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管癌癌前病变中γ—谷氨酰转肽酶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食管癌高发区139例食管拉网涂片,以改良邹氏法进行γ-GT活性测定。结果,正常涂片中17.5%(11/63)为γ-GT阳性;轻度增生涂片中32.6%(15/46)为γ-GT阳性;重度增生Ⅰ级涂片中36%(9/25)为γ-GT阳性;重度增生Ⅱ级涂片中100%(2/2)为γ-GT阳性;有癌细胞涂片中100%(3/3)为γ-GT阳性。对非癌细胞而γ-GT呈阳性反应的细胞,证明其已产生癌样代谢改变。对这类病人应定期随访,以便发现早期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联合氩离子血浆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在食管癌高发区治疗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意义。[方法]应用透明帽法对食管癌高发区普查中发现的84例早期食管癌及食管癌前病变行EMR治疗,并联合应用APC治疗残留及复发病灶。术后2、6个月进行内镜复查。[结果]2004~2008年间共有84例患者成功行EMR,治疗成功率为100%。并发症:术中出血3例,术后出血2例,经内镜下治疗或保守治疗均成功止血;无一例穿孔、狭窄等并发症发生。随访:84例中,5例早期食管癌,49例原位癌/重度不典型增生术后半年随访时对原切除部位行内镜下活检,病理诊断5例重度不典型增生、8例中度不典型增生和19例轻度不典型增生,均内镜下APC治疗。平均随访21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应用透明帽法内镜下黏膜切除联合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是食管癌二级预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盐亭县食管癌病因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盐亭县开展了食管癌高低发区四季食温对比性研究 ,结果春、冬季高发区平均食温明显高于低发区(P<0.01)。通过对46161例食管上皮细胞正常、增生、癌变时间、癌变率的研究 ,说明食管癌变平均时间重度增生为3年7个月 ,轻度增生为5年4个月 ,正常食管上皮细胞为8年10个月。食管癌变率重度增生为38.8% ,轻度增生为5.8% ,正常食管上皮细胞为1.3%。769例食管癌有癌家族和无癌家族成员进行食管细胞学研究 ,显示食管上皮细胞重度增生和癌变的比例在有食管癌家族成员中显著地高于无癌家族成员(P<0.01)。营养研究说明核黄素营养状况最差(只达标准的39%)。盐亭地区普遍饮用水质不清洁的地面水(92%)。高发区(盐亭)饮水中硝酸盐含量是低发区的3.9倍(P<0.01)。高发区(盐亭)牛、鸡、鼠食管粘膜乳头状瘤、增生均明显高于低发区(成都)。  相似文献   

4.
癌前病变研究--控制食管癌发展的关键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食管癌癌前病变的研究和认识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慢性食管炎、白斑症、Plummer- vinson综合征和 Barrett食管等食管疾病曾被认为是癌前病变。但在我国食管癌高发区 ,它们的发病率并不高 ,与食管癌的发生似无因果关系。如慢性食管炎经 5年~ 1 0年随访观察 ,同正常食管上皮的癌变率没有差别。 2 0世纪 90年代以前 ,人们关注食管脱落细胞学研究 ,认为细胞学重度增生 ( SSII)是癌前病变。随着研究的深入 ,发现细胞学重度增生同组织学的重度不典型增生不是同一概念。细胞学重度增生是一个不确定的群体 ,观察 5年~ 8年 ,1 5 %~ 2 0 %发…  相似文献   

5.
食管癌癌前病变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食管癌癌前病变的认识是漫长而曲折的过程。慢性食管炎、白斑症、Plummer Vinson综合症和Barrett食管等食管疾病曾被认为是癌前病变。但在我国食管癌高发区 ,其发病率并不高 ,同食管癌发病似无因果关系。 2 0世纪 80年代以前 ,人们集中精力关注细胞学研究 ,认为细胞学重度增生 (SSII)是癌前病变。随着研究的深入 ,发现细胞学重度增生同组织学重度不典型增生不是同一概念。细胞学重度增生是不确定群体 ,观察 5~ 8年 ,15 %~ 2 0 %发展为癌 ;而组织学重度不典型增生比较稳定 ,3.5年的癌变率为 6 5 %。因而对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食管癌高发区中国山东省肥城市食管癌前病变自然转归情况,为食管癌前病变及食管鳞癌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回顾性收集山东省肥城市2006年至2016年期间进行内镜病理诊断且未治疗并进行二次内镜随访的受检者资料进行分析,描述癌前病变病例的具体复查结果,计算进展病例的累积进展率和进展时间,分析食管癌前病变病例的转归情况。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 834例食管癌前病变病例,其中1 148例(62.6%)癌前病变发生逆转,148例(8.1%)发生进展。逆转为正常状态的病例共234例(12.8%),进展为食管癌共17例(0.9%)。各级别癌前病变进展为食管癌的病例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4.9%)、中度异型增生(1.3%)、轻度异型增生(0.2%);其发生癌变的中位进展时间由高至低依次为:轻度异型增生(5.62年)、中度异型增生(1.76年)和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1.61年)。轻度异型增生9年累积进展为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及以上的进展率远小于中度异型增生(1.81% vs.9.98%),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进展为食管癌的累积进展率始终高于中度和轻度异型增生。  结论  超过一半以上的癌前病变会逆转为较低级别病变或正常状态;食管癌前病变的累积癌变率随病变级别的增高而增大,中位进展时间随病变级别的增高而缩短。大多数癌前病变进展为食管癌的时间间隔基本与《癌症早诊早治上消化道癌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方案》中的随访间隔相符,可适当对轻度异型增生患者的随访间隔缩短为每2年1次。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食管癌现场防治研究的初步结果。3年来对河南省辉县郑屯村789人进行了内镜普查,占35岁以上人口的70.1%。共检出食管(贲门)癌22例,其中早期癌16例,占72.7%。16例早期癌中15例分别接受了手术、化疗和HPD-激光治疗,近期效果良好。对111例伴非典型增生的食管炎进行了维胺酸双盲试验治疗。1年后复查治疗组无癌变病例,对照组1例发生癌变。活检标本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治疗组基底细胞增生和上皮不全角化的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本文强调在高发区,对食管上皮非典型增生和重度食管炎列为食管癌高危因素进行干扰治疗和定期检查,是预防和发现食管癌的一种经济而有效的Ⅱ级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探讨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机体免疫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分别采用微量快速平板补体活性测定法和补体致敏酵母菌花环实验对60例食管癌、75例食管上皮细胞重度不典型增生Ⅰ、Ⅱ级患者的血清总补体活性及红细胞黏附功能进行测定.结果:食管癌患者血清总补体活性平均为39.8(13.7~115.3),食管上皮细胞重度不典型增生Ⅰ、Ⅱ级患者组分别为29.35(11.1~78.5)和41.5(12.2~138.1),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6.2(7.7~34.1)(P<0.01);食管癌患者组红细胞CR1黏附活性为(18.9±5.8)%,食管上皮细胞重度不典型增生Ⅰ、Ⅱ级患者组分别为(23.6±3.8)%和(21.3±4.5)%,与正常对照组(27.2±6.9)%相比均有明显降低(P<0.01).结论:患者血清总补体活性及红细胞CR1黏附活性均发生了明显变化,且与病变程度有关.可应用于食管癌早期辅助诊断及病程变化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食管和贲门上皮不典型增生是癌前病变,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级别.2000年WHO建议用上皮内瘤变取代不典型增生,将轻度和中度归为低级别内瘤变,并将贲门腺癌称为食管-胃交界腺癌.本文探讨食管癌高发区食管和食管-胃交界部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癌变危险性和时间演变规律,为食管癌二级预防提供科学数据.方法:选择磁县2个乡于2001年10月~2002年10月,开展内镜碘染色队列筛查,干预乡0~85岁总人口数为22 016例,其中40~69岁共计6 596例,男性3 257例,女性3 339例,除去禁忌症、外出打工、拒绝参加者外,实际内镜筛查3 506例,筛查率53.2%.病理以WHO诊断为标准,将食管鳞状上皮轻度和中度不典型增生及食管-胃交界部轻度不典型增生划为低级别内瘤变人群,共诊断616例;内镜筛查无癌前病变和非癌诊断的作为正常人群共2478例.2008年6~9月对该队列人群进行随访核实.其中有174例失访,随访率95.0%.结果:低级别内瘤变人群和内镜病理正常人群随访分别为3 970.7人·年和16 120.0人·年,低级别内瘤变人群癌变率251.7/10万人·年,正常人群68.2/10万人·年;中位癌变时间分别是38个月和47个月.与正常人群比较,LIN癌变相对危险度RR=3.69(1.57~8.69),P=0.001.结论:低级别内瘤变人群是一组高危险人群,每年内镜复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Wu W  Zhang X  Yan X  Wang J  Zhang J  Li Y 《中华肿瘤杂志》2002,24(3):264-267
目的 探讨β-catenin、p53和增朱(PCNA)在大肠腺瘤癌变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7例大肠腺瘤(CRA)及癌变组织中β-catenin、p53蛋白及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 CRA随上皮不典型增生程度的提高以及癌变的出现,β-catenin异常表达率逐渐增高(P<0.05)。伴中、重度上皮不典型增生的CRA和CRA癌变的出现,β-catenin核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上皮轻度不典型增生的CRA(P<0.01)。CRA伴轻度不典型增生和CRA伴中、重度不典型一及CAR癌变3组的p53蛋白和PCNA表达依次增高,其阳性率分别为10.3%、43.8%、75.0%和17.2%、62.5%、87.5%。在β-catenin核表达阳性者中,其PCNA的强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β-catenin核表达阴性者(69.7%和36.4%,P<0.05);在p53蛋白表达阳性者中,其PCNA的强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p53表达阳性者(72.4%和37.5%,P<0.05)。在CRA癌变组中,有50.0%可见β-catenin和p53同时表达。结论 β-catenin、p53和PCNA在CRA癌变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食管、贲门     
食管癌高发区重度不典型增生人群γ-谷氨酰转肽酶的随访观察//FHIT基因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周围淋巴结清除的研究//放射性纳米材料食管支架的动物组织学实验观察//非手术治疗胸段食管癌临床分期与预后关系的初步探讨//胃切除后食管癌手术方法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食管癌高发区食管鳞癌组织及癌前病变标本中p63和Ki-67蛋白的联合表达,探讨其共表达与食管癌变的关系及作为早期癌变生物学标志的可能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来自食管癌高发区的正常食管黏膜组织和轻度、中度、重度不典型增生上皮以及癌组织共203例组织中p63和Ki-67蛋白的异常表达进行研究.结果:在正常黏膜、轻度、中度、重度不典型增生及癌组织中,p63蛋白异常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15.0%(3/20)、36.8%(14/38)、47.1%(24/51)、65.2%(30/46)和83.3%(40/48);Ki-67异常表达检出率分别为10.0%(2/20)、28.9%(11/38)、41.2%(21/51)、56.5%(26/46)和81.3%(39/48),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63、Ki-67表达异常与组织学分级均显著相关(r分别为0.553和0.583,P<0.01),而且p63蛋白与Ki-67蛋白表达之间也具有相关性(r=0.690,P<0.01).结论:p63和Ki-67蛋白共表达与食管癌癌变过程显著相关,p63及Ki-67表达改变的时相分布,有可能成为在食管癌前人群中确立高危个体和选择重点化学预防个体的分子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NGX6、ILK和c-Jun在散发性大肠管状腺瘤癌变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2例异型增生性畸变隐窝灶(ACF)、68例大肠管状腺瘤伴上皮不同程度异型增生、21例大肠管状腺瘤癌变和21例正常对照中NGX6、ILK和c-Jun的表达情况.结果:NGX6蛋白在正常对照、异型增生性ACF、大肠管状腺瘤伴上皮异型增生及大肠管状腺瘤癌变组中阳性表达率逐步降低,而ILK蛋白和c-Ju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则明显升高(P<0.05).异型增生性ACF、大肠管状腺瘤伴上皮轻、中、重度异型增生组中NGX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27%、70.83%、37.50%、35.00%,其中,大肠管状腺瘤伴上皮中、重度异型增生组中NGX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异型增生性ACF及腺瘤伴上皮轻度异型增生组(P<0.05).异型增生性ACF、大肠管状腺瘤伴上皮轻、中度异型增生组中ILK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腺瘤伴上皮重度异型组(P<0.05);c-Jun蛋白阳性表达率在大肠管状腺瘤伴上皮轻、中、重度异型增生和大肠管状腺瘤癌变组明显高于异型增生性ACF(P<0.05).在大肠管状腺瘤癌变过程中NGX6和ILK间呈负相关(r=-0.455,P<0.05);NGX6和c-Jun间呈负相关(r=-0.417,P<0.05);ILK和c-Jun之间呈正相关(r=0.390,P<0.05).结论:NGX6低表达可能与ILK及c-Jun高表达有关,这可能在散发性大肠管状腺瘤形成及癌变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山西省阳城县食管癌/贲门癌早诊早治项目点的人群筛查资料,评价基层医生采用内镜碘染色筛查高发区食管癌/贲门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效果。[方法]2006~2010年采用内镜碘染色法对40~69岁人群进行食管癌/贲门癌筛查,前4年对阳性病变和脊根部均取活检并进行病理学诊断,2010年筛查方法未要求脊根部取活检,该处为重点观察。[结果]2006~2010年,共筛查了7 094人,平均年龄为50.19岁,筛查人群平均参与率为70.74%。轻度不典型增生、中度不典型增生、重度不典型增生、早期癌及浸润癌的检出率分别为11.95%(848例)、2.44%(173例)、1.16%(82例)、0.15%(11例)、0.58%(41例)。第2年筛查检出率均高于第1年,2008年检出率明显高于首次筛查(χ2=7.105,P=0.008)。对于贲门部的检查,由于2010年脊根部不取活检,重度不典型增生、早期癌检出率较低,但与2009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χ2=1.802,P=0.180),但轻度不典型增生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χ2=33.87,P<0.01)。[结论]内镜碘染色法在高发区能筛查出早期食管癌/贲门癌癌前病变。用内镜碘染色筛查方法开展食管癌/贲门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筛查是可行的。筛查中脊根部必须重点观察,该部位的活检可提高人群贲门早期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乳腺导管不典型增生与癌变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总结经手术活检确诊的女性乳腺囊性增生病325例。将乳腺导管或腺泡上皮增生程度分为三级。首次活检Ⅰ级77.29%,Ⅱ级16.3%,Ⅲ级4.92%,早期癌变5例。经2~7年随访,再次活检28例、上皮增生程度加重4例;另有5例原Ⅱ级以上增生者发生癌变。上皮不典型增生程度有随年龄增长而加重趋势。癌变病例主要发生在40岁以上年龄组。癌变率为3.1%。本文探讨了可能导致不典型增生上皮细胞癌变的部分机制和临床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6.
《肿瘤防治研究》1974,2(1):42-46
 食管的细胞学检查不但用于诊断食管和贲门部有无癌变的发生,同时还能看出上皮是否有炎症、增生等病变。对食管上皮增生和癌变的关系,我们曾从临床和实验动物食管癌的组织发生,一些食管上皮增生患者的追随检查,以及食管上皮增生患病率在食管癌高发区与非高发区的对比调查, 加以阐明。指出食管上皮的增生病变是可逆的, 但对重度上皮细胞核异质改变的增生病人应予重视, 因为初步随诊结果有的已转化为癌, 所以食管上皮的重度增生是癌前期病变.  相似文献   

17.
 对食管上皮细胞正常(以下简称正常)、食管上皮细胞轻度增生(以下简称轻度增生)和食管上皮细胞重度增生(以下简称重度增生)共46161例进行了癌变时间和癌变率的研究结果说明:食管癌变平均时间的频率差异为重度增生癌变平均时间3年7月<轻度增生癌变平均时间5年4月<食管正常癌变平均时间8年10月。食管癌变率的频率差异为重度增生癌变率38.9%>轻度增生癌变率5.8%>正常癌变率1.4%。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概念认为食管上皮细胞重度不典型增生(SevereDysplasia简称 :SDP)是食管癌前病变。SDP作为肿瘤交界性病变是食管癌Ⅱ级预防和临床内镜诊断治疗研究的重点。本文就该领域的食管癌高发现场人群流行病学 ,临床病理和基础研究以及存在问题进行综述。1 高发现场流行病学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表明 :食管鳞状上皮癌变的规律为基底细胞增生或单纯增生、轻度不典型增生、中度不典型增生 (MDP)、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早期浸润癌、进展期癌 ,这样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隔的渐进谱系过程。食管癌高发区包括细胞学初筛后内镜普查统计[1] :4 0岁…  相似文献   

19.
应用内镜下碘染色在食管癌高发区进行普查的意义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Wang GQ  Wei WQ  Lu N  Hao CQ  Lin DM  Zhang HT  Sun YT  Qiao YL  Wang GQ  Dong ZW 《癌症》2003,22(2):175-177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的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主要是由于其早诊率较低。为提高食管癌的早诊率,本研究探讨在我国食管癌高发区应用直接内镜下碘染色进行普查提高食管癌早诊率的可行性。方法:应用直接内镜下碘染色在我国食管癌高发区对3164名高危人群进行3次普查,每个普查对象均在着色区取一块活检组织,且每例可疑病例也均在食管的不着色区取活检组织作病理检查,然后将食管鳞状上皮的着色情况与其对应的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早期食管癌100%碘染色阳性,染色级别多为I级。早期食管癌检出率为1.6%-4.59%,中晚期食管癌的检出率为0.29%-1.09%,食管癌的早诊率均在75%以上。(2)食管鳞状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95.6碘染色阳性,其中91.3%病例碘染色级别为I和Ⅱ级。食管鳞状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检出率为4.49%-7.68%。(3)中度不典型增生96.6%碘染色阳性,73.3%病变染色级别为Ⅱ和Ⅲ级。(4)92.3%轻度不典型增生碘染色阳性,86.5%病变染色级别为Ⅱ和Ⅲ级。(5)而只有0.9%的炎症和0.4%的正常组织碘染色级别为I和Ⅱ级,正常组织大多数为阴性或Ⅲ级。结论:在食管癌高发区应用直接内镜下碘染色进行普查,对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有较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食管癌高发区40-69岁农村居民食管癌内镜筛查结果,探讨食管癌及各级癌前病变的患病及早诊早治情况。方法:2012-2016年在食管癌高发区四川省阆中市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行政自然村为基本单元,以全部40-69岁当地农村居民作为筛查对象,对其进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并进行碘染色及指示性活检,以组织病理学诊断作为最终确诊。结果:2012~2016年阆中市的18个乡镇共筛查40~69岁农村居民10102例,各级食管病变检出率为22.73%(2296/10102),食管阳性病例检出率为1.77%(179/10102),食管癌前病变检出率为5.49% (555/10102)。男性食管各级病变总体检出率以及食管癌前病变、阳性病例的检出率分别高于女性(9.36%vs.5.44%, 7.03%vs.4.06%, 2.34%vs.1.37%);男性食管轻度异型增生、中度异型增生、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以及食管浸润癌的检出率均分别高于女性(5.81%vs.3.42%, 1.22%vs.0.64%, 1.83%vs.1.17%, 0.38%vs.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食管各级病变总体检出率、食管癌前病变、阳性病例的检出率以及食管轻度异型增生、中度异型增生、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的检出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逐渐升高的趋势,60岁以后增长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阆中市食管癌高发区农村居民食管癌内镜筛查及早诊早治工作已初步显示出良好的效果,应重视癌前病变患者的早期诊断、治疗与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