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田多  汤铜  钱波  郑璐  陈皖京  童婷婷 《安徽医药》2015,19(9):1691-1694
目的:研究叉头盒蛋白A1( FOXA1)在良性乳腺肿瘤、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4例乳腺癌、54例癌旁组织及20例良性乳腺肿瘤(10例纤维腺瘤和10例导管内乳头状瘤)中FOXA1的表达。分析FOXA1的表达与患者年龄、癌组织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肿瘤分期、瘤体大小以及阳性淋巴结数等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 FOXA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68.5%(37/54),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为88.9%(48/54),良性乳腺肿瘤中的阳性率为100%(20/20),FOXA1在乳腺癌与癌旁组织间、乳腺癌与良性乳腺肿瘤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癌旁组织与良性乳腺肿瘤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FOXA1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Ki67呈负相关,与ER、PR呈正相关;FOXA1表达在各近似分子亚型间、Luminal A亚型与非Luminal A亚型间、Luminal亚型与非Luminal亚型之间有差异性。结论乳腺癌组织中普遍表达FOXA1,Luminal A型中最高,提示FOXA1可能成为乳腺癌患者预后良好的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2.
HER2、EGFR、ER、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8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小叶癌患者HER2、EGFR、ER、PR的表达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HER2、EGFR、ER、PR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6.8%、42.3%、53.8%、50.5%.HER2的表达与EGFR呈正相关性(P<0.05),与ER和PR呈负相关(P<0.05).HER2、EGFR、ER、PR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相关(P<0.05).HER2、EGFR、ER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HER2、EGFR、ER、PR与乳腺癌的病理学类型、患者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 乳腺癌中HER2、EGFR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ER、PR表达提示患者预后良好,HER2、EGFR、ER、PR是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有效指标,并可作为临床选择内分泌治疗或基因靶向治疗的指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ER、PR、nm23及PTEN基因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石腊包埋42例乳腺癌组织和12例乳腺小叶增生中PTEN蛋白、nm23蛋白、ER和PR的表达水平。结果PTEN在乳腺癌高表达比乳腺小叶增生低(P〈0.05)。PTEN基因表达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组织分级和肿瘤复发无相关性,小于45岁患者PTEN表达比大于45岁偏低(P〈0.05);PTEN高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显著负相关性(P〈0.01);与ER受体呈正相关性。PTEN基因高表达与远处转移有负相关性(P〈0.05);与5年生存率呈正相关性(P〈0.01)。乳腺恶性肿瘤组织中nm23高表达率与良性组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nm23基因表达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组织分级、肿瘤复发及年龄无相关性,nm23高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显著正相关性(P〈0.001),nm23高表达与患者远处转移有显著负相关性(P〈0.001)。与患者5年生存率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nm23与PTEN表达异常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0n.4ER、PR、nm23及PTEN基因的表达可作为一种预测乳腺肿瘤预后和恶性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p53、ER和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和预后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道旺  马成民  王红群  杨枫 《安徽医药》2008,12(10):926-928
目的探讨p53、ER和PR在98例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平台,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R、PR和p53在98例乳腺癌和26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状况。结果p53在乳腺癌中阳性表达率为28.6%,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相关,p5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高于癌旁乳腺组织(P=0.008);乳腺癌中ER和PR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两者分别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ER和或PR阳性表达者生存率高,且乳腺癌中PR的表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27)。多因素回归分析中,PR和临床分期与生存相关。结论p53与乳腺癌的发生和分化密切相关,ER和PR与乳腺癌的发生、分化和预后密切相关,三项指标的联合检测可用来指导临床用药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5.
王仪  陈昕  唐秀如 《海峡药学》2008,20(12):91-93
目的探讨HER-2、P170、GST-π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HER-2、P170、GST-π在124例乳腺癌病理组织中的表达。结果HER-2、P170和GST-π在乳腺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30%、45.16%、58.06%,三种标记有共表达性,HER-2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170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相关,GST-π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乳腺癌中HER-2、P170和GST-π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HER-2、P170、GST-π是判断乳腺癌预后有效指标,对指导临床选择化疗方案及生物靶向治疗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ER、PR、C—erbB-2、CylinD1、Rb在乳腺不同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R、PR和C-erbB-2、CylinD1、Rb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单纯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和早期癌中的表达。结果ER、PR在乳腺从正常组织到癌变过程中阳性表达率逐渐递增,ER、PR与乳腺增生病情程度密切相关,阳性表达率在不典型增生各组分别为63.2%和68.4%,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分别为31.3%和37.5%)和单纯增生组(分别为37.1%和42.9%)。CylinD1、C—erbB2在癌前不同病变中的阳性表达率也显逐渐递增。Rb蛋白阴性表达早期乳腺癌最高,正常乳腺组织、单纯性增生为0。结论ER、PR、C—erbB-2、CylinD1的高表达和Rb蛋白的低表达与乳腺癌变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醛脱氢酶1(ALDH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分子亚型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和比较20例乳腺癌癌旁正常乳腺组织、20例良性乳腺肿瘤组织及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Basal-like型各20例)中ALDH1的表达情况,统计分析乳腺癌组织中ALDH1的表达与其分子亚型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在20例乳腺癌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及20例良性乳腺肿瘤组织中,ALDH1均呈阴性表达;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ALDH1呈阳性表达者17例(21.25%),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乳腺癌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及良性乳腺肿瘤组织(P0.007)。ALDH1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CK5/6、TopⅡ、Ki-67表达均无关,与ER、PR状态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乳腺癌组织中,ALDH1呈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和分子分型有关,可能有助于乳腺癌的诊断、分型及预后预测。  相似文献   

8.
钟良清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0):1629-1631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生长因子受体(HER-2)、P-糖蛋白(P—gp)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85例乳腺癌患者中ER、PR、HER-2和P—gp、GST-π多药耐药的表达。结果85例乳腺癌患者中ER阳性率为52%,PR阳性率为51%,HER-2阴性率为54%,P-gp检测为(-)~(+)占85%,GST-π检测为(-)~(+)占69%,与乳腺癌临床化疗有相关性。结论 ER、PR、HER.2、P—gp联合表达与乳腺癌化疗密切相关,检测ER、PR、HER-2、P-gp和GST-π对乳腺癌化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乳腺癌组织ER、PR及C-erbB-2癌基因蛋白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91例乳腺癌及2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ER、PR及C-erbB-2癌基因蛋白表达。结果:C-erbB-2癌基因蛋白与淋巴结转移存在正相关;ER、PR表达与C-erbB-2癌基因蛋白表达存在负相关;ER、PR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可能无直接相关;但是可能影响C-erbB-2癌基因蛋白阴性者的淋巴结转移。结论:C-erbB-2癌基因蛋白阳性者易出现淋巴结转移;C-erbB-2的表达情况能影响ER、PR受体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14(mmp-14)与CD34在≤35岁乳腺癌、乳腺良性肿瘤、乳腺增生症及乳腺癌旁组织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0例乳腺癌、30例乳腺良性肿瘤、30例乳腺增生症及30例癌旁组织中乳腺终末导管及腺泡上皮细胞患者的mmp-14表达情况及CD34标记的间质血管数目进行检测。结果 mmp-14在4组导管及腺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乳腺癌组mmp-14高表达,与其他3组两两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CD34在4组中标记间质血管数目的情况:乳腺增生症组和乳腺癌组血管增生数目均高于良性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终末导管及腺泡上皮细胞mmp-14的高表达和CD34标记的间质血管数目增加与青年乳腺癌的演变过程密切相关,有望成为青年乳腺癌早期诊断和治疗可靠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1.
12.
Cystatin M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cystatin M在乳腺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52例乳腺肿瘤标本及邻近正常乳腺组织中cystatin M mRNA及内参GAPDH表达水平,分析cystatin M基因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标本的cystatin M含量与其周围邻近的正常乳腺组织及良性肿瘤中表达cystatin M含量无统计学意义;但发生淋巴结转移的乳腺肿瘤标本的cystatin M则明显低于其周围邻近的正常乳腺组织(P<0.05),也明显低于未发生淋巴结的乳腺肿瘤标本(P<0.05);乳腺癌标本cystatin M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病人的雌激素受体状态(ER)及孕激素状态(PR)无关.结论 Cystatin M是一种监测乳腺癌是否发生转移的一种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它们与乳腺癌临床特征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50例乳腺癌和2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血清中VEGF、TSGF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VEGF与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无关,但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在乳腺癌患者中高表达率为84.0%(42/50),在乳腺良性肿瘤中高表达率为30.0%(6/20).TSGF与病理类型无关,但与临床分期相关,晚期乳腺癌患者明显高于早期患者,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在乳腺癌中高表达率为80.0%(40/50),乳腺良性肿瘤中表达率为25.0%(5/20).两种因子联合检测其检出率更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VEGF 、TSGF在诊断乳腺癌疾病及在乳腺良恶性鉴别中具有临床意义,恶性肿瘤中其两种因子明显高于良性肿瘤患者且特异性优于其他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CAM在30例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3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NCAM在30例乳腺癌患者、3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及30例正常人群中的血清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免疫组化结果: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NCAM阳性率分别为26.67%、3.33%、3.33%,NCAM在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良性病变组织(P〈0.0125),乳腺癌中有神经侵袭组的NCAM阳性率明显高于无神经侵袭组(P〈0.05)。ELISA结果:乳腺癌患者的NCAM血清浓度均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及正常人群组(P〈0.05)。结论神经细胞黏附分子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了重要作用。NCAM的高表达对于乳腺癌的神经侵袭和转移可能很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肌上皮标记物P 63、高分子细胞角蛋白34βE 1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在乳腺良恶性上皮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组织化学法(LSAB)检测肌上皮标记物P 63、高分子细胞角蛋白34βE 12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45例乳腺肿瘤性增生病变、10例导管内癌及原位乳头状癌,26例浸润性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乳腺良恶性上皮性病变的关系及意义。结果:在45例肿瘤性增生病变、10例导管内癌及原位乳头状癌中,肌上皮表达均为阳性,26例浸润性癌,肌上皮均为阴性。34βE 12的表达率及其强度在良性病变与癌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良性病变与癌组之间,PCNA阳性表达率及表达程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 63、34βE 12可作为乳腺病变鉴别诊断中良性病变的标记物,而PCNA阳性表达,反应细胞增殖活性高,有助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的技术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病变53例:恶性病灶35个,良性病灶22个.扩散敏感系数(b值)取0、500、1000 s/mm2,以恶性病变的ADC值95%可信区间的上界作为诊断病变良、恶性的界值,所得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结果 DWI显示95.5%(21/22)的良性病变,97.1%(34/35)的恶性病变,敏感性96.5%(55/57).恶性病变组的ADC值与良性病变组或正常腺体组的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我们把良、恶性病变ADC值的界值定为0.98×10-3 mm2/s,即<0.98为恶性,>0.98为良性.乳腺ADC值随着b值的增大而减少.结论 依据ADC值可以对乳腺良、恶性病变作出诊断和鉴别诊断;ADC值随着乳腺病变的不同和采用的b值的不同而改变,b值取1000 s/mm2时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最有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王大勇 《河北医药》2014,(3):342-344
目的:观察BRMS1和Survivin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二者的相互关系,探讨其对乳腺癌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60例乳腺癌、70例乳腺良性增生和40例癌旁正常组织BRMS1、Survivin的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BRMS1在乳腺癌、乳腺良性增生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4.4%、81.4%、95.0%,与乳腺良性增生和癌旁正常组织比较,乳腺癌组织BRMS1表达明显降低( P <0.05)。 Survivin在乳腺癌、乳腺良性增生和癌旁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8%、17.1%、0,与乳腺良性增生和癌旁正常组织比较,乳腺癌组织Survivin表达明显增加( P <0.05)。 BRMS1和Survivin在乳腺癌组织的异常表达与TNM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状况有关( P <0.05),Survivin表达亦与组织学分级有关,二者表达均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关,且呈明显负相关( P <0.05)。结论BRMS1和Survivin对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乳腺癌诊断及判断预后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对乳腺增生病、乳腺不典型增生及乳腺癌进行多指标联合检测,并结合显微镜下组织学形态特点进行观察,以利于乳腺癌早期发现及早期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k/34BE12、actin、P63 、S-100、C-erbB-2 、PCNA、CyclinD1在159例乳腺疾病组织中的表达。结果ck/34BE12、actin在乳腺良性病变中高表达,在恶性病变中低表达呈阴性,S-100差异不显著(P〉0.05),C-erbB-2、PCNA、CyclinD1在乳腺增生病中呈阴性表达,随着上皮增生和异型程度加重,其阳性表达逐渐递增,其中C-erbB-2在原位癌达高峰,而侵润性癌则出现下降,结论对乳腺疾病特别是乳腺不典型增生及乳头状瘤病进行ck/34BE12、actin、P63 、S-100、C-erbB-2 、PCNA、CyclinD等多项指标检测有利于早期发现乳腺癌,并将为乳腺癌的病理学早期诊断提供新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分别检测60例癌旁乳腺组织(A组)、51例乳腺囊性增生(B组)、22例乳腺不典型增生(C组)、30例乳腺原位癌(D组)以及79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E组)术后标本中VEGF的表达水平及微血管密度(MVD)值。结果 A、B、C、D、E组标本中VEGF表达水平和MVD值依次升高(P<0.01)。D、E组VEGF表达水平和MVD值随着癌组织学分级的升高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中VEGF表达水平和MVD值高于未转移组(P<0.05)。VEGF表达水平和MVD值随临床分期进展而增高(P<0.05)。结论 VEGF可能与乳腺癌发生发展有关。VEGF与乳腺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VEGF和MVD可作为反映乳腺癌恶性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