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空减压氮气过饱和安全系数赵民预防减压病是保证高空飞行及航天安全的重要研究课题。制订合适的座舱压力制度。采取预呼吸措施、筛除减压病易感者、为反复减压规定足够的间隔时间、控制航天员舱外活动(EVA)的频度、持续时间及其水平等,皆为有效的预防措施。航天中...  相似文献   

2.
飞机座舱高空急速减压严重损害飞行人员的机体功能,致发高空减压病。为了探讨经历高空爆炸减压事件并患有高空减压病飞行人员心理功能改变的性质、范围和特点,我们对在一次训练飞行中因座舱爆炸减压发生高空减压病的  相似文献   

3.
1997年11月6日,一飞行员驾歼-6飞机在14000m飞行时发生座舱盖爆破,飞行员当即感到胸闷,呼吸困难,身体被气流压向座椅,睁不开眼,代偿服充压,进入加压供氧状态。飞行员利用前风挡保护,紧急下降,安全着陆,没有发生减压病。其救生成功的经验为:①按高空飞行规定正确穿着了代偿服,加压供氧面罩,遇险时这些救生装备发挥作用正常,飞行员意识清醒,视觉良好;②飞行员进入座舱即开始吸纯氧,至发生减压时已吸纯氧11min,起到了一定的排氮作用;③由14000m降至8000m只用了30s,事故后4min着陆,高空暴露时间短;④事故后12h飞行员入院,主诉除感疲劳外,无头痛、胸痛、咳嗽、肌肉痛、关节痛及皮肤痒等减压病症状,为预防起见,仍尽快进入高压舱治疗,起到了预防作用;⑤飞行员临危不惧,情绪稳定,处置果断,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⑥飞行员技术娴熟,有1100h的飞行经验,且此次执行试飞任务,有处置特情的思想及技术预案准备。本例事故还为航空救生装备提供了实际检验的机会,证明国产装备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4.
高空迅速减压飞行人员的临床诊治和医学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飞行中高空迅速减压飞行人员的临床诊治经验和医学鉴定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近10年来空军发生的5起19人次高空迅速减压病例资料,暴露高度为8300至10 000 m. 结果 ①5起高空迅速减压中有3起10人(A组)返航后未经休息吸氧和高压氧治疗,其中7人发生了Ⅱ型高空减压病,发病率为70%,另2起9人(B组)返航后及时休息吸氧并送就近医院作高压氧治疗,均未发生高空减压病,两组高空减压病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两组对比分析发现,除了已明确的迅速减压时的高度外,在本组资料中个体敏感性、减压后高空缺氧以及空中和返航后的处置是否得当是影响发病的重要因素.③所有发病者经治疗均重返飞行岗位,但发病后治疗不适当或飞行员出现心理障碍会延长康复时间。 结论 高空迅速减压可对飞行人员造成显著的心理和生理影响,并且发生高空减压病的危险很大,减压后空中及返航后处置是否得当是影响病情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飞行中高空迅速减压飞行人员的临床诊治经验和医学鉴定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近10年来空军发生的5起19人次高空迅速减压病例资料,暴露高度为8300至10000m。结果①5起高空迅速减压中有3起10人(A组)返航后未经休息、吸氧和高压氧治疗,其中7人发生了Ⅱ型高空减压病,发病率为70%,另2起9人(B组)返航后及时休息、吸氧并送就近医院行高压氧治疗,均未发生高空减压病,两组高空减压病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两组对比分析发现,除了已明确的迅速减压时的高度外,在本组资料中个体敏感性、减压后高空缺氧以及空中和返航后的处置是否得当是影响发病的重要因素。③所有发病者经治疗均重返飞行岗位,但发病后治疗不适当或飞行员出现心理障碍会延长康复时间。结论高空迅速减压可对飞行人员造成显著的心理和生理影响,并且发生高空减压病的危险很大,减压后空中及返航后处置是否得当是影响病情发展的莺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机载制氧与供氧系统防护性能的生理实验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机载制氧与供氧系统的防护性能,验证该系统的高空防护效果。方法 在低压舱和迅速减压舱内对机载氧气浓缩器进行产氧性能地面测试、0~8000m系统供氧性能实验、巡航飞行长时间供氧人体实验、报警性能测试、高空备用氧切换人体实验、高空加压供氧性能实验和高空迅速减压实验等。结果 机载制氧与供氧系统的产氧能力、正常供氧能力和应急供氧性能,达到系统的生理卫生学要求。结论 机载制氧与供氧系统可以满足飞行员在高空长时间飞行的正常供氧和应急供氧需要。  相似文献   

7.
机载分子筛供氧防护生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机载分子筛是当代和未来飞机氧源的必然发展趋势。根据分子筛制氧技术和我军装备的特点,开展了有针对性供氧防护应用生理理论问题的系列研究。方法笔者通过理论分析、模型计算和实验研究,分析了不同飞行科目和环境对飞行员呼吸生理通气需求的影响极其与分子筛供氧能力之间的关系;观察了预先吸入模拟分子筛不同富氧气体对高空应急减压瞬间的生理影响和肺泡氧分压的变化特点;探讨了富氧(60%~90%)气体的排氮效果。结果①飞行综合环境因素对通气和瞬间吸气流量有显著的影响,通过设计直接式平衡活门的呼吸调节器和从环控系统引气的措施,使机载分子筛配套装备满足生理学要求成为可能;②在迅速减压后短时间内,预先呼吸>70%富氧与纯氧组间的血氧饱和度及静脉氧分压无明显差别(P>0.05),其生理效应是等效的;③高空飞行前呼吸不同富氧气体均能降低氮气的饱和比率。说明分子筛氧源给飞行员提供的呼吸环境,能减少体内氮气成分,降低高空减压病发生率。结论分子筛供氧防护生理学系列研究为分子筛装备的工程设计、制定防护生理学规范和部队应用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一、事件经过例1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男,27岁,飞行时间800h。2005年12月3日15∶52该飞行员驾新机执行双机高空编队飞行(僚机位置),该架次为飞行员当日第3架次,飞机为第4个起落。在海拔11300m飞行时,飞行员突然出现腹胀,同时供氧系统开始向飞行员面罩加小余压供氧,座舱余压指示0.1kg/cm2(73.5mmHg),正常余压为0.3kg/cm2,座舱高度表指示8000m。立即询问长机座舱高度,回答座舱高度6300m。到海拔11800m时(由于发动机开加力运动贯性又上升了500m),座舱高度继续上升至8022m,座舱压力指示0.8kg/cm2。于是一边报告一边下降高度,降至11400m时告警器…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美国高空减压病专题讨论会的主要内容,并对1990年以来在该领域的工作进行了简要的回顾。会议主要讨论了有关(1)提高体内气泡的检测技术水平;(2)卵圆孔未闭合在发病过程中的作用;(3)新的减压病分型标准;(4)神经系统检查的重要性;(5)预防方法的改进提高;(6)患病飞行员的放飞标准及航天飞行中减压病的预防等内容,反映了国外目前及日后研究的主要方向,对国内高空减压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工作具有一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某型军用运输机机组氧气系统供氧防护性能, 为产品设计定型提供生理试验依据。方法 4具假人和4名健康志愿者配戴个体防护装备, 使用某型军用运输机机组氧气系统, 先后在低压舱内完成4项试验, 包括氧气系统供氧性能物理试验、氧气系统迅速减压物理试验、6 h巡航高度供氧生理试验和12.0 km高空迅速减压生理试验。测试面罩内的氧气浓度、呼吸阻力、安全余压、迅速减压峰值面罩压、作用时间和稳压值等物理参数;监测志愿者心电图和血氧饱和度等生理参数。结果假人肺通气量为20 L/min时, 该型军用运输机机组氧气系统在12.0 km以下提供的供氧分压≥19.1 kPa, 安全余压接通前系统呼气阻力≤441.3 Pa, 吸气阻力≤490.3 Pa。假人肺容积为1.0 L时, 系统的迅速减压峰值≤5.8 kPa。6 h巡航飞行时, 氧气系统为志愿者提供的供氧氧分压均≥21.9 kPa。4名志愿者均完成12.0 km高空迅速减压生理试验, 主客观反应良好。结论该型军用运输机机组氧气系统防护性能可以满足地面至12.0 km高度供氧防护要求。  相似文献   

11.
前言 设想在任何已知的减压后减压病的概率是不同环境与生理因素的一个函数,这些因素之一是血液与其它组织中气泡的大小。作者研究了弥散引起气泡成长过程的数学表达式,并解决了怎样用数字方式检查各种生理参数如何影响血浆中气泡的成长。这种气泡成长模型将充当美国空军高空飞行减压病计算机发展的基本元件之一。减压病计算机将提供预示性的和实时性的危险估计能力。方法 建立这组代表气  相似文献   

12.
退役战斗机飞行员老年期心脏形态学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退役高空战斗机飞行员老年期以及形态学现状,探讨空中高载荷以及缺氧、噪声、温度和振动等飞行环境因素和座舱因素的复合作用对终身从事高空飞行工作人员心血管形态结构的可能影响程度,为高空生理的防护研究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40名男性老年期(>60岁)退径战斗机飞行员(飞行员组)与40名年龄、性别等心脏健康状况相匹配的地面老干部(对照组)进行心脏组织开矿结构指标以及临床相关指标的对比分析。结果:飞行员组在左心室舒张及收缩末期内径、左房内径、左室舒级末期容积、左室后壁厚度和左室重量值略高于对照组;室间隔厚度、左室重量指数值略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NS)。左室收缩末容积、主动脉瓣口面积及窦部、环部内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空战斗机飞行员由于逐  相似文献   

13.
航空供氧装备与防护生理学的发展历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人类升空探索100多年以来,国内外有关航空供氧防护装备与高空低压环境医学生理研究的标志性进展。重点阐述高空供氧与升空探索、增压座舱与高空暴露极限、加压供氧与飞机升限和机载制氧与飞机航程4个里程碑式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建立高空减压病易感性的筛选指标提供实验依据,我们观察了豚鼠口服酒精后高空减压时体内气泡生成的变化。方法30只豚鼠随机分成3组,其中两组分别在口服50%酒精溶液4.0和8.0ml后10.min和20min减压至13000m高度。用超声多普勒装置检测豚鼠心前区气泡音。结果口服8.0ml酒精溶液后减压,气泡生成明显增加(P<0.01),血浆表面张力明显降低(<0.01)。结论减压前饮酒能明显促进动物高空减压气泡的生成。  相似文献   

15.
通过人体急性暴露到低氧性缺氧环境和动物高空迅速减压实验,观察了预先吸入模拟分子筛产氧系统不同富氧浓度的气体对应急减压瞬间的生理影响。模拟暴发性缺氧实验结果表明,当预先供氧浓度低于60%,在暴露到暴发性缺氧环境10s内出现缺氧反应,而高于70%供氧浓度时未出现缺或变化;动物高空迅速减压缩果进一步表明,减压前预先吸入氧浓度为70%~100%,在迅速减压瞬间的生理反应是等效的,吸入各种富氧浓度气体与纯氧之间的血氧饱和度及静脉氧分压光明显差别(P>0.05),但与迅速减压前呼吸空气(21%氧)的结果之间有显著的差别(P<0.05)。高空迅速减压时氧自体内向外界的反向弥散有两个过程,它与减压瞬间生理效应和有效意识时间有密切关系。此结果为机教分子筛氧气系统的研制与应用提供了生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军事航空医学是研究航空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保障飞行人员工作能力与身体健康的学科,其研究内容大致可以概括为“人适应机”和“机适应人”两部分。后者主要包括座舱显示控制的人机工效学、座舱环境的卫生学和防护救生装备的生理卫生学。航空防护救生装备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为防护救生研制和使用过程中所涉及的医学问题。笔者就航空防护救生装备医学研究的作用、现状和发展的有关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美国高空减压病专题讨论会的主要内容,并对1990年以来在该领域的工作进行了简要的回顾。会议主要讨论了有关①提高体内气泡的检测技术水平;②卵圆孔未闭合在发病过程中的作用;③新的减压病分型标准;④神经系统检查的重要性;⑤预防方法的改进提高;⑥患病飞行员的放飞标准及航天飞行中减压病的预防等内容,反映了国外目前及日后研究的主要方向,对国内高空减压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工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航天中压力应急防护措施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载人航天中座舱或舱外航天服应急失压是严重的偶发事件,应急失压的医学要求和生理限值是防护装置设计的基础,防护原则是立即加压供氧,确保航天员生命安全。装备应轻便,具有高度可靠性和操作简单,并需和其他防护措施协调一致,做到防护装备一体化,航天服已由早期舱内救生用发展为出舱活动装备,从低压力制向高压力制发展,出舱活动航天服制做难度大,救生措施更复杂,航天医学工程应重视研究发展舱外活动航天服及其救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简要概述航空供氧防护装备生理研究近百年的发展。 资料来源与选择 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报道 ,突出介绍了自人类早期升空探索尤其是二战以来有关航空供氧防护装备技术的发展。 资料引用 作者独立引用文献2 9篇 ,论著 8本。 资料综合 回顾百年人类高空探索活动 ,阐述了航空供氧、增压座舱、加压供氧和机上制氧技术的发展过程 ;介绍了我国在供氧生理应用基础、高空加压供氧装备、供氧防护装备和分子筛供氧生理方面的研究进展。 结论 航空供氧防护装备是飞机战术技术性能发展的关键环节 ,供氧防护生理学是航空医学在航空应用的…  相似文献   

20.
美国空军低压舱训练遵循两个原则。第一是训练安全,第二是训练效果。危险因素分析必须把不同参训群体考虑进去,因此要平衡这些原则,统一压力水平,决定训练频度。舱内陪同人员要体验全部训练内容。参训人员和陪同人员在18000m等效高度暴露前预吸100%纯氧以减低高空减压病的发病率。贴近实际对于保障训练效果很重要,通过提供防护装备并暴露到相应高度达到训练效果。高空停留的时间决定于飞行人员是否感受到危险症状和熟悉特情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