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开文 《农垦医学》1989,11(2):104-105
玻璃膜疣(drusen)是老气性黄斑变性重要的眼底所见,弹性纤维假黄瘤病时眼底亦可以见到;而遗传性玻璃膜疣在儿童或青年检查眼底时可以发现两眼黄斑部对称发生,本文着重谈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玻璃膜疣。 30岁以后,有些人眼底可出现玻璃膜疣,通常无自觉症状,不影响视力。随着年龄增长,玻璃膜疣可增加並可出现轻度的色素紊  相似文献   

2.
玻璃膜疣常见于老年黄斑变性、脉络膜视网膜慢性炎症或某些眼底变性疾病。眼挫伤所致的玻璃膜疣国内尚未见报道,兹将经荧光血管造影汪实所见的10例报告如下.自1988年以来,对眼挫伤病人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观察。118例中发现10例眼底出现玻璃膜疣(8.4%)。10例全部为男性单眼,年龄最小的15岁,最大者53岁。致伤至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对色素性视网膜炎(RP)研究组和视力正常但存在眼底自发荧光(AF)异常致密环的对照组,用心理物理学方法比较黄斑明视和暗视敏感度的空间变化。方法:经临床检查诊断为RP的11例患者,经国际临床视觉电生理协会(ISCEV)确定的标准ER G检查均存在视杆-视锥细胞营养不良,视力≥6/9且黄斑中心凹旁出现A F异常致密环。对黄斑区明视和暗视状态下的AF异常致密环进行精细基质定位,11例患者中9例用大小不同的环形棋盘格进行图形ERG s(PER Gs)检查。结果:AF致密环在不同患者中有所不同(直径约3°~18°),黄斑中心区保留明视敏感度,但…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误诊为其他疾病的埋藏性视乳头玻璃膜疣的原因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10眼)误诊为视乳头水肿和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埋藏性视乳头玻璃膜疣患者的一般情况及视力、眼底、视野、视觉诱发电位、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眼部B超和头颅CT检查情况等资料。结果:就诊时的视力:0.1-1.0。眼底检查显示所有病例均表现视乳头水肿,边界不清,部分病例可有视乳头或其边缘出血。8例患者中,6例视野正常,2例表现为生理盲点扩大及与视乳头相连的弓形暗点;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均显示视盘部分荧光逐渐增强,后期呈斑块状、结节样或不均匀强荧光,持续时间长,其形态、大小无变化,无荧光素渗漏。视觉诱发电位未见明显异常。B超检查可见视乳头隆起,有结节样强回声。结论:埋藏性视乳头玻璃膜疣临床上较少见,常被误诊为视乳头水肿和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眼部B超检查具有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别评价黄斑区玻璃膜疣与脉络膜新生血管膜(CNV)形成后视网膜下纤维增生对阅读能力及对比敏感度的不同影响。方法:纳入136例患者犤玻璃膜疣(D)60例,纤维增生(F)76例犦,按黄斑病变类型与最佳矫正后视力将患者分为D1组与F1组(LogM AR0.2~0.4)、D2组与F2组(LogM AR>0.4~0.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眼底玻璃膜疣与老年性黄斑变性(SMD)的关系,本文观察了128例164只存在玻璃膜疣之SMD患眼,结果硬疣73眼,软疣91眼;硬疣和软疣与患者年龄之间有一定相关性,在45~54岁组,硬疣和软疣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55~64岁组和65岁以上组,硬疣和软疣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并发的眼底损害率及黄斑区色素增殖的发生率,硬疣和软疣差异呈显著性(P<0.05);在比较两者与视力受损的关系中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另外,本文还重点论述了SMD的病变过程及玻璃膜疣在其中的地位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脉络膜视网膜吻合(CRA)和玻璃膜疣以及与之相关的Gass隐蔽CR A患者黄斑区O CT的特征。设计:前瞻性、观察性的病例系列研究。机构:第三级眼科转诊中心。研究对象:2003年2月至2004年3月经连续活组织显微镜检查评估确诊的CR A和玻璃膜疣患者。观察指标:第三代O CT评估和立体荧光血管造影检测。主要观察指标:基线水平和12周时的黄斑形态学特征。结果:11例CR A和玻璃膜疣患者的20只眼被确诊,其中女性7例(63.6%),男性4例(36.4%),年龄为69~82(M=79)岁。CR A1级(临床前期)的患眼可见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局部隆起,CR A2级在隆…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与RIM1基因上Arg844H is突变相关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视锥视杆细胞营养不良(COR D7)的表型。方法:在一个无血缘关系的4代英国家庭中,检查了8个家庭成员:行电生理检查、自动暗适应视野计、暗适应检查、色觉评估、彩色眼底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和眼底自发荧光成像(A F)。结果:患者主要表现为20~40岁间的进行性中心视力、夜间视力下降和周边视野缩小。视力在6/6~3/60,大多患者的色觉检查显示为轻度至中度的色觉障碍。眼底的改变主要为黄斑形态的改变,从轻度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紊乱,到广泛萎缩和色素沉着。有些患者的视网…  相似文献   

9.
背景:一些视网膜色素变性(RP)患者的眼底自发荧光(AF)具有旁中心A F增强环的特征,该环围绕中心区而其周围呈现出低荧光的表现。本研究旨在通过视网膜电图和视野检查评价AF与视网膜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研究纳入23例RP患者。采用激光扫描检眼镜进行黄斑区AF成像。根据眼底AF图形将患者分为两组。第1组患者有1个不同大小AF增强环,而且在血管弓内没有萎缩灶。第2组患者有A F增强环且在黄斑周围有圆形萎缩灶。视野检查采用动态、自动化、微视野检查法;高荧光环范围和距黄斑中心凹最短距离的低荧光区与视野检查结果及PER G P50、N95和m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报道亚利桑那州西班牙裔50岁以上人群样本中老年性黄斑变性(A M D)的患病率。方法:V ER(视觉和眼研究)计划是一项基于亚利桑那州西班牙裔人群盲和视力损害的研究。受试者进行了完整的眼部检查,包括1、2、4视野的立体眼底照相。50岁以上的受试者,其所有的眼底照片根据威斯康辛A M D分级系统进行分级。根据以下特征进行分级:玻璃膜疣的大小、类型、覆盖面积、色素异常、地图样萎缩和渗出性A M D。结果:在最初4774例受试者中有67%例(3178)年龄>50岁。92%例(2928)有至少1只眼的眼底照片,其中有95%(2780)的照片的分辨率能够对早期和晚…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一项以前的研究中,作者报道中心凹脉络膜血流量(ChBFlow)在A M D及玻璃膜疣患者中降低。为进一步研究A M D患者脉络膜循环的改变,本试验对ChBFlow和眼底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这些眼底特征与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发生风险升高相关。方法:本研究包括17例正常受试者的26只对照眼和123例A M D患者有早期A M D表现的163只眼。AM D研究眼依据CNV进展的风险增加分为3组:①玻璃膜疣≥63μm,观察眼无R PE色素沉改变,对侧眼无CNV;②玻璃膜疣≥63μm,观察眼有R PE色素沉着改变,对侧眼无CN V;③对侧眼有CN V。采用激光多普…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应用Verteporfin光动力疗法治疗继发于视神经玻璃膜疣的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的情况。1例28岁女性患者于罹患视神经玻璃膜疣后继发视乳头周围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合并明显的视物变形,应用Verteporfin行光动力治疗。治疗数周后,视物变形消失,视力提高到20/20,荧光造影未发现渗漏。治疗后16个月,患者情况稳定,视力保持在20/20。应用Verteporfin的光动力疗法可能是继发于视神经玻璃膜疣的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的有效治疗方法。光动力疗法治疗继发于视神经玻璃膜疣的脉络膜新生血管膜@Chaudhry N.A. @Lavaque A.J.$New England R…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探讨自发荧光照相在黄斑营养不良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共收集黄斑营养不良13例(男性8例,女性5例)。常规临床检查手段包括现病史及家族史询问、视力检查、裂隙灯前节检查、间接眼底镜检查、彩色眼底像、荧光血管造影和自发荧光照相,其中部分患者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接受了视网膜电流图、眼电图、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查。对上述患者的彩色眼底像、荧光血管造影和自发荧光照相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归纳黄斑营养不良自发荧光图像特征。结果病变区在488 nm自发荧光下呈现与彩色眼底照相与眼底荧光造影所见病变部位相应的低荧光区域,低荧光区域的大小、低荧光的程度与疾病病程和视力损害程度呈现一定相关性。7例患者在黄斑病变区周围可见宽窄不同的环形高荧光条带,提示病变进展的倾向。2例在黄斑区外呈现广泛的高自发荧光,患者否认夜盲症状,视网膜电流图显示为重度的视锥细胞功能损害和轻度的视杆细胞功能损害,提示可能是锥-杆细胞营养不良的早期阶段。红外自发荧光(820 nm)均可以见到上述病灶的显影。结论自发荧光照相作为一种新的无创性检查手段,在黄斑营养不良的诊疗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描述老年性黄斑变性(AM D)中,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自发荧光(A F)特征。方法:65例连续AM D病例,对其处于不同阶段的CN V的自发荧光照片进行了分析。20例CNV为近期发病(组1)、8例为CN V确诊后1~6个月(组2)和37例为晚期CNV(组3)。将组1及组2的自发荧光照片与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照片进行比较。结果:组1的20例患者中16例A F正常的区域,相应的荧光造影区显示强荧光,邻近区域AF增强的有13例。在其中18例患者中,AF明显异常的区域比眼底血管造影显示出的异常荧光区域大。组2和组3中,A F减弱的区域对应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为既…  相似文献   

15.
背景:以前的自发荧光(AF)成像系统包括光导纤维内镜在临床广泛应用中并不可行。A F系统的独立应用降低了诊断的特异性。本研究目的是评估应用A F和反射成像(A FI)技术的新型视频内镜系统诊断早期食管癌和胃癌的分辨率和灵敏度。方法:本试验为一项病例序列研究。在一所癌症中心进行治疗前检查。本研究共纳入5例浅表性食管癌(SEC)患者和21例有22处早期胃癌病灶(EG C)的患者。肿瘤范围分别用白炽灯(W L)、A F和色素内镜观察。主要测量结果是在以组织学形态作为标准下各观察组诊断的准确性。结果:5例SEC患者中有2例(40%)使用W L达到正…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双侧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A M D)的时序特征,及渗出性A M D产生前、后玻璃膜疣的形态变化。材料和方法:冰岛A M D遗传学研究项目中的2220例受试者中,有151例为双侧渗出性A M D。对冰岛大学视网膜部的既往资料进行分析,依据65例接受过双眼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患者资料明确双眼先后发病的时间间隔。53例患者的后发作眼在渗出性改变产生前接受了眼底彩色照相,对这只眼渗出性A M D产生前、后玻璃膜疣进行分级。结果:患者两只眼渗出性A M D先后发生的时间间隔2.5年(95%CI1.8~3.2,n=65),平均1.8年。82%的病例在4年内第2只眼发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先前被诊断有高危险性≥63μm的软性玻璃膜疣进行锥体介导的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检查,评价其变化情况。方法:14例患者(17眼)在28~41个月时予以再评价,眼底的变化依玻璃膜疣大小与范围分级。对103个部位的反应波形均予以分析并与同年龄正常对照组以及基线测量比较。结果:17眼中12眼视力稳定。玻璃膜疣的大小和范围增加、减小和不变的分别为6例、3例和8例。mfERG的反应显示:与基线评估相比,无论玻璃膜疣变化如何,在反应密度降低及N1、P1波潜伏期延迟上都有显著意义。反应降低的范围在整个视网膜区域均可测得。随访所见眼底玻璃膜疣减少者通常与基线的高反应延迟有关,较玻璃膜疣稳定与增多者更明显。结论:早期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尽管视力尚好,但其锥体介导的mfERG已有进行性反应降低。反应降低的扩展超过可见玻璃膜疣的区域。潜伏期可能是玻璃膜疣消退的1项重要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8.
背景:视野检查的弓形缺损是青光眼的典型视野改变。假性剥脱综合征(PSX)合并高眼压即可诊断青光眼。此外,对于小视盘的玻璃膜疣,视野缺损的精确分类至关重要。病例报道:1例57岁的男性患者,因为渐进性青光眼样视野缺损而发现患有PSX性青光眼。其视力为:右眼20/40、左眼20/25。眼压最高时达到36m m H g。伴有鼻上象限的单纯视神经萎缩。视盘大小为:O D2.24m m2、O S1.89m m2(H R T1)。眼部B超扫描显示了视盘玻璃膜疣。随访1年,视盘玻璃膜疣逐渐生长,特别是在鼻上象限。利用红外反射成像(H R A II,830nm)可以显示玻璃膜疣的桑椹状表面…  相似文献   

19.
背景:特发性视网膜前膜(ER M)生长在视网膜内界膜表面,在年轻人中是一种少见疾病。方法:本文报道6例发生ER M的年轻病例,描述这些ER M的自发分离。通过Snellen视力表、A m sler方格表及眼底镜检查来评价功能及解剖复位情况。少数病例又作了OCT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年龄均在15~30岁,最初症状均为突然的单侧视力(VA)下降伴视物变形。所有病例都确诊无眼部外伤或疾病。最初眼底检查发现一灰白色的ER M在黄斑上方有半透明的牵张线。所有病例在ER M消退后视力恢复正常。连续性OCT检查显示ER M相继剥离后,黄斑厚度恢复正常。结论:应告…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TA)对分支静脉阻塞患者视力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对照性、非随机临床干预研究。包括28例(28只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其中研究组由连续10例接受玻璃体腔内注射20~25m g TA治疗的患者组成。对照组由18例未接受玻璃体腔内注射的患者组成。平均随访8.7±4.4个月。结果:研究组平均视力有显著提高(P=0.02),由术前0.27±0.11提高到术后最佳视力0.45±0.27。术后1个月测量视力显著高于基线值(P=0.027),9只眼(90%)视力获得提高,6只眼(60%)视力至少提高2个Snellen线。缺血型亚组的视力无明显改善(0.1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