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由立忠 《吉林医学》2009,30(22):2748-2749
目的:研究获得性肝性脑部变性的MRI特征。方法:收集经临床确诊的获得性肝性脑部变性20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全部病例均有完备的临床与MRI资料。结果:20例脑部均有阳性MRI表现,其中双侧、豆状核20例,苍白球17例,中脑红核周围15例,垂体前叶4例,表现为自旋回波(SE)序列T1WI为高信号,T2WI及FLAIR像无异常。结论:获得性肝性脑部变性的MRI征象具有特征性,MRI对该病的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获得性肝性脑部变性(AHCD)的脑部MR表现,总结其特征性。资料与方法对23例获得性肝性脑部变性患者的脑部病灶信号特征及发病部位进行分析。结果获得性肝性脑部变性患者的脑部异常主要表现为双侧苍白球(20/23)、大脑脚(17/23)、中脑红核周围(17/23)、垂体前叶(3/23)等部位TIWI呈对称的高信号,T2WI未见异常信号。结论 T1WI上苍白球、大脑脚、中脑红核周围等部位出现的对称性高信号是获得性肝性脑部变性的较为特征性的征象。  相似文献   

3.
杨龙刚  杨洁萍 《中外医疗》2009,28(6):182-182
目的分析肝豆状核变性脑部MRI表现,探讨MRI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临床确诊的8例肝豆状核变性行颅脑MRI扫描。结果8例均累及壳核及苍白球,丘脑6例,尾状核4例,红核及黑质2例,病变均呈对称性长T2、长T1信号;FLAIR扫描及DWI成像均呈高信号改变。结论MRI检查对肝豆状核变性的敏感性较高,结合临床,对其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豆状核变性的脑部MRI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一家族4例经临床化验证实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脑部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脑部MRI主要改变为铜沉积所致的继发性双侧大致对称性的长T1长T2信号,增强无强化;发病部位依次为壳核4例,苍白球4例,丘脑3例,尾核头2例,齿状核1例,中脑1例,出现脑萎缩3例。结论 肝豆状核变性脑部改变以继发为主,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且与临床症状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低场磁共振(MRI)在脑型肝豆状核变性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肝豆状核变性脑部MRI表现,探讨低场中MRI在脑型肝豆状核变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的肝豆状核变性病例的脑部MRI表现。结果脑部MRI异常信号在豆状核头部及壳核出现5例,丘脑出现2例,同时累及尾状核头部、壳核、丘脑、小脑齿状核及脑干2例;主要表现为铜沉积所致的继发性双侧大致对称性的长T1、长T2信号,在FLAIR上呈高信号,增强无强化。结论肝豆状核变性脑部改变以继发为主,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且与临床症状有一定的相关性;MRI对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肝豆状核变性脑部MRI表现,评价MRI对此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的肝豆状核变性病例的脑部MRI表现。结果:11例中,病灶累及的部位为壳核(10/11)、丘脑(9/11)、尾状核(9/11)、苍白球(8/11)、导水管周围灰质(6/11)、桥脑(6/11)、齿状核(5/11)。大部分病变表现为T1、长T2信号,且病变双侧对称性分布。壳核区病变较具特征性,其病变外侧缘呈更长T1、长T2信号改变,使其轮廓清楚。结论:MRI对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李建华  陈刚 《中原医刊》2007,34(1):66-66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肝豆状核变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临床和生化检查检查证实的10例肝豆状核变性进行脑部MRI检查。结果 壳核9例,尾状核8例,苍白球7例,丘脑6例,脑桥3例,齿状核1例,病灶均呈对称性分布。脑萎缩7例。结论 肝豆状核变性的特征性MRI表现是其诊断的重要依据,尤其是T2加权SE序列应推荐为诊断肝豆状核变性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邓叶岚  周智  翟清 《基层医学论坛》2013,(13):1708-1709
目的总结肝豆状核变性患者颅脑MRI特征,探讨MRI在肝豆状核变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和生化证实的13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进行脑部MRI检查。结果 13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颅脑MRI特征为基底节区、丘脑、脑干等对称性异常信号。结论肝豆状核变性临床表现多样,颅脑MRI检查对本病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RI联合多层螺旋CT对肝性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15例肝性脑病患者的MRI及多层螺旋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肝性脑病3例,2例MRI T1WI表现为双侧基底节苍白球区、中脑腹侧高信号,T2WI未显示异常信号,螺旋CT呈等密度改变,1例MRI及CT表现为弥漫性脑水肿改变。慢性肝性脑病12例,T1WI像显示双侧基底节苍白球区高信号10例、中脑腹侧高信号6例,垂体前叶高信号4例,T2WI未显示异常信号,MRI及CT显示脑萎缩改变8例。结论MRI联合螺旋CT对肝性脑病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在肝豆状核变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87例肝豆状核变性MRI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87例中脑部MRI出现异常信号66例(75.9%),分布频率最高的是豆状核(59例,89.4%),其次是丘脑、大脑脚、桥脑等部位;15例经治疗后复查有12例异常信号范围变小或消失。结论脑部MRI是肝豆状核变性诊断的有力佐证,MRI检查可作为确诊和评估疗效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新生儿胆红素脑病(NBE)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临床诊断为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MRI表现。结果 20例患儿中18例表现为苍白球,呈对称性T1WI高信号。16例患儿底丘脑T1WI呈高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5例患儿桥脑背侧、中脑呈T1WI高信号,桥脑腹侧T1WI呈等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示所有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核团信号未见明确异常。结论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MRI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肝豆状核变性12例颅脑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肝豆状核变性(HLD)的颅脑MRI征象,进一步提高对HLD病的认识及诊断的正确率。方法:全部病历均行MRI扫描,回顾性分析其MRI征象及临床表现。结果:6例豆状核头部及壳核出现对称性条带状或新月行长T1、长T2、FLAIR高信号,形如“八字”或“展翅蝴蝶”样;4例丘脑对称性卵圆形长T1、长T2、FLAIR高信号;2例尾状核头部、壳核、丘脑、小脑齿状核及脑干对称性长T1、长T2、FLAIR高信号。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脑沟裂增宽等脑萎缩表现。结论:HLD颅脑MRI最多见征象是脑萎缩与基底节异常信号,特别是双侧豆状核区对称性长T1、长T2、FLAIR高信号最具有特征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新生儿核黄疸的MRI表现,为临床诊断与随访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方法 21例具有典型临床表现的核黄疸患儿在生后接受了头部高场MRI检查,场强为1.5 Tesla,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和DWI,2名不知被检者病史的放射科医师分析MRI 结果.结果 21例新生儿生后2~11天首次MRI检查有19例(约占90.5%)TIWI上双侧苍白球信号对称性增高(其中3例3个月后复查MRI显示T2WI上双侧苍白球对称性高信号),另外2例(约占9.5 %)信号未见改变.上述病例DWI上信号均未见特殊改变. 结论 新生儿期核黄疸主要表现为T1WI上双侧苍白球对称性高信号;后遗症期核黄疸主要表现为T2WI上双侧苍白球对称性高信号;DWI对诊断核黄疸无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急性胆红素脑病(AB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2月~2012年8月在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60例病理性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分为A、B、C三组,对所有患儿进行MRI扫描,测定并比较三组患儿T1WI、T2WI和DWI扫描序列两侧苍白球的信号强度,并测定三组患儿双侧苍白球ADC、eADC值.结果 14例患儿双侧苍白球T1WI信号增强,60例患儿双侧苍白球T2WI和DWI信号强度肉眼观察无差异;B组患儿T1WI信号强度高于A组,C组患儿T1WI信号强度高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三组患儿双侧苍白球T1WI信号强度随着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增高而增高,同组患儿左侧和右侧苍白球比较,T1WI信号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T2WI信号强度及双侧苍白球ADC、eADC值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7例确诊急性胆红素脑病患儿均位于C组,MRI表现为两侧苍白球T1WI呈对称性高信号,信号强度平均值左侧为(1186.65±62.34),右侧为(1192.47±63.38),高于同组平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T2WI和DWI信号强度无改变.结论 MRI扫描在ABE的诊断中有重要作用,两侧苍白球T1WI对称性高信号是ABE主要的MRI表现,信号强度随血清胆红素水平增高而增高,T1WI信号强度增高是临床诊断ABE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MRI常规序列在新生儿核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8月经临床确诊的35例病理性核黄疸新生儿头颅MRI图像.年龄3~25 d,平均14 d.观察患儿双侧苍白球在T1WI、T2WI、T2FLAIR、DWI及ACD图上的信号变化规律.结果 35例病理性核黄疸新生儿中,26例T1WI上双侧苍白球区表现为对称性高信号;5例T1WI表现为双侧苍白球后部对称性高信号,T2WI、T2FLAIR、DWI及ADC图上未见异常改变;另外4例各序列均未见异常信号;5例病理性核黄疸患儿在随后2~3个月随访、复查中出现脑后遗症改变,均表现为双侧苍白球区T2WI对称性高信号,ADC图上呈稍高信号,T1WI、T2FLAIR及DWI上未见异常信号.结论 MRI常规扫描序列T1WI、T2WI及ADC图分别对新生儿病理性核黄疸急性期及后遗症期的诊断及预后判定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脑部异常钙化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5例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伴颅内异常钙化的MRI资料,结合解剖及病理分析影像表现。结果 15例颅内异常钙化呈对称性分布,钙化位于豆状核15例、尾状核及小脑齿状核及丘脑各14例、白质半卵圆中心10例、皮质下区6例、脑桥3例。钙化形状与钙化沉着解剖形态相似。核团钙化T1W均呈稍高信号,而T2W呈稍高信号9例、等信号3例、稍低信号3例。皮质下区钙化T1W呈稍高信号、T2W呈等信号,而白质半卵圆中心钙化T1W呈等信号、T2W呈稍高信号,两区域钙化呈分水岭样分布。结论 MRI能准确显示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所致脑部钙盐沉着的特征,特别是钙化信号的多样表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钙盐沉着与解剖及病理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肝豆状核变性的MRI影像特点及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13例经临床及化验证实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男性8例,女性5例,均行头颅MR检查。结朵病范围较广泛,多集中于基底节、丘脑及脑千,异常信号为对称分布,T1WI呈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多表现为高信号或稍高信号,2例豆状核T2WI高信号中央出现片状低信号。三倒有轻度脑萎缩表现。结论MRI可清晰显示肝豆状核变性脑部病变,有助于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诊断,且病变程度与临床表现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