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et-AMD)患者眼底的自发荧光形态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58眼wet-AMD患者的眼底自发荧光、荧光血管造影(FFA)、吲哚氰绿脉络膜血管造影(ICGA)、相干光学断层扫描(OCT)及彩色眼底照相图片,观察不同类型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眼底的自发荧光形态特征,分析其与FFA的相关性。结果 49例58眼中,有40眼(69.9%)表现为典型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12眼(20.7%)表现为隐匿型CNV,6眼(10.3%)表现为混合型CNV。典型性中有35眼(87.5%)仅表现为病灶区显著的低荧光,28眼(70.0%)表现为病灶区显著的低荧光外缘环绕高荧光晕轮。隐匿型中10例(83.33%)表现为多发斑驳样点状低荧灶,1例相对背景荧光无明显改变,1例表现为病灶区局限性高荧灶。混合型中6眼(100%)同时表现片状低和高荧光区周围围绕多个点片状高荧点。结论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的眼底自发荧光形态复杂多样,不同的类型具有不同的自发荧光特点。其中,典型性CNV患者大多表现为病灶区显著低荧光,且在低荧的病灶外缘常伴有异常增强的荧光,提示病灶外缘的RPE细胞活跃,代偿性增生。隐匿性CNV则表现为病灶区斑驳样点状的低荧灶,其中夹杂有高荧点。混合型CNV则结合了上述两种类型的自发荧光特点。  相似文献   

2.
Background Diabetic macular edema (DME) is one of the major causes of visual impairment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DME shows a variety of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with unpredictable results to treatmen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undus autofluorescence (FAF) in DME, which is a rapid, noninvasive technique for fundus diseases. Methods A total of 18 patients (30 eyes) with clinically significant macular edema (CSME) were enrolled. FAF imaging was performed with a confocal scanning laser ophthalmoscope. Other ophthalmic examinations included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 MP-1 microperimetry, and spectral-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SD-OCT). Main outcome measurements included BCVA, macular sensitivity (MS), central retinal thickness (CRT), central retinal volume (CRV), the integrity of the inner segment-outer segment junction (IS/OS), and the integrity of the external limiting membrane (ELM). Results Among the 30 eyes, four eyes (13.3%) had normal foveal FAF and 26 eyes (86.7%) had abnormal FAF. Abnormal FAF was mainly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cystoid increased FAF (iFAF) 16 eyes (53.3%), spot iFAF six eyes (20%), irregular decreased FAF (dFAF) four eyes (13.3%). According to the FAF morphology, patients were categorized into four groups: normal, cystoid iFAF, spot iFAF, and irregular dFAE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CVA (P 〈0.001) and MS (P 〈0.05) among the four groups. The visual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spot iFAF and irregular dFAF was relatively poor. However,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CRT (P=-0.186) and CRV (P=0.191) among the four groups. In the normal FAF group, the photoreceptor layers were mostly intact. Regarding the cystoid iFAF group, the photoreceptor layers were relatively intact, while in the other two groups, IS/OS and ELM were disrupted in most patients. No one had intact IS/OS or ELM layer. Conclusions FAF might reflect the damage of the retina and had a relationship with visual function as well as photoreceptor integrity, which gives new insight into the evaluation of DME. Dynamic FAF monitoring helps to better evaluate the disease progression of DME as well as visual function.  相似文献   

3.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又称老年性黄斑变性,在人口逐渐老龄化的社会发病越来越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影响.如何对其进行有效诊断和检查病情进展一直是眼科医生关注的热点.近年来眼底自发荧光越来越引起眼科界的关注,因其简便易行,同时具有敏感性和无创伤性的特点,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提供了更为先进可靠的指标,为临床诊断带来新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脉络膜视网膜吻合(CRA)和玻璃膜疣以及与之相关的Gass隐蔽CR A患者黄斑区O CT的特征。设计:前瞻性、观察性的病例系列研究。机构:第三级眼科转诊中心。研究对象:2003年2月至2004年3月经连续活组织显微镜检查评估确诊的CR A和玻璃膜疣患者。观察指标:第三代O CT评估和立体荧光血管造影检测。主要观察指标:基线水平和12周时的黄斑形态学特征。结果:11例CR A和玻璃膜疣患者的20只眼被确诊,其中女性7例(63.6%),男性4例(36.4%),年龄为69~82(M=79)岁。CR A1级(临床前期)的患眼可见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局部隆起,CR A2级在隆…  相似文献   

5.
背景:尽管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A M D)会造成绝大多数患者出现明显视力下降,但在病变后期视力水平存在着相当大差异。本研究分析了长期存在A M D患者的双眼损害,以寻找导致产生这种差异的因素。方法从121例经查有渗出性AM D的患者中选取61例在病变急性期后仍旧存活4.8~9.2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FFA)在诊断老年性黄斑变性中的意义。方法对96例老年性黄斑变性病人进行FFA;在4年中随访40例病人再次进行FFA。结果萎缩型黄斑变性FFA表现:有玻璃膜疣处荧光增强,随时间延长的减弱。渗出型黄斑变性FFA表现:早期见脱离区视网膜下新生血管有渗漏,荧光素积存于盘腔内有强荧光区,出血区显遮蔽荧光。40例随访造影结果:原诊断33例萎缩型有9例转为渗出型。而新生血管部位恰与玻璃膜疣聚集区融合相一致。结论视网膜下新生血管是导致视力丧失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背景:老年性黄斑变性(AM D)和糖尿病是引起工业化国家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显示视力(VA)和放大需要(M D)对低视力者选择助视设备有多大影响。根据这些信息,得出两组患者中接受更多放大性助视设备的患者群体的差别。材料与方法:2003年01月至2004年10月间,共有2500例患者在本院低视力中心就诊。其中有1198例患者为AM D(48%),296例患者为糖尿病眼部并发症引起的视力损害(12%)。给每例患者测定最佳矫正远VA和近VA及所需M D。最后,评价本低视力保健跨学科研究的主要任务,即配备放大助视设施和有关职业和社会康复的讨论。结果:AM D…  相似文献   

8.
老年性黄斑变性 (age relatedmaculardegenera tion ,称AMD)又称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是多发生于 4 5岁以上患者的黄斑区视网膜组织退行性病变 ,严重危及老年人的视功能 ,在临床上日益多见 ,在欧美国家AMD已成为 6 0岁以上人群低视力或致盲的首要原因。在我国发病也有逐渐升高的趋势。眼科医师对AMD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和关注。AMD病变包括黄斑区脉络膜玻璃膜疣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脱离 ,黄斑区盘状退行性变或盘状瘢痕等。且病人比较普通的症状是视力下降、视物变形、阅读困难、色觉障碍、中心或旁…  相似文献   

9.
为观察高度近视黄斑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的特征性表现,对132只眼的高度近视患者行眼底FFA检查分析。结果,根据FFA表现高度近视黄斑病变可分为6种类型:①漆样裂纹性黄斑病变,42只眼,约31.8%。②新生血管性高度近视眼黄斑病变,37只眼,约28%。③漆样裂纹性黄斑出血,19只眼,约14.4%。④高度近视性Fuchs斑,14只眼,约10.6%。⑤高度近视性黄斑萎缩,14只眼,约10.6%。⑥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6只眼,约4.5%。高度近视黄斑病变呈现复杂多样的病变特征,根据近视眼黄斑病变的FFA检查分析有助于明确病变性质,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自发荧光特征。设计:观察病例序列。受试者:在一家私立医院接受检查的30例序贯病例。方法:患者接受自发荧光照相、眼底照相、荧光造影以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获取以中心凹为中心,直径为100象素的圆型区域内灰度值的均数和标准差,并用后极部自发荧光值标准化。结果:共有30例患者加入研究,其中男性23例(76.7%),女性7例(23.3%),平均视力(VA)为20/25,极差20/15~20/400。包含个体参数的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标准化黄斑中央自发荧光(P<0.001),中央凹色素斑(P=0.045),OCT检测出的中心凹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黄斑囊样水肿(CME)的眼底自发荧光(FAF)检查的影像特点。方法 102例(127眼)CME均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或眼底荧光造影(FFA)确诊,予行FAF检查,FAF图片的采集采用共焦扫描激光检眼镜,激发光波长为488 nm蓝光,光栅为500 nm。采用cirrus 4000 OCT对患者的眼底黄斑部进行扫描,并自动进行黄斑厚度分析。结果 CME在FAF图像中表现为黄斑中心凹部位一个或数个囊样、花瓣样高荧光,形态同晚期FFA的囊样荧光积存相似。127个CME患眼中FAF阳性(真阳性)90眼,中央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为(488.2±148.1)m;FAF阴性(假阴性)37眼,中央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为(408.1±132.8)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采用FAF对CME诊断及病情监测具有快捷、安全及无创的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描述老年性黄斑变性(AM D)中,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自发荧光(A F)特征。方法:65例连续AM D病例,对其处于不同阶段的CN V的自发荧光照片进行了分析。20例CNV为近期发病(组1)、8例为CN V确诊后1~6个月(组2)和37例为晚期CNV(组3)。将组1及组2的自发荧光照片与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照片进行比较。结果:组1的20例患者中16例A F正常的区域,相应的荧光造影区显示强荧光,邻近区域AF增强的有13例。在其中18例患者中,AF明显异常的区域比眼底血管造影显示出的异常荧光区域大。组2和组3中,A F减弱的区域对应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为既…  相似文献   

13.
背景:本研究旨在调查老年性黄斑病变(A RM)分期严重性增加与视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Münster年龄及视网膜研究(M AR S)中的有25个项目的国立眼科研究所视功能调查表(NEIV FQ)的版本,对存在双侧可分级眼底照片的974例患者(正常眼底:n=208;早期A RM:n=466;晚期ARM:n=3  相似文献   

14.
王丽霞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7):835-836,F0003
目的:用荧光眼底血管造影观察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方法:用日本Canon相机对30例患者(36眼)进行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并结合常规眼科检查进行分析。结果:荧光眼底血管造影图像显示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中,有典型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24眼,隐匿型脉络膜新生血管6眼,黄斑结瘢6眼;在明确脉络膜新生血管定位和分型中,典型脉络膜新生血管呈颗粒状11眼,斑片状7眼,车轮状6眼,隐匿型脉络膜新生血管呈血管性色素上皮脱离4眼,血管性色素上皮病变2眼。结论:荧光眼底血管造影可早期发现黄斑下典型脉络膜新生血管,并能确定其位置、范围、数目及性质,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散瞳后数码非立体彩色眼底照相技术作为一种筛查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AM D)的方法用于疾病诊断和分类中的价值。设计:前瞻性病例研究。方法:从安大略省伦敦Ivey眼科研究所的门诊患者中,历时9个月收集AM D患者的数码彩色眼底照片资料。在由经验丰富的玻璃体视网膜病外科医生评价照片以前对所纳入患者的眼底照片通过眼别、编目、盲法和随机标记进行分组。根据临床检查和荧光血管造影的金标准检查,计算眼底照片诊断、分类以及处理疑似渗出性AM D病例的精确一致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指标。结果:共纳入118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1组老年性黄斑变性(A M D)并发黄斑中心凹脉络膜新生血管(fCN V)的连续性患者中,视网膜下手术联合自体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移植术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选择不能行激光或光动力疗法的fCNV患者,行视网膜下膜切除术,同时联合自体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移植术。对照组采用单纯膜切除术。在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及以后每隔3个月中,检测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和Jaege视力表的远、近最佳矫正视力、多焦ERG(m fERG)、中心视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眼底荧光造影。结果:最终有53只眼经过检查得到结果。其中,39只眼施行R …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患者视功能的改变情况.方法 利用MP-1微视野计对湿性AMD患者进行微视野检查,检测患眼的固视状态及视网膜光敏度,并分析病变性质与视网膜光敏感度的关系.结果 31例患者的39眼湿性AMD接受了微视野检查,发现大部分患眼已形成旁中心注视,并且固视稳定性发生改变.黄斑区20°范围的平均视网膜光敏度下降,不同病理改变区域视网膜光敏感度不同,典型与隐匿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之间、出血与浆液性色素上皮脱离(PED)之间的视网膜光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种不同病变之间视网膜光敏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 湿性AMD患者的视功能较差,固视稳定性下降,旁中心固视形成,治疗此类患者时应尽可能保留其残余视功能,延长其有用视力的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8.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的视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患者视功能的改变情况.方法 利用MP-1微视野计对湿性AMD患者进行微视野检查,检测患眼的固视状态及视网膜光敏度,并分析病变性质与视网膜光敏感度的关系.结果 31例患者的39眼湿性AMD接受了微视野检查,发现大部分患眼已形成旁中心注视,并且固视稳定性发生改变.黄斑区20°范围的平均视网膜光敏度下降,不同病理改变区域视网膜光敏感度不同,典型与隐匿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之间、出血与浆液性色素上皮脱离(PED)之间的视网膜光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种不同病变之间视网膜光敏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 湿性AMD患者的视功能较差,固视稳定性下降,旁中心固视形成,治疗此类患者时应尽可能保留其残余视功能,延长其有用视力的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不同类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患者及药物干预后黄斑色素密度(MPOD)的改变、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的变化,从而探讨黄斑色素对视功能的影响,进而为黄斑变性患者的预防、诊断、治疗后的监控及随访提供新的临床指标.方法 收集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和光学相关断层扫描(OCT)确诊为AMD的患者48例52眼,其中干性AMD患者24例24眼,视为A组;湿性AMD患者24例28眼,视为B组;其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视力0.1~0.5.根据是否口服叶黄素,随机分为A1(补充叶黄素)、A2、B1(补充叶黄素)、B2组,A1、B1为口服叶黄素组.所有患者补充叶黄素3个月.通过ZEISS Visucam 500免散瞳眼底照相机MPD模式测量治疗前及治疗后的平均色素密度.同时,mf-ERG采用德国罗兰公司的视网膜电生理仪P1波1环振幅.评估黄斑色素对AMD患者视功能的影响.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治疗前A1、A2组的MPOD分别为(0.223±0.135)du、(0.213±0.142)du,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1、A2组的MPOD分别为(0.266±0.189)du、(0.204±0.127)du,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B1、B2组的MPOD分别为(0.169±0.103)du、(0.157±0.137)du,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1、B2组的MPOD分别为(0.201±0.122)du、(0.132±0.097)du,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A1、A2组的P1波1环振幅分别为(60.42±18.545)、(58.45±20.1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1、A2组的P1波1环振幅分别为(75.53±19.86)、(62.72±20.31),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B1、B2组的P1波1环振幅分别为(47.44±16.58)、(47.26±16.0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1、B2组的P1波1环振幅分别为(58.11±16.22)、(50.49±14.41),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D随病变程度加重,黄斑色素密度降低,mf-ERG振幅降低;应用叶黄素,可有效改善黄斑色素密度,保护AMD患者视觉功能.  相似文献   

20.
背景:通过对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ICNV)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MP-1 微视野等多项检查,以了解患者不同黄斑部形态学改变及相应的视功能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就诊,确诊为ICNV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或中心凹旁脉络膜新生血管)32例(32眼)。通过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微视野检查对患者视功能进行评价;通过光学相关断层扫描(OCT),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眼底照片对黄斑区CNV形态的进行观察。结果:中心凹下CNV15例(15眼),中心凹旁CNV17例(17眼),其中平均BCVA(LogMAR)为0.39,平均视网膜中心凹厚度(CRT)334 μm;平均视觉敏感度(MS)11.8 dB。中心凹CNV组,CRT与BCVA具有明显相关性(r=-0.675, F=2.167, P=0.006, P <0.05),与MS也具有明显相关性(r=-0.681, F=22.91, P=0.005, P <0.05);中心凹旁CNV组,CRT与BCVA无明显相关性(r=-0.071, F=1.018, P=0.786, P >0.05),与MS也无明显相关性(r=-0.142, F=36.54, P=0.586, P >0.05)。固视分析显示,17眼具有稳定固视,9眼具有相对稳定固视,6眼为固视不稳定;固视稳定性与患者黄斑中心凹内2°范围的视觉敏感度(r= 0.380, F=3.213, P=0.032, P <0.05)及病程时间成正相关(r=0.401, F=7.933, P=0.023, P <0.05)。结论:ICNV患者视觉敏感度下降,固视稳定性下降,固视位置发生偏移,出现偏心注视。MP-1联合BCVA及形态学检查将有助于更全面的评价ICNV患者的病情与视功能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