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分析高位Le Fort Ⅰ型截骨术与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联合应用,配合牙槽嵴裂植骨术矫治唇腭裂术后严重双颌畸形的手术设计与效果.方法:2002年1月~2006年4月,共收治18例唇腭裂术后严重双颌畸形患者,男8例,女10例.年龄16~33岁,平均24.5岁.单侧唇腭裂15例,双侧3例.影像学检查均有继发严重双颌畸形的主要表现.均联合应用高位Le Fort Ⅰ型截骨术和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同期行牙槽嵴裂自体髂骨游离移植Ⅰ期手术矫正.结果: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复查头部X线片,所有患者上、下颌骨位置均得到明显改善.随访6个月~3年,牙弓外形良好,X线片示无明显骨质吸收,植骨区密度与周围接近.18例均获得满意面容及良好的<牙合>关系. 结论:高位Le Fort Ⅰ型截骨术与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联合应用,配合牙槽嵴裂植骨术可以Ⅰ期矫治唇腭裂术后严重双颌畸形,并可以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不但可以减少手术次数,而且还降低了手术费用,是矫治唇腭裂术后严重双颌畸形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提高Le Fort Ⅰ型截骨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的方法.方法 对84例上颌正颌手术患者术前行锥型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扫描,提取不同的影像资料,测量定位上颌Le Fort Ⅰ型截骨区域重要解剖结构位置.结果 84例中,术前检查发现上颌窦严重发育不全3例,其各骨壁距离测量值远小于正常值;上颌第3磨牙高位阻生11例;上颌窦分隔8例,鼻中隔偏曲4例;上颌窦囊肿3例.该成像技术对正颌手术患者上颌骨翼腭管位置关系,上颌骨各骨壁的厚度,上颌窦分隔,上颌窦内潜伏病变,上颌高位阻生牙的定位,翼上颌联合情况,以及鼻中隔偏曲情况均有良好的显示,为上颌正颌手术方案设计提供了放射学的颌骨评估基础,可指导Le Fort Ⅰ型截骨的定位设计.结论 CBCT可为上颌Le Fort Ⅰ截骨提供更精准的结构解剖影像,从而提高手术的准确性与安全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and safety of the Le Fort Ⅰ osteotomy. Methods Eighty-four patients underwent CBCT scan before maxillary orthognathic surgery. The anatomic structures of maxilla were marked and measured. Results In 84 cases, there were 3 cases with severe hypoplasia of maxillary sinus, 11 cases with impacted third molar, 8 cases with separation in maxillary sinus, 4 cases with the deviation of nasal septum, and 3 cases with cysts in maxillary sinus. Form CBCT images, the position of the pterygopalatine canal, the thickness of maxillary wall, hidden lesion of maxillary sinus, the location of Impacted molar, the deviation of nasal septum, and other anatomic structure could be accurately localized. CBCT could provide sufficient and valuable information in diagnosis and design for Le Fort Ⅰ osteotomy. Conclusions CBCT imaging technology could provide precise anatomic images for Le Fort Ⅰ osteotomy. It improves the accuracy and safety of the Le Fort Ⅰ osteotomy.  相似文献   

3.
多片段LeFortI型截骨矫治严重牙颌面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多片段Le Fort I型截骨术矫治严重牙颌面畸形,并为克服术后骨段固位不良之缺点自制一种腭侧固定夹板。方法;以该手术方法联合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BSSRO)矫治上颌宽度不足伴上下颌其它严重畸形的患者19例。采用单纯多片段Le Fort I型截骨6例,联合BSSRO13例。19例中上颌两片段Le Fort I型截骨12例,3片段7例。结果:术后随访6例,平均22.6m,6/6间距离平均扩宽7.3mm,3/3间平均扩宽3.9mm。无严重并发症及明显复发,咬合关系满意。结论:应用良好的腭侧固定夹板,采用多片段Le Fort I截骨联合BSSRO可一次满意矫治严重双颌畸形。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Le-FortⅠ型切开分块截骨联合正畸技术矫治严重牙颌面畸形的效果.方法对17例成年患者术前正畸去代偿和排齐拥挤错位牙齿,采用Le-FortⅠ型截骨,断离上颌骨,按术前设计将断离上颌骨分成2~4块,分块的上颌骨通过咬合板定位,微型钛板加钛钉坚固内固定.下颌畸形同期行下颌骨切开整复,之后配合正畸调整咬合.结果本组17例,X线头影测量显示手术前后SNA角、SNB角等软硬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面部外形及口腔功能均达到术前设计的预测效果,正畸矫治时间缩短,无1例骨块坏死,手术安全性高.随访3~60个月,均无复发,面部外形效果良好.结论Le-FortⅠ型切开分块截骨联合正畸术矫治严重牙颌面畸形,能提高整复和正畸矫治效果,缩短术前术后正畸时间,尤其对矫治伴有不规则的上颌牙弓畸形是一种可行、安全、有效、快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牙槽突植骨术是唇腭裂序列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恢复上颌牙弓的完整性,保证上颌牙齿的正常萌出,促进上颌骨的垂直向生长及颌骨的稳定性,矫正患侧鼻底塌陷畸形及修复唇侧口鼻腔瘘均有重大意义。总结了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并认为植骨术前后应接受正畸治疗。8~11岁 X 线片示尖牙根形成2/3为最佳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6.
牙槽突植骨术是唇腭裂序列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恢复上颌牙弓的完整性,保证上颌牙齿的正常萌出,促进上颌骨的垂直向生长及颌骨的稳定性,矫正患侧鼻底塌陷畸形及修复唇侧口鼻腔瘘均有重大意义。总结了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并认为植骨术前后应接受正畸治疗。8~11岁X线片示尖牙根形成2/3为最佳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7.
唇腭裂的牙槽突裂植骨修复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牙槽突植骨术是唇腭裂序列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恢复上颌牙弓的完整性,保证上颌牙齿的正常萌出,促进上颌骨的垂直向生长及颌骨的稳定性,矫正患侧鼻底塌隐畸形及修复唇侧口鼻腔瘘均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中面部行Le Fort Ⅲ型截骨牵引术前、术后上气道不同截面面积的比较,评价截骨前移手术对严重中面部发育不良所致骨性上气道狭窄的治疗效果.方法 自2000年以来,对11例严重中面部发育不良者,选用Le Fort Ⅲ型颅面部截骨牵引进行治疗.术前、术后计算机辅助测量上气道不同部位二维截面面积,部分病例术前、术后行多导睡眠监测功能评估.结果 所有病例面部外形及通气功能改善明显.术后后鼻棘点和腭垂尖点气道平面截面面积平均增加(210.33±219.34)mm2和(65.14±42.24)mm2,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会厌点及气道食道分界点截面面积术后未见明显增加(P>0.05).结论 Le Fort Ⅲ型截骨牵引术前移中面部能有效改善因中面部严重发育不良所致的上气道狭窄,气道狭窄的改善以腭垂尖点以上气道改善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牙槽裂植骨改善唇腭裂患者鼻底塌陷畸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唇腭裂患者牙槽裂植骨与改善鼻底塌陷畸形的关系。方法:对同一术者所行牙槽裂植骨术的单侧唇腭裂患者48例进行临床研究,结合X线片及面部正侧位照片探讨植骨成功与否与鼻底塌陷畸形改善的关系。结果:植骨成功组的患侧鼻底塌陷畸形的改善较未成功组有明显差异,明显高于未成功组。结论:牙槽裂植骨成功后患侧鼻底塌陷畸形可以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研究内侧张开胫骨高位截骨术中不植骨的术后骨预合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内侧张开胫骨高位截骨术43例,分为A、B两组,A组术中植骨(骨移植或采用羟基磷灰石人工骨),B组未植骨,比较两组骨性愈合程度、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等。结果两组各项临床指标无统计学差异,其中A组骨愈合时间(16.42±1.53)周,B组骨愈合时间(17.80±1.72)周(P=0.08)。随访期间未出现内固定失效、钢板松动断裂、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内侧张开胫骨高位截骨术中不植骨也可获得满意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不同接骨板在上颌骨Le Fort-Ⅰ型截骨正颌手术中固定的生物力学特性,以期找出最佳固定方法.方法 建立正颌Le Fort-Ⅰ型截骨9种内固定方式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分为3组,计算不同固定方法在3种咬合情况下上颌骨的应力及截骨段的位移,对比不同内固定系统,不同形状接骨板,以及接骨板不同放置位置的固定效果.结果 前牙咬合时,颅、上颌复合体中应力主要循双侧鼻上颌支柱向上传递,前磨牙和磨牙咬合时,应力先自咬合处向牙槽突两侧传递,再分别循颈上颌支柱和鼻上颌支柱传递;内固定系统中螺钉与接骨板交接处及接骨板近截骨线处,为应力集中部位.前磨牙咬合时,不同固定方法截骨段位移从大到小依次为:组1 生物可吸收小型板系统(0.396 509 mm)、微型钛板(0.148 393 mm)、小型钛板(0.078 436 mm);组2 单纯鼻上颌支柱固定(0.188 791 mm)、颧上颌支柱固定(0.12l 718 mm)、双支柱固定(0.078 436 mm);组3 直形板(0.091 023 mm)、L形板(0.078 436 mm)、Y形板(0.072 450 mm)、T形板(O.065 617 ram).结论 正颌Le Fort-Ⅰ型截骨术生物可吸收接骨板固定的稳定性和强度相对钛板较小;颧上颌支柱固定效果好于鼻上颌支柱固定;不同形状的钛板在鼻上颌支柱固定的稳定性有差异.  相似文献   

13.
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并内翻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可能的导致牙槽嵴裂植骨失败的有关因素.方法:对217例病例进行临床研究,分析植骨年龄、裂隙类型以及操作方式与植骨手术成功的关系.结果:大龄患者植骨失败率显著高于9~11岁患者,双侧牙槽嵴裂失败率高于单侧,单侧完全性裂失败率高于不完全性裂和隐裂.结论:植骨年龄、裂隙类型以及操作方式是影响植骨手术成功与否的几个关键因素.双侧裂隙软组织严重缺乏者,可考虑先行一侧牙槽嵴裂骨移植术,待植入骨生长稳定后,再行另一侧植骨,手术操作动作须熟练、力度要准确,无张力严密缝合,减少手术创伤、植骨量要适度.  相似文献   

15.
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骨性关节炎引起的膝内翻畸形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被骨科医生和患者所接受。我院1992~1997年共施行该手术25例(31膝)取得良好效果。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25例(31膝),其中男8例,女17例,右11例,左8例,双侧6例。年龄45~68岁(平均58岁)。病史4~15年。临床表现均有反复发作的膝关节疼痛,经药物保守治疗无效。X线片均示胫骨内侧平台不同程度骨质硬化增生,部分病例有囊性改变,内侧关节间隙变窄或消失,膝内翻畸形,髌股关节增生。测量股胫角全组180~190°。二、…  相似文献   

16.
牙槽嵴裂植骨同期髂嵴软骨移植修复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牙槽嵴裂植骨手术同时,利用自体髂嵴软骨修复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的矫治方法。方法 11~14岁的单侧完全性唇裂伴牙槽嵴裂患者,髂骨松质行牙槽嵴裂处植骨,并将髂嵴软骨移植于鼻背和鼻小柱处,修复唇裂术后鼻畸形。结果 32例患者均Ⅰ期痊愈,患侧口鼻瘘、牙槽嵴裂、鼻翼基部凹陷、鼻小柱偏斜、鼻尖低平等畸形等均得到良好的矫正。结论自体髂嵴软骨移植修复对鼻翼塌陷有良好的支持作用,可以与牙槽嵴裂手术同期施行,可有效矫正唇裂术后鼻畸形。  相似文献   

17.
18.
牙槽嵴裂和唇裂继发唇鼻畸形的同期联合矫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牙槽嵴裂和唇裂继发唇、鼻畸形矫治的方法. 方法 对唇、腭裂术后畸形患者同期行牙槽嵴裂和唇裂继发唇、鼻畸形联合矫正. 结果 2004年~2007年,于临床应用37例.33例牙槽受植床创口一期愈合,3例松质骨外露,经清除外露骨和冲洗换药后愈合.本组患者术后正面观唇部饱满,红唇两侧高度基本对称,干湿唇线连续;仰视位鼻翼基底部高度恢复良好,两侧基本对称,鼻孔方向一致,但患侧鼻孔仍稍小于健侧. 结论 同期联合矫治牙槽嵴裂和唇裂继发唇、鼻畸形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上颌骨LeFortI型截骨术通过三维方向上改变上颌骨的位置,矫治牙颌面的畸形,手术中上颌骨的移动导致覆盖在表面的软组织,包括鼻形态改变。鼻位于面部最为显著位置,与隆起的眉弓及相对凹陷的眼窝形成鲜明的对比,使面部呈现立体美感,它的微小形态改变则会影响人面部五官的整体协调,所以应当考虑到上颌LeFortI型截骨术可能对鼻结构及外形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双平面开放胫骨高位楔形截骨治疗成人膝关节内翻畸形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2008年7月存在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退行性改变伴内翻畸形且进行双平面开放胫骨高位楔形截骨术治疗的12例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膝内翻畸形5.0°~19.0°,平均11.5°;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大于90°;不伴有其他关节间室病变;1例伴有外侧副韧带及前交叉韧带断裂,行韧带重建手术后二期进行开放截骨矫形术.术前膝关节症状以内侧间室疼痛为主.手术前后测量患者关节活动度的大小,并对患者进行Lysholm评分.术后对患者进行主观满意度调查.结果 12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32.5个月.截骨处至术后12~16周均获得骨性愈合.矫正角度5.5°~18.0°,平均9.5°.在随访期间内X线检查下肢力线维持在术后水平,内外侧间室及髌股间室均未发现明显退变进展.手术总体效果优良率为83.3%,Lysholm评分、内翻角度变化在手术前后均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结论 双平面开放胫骨高位楔形截骨术对中青年膝关节内翻畸形伴单间室退行性改变有良好的早、中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