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观察古法针刺太溪穴为主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偏头痛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采用古法针刺太溪穴为主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头痛发作次数、疼痛程度、持续时间和总积分的各项评分。结果:率观察组总有效为94.73%,对照组为76.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治疗后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治疗前后积分比较和对照组各项指标治疗前后积分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古法针刺太溪穴为主治疗偏头痛疗效优于普通针刺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王云松 《新中医》2012,(5):97-98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从络病论治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9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通窍活血汤内服治疗;对照组口服西比灵治疗,每次10mg,每晚服用1次,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患者的生存质量及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偏头痛积分、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减少,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愈显率、总有效率治疗组75.56%、97.78%,对照组52.27%、79.55%,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各项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在身体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及总体健康等方面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络病理论指导下,采用针刺结合通窍活血汤治疗偏头痛(脉络瘀阻证)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头痛发作次数及减轻发作程度,其临床疗效优于口服西比灵。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的临床镇痛疗效。方法将142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1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镇痛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头痛VAS计分及VAS加权值。结果治疗前后两组组内VAS计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计分及治疗前后VAS计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止痛效果佳,镇痛疗效优于口服镇痛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颅痛饮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9例)和对照组(63例),治疗组口服中药颅痛饮,对照组口服西比灵胶囊;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和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头痛发作频率及头痛程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9.7%、52.4%,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1个月、2个月及3个月偏头痛发作频率和头痛程度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痛饮可有效用于偏头痛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并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头痛指数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1.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并用是一种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养心氏联合针刺疗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和平行对照的试验方法,临床纳入颈性眩晕患者80例,分为治疗组(养心氏联合针刺疗法)40例和对照组(口服氟桂利嗪胶囊)40例。疗程为4周,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估,并对两组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疗效症状评分进行前后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ESCV评分量表中,治疗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眩晕、颈项痛、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而在心理及社会适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心氏联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有良好的疗效,能显著改善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安神六穴配合四关穴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安神六穴配合四关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及随访时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头痛程度、伴随症状、国际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国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2、4星期后及随访时NRS评分及各项头痛症状及功能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治疗4星期后及随访时NRS评分、头痛持续时间及头痛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治疗2、4星期后及随访时SDS评分与S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4星期后SDS评分和S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2、4星期后及随访时SDS评分和SAS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随访时SDS评分和SAS评分与同组治疗2星期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安神六穴配合四关穴是一种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方法,能减轻患者头痛程度,改善焦虑和抑郁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头痛穴(宁神穴)治疗瘀阻脑络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以及头痛穴切割疗法相对于普通针刺组的治疗优势。方法:选择符合瘀阻脑络型偏头痛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头痛穴切割组和普通针刺组,疗程为一周。以治疗前、治疗当天、治疗第三天、治疗一周为观察点,对两组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观察其镇痛疗效,并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症状综合评分和疗效评定。结果:头痛穴切割组愈显率96.7%,普通针刺组为53.3%,两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痛穴切割治疗组总有效率100%,普通针刺组为8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当天、治疗第三天、治疗一周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头痛穴切割组和普通针刺组临床综合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痛穴治疗偏头痛有效,且头痛穴切割疗法优于普通针刺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辨证论治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中药辨证论治治疗,对照组采用泪然滴眼液治疗。治疗2个疗程20d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76.32%,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SIT、BUT、FL和干眼中医症状分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针刺配合中药辨证论治治疗干眼症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0.
闵学进 《四川中医》2010,(11):120-121
目的:观察针刺辨证与循经结合治疗偏头痛疗效。方法:将93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8例采取针刺辨证与循经结合治疗,对照组45例采取口服西药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6%,对照组为6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辨证与循经结合治疗偏头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透穴刺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脑血流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蔡玉颖  王顺 《中国针灸》2006,26(3):177-179
目的:研究透穴刺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理。方法:9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蛆,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透穴刺法,对照组采用普通刺法,进行对照观察,同时对治疗前后的脑血流速度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7.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0%,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透穴刺法能够明显改善颅内主要动脉的最高平均血流速度,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透穴刺法能够治疗偏头痛,具有治愈率高。疗效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针刺治疗偏头痛及其对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索针刺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其对自主神经系统(ANS)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针刺C1~T4夹脊穴、太阳、头维等治疗偏头痛,心率变异频谱分析(SAHRV)测定ANS功能。结果:针刺治疗组总有效率94.3%,西药对照组76.7%,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针刺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ANS功能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针刺治疗组治疗后与正常人组ANS功能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偏头痛具有较好的疗效,并能改善偏头痛患者ANS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临床观察针刺结合天麻钩藤饮加味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门诊及病房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口服天麻钩藤饮加味,治疗组(30例)用药同对照组并配合针刺治疗,两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基本恢复(11例),显效(15例),好转(3例),无效(1例);对照组基本恢复(4例),显效(7例),好转(14例),无效(5例);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结论:针刺结合天麻钩藤饮加味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针刺预防性治疗对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针刺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双模拟的研究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结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空白胶囊治疗,穴取百会、神庭、本神为主;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结合针刺安慰穴治疗,每周治疗3次,连续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及治疗后3个月,采用SF-36生存质量量表评分及有效率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SF-36各维度评分在3个时间点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生理职能维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其余7个维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有效率分别为68.0%、68.0%,均优于对照组的24.0 9/6、32.0%(均P<0.05).结论:针刺预防性治疗能够有效地提高偏头痛患者生存质量并减少头痛发作.针刺与盐酸氟桂利嗪在改善偏头痛患者躯体健康及精神健康方面无明显差异,在减少偏头痛发作天数上针刺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灵龟八法针刺治疗风邪袭络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风邪袭络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灵龟八法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辨证取穴治疗。两组均在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灵龟八法针刺是一种治疗风邪袭络型偏头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针刺治疗颈性偏头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颈性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治疗颈性偏头痛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针刺与药物治疗不伴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72例不伴先兆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36例 ,采用体针配合梅花针治疗 ;对照组 36例 ,口服盐酸氟桂嗪胶囊。结果 :治疗 30天后 ,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分别为 38.89%、11.11% ,X2 =6 .90 ,P <0 .0 1;94 .4 4%、6 6 .6 7% ,X2 =8.86 ,P <0 .0 1) ,两组比较有显著意义。结论 :针刺治疗不伴先兆偏头痛的疗效优于口服盐酸氟桂嗪胶囊。  相似文献   

18.
针刺与药物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观察针刺与药物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将86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采用头针配合体针治疗;对照组43例,口服尼莫地平,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为48.84%和95.35%,优于对照组的27.90%和81.39%(P<0.05),治疗组对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治疗偏头痛优于口服尼莫地平。  相似文献   

19.
针刺肝胆经穴治疗偏头痛: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针刺肝胆经腧穴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方法,将253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西药组;针刺组以针刺肝胆经腧穴治疗,穴取太冲、阳陵泉、风池、曲泉为主;西药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西比灵)片剂口服治疗,共4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后3月和6月总体疗效和治疗前后头痛积分,1年后随访观察两组疗效稳定性.结果:两组治疗后头痛平均发作次数和平均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1),治疗后两组比较,针刺组改善程度优于西药组(均P<0.05).针刺组治疗后和治疗后3个月、6个月止痛总有效率分别为93.0%、93.0%、87.7%,优于西药组的85.6%、86.5%、69.2 9/6(均P<0.01);1年后疗效稳定性针刺组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针刺肝胆经穴治疗偏头痛是安全、有效的,且远期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