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睾丸精原细胞瘤术后放疗的价值。方法 将1988~1998年收治的49例睾丸精原细胞瘤的术后病例作淋巴引流区放疗,放疗量DT 25~30Gy,个别病例增加至DT 40Gy。结果 本组病例的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Ⅰ期97%、93.7%、80%;Ⅱ期:82%、63.6%、60%;Ⅲ期33%、17%、0%。结论 病人行高位睾丸摘除术后应常规行淋巴引流区放疗,对晚期的应加用化疗,从而减少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Ⅰ期睾丸精原细胞瘤术后放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 1993年至 1999年 ,对 3 0例Ⅰ期睾丸精原细胞瘤病人在睾丸切除术后 ,设“狗腿子野”对膈下、腹主动脉旁及同侧髂血管淋巴结引流区行预防照射 ,每次DT1 5~ 1 8Gy ,总DT2 5~ 3 0Gy。结果 随访 1年半~ 7年 ,平均 4年 2个月 ,仅 1例在放疗后 4年发生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经再次放疗及全身化疗后治愈 ,其余患者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 Ⅰ期睾丸精原细胞瘤术后辅以“狗腿子野”放疗 ,治疗效果好 ,病人可获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Ⅰ期睾丸精原细胞瘤术后放射治疗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86年-2002年92例Ⅰ期睾丸精原细胞瘤病人在睾丸切除术后,设"狗腿子野"对膈下、腹主动脉旁及同侧髂血管淋巴结引流区行预防照射,每次DT 1.6-1.8 Gy,总DT 24-30 Gy.生存率计算采用Kaplan-Meier法.结果 全组病例5年生存率100%,10年生存率97.2%,4例出现照射野外转移,其中3例为纵隔,1例为纵隔和锁骨上同时转移.结论 Ⅰ期睾丸精原细胞瘤术后设"狗腿子野"放疗DT24-30 Gy安全有效,病人可获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4.
睾丸精原细胞瘤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分析睾丸精原细胞瘤经综合治疗后的几个预后因素。材料与方法 :1975年 10月~ 1990年 12月间收治 133例睾丸精原细胞瘤。绝大部分病例行患侧睾丸附睾切除加精索高位结扎 ,小部分病例行腹腔探查 ,并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所有病人术后采用放疗 ,部分加用不规则化疗。结果 :5年生存率分别为 期 92 .6 % (6 5 / 70 )、 期 5 2 .6 % (10 / 19)、 期 2 5 % (4/ 16 )、 期 2 2 .2 % (2 / 9)。术后放疗剂量以 2 0~ 30 Gy者预后最好 ,5年生存率为 80 .0 % ,与 <2 0和 >30 Gy比较 (P<0 .0 5 )。结论 :术后放疗的时机应在 1个月之内。年龄、术后是否加用化疗、60 Co与加速器放疗 ,对预后均未见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探讨Ⅰ期睾丸精原细胞瘤术后放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自1993年至1999年,对30例Ⅰ期睾丸精原细胞瘤病人在睾丸切除术后,设“狗腿子野“以对膈下、腹主动脉旁同侧髂血管淋巴结引流区行预防照射,每次DT1.5-1.8Gy,总DT25-30Gy。结果:随访1年半-7年,平均4年2个月,仅1例在放疗后4年发生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经再次放疗及全向化疗后治愈,其余患者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Ⅰ期睾丸精原细胞瘤术后辅以“狗腿子野”放疗,治疗效果好,病人可获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论Ⅰ期睾丸精原细胞瘤术后放疗的价值。方法 1992年1月~1997年12月收治的24例术后均经病理证实的Ⅰ期精原细胞瘤,7例行腹主动脉旁和腹股沟区分野照射,剂量30~50Cy。17例行“狗腿野”(不分野)照射,剂量25~35Gy。结果 1例病人放疗后2个月发生肺转移。无肾、膀胱、小肠等并发症。结论 病人行高位睾丸摘除术后应常规行隔下淋巴引流区“狗腿野”预防照射,剂量以25Gy为宜,阴囊不必照射。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睾丸精原细胞瘤手术加放射治疗的预后因素。方法 :1988年 5月~ 1995年 5月收治 10 8例睾丸精原细胞瘤术后患者 ,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 ,皆采用60 Co放射治疗。结果 :总 5年生存率为 79 6% ( 86/ 10 8)。其中Ⅰ期为 98 1% ( 53/ 54) ,Ⅱ期 80 6% ( 2 9/ 36) ,Ⅲ期 2 2 2 % ( 4 / 18) ,Ⅰ、Ⅲ期比较 (P <0 0 1)。术后至放疗间隔时间 <1个月为 98 3% ( 57/ 58) ,>1个月为 58 0 % ( 2 9/ 50 ) ,(p <0 0 5)。放射剂量以 2 6~ 35Gy者预后为最好 ,与 <2 5Gy和 >35Gy比较 (P <0 0 5)。结论 :睾丸精原细胞瘤术后放疗的时机应在 1个月之内 ,放射剂量以 2 5~ 35Gy为佳 ;年龄及肿瘤部位对预后均未见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睾丸精原细胞瘤的治疗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1963年7月~1995年11月收治的精原细胞瘤患者124例,其中,Ⅰ期精原细胞瘤患者仅做精索高位结扎睾丸切除加髂-腹主动脉旁淋巴引流区放射治疗;Ⅱ、Ⅲ期精原细胞瘤术后给予放疗及有计划地加用辅助性化疗。结果Ⅰ、Ⅱ、Ⅲ期精原细胞瘤5年生存率分别为95.9%、70.4%、和0。结论Ⅰ期精原细胞瘤患者仅做精索高位结扎睾丸切除加髂-腹主动脉旁淋巴引流区放射治疗可以治愈;而对Ⅱ、Ⅲ期病例单用睾丸切除加淋巴引流区放射治疗是不够的,为改善Ⅱ、Ⅲ期精原细胞瘤患者的预后,在预防性/根治性照射后,有计划的加用辅助性化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我院1975年~1985年收治睾丸精原细胞瘤76例。Ⅰ期59例,Ⅱ期17例。全部先行外科高位睾丸切除术,均经病理证实,术后一月左右开始放疗。局部和淋巴引流区均采用~((?)0)CoΥ射线,设五野常规照射。肿瘤量20~40Gy。放疗后对30例有计划地口服N-甲3~10g。 全组五年生存率为82.9%。其中Ⅰ期为91.5%,Ⅱ期为52.9%。放疗剂量20~25Gy五年生存  相似文献   

10.
Ⅰ期睾丸精原细胞瘤放射治疗结果和远期并发症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5 8年至 1 990年 1 2月 ,收治 2 0 0例Ⅰ期睾丸单纯精原细胞瘤。所有病人在睾丸切除术后行膈下放疗。全组 5、1 0和 2 0年生存率分别为 98 9%、98 2 %、和 96 8%。 7例治疗后复发 ,多数远处转移 ,腹腔复发和照射剂量低有关。远期并发症中 ,3%的患者合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和胃粘膜脱垂 ,下肢水肿和放射性膀胱炎少见。 9%的病人发生第二原发肿瘤 ,其中 4 5 %发生在 1 0年后。无论是否经阴囊手术或肿瘤侵犯白膜 ,均不必行阴囊和腹股沟照射。我们认为 ,腹主动脉旁和同侧髂血管淋巴引流区预防照射仍然是安全有效的 ,并发症极少 ,照射剂量以DT2 5Gy为宜。  相似文献   

11.
陈志霄  张铁宁  胡烨 《中国肿瘤》2014,23(6):509-513
睾丸精原细胞瘤是青壮年男性的好发肿瘤之一。过去放疗一直是Ⅰ期及ⅡA/B期精原细胞瘤的术后标准治疗;但近年来Ⅰ期患者术后,密切随访、放疗、化疗均为可接受方案。ⅡA期术后标准治疗是放疗。ⅡB期可放疗或化疗。对于放疗患者,Ⅰ期可行单纯腹主动脉旁照射,或腹主动脉旁+同侧髂淋巴结区照射,剂量20Gy/10次,2周。Ⅱ期行腹主动脉旁+同侧髂淋巴结区照射20Gy/10次,2周,结束后针对病灶缩野加量至30Gy/15次。3周至36Gy/18次,3.6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胃癌术中一次性大剂量放疗照射范围、剂量和疗效。方法 :对 4 2例胃癌患者采用12MeV电子线进行术中放射治疗 ,剂量 15~ 2 5Gy ,靶区以瘤床及周围淋巴引流区为主。与 1995年 12月 - 2 0 0 0年 6月单纯手术的 6 0例进行对照。结果 :接受治疗的 4 2例患者中无近远期并发症。Ⅲ期胃癌单纯手术组 3年生存率为 4 8 6 % ,手术加术中放疗组为 72 4 % ,P <0 0 5。Ⅳ期胃癌患者单纯手术组 3年生存率为 2 4 % ,手术加术中放疗组为 2 0 %。结论 :胃癌术中放射治疗不增加术后并发症 ,能提高Ⅲ期胃癌 3生存率。术中放疗是治疗胃癌较安全的综合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
Ⅰ期睾丸精原细胞瘤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 ,放射治疗是Ⅰ期睾丸精原细胞瘤的术后标准治疗手段 ,照射野包括腹主动脉旁及同侧髂血管淋巴引流区(狗腿野 ) ,剂量DT2 0~ 30Gy。 5年总生存率为 98%~ 10 0 % ,5年无病生存率达 95 %以上[1 7] 。放射治疗对Ⅰ期睾丸精原细胞瘤可以取得非常好的疗效 ,未治疗时 ,Ⅰ期患者仅有 9%~ 33%将出现转移或复发 ,因此仍有部分患者接受了不必要的放射治疗。放射治疗近期毒副作用主要有胃肠道毒性及骨髓抑制等。远期并发症包括不育、胃溃疡和放射所致第二原发肿瘤等[8 9] 。由于Ⅰ期睾丸精原细胞瘤放射治疗后可取得好的治疗效果 ,患者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睾丸精原细胞瘤的治疗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1963年7月 ̄1995年11月收治的精原细胞瘤患者124例,其中,I期精原细胞瘤患者仅做精索高位结扎睾丸切除加髂-腹主动脉旁淋巴引流区放射治疗;Ⅱ、Ⅲ期精原细胞瘤术后给予放疗及有计划地加用辅助性化疗。结果 I、Ⅱ、Ⅲ期精原细胞瘤5年生存率分别为95.9%、70.4%和0。结论 I期精原细胞瘤患者仅做精索高位结扎睾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睾丸精原细胞瘤手术加放射治疗的预后因素,方法:1988年5月-1995年5月收治108例睾精原细胞瘤术后患者,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皆采用60Co放射治疗,结果:总5年生存率为79.6%(86/108),其中Ⅰ期为98.1%(53/54),II期80.6%(29/36),Ⅲ期22.2%(4/18),Ⅰ,Ⅲ期比较(P<0.01),术后至放疗间隔时间<1个月为98.3%(5758),>1个月为58.0%(29/50),(P<0.05),放射剂量为26-35Gy者预后为最好,与<25Gy和>35Gy比较(P<0.05),结论:睾丸精原细胞瘤术后放疗的时机应在1个月之内,放射剂量以25-35Gy为佳,年龄及肿瘤部位对邓后均未见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术后放疗在睾丸精原细胞瘤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告我科收治38例睾丸精原细胞瘤术后放疗的随访结果,全组5年生存率为72.7%,其中Ⅰ期90.9%、Ⅱ期50.0%、Ⅲ期0%。放射剂量25—30Gy,对有巨大肿块者局部追加5—10Gy。照射野内无一例复发。鉴于本组8例Ⅱ期患者中有4例发生纵隔或左锁骨上转移,故对Ⅱ期以上患者,尚应予以纵隔和左锁骨上淋巴区预防性照射。对出现血行转移的患者进行积极的局部放疗也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早期乳腺癌术后放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  景娜 《中国肿瘤临床》2004,31(15):854-855,859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根治术,仿根治术后的放疗剂量及照射范围.方法:对比分析本院1980年3月~1993年3月收治的T2N1M0期乳腺癌术后放疗者418例(放疗组)与术后未行放疗者180例(手术组).418例中DT≥50Gv者86例,淋巴引流区伴胸壁照射者148例.结果:放疗组中DT≥50Gy者与手术组相比,其中腋淋巴结转移≥4个者的10年生存率分别为66.7%(32/48)与34.5%(10/29),复发率分别为63%(3/48)与34.5%(10/29),P均<0.05.放疗组中淋巴引流区伴胸壁照射者148例与手术组相比,其中腋淋巴结转移≥4枚者的10年生存率分别为62.8%(54/86)与34.5%(10/29),复发率分别为4.7%(4/86)与34.5%(10/29),P均<0.05.结论:对腋窝淋巴结转移≥4枚者,术后提高肿瘤剂量达50Gy以上,可降低锁骨区淋巴结转移与胸壁复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Ⅰ期睾丸精原细胞瘤术后分别采用单纯腹主动脉旁及同侧髂血管淋巴引流区(狗腿野)照射与单纯腹主动脉旁照射的毒性反应及远期治疗效果。[方法]1994~2004年收治的Ⅰ期单纯精原细胞瘤85例,术后单纯狗腿野(DL组)放疗53例;单纯腹主动脉旁野(PA组)放疗32例。[结果]术后放疗3年无复发生存率DL组为98.1%(52/53),PA组为93.8%(30/32)。两组3年生存率DL组为100%,PA组为96.9%。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DL组高于PA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Ⅰ期睾丸精原细胞瘤术后患者,单用PA野放疗并不降低长期生存率,且PA野放疗引起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较DL野放疗为低。  相似文献   

19.
睾丸精原细胞瘤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对78例精原细胞瘤患者的治疗结果及其预后因素加以分析。方法:1983年7月至1992年4月收治78例睾丸精原细胞瘤,均经病理证实为纯精原细胞瘤。78例中74例手术治疗,63例术后放疗,43例联合化疗。结果:中位随访6.6年(随访期5-10年),根据《现代肿瘤学》的分期标准。Ⅰ期44例。Ⅱ期21例。Ⅲ期3例。Ⅳ期10例。全组5,10年生存率分别为;Ⅰ期93.2%,87.0%,Ⅱ期66.7%,60.0%,Ⅲ期33.3%,33.3%,Ⅳ期0,0。结论:临床分期,放疗剂量及联合化疗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强调高位精索加睾丸切除术及术后预防放疗DT2500cDy为Ⅰ期患者首选治疗方案,Ⅱ期以上患者应术后放疗加联合化疗。  相似文献   

20.
1临床病例患者,男,5岁,2005年因右胸部隐痛不适1月余,行胸部CT检查提示:右侧前及中纵隔见类圆形边缘清楚之实行包块,其密度欠均匀,可见点状钙化灶,肿块压迫上腔静脉,考虑右侧纵隔肿瘤,穿刺活检并免疫组化证实为恶性纵隔胚胎癌(图1,2,3)。于2005年6月10日至2005年7月11日行直线加速器立体定向放疗;纵隔病灶6MV-X线照射,DT2.5Gy/次,治疗3次,患者反应不重,将放疗剂量改为DT3.5 Gy/次,照射3次后,行胸部透视检查,提示肿块明显缩小,重新定位修改计划DT3.5 Gy/次,照射7次,靶区总剂量DT42.5Gy/10f/32d。治疗过程顺利,患者无不适反应。治疗后1个月复查CT,肿块明显缩小(图4)。2007年3月,患者治疗后20个月复查CT提示:肿块几乎消失(图5)。2讨论纵隔生殖细胞肿瘤多位于前上纵隔,后纵隔少见。本例位于前纵隔,与文献报道相符。恶性纵隔生殖细胞肿瘤基本分为二大类,纵隔精原细胞瘤及非精原细胞瘤。非精原细胞瘤分为成熟型畸胎瘤、胚胎癌、畸胎癌、绒毛膜癌、卵黄囊瘤、混合瘤等[1]。纵隔生殖细胞肿瘤占所有纵隔肿瘤的1%-4%,占纵隔恶性肿瘤的5%-13%[2]。纵隔非精原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