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伤性桡骨头半脱位是婴幼儿前臂常见的外伤性疾病。因临床表现以桡骨头压痛为主,容易漏诊;通常手法复位均可成功,但复位技巧也很重要,否则会给患儿带来不必要的痛苦。笔者以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总结了创伤性桡骨头半脱位的诊断及手法复位技巧。33例患儿,通过手法复位均获得复位成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和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小儿桡骨头半脱位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50例桡骨头半脱位患儿的临床及超声影像检查资料。所有患儿均进行常规双侧(患侧和健侧)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声像图的表现,比较复位前后肘关节屈伸度和前后臂活动度以及一次性复位成功率。结果:桡骨头半脱位的超声表现:50例桡骨头半脱位患儿患侧与健侧声像图表现为肱桡间距增宽46例(46/50,92.00%),关节间隙增强且回声增强42例(42/50,84.00%),旋后肌上移且呈“钩”型表现48例(48/50,95.00%),环状韧带嵌顿47例(47/50,94.00%)。肘前区桡侧纵切面显示桡骨小头相对肱骨小头有移位者50例(50/50,100.00%);肘前区横切面13例(13/50,26.00%);肘外侧区纵切面41例(41/50,82.00%);肘后区纵切面均未检出。另外,患侧肘关节外侧区纵切面显示低回声的液性暗区,高回声的脂肪垫被挤压移位到前方,提示有关节腔积液(6例)。50例患儿中,患侧高频超声多切面扫查较健侧均发现桡骨小头相对肱骨小头位置关系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3.
蹒跚学步的宝宝在大人的牵拉下行走时,往往会突然大哭起来,手臂也不能动了,这是肘关节脱位的表现,医学上称"桡骨小头半脱位".肘关节由肱骨下端、桡骨小头和尺骨鹰嘴及韧带组成。4岁以下儿桡骨头尚未发良完全,韧带也比较松弛,所发小儿在肘关节处于伸直状态并受牵拉时,桡骨小头很容易被韧带卡住,不能回复原位,形成桡骨小头半脱位。宝宝发生肘关节脱位后,疼痛难忍,哭闹不止,受伤的前臂不能旋转,手不能握东西和上举,桡骨小头处有压痛,但是肘关节处没有肿胀,X线检查也不能看出什么异常。一旦宝宝确廨为桡骨小头半脱位,只需找专科…  相似文献   

4.
小儿桡骨头半脱位,多发生于1~6周岁的儿童,若能早期诊断,可及早解除患儿痛苦。现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发病原因:发生于肘关节伸直时,前臂受到突然牵拉。如:家长扯着小儿手腕走路,小儿不慎摔倒,家长突然牵拉小儿前臂常发生此病。小儿因桡骨头发育不全,桡骨小头与颈部直径几乎相等,环状韧带松弛,所以,在前臂受到突然牵拉时,环状韧带滑越桡骨头,一部分环状韧带被夹在肱桡骨关节之间。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孟氏骨折的治疗过程是先整复桡骨头脱位还是先整复尺骨骨折。方法1986-2005年收治了53例孟氏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26例,切开复位、尺骨钢板、髓针固定27例,对先整复桡骨头脱位和先行尺骨骨折复位固定的2个过程进行观察、分析。结果随访最长8年,最短6个月,53例肘、腕关节及前臂旋转功能正常,活动自如;2种治疗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应先复桡骨头脱位,切开复位应先复尺骨骨折。  相似文献   

6.
桡骨远端骨折是上肢最常见的骨折,占骨科急诊病人的1/6左右。传统的闭合复位外固定,已不能完全满足病人的要求,因现在为知识型的社会,日常生活中对腕关节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不良的复位可产生畸形愈合,从而带来无力、僵硬、疼痛、活动受限等并发症。近年来对桡骨远端骨折的认识日益提高,所以只有良好的复位才是获得腕关节更好功能的关键。我院自2004年10月开始,对42例累及关节的患者采用闭合复位钢针内固定治疗,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高频彩超用于小儿桡骨头半脱位诊断中的效能。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1年8月收治的74例小儿桡骨头半脱位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实施两组不同诊断,即对照组X射线诊断,观察组高频彩超诊断,统计两组诊断的结果以及检查结果、临床体现与影像学特征。结果:X射线未检出桡骨头半脱位,高频彩超检出桡骨头半脱位,经对比,观察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超声检查结果中,各切面扫查诊断出桡骨头半脱位的情况为:肘前区横切面检出70例(94.59%),肘外侧区纵切面检出72例(97.30%),肘前区桡侧纵切面检出74例(100.00%)。结论:实施高频彩超检查,通过对比健侧及患侧肱桡间隙宽度、旋后肌厚度等,可快速诊断桡骨头半脱位,为疾病判断提供重要参考信息,且高频彩超操作简便,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8.
前臂双骨折为常见损伤。青壮年及少年儿童常见。由于前臂的旋转作用和尺桡骨特殊的解剖功能,对复位要求很高。自1955年6月-2007年12月,笔者先后采用手法复位前臂双骨折127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一般家庭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即在看护幼儿的过程中,不注意牵拉小儿上肢后出现突发的小儿哭闹,被牵拉的上肢疼痛、拒动,这多是因为桡骨小头脱位而致,出现类似情况,家长不必惊慌。人的前臂(小胳臂)骨骼是由桡骨、尺骨共同构成,桡骨位于前臂外侧,尺骨位于前臂内侧。桡骨的近端,即靠近肘关节的一端称为桡骨小头。桡骨小头周围有韧带包绕,与尺骨近端、上臂的肱骨远端共同构成肘关  相似文献   

10.
手法复位治疗幼儿桡骨头半脱位2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儿桡骨头半脱臼,亦称牵拉肘,好发于5岁以下幼儿。手法复位效果良好,现将我院遇到的27例诊断情况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本组27例均为5岁以下幼儿,其中3至4岁23例,2岁1例,5岁3例。发病男女孩之比为1∶2。左桡骨头半脱臼13例,右侧为14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4月收治的6例陈旧性孟氏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开放复位、尺或桡骨截骨和重建环状韧带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年5个月,5例丧失了10°旋前功能,1例X线片显示桡骨头半脱位,但无功能障碍。结论开放复位、尺或桡骨截骨和重建环状韧带是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越早治越好。  相似文献   

12.
<正>桡骨头半脱位是儿童常见的损伤,大多数是手腕和前臂被牵拉所致,又称牵拉肘[1],95%发生于4岁以下幼儿。本人于1992年以来采用手法复位治疗305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郑世春 《中国医师杂志》2006,8(9):1272-1272
患者,男,40岁,建筑工人。于2000年3月28日在工作时被高处坠落的墙板撞伤2次,伤后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拍X线片后诊断为:尺骨上1/4骨折、桡骨下1/4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及尺骨茎突骨折。即在透视下行手法复位及局部夹板固定。复位后拍片示桡骨骨折复位好,下尺桡关节已复位。但尺骨向桡骨侧成角,桡骨头向前半脱位。这时明确尺骨骨折还合并桡骨头脱位,考虑是蒙太奇骨折。遂再行正复,并以长臂石膏后托固定于屈肘70°,前臂旋后位。摄片示骨折及脱位均已复位。消肿后又更换石膏两次,伤后10周骨折愈合。去除外固定行功能锻炼。伤后4个半月…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方法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对前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2例尺桡骨干双骨折患者分为治疗1组与治疗2组,治疗1组采取闭合复位髓内弹性钉固定术治疗,而治疗2组采取切开复位螺钉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术后3个月时评定两组疗效及患者前臂功能情况。结果治疗1组治愈率与总有效率(85.37%,97.56%)均明显高于治疗2组(57.14%,76.19%),P<0.05。结论闭合复位髓内弹性钉固定术治疗尺桡骨干双骨折对患者前臂功能影响较小且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刘晓莉 《医疗装备》2020,(8):166-167
目的探讨桡骨颈骨折患儿行弹性髓内钉(ESIN)治疗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医院行ESIN治疗的52例桡骨颈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通过完善术前准备工作,术中加强患儿的生命体征观察,同时器械护士和手术医师密切配合,确保手术的顺利开展,观察最终效果。结果52例患儿除3例采取切开复位、6例克氏针辅助撬拨复位之外,余下均单纯使用ESIN开展复位。所有患儿均获取满意复位与固定,均能积极配合治疗并顺利完成整个手术过程。术中麻醉效果良好,生命体征平稳,未出现低体温等不良情况,麻醉恢复期未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增快、清醒延迟及寒颤等术后并发症。结论予以桡骨颈骨折患儿ESIN治疗操作简单,创伤较小,固定可靠且并发症较少,护士予以密切手术配合对确保手术顺利开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管型矫形合成绷带加手法复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管型矫形合成绷带加点牵手法复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438例患者,其中Colles骨折312例,按AO分型A型166例,B型128例,C型18例.Smith骨折106例,按Thomas分型Ⅰ型84例,Ⅱ型18例,Ⅲ型4例.Barton骨折20例,背缘骨折14例,掌侧缘骨折6例.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分及效果评价.结果 438例患者随访(9±3)个月,全部获得骨性愈合.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368例,良57例,可11例,差2例.优良率97.03%( 425/438).结论 矫形合成绷带管型加手法复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患儿,男,3个月。因脱发4天,烦躁、哭闹、双眼上视半小时急诊入院。入院前1个月,患儿的父母为给患儿增加营养品,自购浓维生素AD滴剂口服(青岛海洋渔业公司生产),每次2—3滴,每日3次。用药25天后,患儿即开始脱发,此时未引起家长注意,继续服用上药。至入院前半小时,患儿出现烦躁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联合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小儿桡骨颈O'BrienⅡ、Ⅲ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月三明市第二医院收治的桡骨颈骨折小儿,按照接受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联合组与克氏针组各36例。联合组为接受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联合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患儿。克氏针组为接受单纯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治疗的患儿。通过患儿临床资料分析术后4周时两组骨折复位情况、两组术后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功能、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达到骨性愈合时间、治疗总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术后骨折复位评价为优的患者占69. 44%(25/36)明显高于克氏针组44. 44%(1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功能评价为优、良、中等的患儿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联合组手术时间长于克氏针组,治疗总费用高于克氏针组,达到骨性愈合平均时间短于克氏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两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联合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小儿桡骨颈O'BrienⅡ、Ⅲ型骨折的短期骨折复位效果较好,并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1临床资料患儿男,年龄8个月,因反复发热10d,伴手足肿胀3d于2005—01—05人住射洪县人民医院儿科,入院10d前,患儿不明原因出现发热,皮肤较烫,未测体温,不伴咳嗽、呕吐、腹泻,无皮疹发生。在当地治疗,用药不详,发热现象一度消失,人院3d前再次发热,且出现双手指、双足背肿胀,患儿喜哭闹,精神差。入院查体:体温37.8℃,HR136次/min,R36次/min,体重8k,神清,无颈部等处浅表淋巴结肿大,无皮疹,双眼结膜无充血,唇色正常,无干裂、出血,无草莓舌,咽充血,肺无哕音,心律齐,心音有力,腹肝脾未扪及。双手十指梭形肿胀,双足背硬性肿胀,指、趾端无脱皮,肛周无脱皮。双手指X线检查正常。  相似文献   

20.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远端2—3cm以内的骨折,临床上极为常见,多为间接暴力引起,临床表现为腕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临床上常采用石膏固定、小夹板固定、手术等方法治疗。石膏固定、手术方法都有其不足,而采取小夹板固定则方便经济,只要实施得当,功能恢复快且好,故在桡骨远端骨折中广泛使用。现将89例桡骨远端骨折使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的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