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的乳房检查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城乡社区乳腺癌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6家医院178例住院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通过常规健康体检和定期乳房自我检查发现乳房异常者分别为10.67%和1.12%;患病前每年接受1次乳房健康体检者占15.73%,坚持每月乳房自我检查者为10.53%;患者是否定期接受乳房检查与其文化程度、居住地相关(P〈0.01);乳房自检行为与其对乳腺癌的认知和技能有关。结论乳腺癌患者的乳房检查行为受多种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应采取健康教育、加强基层人员培训等有效干预措施,提高妇女的定期乳房检查率和乳房自检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对住院乳腺疾病患者乳房自检技能及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法,对2011年6月--2013年6月入住普外科的96例乳腺疾病患者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观察教育前、后妇女乳房自检技能掌握及实施情况的变化。结果:个体化健康教育后妇女乳房自检知识、技能掌握正确率、实施率均显著提高,P〈O.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住院乳腺疾病患者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能帮助妇女普及乳房自检知识、掌握乳房自检技能、形成良好的自检习惯,从而影响周围人群,对乳腺癌早期发现及降低复发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妇女乳腺癌认知和乳腺我自检查(乳腺自检)行为的影响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法,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对广西924名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乳腺癌知识和乳腺自检方法的健康教育,1年后对健康教育前后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健康教育之后,妇女对乳腺癌相关知识的得分、乳腺自检态度和信念评分均高于培训前,且妇女定期进行乳腺自检的比例由11. 3%提高到38. 6%,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妇女预防乳腺癌的健康教育能提高乳腺癌疾病知识的普及率,增强妇女参与乳腺自检的积极性,提高乳腺自检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健康体检人群对乳腺癌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及需求,指导护理人员有目的地进行健康教育。方法采用问卷法对625例女性健康体检者进行乳腺癌相关知识认知情况、知识需求及需求方式等的调查。结果625例女性健康体检者中只有19%的妇女认为高脂饮食及肥胖是乳腺癌的高危因素,13.8%的妇女了解乳腺癌早期发现可以治愈,14.4%的妇女掌握乳腺自检的具体方法,只有13%的妇女定期进行乳腺自我检查,86.2%和91.7%的妇女渴望了解乳腺癌的预防和乳腺自我检查的具体方法。结论健康人群对乳腺癌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严重不足,医务人员需提高健康教育意识和行为,增强健康人群对乳腺癌早预防、旱诊断、早治疗的意识和水平,达到预防及早期发现乳腺癌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甘肃省酒泉市社区妇女了解乳腺癌知识的认知程度、乳房自检现状调查,为今后乳腺癌在社区二级预防与干预提供基线资料。方法由经统一培训的护理教师进入社区门诊,随机对市内5个社区门诊中年龄在35-55岁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社区门诊中38.1%的妇女了解乳腺癌的早期症状,14.6%和15.2%的妇女认为肥胖和年龄是乳腺癌的高危因素,39.2%的社区妇女每年到医院进行乳房检查,乳房自检率为34.2%,仅有10.4%的妇女乳腺癌知识来源于社区健康教育者。结论甘肃省酒泉市社区妇女对乳腺癌知识的认知程度和乳房自检率较低,乳腺癌早期诊断意识差,社区妇女从医务人员和社区健康教育者获得的乳腺癌知识欠缺,应提高社区妇女对乳腺癌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的意识和水平,且加大卫生行政部门对社区卫生机构的投入与支持力度。增强社区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意识和行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苏州地区不同年龄女性乳房保健意识、乳房自检状况及主要影响因素,为有效开展乳房保健宣教提供参考。方法以非概率抽样法在苏州地区获取女性方便样本250名,年龄19~65岁,根据年龄分为5组。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并分析数据。结果调查对象中规律进行乳房自检者仅占4.8%,居住地、职业、婚姻、年龄对乳房自检状况有显著影响,不同年龄组对乳房保健、乳房自检、乳房疾病的了解差异有显著性,各组均将专题讲座或专家咨询列为了解乳房保健的首选途径。结论苏州地区女性乳房疾病关注度、乳房保健意识和乳房自检率普遍较低。积极开展乳腺癌一级预防,进行有效健康宣教非常重要,呼吁更多专家深入基层,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普及妇女的乳腺癌相关知识以及定期进行乳腺检查能够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具有低成本,低消耗,节约卫生资源的乳房自检成为乳腺癌早期发现的方法。乳房自检有利于所有乳腺疾病的防治。所以要大力开展乳房癌早期防治的健康教育,普及早期发现的科普知识才能降低乳腺癌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长春市中年女性乳腺癌及乳房自我检查相关知识、行为的调查分析,提高中年女性对乳腺癌及乳房自我检查方法的认知度.方法 随机抽取长春市35~ 55岁中年女性200名发放调查问卷,填写后当场收回,进行科学的统计和分析.结果 97.95%的女性听说过乳腺癌这个疾病,但是,72.8%的女性对乳腺癌的好发部位不了解,65.64%的女性对乳腺癌早期症状不了解;59.5%的女性从未听说过乳房自我检查,了解乳房自检方法的只占18.5%,一点也不了解的占13.8%,了解大概意思的占67.7%;会定期做乳房自我检查的只有21.54%,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才会检查和从来不做检查的占78.5%.结论 长春市中年女性对乳腺癌及乳房自我检查的认知度较低,需要通过健康教育方法提高女性对乳腺癌及乳房自我检查的知晓程度,进而提高乳腺癌的早期发现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滁州市某高校女学生乳腺癌预防行为的现状,并分析乳腺癌预防行为的影响因素,为今后采取有针对性的乳腺癌健康教育及预防行为的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滁州某高职院校,采用自行制定的调查问卷,按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239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45.61%的学生接受过乳腺癌知识健康教育,44.77%的学生了解乳房自检,仅17.15%的学生知道乳房自检适合时间,15.90%的学生平时做乳房自检,81.59%的学生发现乳房异常会及时就诊。不同家庭所在地的女生在“接受过乳腺癌知识健康教育”、“了解乳房自检”、“平时做乳房自检”及“发现乳房异常会及时就医”预防行为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收入家庭的女生在“发现乳房异常会及时就医”预防行为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母亲文化程度不同的女生在“了解乳房自检”、“发现乳房异常会及时就医”预防行为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年级的女生“了解乳房自检”、“平时做乳房自检”预防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是否患过乳腺疾病的女生“了解乳房自检”、“平时做乳房自检”预防行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非医学专业女大学生的乳腺癌认知现状及乳房自检行为状况。方法 通过整群抽样法选取525名非医学专业的在校女大学生,向其发放乳腺癌相关知识及乳房自检行为调查问卷,根据自检行为调查结果分为自检者组(n=158)和非自检者组(n=367),分析影响女大学生乳房自检行为的相关因素。结果 被调查者的乳房自检率、乳腺癌相关知识得分率、乳腺癌危险因素得分率分别为30.10%、69.60%和52.89%。与乳房非自检者相比,自检者的乳腺癌相关知识、乳腺癌危险因素、感知易感性、感知利益、自我效能评分更高,感知障碍评分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检者与非自检者的感知严重性评分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系亲属有乳腺癌病史、乳腺癌知识来源于医护人员、乳腺癌知识来源于女性朋友、感知易感性和自我效能是乳房自检行为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 非医学专业女大学生的乳腺癌认知水平及乳房自检率均较低,自我效能、感知易感性、直系亲属患乳腺癌等均是影响乳房自检行为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年龄和文化程度对社区乳腺癌早期发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年龄和文化程度对乳腺癌早期发现的影响,为探索社区乳腺癌的干预模式提供参考。方法以上海市真如、长征和石泉三个社区的30~70岁、单侧、术后≤3年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共222例为研究对象,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医生,使用统一问卷进行入户调查。结果222例患者中初中、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者各占37.8%、41.4%;平均年龄(53.3&#177;8.0)岁,其中41~60岁者占77.5%。患者的文化程度和年龄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均无相关关系(P〉0.05)。患者年龄与首次发现肿块的方式呈负相关(P〈0.05),而文化程度与首次发现肿块的方式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患者年龄、文化程度对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影响较小,要提高乳腺癌的早期检出率,应加强对乳腺疾病的自查和普查工作,特别是对高危人群要加强社区干预。  相似文献   

12.
收集乳腺脓肿直径≥30 mm的患者327例,其中193例选择安珂(EnCor)微创手术(观察组),134例选择传统切开引流术(对照组).依据影像学资料,根据脓腔分隔情况,将患者分为单腔组和多腔组,分别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情况、美容效果、满意度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较对照组的手术用时少、愈合时间短、美容度和满意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单腔组中,观察组的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但仅在脓腔直径30~69 mm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多腔组中,观察组的治愈率也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数据中,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脓腔较大、有美容需求又拥有一定经济能力的患者,EnCor 微创手术可以作为安全、可靠、有效的手术方式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3.
陆佩霞 《基层医学论坛》2013,(19):2449-2451
目的了解已婚育龄妇女紧急避孕方法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优质节育避孕服务,减少人工流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佛山西樵镇已婚育龄女性进行匿名问卷调查,了解己婚育龄妇女对紧急避孕方法的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已婚育龄妇女紧急避孕法的知晓率为54.1%。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学历、产次和家庭月收入是知晓紧急避孕方法的影响因素,其OR值分别为0.313,2.149,2.239和1.767/2.123。结论佛山西樵镇已婚育龄妇女紧急避孕方法知晓率较低,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妇女,特别是高年龄、文化程度和家庭月收入较低、未生育的已婚育龄妇女紧急避孕方法的宣教与指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番禺区部分妇女乳腺癌普查情况分析,了解区内乳腺癌的发病情况。方法:2007—2009年对番禺区10012名35~70岁妇女进行乳腺检查,询问生活史、乳腺临床触诊,结合钼靶及彩色B超检查,对有肿块者作病理活检确诊。结果:在本次普查中35~70岁妇女乳腺癌患病率0.699%o(7/10012),50~59岁组为本地区乳腺癌高发年龄阶段,发病率为1.02%o(2/1965)。结论:番禺区妇女乳腺癌发病率较高,值得大家引起重视,应加强宣传,建立早期普查的正确观念。  相似文献   

15.
易灵敏  陈沁  张希晓  董海鹏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4):582-583,586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在产褥期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选择2004年7月至2005年3月间1 376例在广州市妇婴医院进行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系统性的院内外结合的健康教育,对其两组的产妇自我护理能力、母婴患病率和母乳喂养率分别用SPSS12.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的孕产妇在自我护理能力、母婴患病率和母乳喂养率等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综合性的健康教育能有效地提高孕产妇的保健知识水平,使其树立正确的健康价值观,提高孕产妇自我护理能力,为产妇在产褥期提供了可靠的母婴健康,降低了产褥期母婴患病率,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6.
李桂华 《中国医药导报》2013,(2):119-121,125
目的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降低上海市神经管缺陷的发生率。方法 2009年12月1日~2010年12月1日向上海市农村育龄妇女、外来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免费发放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①通过项目实施使全区接受免费叶酸的育龄妇女叶酸服用率达95.55%,叶酸服用依从率达92.08%;②项目实施过程中在全区准备怀孕育龄妇女和孕妇中抽样调查预防神经管缺陷的知识知晓率达93.89%;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大预防神经管缺陷的健康教育力度;④项目实施得到街镇计生支持组织的大力支持。结论①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是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重要举措,应常抓不懈;②加大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健康教育力度并形成长效机制;③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计生、街镇、网络优势,使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深入社区、深入每一个计划怀孕的育龄妇女当中;④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从新婚夫妇源头抓起。  相似文献   

17.
宣教母乳喂养促产妇早泌乳20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宣教促进产妇早泌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足月待产孕妇400例分成两组,宣教组由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在孕妇入院后及产后进行母乳喂养知识的宣教。对照组未进行母乳喂养知识的宣教,婴儿行人工喂养,待产妇自然泌乳后开始哺乳。结果:实施母乳喂养宣教的产妇第2d的泌乳率占100%,对照组为32%;宣教组产妇产后泌乳24h乳量充足占56%,对照组16%。结论:母乳喂养知识的宣传教育,可以促进产妇早泌乳,增加泌乳量,提高母乳喂养质量。  相似文献   

18.
Breast cancer prediction and the Wolfe classification of mammogram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ammographic parenchymal patterns have been proposed as a method of determining women at high risk of developing breast cancer. Wolfe's original report of relative risks as high as 37:1 for "dysplastic" breasts (DY) as compared with adipose breasts (N1), with intermediate values of P1 and P2, were not uniformly confirmed by others. (Relative risks are used here as the equivalent of odds ratios.) A case-control study of 706 breast cancers, each with two matching controls, drawn from 40,000 participants in four Breast Cancer Detection Demonstration Project clinics, was conducted to assess the role of the Wolfe classification of breast parenchymal patterns as a breast-cancer risk factor together with a set of well-established risk factors for breast cancer. Relative risks of 3.1 for DY to N1, 3.5 for P2 to N1, and 2.0 for P1 to N1 were determined. These are comparable to or greater than other known risk factors found in the same population. The Wolfe classification of parenchymal patterns strengthens the basis for clinical judgment, but should not be used exclusively to determine intervention in an individual patient's care.  相似文献   

19.
王秀宣  张晓菊 《海南医学》2014,(7):1060-1062
目的探讨孕期系统化健康教育对孕妇分娩及纯母乳喂养方式选择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5月以来到我院就诊并待产的280名孕妇随机分为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健康教育组孕妇在孕期对其进行产前系统化健康教育,对照组孕妇进行常规宣教,比较两组孕妇最终的自然分娩率以及母乳喂养的情况。结果健康教育组经干预后其分娩及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健康教育组的孕妇对医嘱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自然分娩率及纯母乳喂养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孕妇孕期进行系统化健康教育不仅可显著提高孕妇对孕婴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医嘱的依从性,而且还可提高孕妇的自然分娩率和纯母乳喂养率,有效提高了孕婴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长沙市望城县某镇农村孕妇分娩意向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农村孕妇分娩意向及影响因素,普及农村孕妇分娩知识,指导其正确、健康分娩。方法:抽取2011年2月28日至3月25日在长沙市望城县高塘岭镇各医院就诊的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224名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并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相关资料。结果:118名(52.68%)孕妇明确意愿选择“阴道分娩”;63名(28.13%)选择“剖宫产”;选择“两者均可”的孕妇38人(16.96%);5人(2.23%)选择“不知道”。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医生建议、产前教育、学历、对分娩的认知度及家庭收入等。结论:医务人员、当地村委及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农村孕妇选择分娩方式指导和分娩知识的宣教,减少农村非医学指征的剖宫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