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行为与其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方法:将76例有凶杀行为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列为研究组,同期589例无凶杀记录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列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家庭情况及父母教养方式调查问卷(EMBU)评分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受教育年限明显低于对照组[(7.67±2.79)年vs.(9.65±3.02)年](t=5.431,P0.001);无业、经济状况差、父母亲为农民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01);EMBU中的父亲因子Ⅳ(偏爱被试)和母亲因子Ⅴ(偏爱被试)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0.42±2.72)分vs.(9.73±2.77)分,(10.80±2.90)分vs.(9.94±2.90)分](t=-2.044,-2.454;P均0.05)。结论:有凶杀行为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其幼年期父母存在对子女过度保护和偏爱等不良教养方式。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发病和家庭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及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60名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测评并与60名健康青少年进行对照及相关分析.结果: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养育方式与正常组对照显示:其父亲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其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偏爱被试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过度保护、偏爱被试因子分高于父亲(P<0.05或P<0.01).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文化性、娱乐性的因子分低于对照组,矛盾性和控制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相关分析显示:父亲过度保护与母亲拒绝否认,及母亲过度保护与父亲拒绝否认因子之间呈负相关(r≥0.8);父亲与母亲EMBU相同因子得分具有相关关系(r≥0.6).结论:不良的家庭环境和父母养育方式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发病起一定作用,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抑郁症患者生活事件、特质应对方式、父母养育方式及社会支持状况及其性别差异。方法选取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抑郁症诊断标准的天津市精神卫生中心2013年3月-2014年2月门诊和住院患者104例,在社区中选取与所调查抑郁症患者社会人口学特征较为接近且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分8分的健康人106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生活事件(LES)、特质应对方式(TCSQ)、父母教养方式(EMBU)及社会支持(SSRS)量表测评。结果抑郁症患者负性刺激量、积极应对方式、父亲处罚严厉、母亲处罚严厉、母亲拒绝否认因子评分与对照组比较[(29.96±11.81)vs.(15.00±9.81),(29.31±5.39)vs.(25.36±5.00),(14.69±4.11)vs.(18.41±10.29),(10.23±2.69)vs.(12.34±4.39),(10.02±2.29)vs.(12.64±4.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99~9.976,P均0.01)。男性抑郁症患者的积极、消极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总得分均高于女性(P0.05)。结论 1抑郁症患者经历更多的负性生活事件并多采用积极应对方式;2父母亲的教育方式均表现为低处罚严厉、低拒绝否认,母亲还表现为低过度保护;3抑郁症患者的客观社会支持较多、主观社会支持较少;4男性比女性抑郁症患者采用更多的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并有更多的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社交焦虑障碍(SAD)患者的发病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社会人口学资料调查表、父母养育方式量表(EMBU)对30例SAD患者(患者组)和30名正常人(对照组)进行评估;以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LSAS)≥38分为界,评估SAD的严重程度。结果:患者组LSAS评分平均(78.0±27.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2±9.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77,P〈0.01)。患者组EMBU中父亲的拒绝、否认因子分和过度保护因子分平均(11.10±3.93)分和(10.77±2.5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7±1.97)分和(9.30±1.77)分(t=3.035、2.578,P〈0.01或P〈0.05);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和偏爱被试因子分平均(43.30±11.45)分和(10.50±2.9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1.20±8.10)分和(12.87±5.43)分(t=3.085、2.104,P〈0.01或P〈0.05)。母亲的拒绝、否认因子分平均(13.93±5.3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33±2.26)分(t=2.457,P〈0.05),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和偏爱被试因子分平均为(43.07±12.07)分和(10.50±2.9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1.53±8.26)分和(12.87±5.43)分(t=3.170、2.104,P〈0.01或P〈0.05)。结论:SAD的发生与父母养育方式有关,不良的父母养育方式可能是SAD的发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高中学生考试焦虑与家庭因素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高中生考试焦虑的现状及其家庭相关因素。方法应用考试焦虑量表(TAS)、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山东省某中学高一年级538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高中生考试焦虑的检出率为65.20%。有考试焦虑者家庭环境量表的亲密度、情感表达因子分显著低于无考试焦虑者(P<0.05),而其矛盾性、成功性因子分显著高于无考试焦虑者(P<0.05)。有考试焦虑者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的父亲过分干涉、父亲拒绝否认、父亲过度保护、母亲过分干涉过分保护、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因子分非常显著高于无考试焦虑者(P<0.01),而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极显著低于无考试焦虑者(P<0.001)。结论高中生考试焦虑检出率较高。高中生考试焦虑与家庭环境和父母养育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中山市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中山市小学和初中共4所学校的2281名学生,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及儿童青少年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281名学生中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8.76%(428名),其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父母抚养组及低收入组外化性行为得分分别高于父母抚养组及中高收入组[(7.08±6.41)vs.(6.12±7.10);(6.63±6.72)vs.(5.93±7.59),P均0.05],非家庭和睦组在内化性行为得分、外化性行为得分及行为问题总分上都高于家庭和睦组(P均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儿童青少年内化性行为得分、外化性行为得分及行为问题总分均与父、母的温暖理解因子得分呈负相关(r=-0.18~-0.13,P均0.01),与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干涉等因子得分呈正相关(r=0.11~0.24,P均0.01)。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相关因素依次是:家庭氛围、父亲温暖理解、母亲过度保护及干涉(P均0.05)。其中,家庭氛围越紧张,父亲温暖理解得分越低,母亲过度保护及干涉得分越高,儿童青少年越倾向于出现行为障碍(P均0.05)。结论中山市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较突出,紧张的家庭氛围、母亲过度保护干涉及缺乏父亲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对行为问题的发生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男性精神分裂症服刑人员(schizophrenia inmates,SI)教养方式与人格相关性。方法对83例SI患者及与其人口学资料相匹配的63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及艾森克人格问卷进行测评。结果 (1)SI组在父母教养方式调查问卷(Egna Minnen Barndoms Uppfostran,EMBU)量表中的父亲因子Ⅰ得分高于对照组,母因子Ⅱ的得分低于对照组[(47.84±10.27)分vs(44.77±10.20)分,(35.95±6.28)分vs(34.04±7.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1,P=0.010;t=-2.299,P=0.022);(2)SI组中父亲因子Ⅰ与EPQ量表中E量表显著相关,与N量表得分呈负相关;(3)对照组中父亲因子Ⅰ与EPQ量表中E呈正相关,与P、N得分呈负相关;母亲因子Ⅱ与E、N得分呈正相关,与L得分呈负相关,结论父亲温暖理解不能阻止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违法行为,母亲过分干涉对犯罪有影响,男性精神分裂症服刑人员父母教养方式对患者人格形成的影响降低。  相似文献   

8.
父母养育方式与儿童自我意识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探讨父母养育方式与儿童自我意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用Piers 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中文版 )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 (中文版 )对 10 0名儿童进行测查 ,将儿童自我意识量表评分分为低自我意识组( 5 1)、正常范围组及高自我意识组 ( 6 3)进行比较 ,并对父母养育方式与儿童自我意识总分及各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低自我意识组的父母情感温暖因子分明显低于另外两组 (P <0 0 5或P <0 0 1) ;父母惩罚严厉因子和拒绝否认因子分明显高于另外两组 (P <0 0 5或P <0 0 1)。父母情感温暖和理解因子、母亲偏爱被试因子与儿童自我意识总分和部分因子均呈显著相关 (P <0 0 5或P <0 0 1) ;父母惩罚严厉因子、拒绝否认因子与自我意识总分和部分因子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父母养育方式与儿童自我意识水平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PNES)儿童自我意识、家庭环境和父母养育方式的特征及其与正常儿童的区别。方法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CSS)、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对43例PNES儿童和43名正常对照组儿童进行了评估。结果 PNES儿童CSS总分及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分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儿童;FES-CV中的知识性分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儿童;EMBU中父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得分低于对照组儿童,父亲的惩罚严厉因子、母亲的过分干涉与过度保护因子、父母亲的拒绝否认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儿童。结论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儿童存在不良的自我意识、家庭环境及父母养育方式。  相似文献   

10.
初中生心理问题与父母养育方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问题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 使用症状自评量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基本资料问卷 ,以现况研究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济南市历下区 2所初中学校中抽取初一年级 2 8个班的学生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全部学生共 16 6 7名。结果 症状自评量表筛选出的有心理问题的人数为 2 70例 ,占总人数的 16 .2 0 % ,相关分析表明 ,SCL 90总分及各项因子分与EMBU的父母亲严厉惩罚、父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父母亲拒绝否认等项呈显著性意义的正相关 ;SCL 90敌对项因子与母亲干涉过度保护呈显著性意义的负相关 ,抑郁项因子分与父母亲温暖理解项呈显著性意义的负相关 ;父母亲偏爱与SCL 90总分 ,人际关系、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等因子分呈显著性意义的相关关系。结论 初中生的心理异常与父母教养方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父母养育方式与大学生焦虑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3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父母亲养育方式中的“拒绝否认”和父亲的“过度保护”因子存在性别差异;母亲的“过度保护”因子有城乡差异。(2)大学生焦虑水平与父母亲的“情感温暖”因子有显著负相关,与父母亲的“拒绝否认”因子和父亲的“严厉惩罚”、“过度保护”因子有显著正相关。(3)回归分析发现,父亲的“严厉惩罚”固子、“过度保护”因子和母亲的“情感温暖”、“过分干涉保护”因子对大学生的焦虑水平有预测作用。结论父母养育方式与大学生焦虑水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特质焦虑与自我接纳和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性。方法:对36例25岁以下精神分裂症的特质焦虑与自我接纳和父母养育方式进行调查评定及相关分析。结果:特质焦虑得分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父母养育方式中情感温暖、理解和偏爱、过度保护得分低于正常参考指标。相关分析显示:特质焦虑与母亲Ⅲ、Ⅳ因子呈正相关,与自我接纳因子呈负相关,与年龄无相关性。结论:拒绝、否认、惩罚、严厉等损害自尊,降低自我接纳程度的方式与特质焦虑的产生有关;特质焦虑不会随年龄增加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相Ⅱ型患者攻击行为与儿童期受虐情况和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根据外显版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将98例汉族双相Ⅱ型障碍患者分为攻击组(47例)及非攻击组(51例);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评估和比较。结果:攻击组PRCA中儿童期受躯体虐待分明显高于非攻击组;EMBU中父亲"惩罚、严厉"(21.28±8.70)评分及母亲"拒绝、否认"(16.79±8.14)、"惩罚、严厉"(15.43±7.79)评分明显高于非攻击组[(17.63±6.05)、(13.08±4.86)、(12.67±4.80)](P均0.05)。结论:双相Ⅱ型患者的攻击行为可能与其童年遭受躯体虐待和父母不良教育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4.
初中生行为问题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初中生行为问题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方法运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上海市区一所普通中学288名11~13岁初中学生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结果初中生行为问题各因子:分裂样、抑郁、社交问题、强迫性、体诉、社交退缩、多动、攻击行为、违纪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各因素;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偏爱显著相关。结论初中生行为问题与父母教养方式显著相关,父母应该对子女多加关注、爱护、理解、信任和鼓励,加强亲子之间的交流,避免采用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等养育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本市下属农村某中学初二学生共325人进行调查.结果男女初中生SCL-90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相关分析表明,SCL-90各因子与EMBU的父母亲严厉惩罚、父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父母亲拒绝否认等项呈显著意义的正相关;父母亲温暖理解与SCL-90各因子呈负相关;父亲偏爱与SCL-90中的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恐怖及偏执等因子呈显著意义的正相关;母亲偏爱与SCL-90中的人际关系、抑郁、敌对、恐怖和偏执等因子呈显著意义的正相关.结论本市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且与父母教养方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医务人员职业倦怠与工作满意度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佛山市公立医院医务人员1 620名,采用职业生活质量量表(Pro QOL)、明尼苏达工作满意度问卷短式量表(MSQ)、主观幸福感量表(SHS)进行评定。结果共收集有效问卷1 423份;30≤年龄40岁的医务人员职业倦怠评分高于20≤年龄30岁者[(28.29±5.38)分vs.(27.27±5.20)分,t=-1.02,P=0.014],医生职业倦怠评分高于护士[(28.34±5.29)分vs.(27.34±5.16)分,t=-1.00,P=0.009],中级职称医务人员职业倦怠评分高于初级职称者[(28.28±5.16)分vs.(27.36±5.25)分,t=0.92,P=0.020],硕士学历者职业倦怠评分高于专科学历者[(28.49±4.96)分vs.(27.08±5.30)分,t=1.42,P=0.043],精神专科医院及口腔医院的医务人员职业倦怠评分低于其他医院医务人员[(25.39±5.00)分vs.(26.03±4.22)分,F=11.62,P0.01],而工作满意度评分[(72.98±9.52)分vs.(71.18±8.07)分,F=7.31,P0.01]和主观幸福感评分[(20.02±3.94)分vs.(20.33±3.67)分,F=5.65,P0.01)]均高于其他医院。结论 30≤年龄40岁、医生、中级职称、硕士学历的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水平较高,精神专科医院及口腔医院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水平较低且工作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较高。  相似文献   

17.
城乡重点中学学生人格特征与父母教育方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城市、农村中学生人格特征与父母教育方式的关系。方法 对4所重点中学的1937名初中、高中生。(城市1227名农村710名)应用EPQ问卷、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父母养育方式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农村中学生个性中的P、L两个纬度分高于城市,在E、N两个纬度分低于城市;女生的P分、E分高于男生。个性的P分、N分与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呈负相关,E分与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和父亲的过分干涉呈负相关。结论温暖、理解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孩子的个性发展,易使子女形成热情、自信、有独立性的人格特征;而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容易导致孩子形成内向、谨小慎微、悲观等人格特征,从而成为人格障碍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8.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亲附类型及其父母养育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灿  施琪嘉 《上海精神医学》2006,18(6):327-329,332
目的探讨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 isorder,BPD)的亲附类型及该人格障碍的父母养育方式。方法收集BPD病例30例,采用成人亲附量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测量工具。结果BPD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安全和不安全类型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PD组男性与女性在安全型和不安全型的分布上没有显著差异。BPD组父亲和母亲的情感温暖因子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2个因子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BPD亲附类型以不安全型为主,不良的父母养育方式可能是BPD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自我概念和父母养育方式及其二者关系。方法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符合入组标准的98例抑郁症患者进行测评,并与100例正常人群进行对照,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24项,HAND)评定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结果抑郁症患者自我概念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因子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症状与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母亲过分干涉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与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及自我概念多个因子呈显著负相关;自我概念因子与父母养育方式多个因子分存在显著相关。结论抑郁症患者父母的不良养育方式可能导致抑郁症患者性格缺陷,影响患者的自我概念发展。:抑郁症患者的自我概念水平与父母不良养育方式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特征以及甲状腺激素水平。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RSD-17)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48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和54例非难治性抑郁症患者进行测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结果难治性抑郁症组(TRD组)与非难治性抑郁症组(非TRD组)比较,起病年龄更早[(16.4±3.8)岁vs.(23.6±4.3)岁],受教育年限更短[(8.7±2.1)年vs.(10.6±2.3)年],本次发病病程更长[(65.1±18.3)月vs.(4.9±2.5)月],HRSD-17中行为阻滞因子评分更高[(8.37±2.43)分vs.(6.51±2.55)分],血清FT3水平更低[(3.93±0.52)pmol/L vs.(4.21±0.49)p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单次病程长,起病早,文化水平低,阻滞症状重,血清FT3水平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