显增加心室复极异质性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患者心室复极异质性指标的变化以及不同部位起搏对心室复极异质性指标的影响。方法22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纽约心功能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5%,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55 mm,QRS波时限>120 ms,组织多普勒显像(TDI)证实心脏机械活动不同步,且经最优化药物治疗无效,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后定期随访。以常规体表12导联心电图QT离散度及Tpeak-end间期以及Tpeak-end离散度作为心室复极异质性的指标。于CRT术前、术后1、3、6、12个月,分别在右室起搏、左室起搏、双室起搏三种不同起搏模式下测量心室复极异质性指标。结果QT离散度及Tpeak-end、Tpeak-end离散度在双室起搏时最小,左室起搏时最大,双室起搏与右室起搏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CRT治疗后心室复极异质性指标明显改善,并且随着时间延长,心室复极异质性指标逐渐变小。结论CRT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心室复极异质性,右室起搏下心室复极异质性指标与双室起搏相似,但左室起搏则明显增加心室复极异质性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对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32例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6例。对照组采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胺碘酮基础上加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P-R与Q-T间期、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后壁厚度(LVWP),并统计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心率均明显降低,P-R与Q-T间期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心率、P-R间期和Q-T间期较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LVD、LVEF、LVWP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LVD、LVEF和LVWP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4%(χ2=4.247,P0.05)。结论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可有效缓解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减慢心率,恢复正常射血,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门冬氨酸钾镁对冠心病心绞痛和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氧化应激态及脂质氧化损伤的保护效应,及其对心律失常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原则将98例冠心病心绞痛和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5例)和对照组(33例)。试验组在心血管疾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门冬氨酸钾镁,而对照组仅用心血管疾病常规治疗。两组分别在用药前和用药1周时检测血浆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丙二醛(MDA)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含量,并连续监测24h心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用药后1周GSH含量及GSH/GSSG比值均明显升高(P均〈0.01),而GSSG、MDA及ox-LDL的含量均明显下降(P均〈0.01)。试验组期前收缩总数减少86.5%,对照组期前收缩总数只减少了4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患者氧化应激态指标(GSH/GSSG比值、MDA、ox-LDL)的改善与期前收缩总数的减少呈显著的直线相关关系(P均〈0.01)。连续应用门冬氨酸钾镁1周未发现有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门冬氨酸钾镁能显著改善冠心病心绞痛和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机体的氧化应激态,降低脂质氧化损伤程度,并对频发期前收缩有良好的治疗效应。门冬氨酸钾镁对频发期前收缩的治疗效果与其抗氧化损伤效应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提示氧化应激可能是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环磷酸腺苷葡甲胺及参麦注射液佐治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环磷酸腺苷葡甲胺与参麦注射液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辅助治疗价值。方法:选择96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强心剂、利尿剂及卡托普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环磷酸腺苷葡甲胺120 mg加5%葡萄糖注射液1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参麦注射液60 ml加10%葡萄糖注射液1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10天为一疗程,共应用一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及半年内心力衰竭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为70.83%,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以及与对照组比较,心率、左室内径、射血分数改善程度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肺底啰音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P<0.01);治疗组半年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P<0.01)。两组均未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环磷酸腺苷葡甲胺与参麦注射液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有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疗效快速显著,可减少心力衰竭复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心衰)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将心衰并室性心律失常的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针对基础疾病及心衰进行治疗,对照组口服胺碘酮,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门冬氨酸钾镁,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室性心律失常及心功能改善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前后肝、肾功能及血脂、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4.0%,对照组为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并室性心律失常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病毒性肝炎患者应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对其肝功能的改善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8月期间在医院接受治疗的88例病毒性肝炎(胆汁淤积性)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4例。观察组患者应用门冬氨酸钾镁予以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应用腺苷蛋氨酸予以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接受4个星期的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肝功能水平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6%,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肝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下降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汁淤积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应用门冬氨酸钾镁予以治疗,较腺苷蛋氨酸能够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并且具有较少的不良反应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益心膏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将76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益心膏,比较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分级及6 min步行试验(6-MWT)。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心功能分级及6-MW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益心膏辅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后QT离散度及校正的QT离散度的变化与恶性心律失常、猝死等心脏事件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将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根据其是否再通分为两组,分别观察溶栓治疗前后的QT离散度及校正的QT离散度,记录其恶性心律失常、猝死等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溶栓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通者29例,未通者19例。溶栓再通组于再通后24h内QT离散度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未通组于溶栓治疗后7d方逐渐接近正常水平。溶栓治疗第3d末,再通组QT离散度及校正的QT离散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t=2.825,2.719,P均<0.01),未通组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t=2.713,2.941,P均<0.01)。心脏事件发生组QT离散度及校正的QT离散度均极显著高于未发生组(t=2.819,2.691,P均<0.01)。结论QT离散度与心肌梗死后局部心肌复极电活动的不均一性有关;QT离散度及校正的QT离散度越大,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红花注射液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液黏滞度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择82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前均评价心功能及监测血液黏滞度的各项指标。红花组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联合给予红花注射液20mL/d,稀释后静脉点滴,疗程2周;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2周后复测上述指标,比较各组前后的变化。结果 ①红花组心力衰竭纠正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红花组试验前后比较,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血红蛋白定量和红细胞计数等指标均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则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红花注射液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患者具有降低血液黏滞度、纠正心力衰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规范化疗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CHF患者85 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5)采用传统疗法,观察组(n=40)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卡托普利、倍他乐克、螺内酯。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观察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法)、6 min步行运动实验、心率及半年后再住院率。结果:规范化疗法与传统疗法相比,各项观察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规范化疗法安全、有效,且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