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和MRI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的CT和MRI表现,提高其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21个病灶)经病理证实的FNH的CT,和6例MRI表现。结果 CT平扫显示21个病灶中呈均匀低密度7个,呈不均匀低密度14个。增强扫描动脉期除中央疤痕外,明显均匀增强19个,中等度不均匀增强1个,轻度不均匀增强1个,病灶中心或周边增粗、扭曲的动脉6个;门脉期和延迟期扫描显示呈略高密度10个,呈等密度6个,呈略低密度5个。平扫显示伴中央星状疤痕者7个,多期增强CT显示中央疤痕并于平衡期出现延迟增强15个病灶。MRI检查6例均呈不均匀略长或等T1,及略长或等T2信号,增强动脉期呈明显增强,在门脉期及延迟期呈等强化或强于肝实质。4个在平扫MRI上显示中央瘢痕并有延迟增强。结论 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能较全面显示FNH的病理特征和血供特点,明显地提高与其他富血管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能力。FNH具有典型的MRI表现,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呈明显均匀强化.在门脉期和延迟期呈等或稍高信号;病灶内可见特征性中心瘢痕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延迟期出现强化。对不典型FNH应结合病史,必要时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2.
肾上腺肿瘤的MSCT、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SCT、MRI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经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的MSCT及MRI表现.28例均行MSCT扫描(平扫及增强),19例患者加行MRI扫描,分析肿瘤的位置、形态、大小、边界、信号及强化特征.结果 28例共31个病灶,肾上腺腺瘤9例,边界清晰,CT表现为低密度或等密度,未显示钙化,有轻度强化,MRI表现为信号均匀,无坏死囊变;嗜铬细胞瘤6例,呈混杂密度和信号,CT明显不均匀强化,MRI T1WI类似于肝脏,T2WI呈明显高信号,信号不均匀;皮质癌5例.CT呈不规则大肿块,边缘模糊,不均匀增强,MRI表现为稍长或等T1混杂T2信号;转移瘤2例,源于肺癌及乳腺癌转移,CT呈均匀稍低密度,有轻微强化,MRI为长T1长T2信号;节细胞神经瘤1例,CT为实质性肿块,增强不明显,MRI为长T1长T2信号;髓质脂肪瘤3例,表现规则肿块,边界锐利,呈脂肪性密度强化不明显,MRI短T1长T2信号;囊肿2例,较规则,边界清晰,增强无强化.结论 MSCT、MRI对评价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和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MSCT、MRI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经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的MSCT及MRI表现.28例均行MSCT扫描(平扫及增强),19例患者加行MRI扫描,分析肿瘤的位置、形态、大小、边界、信号及强化特征.结果 28例共31个病灶,肾上腺腺瘤9例,边界清晰,CT表现为低密度或等密度,未显示钙化,有轻度强化,MRI表现为信号均匀,无坏死囊变;嗜铬细胞瘤6例,呈混杂密度和信号,CT明显不均匀强化,MRI T1WI类似于肝脏,T2WI呈明显高信号,信号不均匀;皮质癌5例.CT呈不规则大肿块,边缘模糊,不均匀增强,MRI表现为稍长或等T1混杂T2信号;转移瘤2例,源于肺癌及乳腺癌转移,CT呈均匀稍低密度,有轻微强化,MRI为长T1长T2信号;节细胞神经瘤1例,CT为实质性肿块,增强不明显,MRI为长T1长T2信号;髓质脂肪瘤3例,表现规则肿块,边界锐利,呈脂肪性密度强化不明显,MRI短T1长T2信号;囊肿2例,较规则,边界清晰,增强无强化.结论 MSCT、MRI对评价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和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肝腺瘤的临床及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腺瘤的临床及MRI表现,提高对肝腺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对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肝腺瘤患者6例的M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以评价MRI的诊断价值。结果6例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系偶然发现。MR平扫T1WI肿瘤常呈等或稍低信号,部分T1WI反相位图像信号下降,T2WI以高信号为主,瘤内有出血坏死信号不均匀。动脉期呈明显强化或轻~中度强化,部分瘤内出血无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扫描强化下降或持续强化。假包膜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增强后可呈持续明显强化或延迟强化。结论肝腺瘤临床和MR表现缺乏特异性,了解其常见平扫及动态增强表现,结合临床可提示诊断;对部分表现不典型病例,利用肝脏特异性对比剂可与其它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CD)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3例CD的超声、CT及MRI表现,结合临床、手术病理资料及文献复习。结果 13例中位于颈部6例(左右各3例)、位于纵膈2例、左颌下、左锁骨上窝、左腋窝、腹膜后及左腹股沟区各1例,病灶直径2.5cm至8.4cm不等。颈部1例及左腹股沟区病灶多发,其余单发。7例超声检查表现为非均质低回声团块,边界清晰,血流丰富。4例CT平扫呈类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平扫1例密度均匀,2例可见斑点状、分支状钙化,1例可见低密度区;增强扫描病灶均强化明显,腹膜后肿块动脉期及门静脉期均明显强化,纵膈及腹膜后病灶增强扫描可见斑片状低密度轻度强化或无强化区。2例MRI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高信号(与胸锁乳突肌信号比较),信号均匀,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结论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超声、CT及MRI表现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尤其CT及MRI表现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喻洪 《黑龙江医学》2013,37(9):819-821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的CT、MRI表现,提高肾细胞癌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肾细胞癌患者的CT及MRI表现,13例行CT平扫与增强扫描,14例行MRI平扫与增强扫描,22例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细胞癌。结果 CT检查13例,平扫呈软组织密度,增强后动脉期不均匀强化,肾实质期及延时期呈相对低密度。MRI检查14例,病灶T1WI呈等低信号,T2WI脂肪抑制序列呈高信号,部分呈混杂信号,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囊变坏死区不强化。结论肾癌的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CT分辨率高,可多平面重建,能清楚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密度及浸润的程度及和周围器官的关系,是目前检查肾癌的最佳检查方法。MRI软组织分辨率高,可以多个序列检查,能清楚显示囊变坏死及肾静脉癌栓。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桥脑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CT表现及MRI表现进行分析,进一步提高对该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2例桥脑小脑区占位性病变的CT及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听神经瘤CT平扫为等密度或等、低混杂密度,内见囊变区,囊变部分无强化,增强扫描实质部分明显均匀强化;MR平扫T1WI为等或等、低混杂信号,T2WI为高信号,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变区无强化。脑膜瘤CT平扫为等或高密度,部分见沙砾状钙化,明显均匀强化;MRI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部分见细血管流空信号,明显均匀强化。胆脂瘤的CT平扫低于脑脊液密度,均无明显强化;MRI平扫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内见比脑脊液高的信号,无强化。三叉神经瘤跨越后、中颅窝生长,呈哑铃状,为等密度,有明显强化;MRI平扫T1WI为稍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明显强化。结论 CT及MRI检查对桥脑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定位及定性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CT及MRI检查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最终确诊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患者,分析其CT及MRI影像资料,并与病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其中6例患者行CT扫描,4例患者进行MRI扫描,所有患者均进行增强检查。共观察到病灶10个,病灶位于肝脏左外叶1个,左内叶3个,右前叶3个,右后叶3个,最大平面直径范围为(1.9-4.3cm),平均3.0±1.2cm。CT病灶6个,平扫呈等密度2个,低密度4个,低密度病灶1例边界清楚,3例病灶边界显示模糊,其中可见更低密度疤痕组织3例。CT增强动脉期显示6例病灶均呈明显强化,中间疤痕组织无强化,6例病灶边界均显示清晰,未见明显包膜;门脉期病灶较动脉期密度降低,但仍较肝脏组织密度高,中间疤痕仍呈低密度;延迟期病灶呈等密度为主,疤痕组织可见强化。MRI检出4个病灶,病灶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2例可见中央疤痕,疤痕组织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明显高信号,增强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时期呈稍高或等信号,中央疤痕均可见延时强化。结论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及MRI影像征象有一定特征性,在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很好的作用,但最终确诊还需要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婴儿型肝血管内皮细胞瘤(IHE)的CT及MRI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IHE的影像学表现,14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5例行MRI扫描,其中3例行MRI增强扫描,1例同时行CT及MRI扫描。结果 CT平扫无特异性,部分可见钙化。增强扫描动脉期可表现为3种类型:病灶周边环形强化,周边、中心均结节状强化,病灶片状、结节状均匀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较大病灶多从周边向中央逐渐强化,最后肿瘤密度高于或与肝脏一致。MRI平扫病灶边界清晰,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随着TE时间延长病灶信号更高,增强扫描类似CT表现,延迟期肿瘤信号仍高于肝实质;部分病灶可见引流血管。结论 CT及MRI增强扫描IHE的表现具有特征性,两者对其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提高诊断率.方法 选取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淋巴瘤患者,其中男2例,女4例.术前2例行CT横断扫描,5例行MRI扫描,其中1例CT平扫加增强扫描,1例CT平扫及MRI平扫加增强扫描,2例MRI平扫加增强扫描,2例MRI单纯平扫.总结此病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结果 6例患者中5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多发病灶,共7个病灶.患者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性:6个病灶位于近中线大脑深部,边界一般较清楚,CT检查呈略高密度,MRI检查显示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注射造影剂后显著均匀强化,其中1例呈斑片状强化.结论 CT及MRI检查可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淋巴瘤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11.
肝脏周围炎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FHCS临床、CT和MRI表现,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近7年间资料完整的FHCS21例,男7例,女14例;平均年龄34.5岁。主要以胰腺炎、盆腔炎、胆囊炎胆石症、阑尾炎和腹痛查因就诊。采用16层螺旋CT机先作全肝连续平描,再经肘静脉以4-5ml/s速率注入100ml碘海醇,行动脉期、门脉期、平衡期增强扫描。MRI扫描仪为西门子1.5T超导型,行sE序列常规T1WI和T2WI成像,再经肘静脉注入总量0.1mmol/Kg Gd-DTPA,行动脉期、门脉期、平衡期增强扫描。结果CT平扫6例显示肝包膜增厚和包膜下积液,增强CT动脉期16例(100%)显示肝包膜均匀性强化和增厚,其中线型3例(18.8%),宽带型5例(31.3%),混合型8例(50%),局限型11例(68.8%),广泛型5例(31.3%)。4例累及到局部肝实质,动脉期呈斑片状或楔状强化。T1WI 3例显示稍高信号的肝包膜增厚,T2WI可见1例稍高信号肝包膜增厚和3例局部肝实质斑片状稍高信号。增强动脉期5例均可见轻度强化,其中局限型3例,广泛型2例;线型3例,宽带型2例。静脉期5例较动脉期强化明显;平衡期5例强化基本消退。结论FHCS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男女均可发病,可继发于腹部和盆腔各种炎症。CT和MRI可清楚显示肝包膜增厚、肝包膜和局部肝实质强化等特征,结合临床比较容易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8例脊索样脑膜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我院神经外科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脊索样型脑膜瘤患者8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均经病理证实。其中6例行CT平扫,8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患者CT表现及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点,以期为脊索样脑膜瘤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结果 6例行CT扫描患者的CT表现为等密度4例、稍低密度1例、等低混杂密度1例。MRI主要表现为平扫T1WI上稍低信号6例、等信号2例;T2WI上稍高信号5例、等信号2例、明显高信号1例。增强扫描后不均匀强化7例、均匀强化1例。3例出现瘤周不同程度水肿,4例增强扫描见"脑膜尾征",1例强化周边呈"蜂窝"状,周边脑组织受到侵犯。结论脊索样脑膜瘤为罕见类型的脑膜瘤,肿瘤影像强化形式具有一定特征性,具有一定恶性肿瘤特点,可侵及脑实质,一般无骨质破坏,利于相关影像学检查的确诊。  相似文献   

13.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影像诊断及误诊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 探讨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影像学鉴别诊断,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FNH的CT和MR资料,三期法(动肪、门脉、延迟)扫描肝脏,分析其影像学表现,讨论其鉴别诊断和误诊原因。结果 17例FNH中有12例表现较为典型,CT平扫呈低或等密度,T1WI为等信号,T2WI为等信号或稍高信号;部分病灶可见中央区低密度瘢痕,增强动脉期除中央瘢痕外均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常见明显强化,延时期多为等密度,瘢痕可稍有强化;均作出了正确诊断。5例FNH表现不典型,CT低密度灶,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无瘢痕或瘢痕不明显,轻度强化;5例中有3例误诊为肝癌,2例诊为血管瘤。结论 不典型FNH容易误诊,应注意与肝癌及肝血管瘤鉴别,误诊另一原因是三期扫描技术不规范造成病灶表现不典型而引起。  相似文献   

14.
宋其海  赵瑞峰  孙静波 《医学综述》2010,16(15):2391-2392
目的分析肝脏等密度病变的CT表现,重点探讨其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64例肝脏等密度病变患者,其中肝腺瘤32例、局灶结节增生5例、肝母细胞瘤1例、肝细胞癌26例。所有患者均经CT平扫和增强扫描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大部分肝脏等密度病变经CT增强扫描后,根据其病灶的各自特点,有不同的强化表现。结论 CT增强扫描,对肝脏等密度病变疾病的诊断具有特征性,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astleman病的CT及MRI影像表现,提高对其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astleman病的CT及MRI资料,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颈部3例,纵隔3例,腹膜后2例,肠系膜1例,临床类型为局限型8例,弥漫型1例,病理分型为透明血管型8例,浆细胞型1例。CT平扫与肌肉相比呈等密度;动态增强CT扫描透明血管型8例,肿块动脉期明显强化,强化程度接近同层面大动脉,静脉期及延迟期均表现为持续强化,5例病灶周围或(和)病灶内可见增粗迂曲血管影。浆细胞型1例表现为肠系膜多个软组织结节,伴有肝脾肿大,呈轻度强化表现。MRI检查3例均为透明血管型,T1WI病灶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表现与CT近似。结论影像表现与病理分型关系密切;局限性边缘清楚的等密度结节,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且强化延续时间长,灶周增粗迂曲血管影,分支状或斑点状钙化等为透明血管型相对影像学特点,弥漫浆细胞型无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确诊依赖组织病理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动态增强与MRI在肝脓肿病理分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8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1例肝脓肿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观察比较肝脓肿CT动态增强扫描和MRI扫描的影像表现特征,对其病变分期、病因、范围、形态以及强化方式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81例患者中单发67例、多发14例;肝脏脓肿位于肝肝右叶49例、肝左叶25例、同时侵犯左右肝脏7例;病灶的直径在1cm~13cm之间;CT动脉期表现为脓肿壁强化程度高于正常肝实质,炎性反应带无强化;门静脉期脓肿壁强化程度降低,其密度略高于正常肝实质密度,炎性反应带强化,呈等密度改变;延迟期脓肿壁仍有强化,其密度稍高于正常肝实质密度,炎性反应带呈低密度,3期扫描中脓腔中心液化坏死区均未见明显强化;MRI平扫病灶主要表现为T1呈均匀或不均匀的低信号,T2表现极高信号,增强扫描后,脓肿壁呈环形或蜂窝状强化,分房的脓肿间隔也出现强化,液化区无明显强化。结论联合应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和MRI扫描,在对肝脓肿病理分期临床诊断中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能够提高诊断准确率,降低误诊率,值得临床诊断中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外生型肝癌的影像特点,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临床证实的外生型肝癌病例。结果外生型肝癌瘤体较大(4.5-12.0cm),易坏死或出血。动态增强扫描8例(8/9)动脉期瘤内可见强化,静脉期、延迟期强化程度低于肝实质。肿瘤易侵犯邻近器官及大血管。结论外生型肝癌具有特殊形态学改变及生物学行为,CT、MRI增强扫描大部分仍具有肝癌强化特点,与其他腹腔或腹膜后巨大占位性病变具有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8.
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CT及MRI表现。结果 15例患者中,12例行MRI平扫加增强,5例行CT平扫加增强,2例均行CT和MRI检查;12例为单发病灶,3例多发病灶。12例单发病灶中,6例为实性肿块型,6例为囊实性肿块型,实性成分CT平扫为等或稍高密度,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T2FLAIR等或稍高信号,囊性部分T1WI及T2FLAIR低信号、T2WI高信号,边界清晰,与脑实质分界清楚,瘤周水肿轻或无,瘤内可伴有不同程度囊变坏死、出血或钙化;增强扫描呈轻中度或明显均匀或不均匀两种强化,瘤内或瘤周可见强化血管影;3例多发病灶均表现为实性肿块型,密度及信号类似于单发病灶实性肿块型,增强扫描多发病灶强化不一致,颅内病灶明显均匀强化,颅外椎体或椎管内病灶轻中度均匀强化。结论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影像学表现多样,但有一定特异性,确诊有赖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螺旋CT及高场强MRI对肝孤立性坏死结节(SNNL)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肝孤立坏死结节的CT及MRI表现。结果 CT平扫病灶均为低密度影,增强动脉期及门脉期均未见明显强化,延迟期部分病例轻度强化。MRI T1WI病变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病变呈略高到中高信号,增强各期均无强化。结论多层螺旋CT及高场强MRI扫描均能很好的反映SNNL的病理学特点,可以提高SNNL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细菌性肝脓肿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提高对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断率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穿刺细菌培养诊断或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细菌性肝脓肿的CT和MRI表现,其中15例经CT平扫和增强检查,11例经MRI平扫和增强检查。其余4例同时经CT,MRI平扫检查和增强检查。结果共34个病灶其中单发病灶27例,多发病灶3例。增强CT 24个病灶脓肿壁表现为病灶边缘极轻或轻度环状强化,肝脓肿在MRI平扫T2WI上表现为高信号,而在T1WI上表现在稍低信号。灌注成像上时间-信号曲线呈"速升-缓升"样变化,脓肿壁时间-信号曲线表现为渐进性强化。结论 CT、MRI影像能较好地显示细菌性肝脓肿的特征,若注意发现和抓住影像学特征,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