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为了客观研究唇裂伴牙槽裂畸形状况下上颌骨生长发育变化规律。方法 选用 2 0只出生后 30天的纯种幼兔 ,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实验动物模型组 ,对实验组的动物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建立裂隙程度一致的左侧上唇和牙槽突裂 ,术后 2 6周 (生后 30周 ) ,对两组动物行头颅测量。结果 实验模型组上颌骨长度和宽度较正常对照组存在生长发育不足的现象。结论 唇裂伴牙槽裂对上颌骨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牙槽突裂是唇、腭裂常见的伴发畸形,并造成口腔形态和功能异常以及面部整体发育不协调。早期修复牙槽突畸形,恢复上颌骨骨性结构的完整和连续性,有助于恢复口腔正常形态和功能,利于面中、下部骨性支架的生长发育,是唇腭裂序列治疗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为此,近3年来作者在行唇、腭裂修复术的同时进行牙槽突一期植骨修复术(简称同期手术),近期效果满意,并对此进行讨论。1材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1997年5月~1999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颁面外科唇腭裂治疗科进行唇、腭裂修复术的患者中选择26例行牙槽突裂同期植骨修复术,其中男20例,女6例,年龄6月~16岁,平均5.2岁。26例均合并有牙槽突裂,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唇腭裂修复术对下颌骨形态和位置的影响。方法:选取21例非唇腭裂患者(非裂患者)作为A组(男10例,女11例,平均年龄13.10岁),19例单侧唇腭裂伴牙槽突裂患者作为B组(男11例,女8例,平均年龄11.57岁),17例双侧唇腭裂伴牙槽突裂患者作为C组(男10例,女7例,平均年龄12.50岁)。在正畸治疗前进行头影测量,分析下颌骨的形态和位置,使用SPSS17.0软件包对3组患者的测量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单侧唇腭裂患者与非裂患者在ANSMe、SNB、BaNPog和CoGo-MP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CoGo、GoGn、CoGn、SGo和NMe也存在显著差异(P〈0.01)。双侧唇腭裂患者与非裂患者在GoGn和SN-MP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SNB和CoGo-MP也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唇腭裂修复术对下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下颌骨矢状向位置偏后,下颌体长度减小,下颌支高度降低以及下颌骨向后、向下旋转。  相似文献   

4.
牙槽突裂是位于唇腭裂患者上颌牙弓处的骨缺损,常发生于侧切牙与尖牙之间。由于先天性裂隙、早期手术治疗所致瘢痕挛缩及唇肌压迫等原因,患者多并发严重的上颌骨横向发育障碍。牙槽突植骨术作为唇腭裂序列治疗中的重要步骤,是修补上颌骨裂隙和矫正上颌横向发育不足的有效手段。众多临床实践及研究发现,正畸治疗的时机选择与牙槽突植骨术的成功率及预后效果密不可分,同时,牙槽突裂的裂隙特点对牙槽突植骨术产生的影响也不可忽视。本文就牙槽突裂的裂隙特点与正畸治疗时机对牙槽突植骨术成功率及预后的影响两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唇腭裂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实验研究的设计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98例唇腭裂患者牙颌面畸形的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唇腭裂伴牙颌畸形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990年1月-2000年6月期间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和香港大学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98例唇腭裂伴牙颌面畸形患者,男性52例,女性46例,年龄16—40岁,平均年龄20.5岁。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前完成正畸治疗,排齐牙列,关闭间隙等。上颌骨手术采用标准化截骨前移手术,伴牙槽裂的患者同期行髂骨取骨植骨术。手术方法包括:①牙槽裂已植骨修复者。采用标准Le fortⅠ型截骨前移术;②牙槽裂未植骨修复的单侧腭裂患者,采用改良上颌骨截骨手术,即非裂侧用Le Fort Ⅰ型截骨术,裂隙侧采用牙槽骨截骨手术(Schuchardt法),同期行牙槽裂植骨术;③牙槽裂未植骨修复的双侧腭裂患者,采用前颌骨截骨手术(Wunderer法)和双侧上颌骨后份牙槽骨截骨手术(Schuchardt法),同期行牙槽裂植骨修复术。骨间采用小钛板坚强内固定。随访时间1/2—5a。平均2.6a。结果 术后患者的面型均取得了明显的改善,面部比例协调,咬合关系相对稳定。结论 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唇腭裂伴牙颌面畸形的效果稳定,应该作为这类畸形治疗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唇裂修复术后上唇压力对腭裂上颌骨复合体的影响.方法:对一位14岁单侧完全性腭裂的患者的头部作连续冠状扫描.应用DICOM技术获取扫描图片并采用图像处理软件和工程建模软件对患者的上颌骨复合体进行三维有限元建模.模拟正常上唇的压力对上颌骨复合体进行加载工况.结果:模型显示在相当于两侧眶下区、牙槽突前段以及翼突下端有应力集中区.健侧上颌骨段的变形大于对侧,导致健侧梨状孔缘成为剪应力集中区域.模型向后、向下移位,牙槽突裂隙缩小.结论:腭裂上颌骨模型在受力后的表现与临床上的唇裂术后腭裂上颌骨观察到的变化一致.所建立的模型研究为临床唇腭裂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唇粘连术是在婴儿早期对唇腭裂患儿施行的一种唇部手术。唇部的早期封闭可有效地限制鼻、牙槽突及上颌骨的畸形发育,使严重复杂的完全唇裂变为“不全唇裂”,给唇裂修复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唇裂修复术对唇腭裂患者上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唇裂修复术在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上颌骨生长受限中的作用。方法:52例唇裂修复术后的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恒牙列期患者,依是否已行腭裂修复分成两个实验组,通过头颅侧位头影测量片研究两组患者上颌骨生长变化规律,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唇腭裂均修复组与仅唇裂修复组具有基本相似的上颌骨生长抑制。结论:唇裂修复术是影响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上颌骨生长受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单侧不全唇裂伴有/和不伴有牙槽突裂患儿的唇、鼻部畸形特征。方法:对68例患者进行唇鼻部相关数据的测量研究,采用改良Mohler术式修复唇裂并同期矫正鼻畸形。结果:术前测量显示伴有牙槽突裂患儿的唇峰~鼻翼,唇峰~鼻小柱基底的距离,鼻孔高,鼻孔宽和鼻小柱高度与不伴有牙槽突裂的患儿相同指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通过测量数据的分析显示:单侧不完全性唇裂伴有牙槽突裂是一种畸形更为严重的不全唇裂。  相似文献   

10.
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06年12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的单侧唇裂术后患者150例,拍摄患者正位、侧位和仰位照片,根据鼻尖、鼻翼、鼻小柱、鼻中隔、鼻背和骨组织畸形程度,对150例患者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组,筛选性别、患侧、年龄、原有唇裂畸形严重程度、唇裂整复术术式、一期鼻整形术、牙槽突裂和上颌骨发育等因素,应用SPSS13.0软件包分析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形成中的影响因素。结果:鼻畸形严重程度分组符合评价一致率50%以上患者143例,轻度鼻畸形33例,中度鼻畸形65例,重度鼻畸形45例。性别和患侧对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无显著影响(P〉0.05),对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有影响的因素为年龄(P=0.019)、唇裂严重程度(P=0.000)、唇裂整复术式(P=0.000)、一期鼻整形术(P=0.000)、上颌骨发育(P=0.000)和牙槽突裂(P=0.000)。结论:年龄、原有唇裂畸形的严重程度、唇裂术式选择、一期鼻整形术、上颌骨的发育程度及牙槽突裂是唇裂术后鼻畸形的影响因素。二期鼻整形术前,必须去除上述因素的影响,才能获得理想的术后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研究牙槽突裂牙颌特性,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方法 :口腔颌面外科医师与正畸科医师共同会诊,记录129例患者的临床检查结果(牙位,咬合关系,有无多生牙、畸形牙、残根残冠,尖牙的萌出情况,牙弓形态,裂隙的宽窄等),分析影像学资料及牙颌模型,制定手术或手术前治疗计划。结果:可按期植骨组为45例(34.9%),延期植骨组为84例(65.1%)。在延期植骨组中,51例患者(39.5%)需要术前正畸,44例患者(34.1%)需要术前拔牙,11例患者(8.5%)需要术前修复较大的腭部穿孔。按期植骨组中:单侧唇裂伴牙槽突裂患者(unilateral cleft lip and alveolus,UCLA)最多,其次为双侧唇腭裂伴牙槽突裂患者(bilateral cleft lip and palate,BCLP),然后是单侧唇腭裂伴牙槽突裂患者(unilateral cleft lip and palate,UCLP)。而需要术前正畸干预的延期植骨组中,患者数量比较BCLP>UCLP>UCLA;需要拔牙的延期植骨患者数量UCLP>BCLP>UCLA;需要修复硬腭前部瘘口的患者数量BCLP>UCLP。结论:除年龄因素外,牙槽突裂患者的牙颌特性对手术的成功率有重大影响,也应作为选择治疗时机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烤瓷冠桥对唇腭裂伴牙槽嵴裂患者正畸治疗后,前段牙弓的修复性保持效果;方法:9例唇腭裂伴牙槽嵴裂患者正畸治疗后,矫治器拆除时即刻行前牙烤瓷固定桥修复,对保持效果观察1-2年;结果:全部病例正畸治疗后的修复效果良好,正畸效果稳定;结论:唇腭裂伴牙槽嵴裂患者正畸治疗后即刻行烤瓷桥修复,能达到牙列美观、稳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牙槽突裂整复术现已成为唇腭裂序列治疗的重要环节,上颌骨裂隙骨移植在20世纪初就已提出,但至今,对牙槽突裂的治疗方法仍存在许多争议,本文就牙槽突裂整复术的手术时机、植入物选择、手术方法、术前术后正畸干预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唇腭裂多学科序列治疗专家共识,对提高我国的唇腭裂治疗水平具有较为现实的指导意义。本文将21家医疗单位唇腭裂序列治疗中唇腭裂的外科前治疗,唇、腭裂的外科修复,正畸治疗,牙槽突裂的植骨修复,唇裂鼻畸形的整复,唇裂术后继发畸形的二期整复,腭裂术后穿孔的处置,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的诊断与治疗,语音治疗,腭裂分泌性中耳炎的处置,颌骨畸形的外科矫治,心理评估和咨询及围手术期的护理等治疗经验进行了归纳总结并达成一致意见。其中对唇裂、腭裂、牙槽突裂和腭咽闭合不全的外科关键技术的应用和对语音治疗、正畸治疗和颌骨畸形牵张成骨等主要方法的应用也形成了共识。笔者希望通过这一努力,能够引导更多医护人员参与唇腭裂序列治疗和关键技术的创新工作,最终形成中国唇腭裂治疗指南。  相似文献   

15.
唇腭裂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口腔颌面部先天发育畸形,其国内的发病率约为0.82‰~1.6‰。由于唇腭裂患者先天的颌面部发育缺陷及手术创伤的影响,常形成牙颌面畸形。据唇腭裂术后统计,其错殆畸形的患病率为97%。随着对唇腭裂先天畸形病理生理认识的不断深入,唇腭裂的治疗已发展成为由多学科共同合作的综合序列治疗,大大提高了对唇腭裂患者形态和功能的治疗效果。而序列治疗中,牙槽突裂植骨和正畸治疗对于唇腭裂患者的功能和美观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就牙槽突裂植骨术与上颌尖牙或侧切牙的萌出、上颌骨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单侧唇裂伴牙槽突裂大龄患者牙槽突裂隙程度与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的关系,并比较单纯植骨对于改善继发鼻畸形的意义。方法 选取27例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伴牙槽突裂患者,年龄16~30岁,其中13例行牙槽突裂植骨治疗,收集所有患者术前螺旋CT、植骨患者术后即刻及植骨成骨患者(n=10)术后6个月螺旋CT数据,利用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测量,评估牙槽突裂宽度、高度、体积与鼻畸形的相关性及植骨前后鼻畸形的差异。结果 随着牙槽突裂隙宽度的增加,双侧鼻翼基底宽度的差异越明显(P<0.05);随着牙槽突裂隙深度的增加,鼻翼基底倾斜角增大(P<0.05);与单纯牙槽突裂植骨术前相比,术后即刻鼻畸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鼻翼基底倾斜角减小(P<0.05)。结论 牙槽突裂与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尤其是鼻底畸形存在密切关系,单纯植骨能在一定程度改善鼻底畸形。  相似文献   

17.
唇腭裂手术对上颌骨矢状向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唇腭裂手术对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上颌骨矢状向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混合牙列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仅修复唇裂患者15例,唇腭裂术后患者18例;16岁以上恒牙列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仅修复唇裂患者15例,唇腭裂术后患者15例。所有患者均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分析矢状方向的线距和角度;分别以相应年龄段的非唇腭裂正常者作为对照,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结果:混合牙列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仅修复唇裂患者表现为上颌长度缩短,而唇腭裂术后患者除上颌长度的缩短外,还存在上颌位置后缩;16岁以上恒牙列单侧完全性唇腭裂仅修复唇裂患者主要表现为上颌位置后缩,存在明显Ⅲ类倾向,术后患者上颌位置后缩外,上颌长度也缩短。结论:唇裂手术及早期腭裂手术对上颌骨矢状向生长可能有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18.
牙槽突裂是唇腭裂患者常并发的上颌牙槽部骨缺损,目前的治疗仍以自体骨移植修复为主,但自体骨移植会造成取骨处术后疼痛、皮肤瘢痕、术后活动受限、供骨区意外损伤或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使患者承担较大的额外风险,更主要的是自体取骨会给患者及其亲人增加巨大的精神负担,而常不易被患者接受。随着牙槽突裂植骨修复术的逐渐普及,采用人工材料代替自体骨移植修复牙槽突裂的研究逐渐受到大家的关注,本文就牙槽突裂修复材料的种类、机制及效果进行分析比较,并提出人工材料最终代替自体骨修复牙槽突裂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单侧唇裂结合单纯牙槽突裂二期牙槽植骨与正畸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单侧唇裂合并单纯牙槽突裂二期牙槽突植骨的长期疗效.方法40例单侧唇裂合并单纯牙槽突裂患者(19男,21女),手术进行时患者的平均年龄为13.8岁,年龄范围8至33岁.根据牙槽植骨手术时裂隙尖牙萌出与否将患者分为尖牙萌出组和尖牙未萌出组尖牙萌出组24例;尖牙未萌出组16例.骨瓣材料采用髂骨松质骨.术前及术后拍摄上颌前部咬合片,术后观察期为1至8年,平均2.4年.以Bergland标准评价裂隙部位的牙槽骨高度.结果尖牙萌出组牙槽突植骨的临床成功率为96%;尖牙未萌出组牙槽突植骨的临床成功率为94%.两组成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单侧唇裂合并单纯牙槽突裂患者二期牙槽植骨的疗效很好,尖牙萌出与否不是影响单侧唇裂合并单纯牙槽突裂患者牙槽突植骨临床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锥形束CT( cone beam CT,CBCT)在牙槽突裂植骨修复术前预测植骨量的准确性。方法选择14例单侧牙槽突裂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通过CBCT扫描获取患者上颌骨影像数据并导入Mimics软件,用该软件测量牙槽突裂骨缺损体积。在术中通过5 mL注射器测量植入牙槽突裂隙中的松质骨骨量,获得牙槽突裂骨缺损的实际体积,并与术前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4例患者接受了牙槽突裂植骨术,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前用CBCT和Mimics软件测量得到的牙槽突裂骨缺损体积为(2.78±0.70) mL,术中实际测量得到的牙槽突裂骨缺损体积为(2.88±0.70) 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CBCT预测牙槽突裂骨缺损体积准确率为(95.09±2.56)%。结论术前CBCT结合Mimics软件可精确计算牙槽突裂骨缺损体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