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火针治疗褥疮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Yan CL  Liu QJ  Yang P  Fu AJ  Zhu J  Wang HH 《中国针灸》2010,30(10):819-821
目的:对比火针与毫针针刺治疗褥疮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褥疮的最佳方法。方法:将54例褥疮患者随机分为火针组和针刺组,每组27例。火针组给予火针针刺治疗,针刺组给予毫针针刺治疗,均针刺疮面及疮周阿是穴,观察两组疗效及不同分期患者所需治疗疗程。结果:火针组疗效满意率为91.4%(53/58),针刺组为75.9%(4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褥疮Ⅲ和Ⅳ期患者的疗程数较Ⅱ期患者显著增加(均P0.05),火针组Ⅲ和Ⅳ期患者的疗程较针刺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火针治疗褥疮疗效优于普通针刺,是治疗褥疮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针对长期卧床者发生的褥疮,探讨毫火针治疗褥疮方法,促进愈合。方法:对41例长期卧床发生褥疮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进行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2例,对照组19例,对照组常规用红外线照射及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毫火针针刺治疗。结果:在治疗7天、14天、21天后治疗组治愈加显效率分别为64.87%,89.19%,100%;对照组分别为30.56%、61.12%、78.34%。结论:毫火针治疗褥疮在临床上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NALP3炎性体及IL-1β的表达,探讨火针对其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7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火针组、针刺组及秋水仙碱组5组,每组15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氧嗪酸钾联合Coderre方法造模。各组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于治疗第1天、治疗第4天、治疗第7天取材记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NALP3及IL-1β水平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关节滑膜NALP3、IL-1β的变化。结果 (1)治疗第1天,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火针组、针刺组及秋水仙碱组关节滑膜NALP3及IL-1β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第4天,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及针刺组血清NALP3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针刺组血清IL-1β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火针组及秋水仙碱组血清IL-β、NALP3表达受到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火针组、针刺组及秋水仙碱组关节滑膜IL-1β、NALP3表达受到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第7天,与正常组比较,仅模型组血清IL-1β仍处于较高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仅秋水仙碱组血清IL-1β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NALP3恢复正常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分子机制可能与火针具有抑制血清NALP3炎性体的活化和IL-1β的成熟分泌作用相关联。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火针、普通针刺及穴位埋线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的镇痛效应。方法将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组、火针组和穴位埋线组,每组10只。以完全弗氏佐剂(CFA)注入SD大鼠右后足垫皮肤内制作类风湿关节炎模型,3组均取右侧昆仑、足三里作为治疗穴位,分别行火针、针刺、穴位埋线治疗,分别于造模前1 d、造模第4天及治疗1、7、14 d后测定阈值,以各组大鼠右侧缩腿的机械足反射阈值(MWT)和热刺激爪退缩阈值(TWL)作为观测指标。治疗结束后分离大鼠足炎症组织,检测其中IL-1、TNF-?的含量。结果模型组、针刺组、穴位埋线组和火针组造模后及治疗1、7、14 d后MWT和TWL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火针组治疗1、7、14 d后MWT和TWL指标与模型组、针刺组和穴位埋线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针刺组和穴位埋线组治疗1、7、14 d后MWT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组和穴位埋线组治疗7、14 d后TWL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模型组、针刺组、穴位埋线组和火针组大鼠造模后IL-1和TNF-?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组、穴位埋线组和火针组大鼠治疗后IL-1和TNF-?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组和穴位埋线组大鼠治疗后IL-1和TNF-?含量与火针组比较,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能够提高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痛阈,并通过降低病变肌肉组织中炎症因子含量,从而减轻类风湿关节炎引起的慢性疼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火针治疗褥疮小鼠创面中的表达与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雌性SD小鼠7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红外线组、普针组和火针组,建立小鼠褥疮模型,分别于第2 d及治疗后3、7、10、15 d取材病理检测,HE染色观察组织学变化。通过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等技术,观察各组小鼠创面肉芽组织中VEGF表达情况和微血管的数目(microvessel count,MVC)。结果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两两比较,可以认为火针组VEGF表达及微血管数目与对照组、普针组及红外线组有差别(P<0.05,P<0.01),普针组与红外组疗效无差别(P>0.05)。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火针治疗褥疮小鼠创面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普针组、红外线组及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火针和毫针干预对于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实验以佐剂性关节炎(AA)模型大鼠作为研究对象,将雄性Wistar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火针组、毫针组、模型对照组,每组10只。每隔3天测量各组大鼠踝部肿胀情况、体质量变化并进行疼痛测量评定。在造模后第28天每组随机处死2只大鼠,观察左侧踝关节组织切片和足三里部位组织切片。结果 4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火针组、毫针组大鼠经针刺后左踝直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降低(P0.05),关节疼痛评分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性降低(P0.05)。踝关节切片也可见局部组织炎性反应得到改善,观察足三里部位组织切片可见火针针刺可对肌肉组织造成损伤,但愈合较好。结论火针和毫针干预对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症状改善有一定作用,两种针刺方式对肌肉组织损伤较小且愈合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捻转补泻手法对血虚证大鼠Hb(Hematoglobin,血红蛋白)、SF(Serum ferritin,血清铁蛋白)等的影响,探讨针刺捻转补泻手法与效应的关系。方法将176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10只)、模型对照组(46只)、针刺组(40只,不做补泻手法)、捻转补法组(40只)和捻转泻法组(40只),后3组统称为治疗组。模型对照组和治疗组采用放血加限食法制作血虚证模型,隔天治疗1次,共10次。针刺开始后,分别于第6、11、16、21天采血,检测Hb、SF和血清ATP(Adenosine TriPhosphate,三磷酸腺苷)酶活性。结果针刺后第6天各治疗组大鼠Hb、SF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针刺后第11天,捻转补法组和捻转泻法组大鼠各项指标均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针刺后第16天的SF、针刺后第6、11天的血清ATP酶活性,捻转补法组高于捻转泻法组(P〈0.05)。结论①单纯针刺、捻转补法、捻转泻法对血虚证大鼠的恢复均有治疗作用;②在血虚证的状态下,捻转补法的疗效要优于捻转泻法。  相似文献   

8.
高卫萍  张义彪  李桥 《新中医》2011,(3):134-136
目的:观察针刺对兔干眼模型泪液流量及泪腺组织中乙酰胆碱(Ach)含量的影响,探讨针刺促进干眼泪液分泌的机制。方法:选取纯种新西兰白兔42只,分为空白组6只,针刺组18只,模型组18只。以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滴眼3天,遣模成功后,模型组仍予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滴眼至实验结束,共25天;针刺组在模型组处理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取睛明、攒竹、丝竹空、瞳子谬、太阳穴,每天针刺1次,每次留针15分钟,共治疗25天,观察针刺对干眼兔模型泪液流量及泪腺组织中Ach含量的影响。结果:在实验第5、7、14天针刺组泪液流量分别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针刺组实验第5、7、14、21、28天泪液流量分别与实验第3天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第14天针刺组泪腺中Ach浓度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能够促进泪液分泌,提高泪腺中Ach的含量,提示针刺治疗干眼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Ach含量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傍刺对褥疮大鼠局部皮肤血流灌注量的影响。方法:将SD雌性大鼠用自制装置固定大鼠腿部近膝关节骨隆突造模处,采用缺血-再灌注损伤方式建立褥疮模型,将60只褥疮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30只。再将其随机分为1、3、5、7、10天5个时间组,每小组6只。另设正常组6只。模型组给予碘伏常规治疗,电针组予以电针傍刺治疗。采用Peri Cam PSI系统监测SD大鼠褥疮组织不同时间血流灌注量的变化。结果:电针组于治疗后3天起血流平均灌注量逐渐增加,治疗后5天至7天血流平均灌注量增加明显,治疗后7天至10天起血流平均灌注量增加缓慢。电针组治疗后5天起血流平均灌注量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电针傍刺可以增加褥疮组织血流灌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以毫火针为主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4年10月诊治的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60例,随机分成毫火针治疗组及普通针刺对照组,按各自方案进行治疗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毫火针组痊愈率80%,明显优于针刺组痊愈率33.3%,两组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毫火针为主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针灸联合药酒走罐治疗肩背肌筋膜炎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治疗组45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采用针灸+药酒走罐疗法对肩背肌筋膜炎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针灸+中频理疗治疗,两组均隔日1次,7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8例,总有效率达到97.78%;对照组痊愈14例,总有效率83.88%。结论:针灸+药酒走罐治疗肩背肌筋膜炎疗效明显优于针灸+中频理疗的治疗效果,临床值得进一步推广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李贞培  李强  林泉 《河北中医》2012,34(2):259-260
目的探讨壮医火疗配合针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4例予壮医火疗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64例单纯予针刺治疗。2组均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评价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88%,对照组总有效率85.94%,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症状积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结论壮医火疗配合针刺可明显改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和理疗联合应用对中风患者运动能力及ADL的影响。方法将3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理疗组和针刺理疗联合组,各100例。电针组单纯采用针灸治疗,理疗组单纯采用脑超声中频电刺激治疗,针刺理疗联合组在脑超声中频电刺激的基础上加针刺治疗。比较三组功能改善情况,并对比三组的ADL能力。结果治疗后,针刺理疗联合组的运动能力和ADL评分均高于电针组和理疗组(P〈0.05)。结论针刺与理疗的联合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和单纯理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毫火针配合皮内针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扁平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毫火针配合皮内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外用维A酸乳膏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皮疹数目、大小、颜色、皮疹自觉瘙痒评分及总积分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皮疹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皮疹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83.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89,P=0.037)。结论毫火针配合皮内针治疗扁平疣疗效优于外用维A酸乳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雷火灸治疗中风后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中风后手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加雷火灸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行手功能及改良巴氏指数量表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手运动能力积分、Barthel指数均有提高,观察组手功能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针刺配合雷火灸可以提高中风后手功能障碍患者临床疗效,且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方法。方法:对收治的6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精选穴位,火针、泻血治疗组和传统电针治疗组,以临床症状改善作为观察指标,观察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取得满意的效果。采用火针、泻血治疗组在临床疗效方面优于电针治疗组(P〈0.05)。结论:肩周炎一证,采取精选穴位,火针、泻血治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火针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方法检验斑秃患者和正常人血清中的炎性因子含量,免疫系列和甲状腺功能的阳性率:将符合标准的斑秃患者随机分为火针组和毫针组,施予不同疗法后,以观察疗效。结果斑秃患者血清IL-10水平低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TGA、TMA水平略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火针组和毫针组治疗均能缩小斑秃患者的面积(P〈0.01),促进毳毛的生长以及变黑,但火针见效更快(P〈0.01):二者对斑秃患者伴随的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改善作用相当。火针与毫针对斑秃均有良好效果,远期效果相当,但火针起效更快,疗程更短。结论斑秃的发生与自身免疫密切相关,火针治疗斑秃起效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西药联合针灸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7月~2009年8月收治的120例胃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西药治疗,治疗组患者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显效37例,有效1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患者显效32例,有效19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85%,治疗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药配合针灸治疗胃溃疡,能明显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止痛效果好,溃疡的愈合率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黄连纱条对压疮患者局部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09例压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52例。2组在均予西医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黄连纱条引流、外敷治疗,对照组采用雷佛奴尔纱条引流、外敷治疗。2组均1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观察溃疡面愈合情况,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治疗前及治疗1、2个疗程后患者压疮局部溃疡组织中bFGF、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1、2个疗程后bFGF、VEGF表达情况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2个疗程后bFGF、VEGF表达情况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连纱条外敷治疗可以明显促进压疮溃疡创面局部组织中bFGF和VEGF的表达,促进溃疡创面坏死组织的脱落和新生组织及血管的生长,从而促进压疮溃疡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