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抗dsDNA抗体和抗ENA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价值,及ANA阳性的荧光核型特点。方法 ANA和抗dsDNA抗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ENA抗体检测采用酶免疫斑点法。结果 40例SLE患者中ANA、抗dsDNA抗体、抗SSA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95%、55%、50%,ANA阳性的荧光核型以均质型(60%)和斑点型(27.5%)为主。结论 ANA、抗dsDNA抗体是SLE重要的自身抗体,抗ds-DNA抗体与抗ENA抗体联合检测,对SLE的诊断、治疗、预后等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ANA 的常用测定方法为间接荧光法(IFA),因需荧光显微镜且荧光抗体标记技术繁琐而使应用受限.用酶标抗体法检测ANA 国内已有报告(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78;2(1):77).我们对基质片加以改进,经与IFA 法对比,发现此法不需特殊设备,易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抗核抗体(ANA)细胞质荧光模式在抗中性粒细胞细胞质抗体(ANCA)相关血管炎(AAV)中的特征,探讨ANA细胞质荧光模式在AAV中的意义。方法将德阳市人民医院232例进行了间接免疫荧光法(IIF)ANA和ANCA检测的AAV确诊患者纳入研究,并根据IIF-ANA的检测结果分为ANA细胞质荧光模式组与对照组。收集纳入研究患者的临床资料和临床实验室检测数据,将上述资料/数据在ANA细胞质荧光模式组与对照组间进行比较,分析ANA荧光模式与ANCA荧光模式的关系。结果两组间AAV患者胸部受累和心血管受累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是ANA细胞质荧光模式组患者血肌酐水平的影响因素(P<0.001)。pANCA组和xANCA组ANA细胞质颗粒型检出率高于cANCA组(P<0.017)。结论ANA细胞质荧光模式与AAV的部分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抗核抗体与抗ENA抗体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荧光核型与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EN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ANA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ENA抗体采用德国欧蒙公司免疫斑点法检测,检测结果采用双盲对照法分析。结果 132例抗ENA抗体阳性病例ANA的阳性率为93.9%,荧光核型主要以颗粒型为主。另外检测的103例ANA阳性病例中,抗ENA抗体常规6项阳性率为78.6%。结论抗ENA抗体类型与ANA荧光核型之间没有绝对的规律,临床检测自身抗体时需将两者结合分析。  相似文献   

5.
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 ANA)是以真核细胞核成份为靶抗原的一组自身抗体的总称,出现于全身性红斑狼疮(SLE)等风湿病患者的循环中。通常用间接荧光抗体法(IFA)进行筛查,并根据荧光图谱推测患者所存在的特异性ANA。我们发现影响荧光图  相似文献   

6.
石青峰  马韵  杨峻  何永玲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1):2581-2582,2584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抗核抗体(ANA)检测结果,探讨这些指标在RA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RF检测采用胶乳凝集法,抗CCP抗体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ANA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结果 128例RA患者中,RF阳性率75%,抗CCP抗体阳性率72.7%,ANA阳性率达79.7%。联合检测RF、抗CCP抗体、ANA 3项指标可将RA诊断的敏感性提高到95.3%。抗CCP抗体检测结果与RF检测结果呈正相关。RA患者中ANA≥1∶320阳性时的荧光模式主要是核均质型。结论对RA患者进行RF、抗CCP抗体、ANA联合检测,可以明显提高RA诊断的灵敏度,并且能提示患者血清中存在的自身抗体,从而为RA的诊断和疗效观察提供重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抗核抗体(ANA)和ANA谱检测结果 ,探讨其在RA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ANA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抗核抗体谱检测采用免疫印迹法。结果 128例RA患者中,ANA阳性率达79.7%,ANA谱阳性率达47.7%。ANA与ANA谱检测结果呈正相关。RA患者中ANA≥1:320阳性时的荧光模式主要是核均质型,ANA谱阳性抗体出现较多的是抗SS-A、抗Ro-52、抗nRNP/Sm、抗SS-B等。结论联合检测RA患者ANA及ANA谱,能明确患者血清中的自身抗体种类,为RA的诊断和疗效观察提供重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复合物(PAP)检测血清抗核抗体(ANA)的实用性。方法 以小鼠肝细胞为基质,对PAP方法测定血清ANA的滴度、核型进行了方法学检测,并同时与间接免疫荧光法相比较,测定了203例正常人及46例风湿病患者的血清ANA。结果 PAP法敏感性高于IIF法,滴度是IIF法的10-640倍。PAP可提高血清ANA的阳性检出率,还可提高核型的清晰度。结论 PAP法适用于缺乏荧光显微镜的基层医院开展ANA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抗核抗体与抗ENA抗体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方 《实验与检验医学》2009,27(1):61-62,71
目的 探讨抗核抗体(ANA)荧光核型与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不同项目阳性结果 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抗核抗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ENA抗体采用欧蒙免疫斑点法检测.采用双肓对照法对比分析243例抗ENA抗体(抗nRNP/Sm、Sm、SS-A、SS-B、Scl-70和Jo-1抗体)阳性的病例ANA的荧光核型.结果 243例抗ENA抗体阳性的病例,ANA的阳性率为91.8%.主要以核浆颗粒型(包括细、粗颗粒)为主,约为51.0%(124/243),抗SS-A单独阳性时核型比较分散,核浆细颗粒型占28.3%(36/127).核浆粗颗粒型占19.7%(25/127).抗nRNP/Sm单独阳性时以核浆粗颗粒型为主,阳性率为56.3%(18/32).另外,350例ANA阳性病例中抗ENA抗体常规6项阳性率为63.7%(223/350).结论 抗ENA抗体阳性时并非都与ANA核浆颗粒型有关,抗核抗体(ANA)荧光核型与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类型没有绝对的规律可言.随着对自身抗体的深入研究.目前抗ENA抗体谱的检测项目还有待进一步扩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抗核抗体(ANA)单一荧光模型阳性的样本免疫印迹法检测的结果,探讨两者的相关性,并研究是否能通过荧光模型初步判断其特异性抗体。方法回顾性分析347例ANA单一荧光模型阳性标本,对比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的符合率。结果 347例间接荧光法ANA阳性标本,其中自身免疫性疾病标本137例,非自身免疫性疾病标本210例,免疫印迹法检测ANA阳性例数分别为100、60例,符合率分别为73.0%、28.6%。核型主要以核颗粒型为主,多出现抗SSA、抗SSB、抗Ro52抗体,高尔基体型、肌动蛋白型核型等核型少见。仅有3例标本的核仁型在分型中出现条带。着丝点型多会出现抗着丝点抗体,特异性高。结论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两者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但因其具有各自的局限性,应将两者结合起来,报告荧光核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抗核抗体(ANA)特殊荧光模型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62例PBC患者血清及515例对照血清用欧蒙公司试剂检测ANA特殊荧光模型及其滴度并用免疫印迹法确认。结果62例PBC患者中49例有ANA的特殊荧光模型,阳性率为79.0%,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83.7%的特殊荧光模型都为≥1 000的高滴度。特殊荧光模型混合模型的靶抗体检出率要高于单一特殊荧光模型。结论ANA的特殊荧光模型与PBC密切相关,尤其是其中的混合模型(≥2种的特殊荧光模型)对于PBC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核型与抗核抗体谱(ANAs)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线性免疫印迹法(LIA)对2 325例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确诊及疑似患者ANA和ANAs进行检测,分析ANA核型和ANAs检测结果。结果 2 325例患者中,检出ANA阳性896例,阳性率为38.54%,女性患者阳性率(45.46%)高于男性患者(18.46%,P0.05),常见荧光核型为核颗粒型、核均质型、核仁型;检出ANAs阳性816例,阳性率为35.10%,阳性率较高的分别为抗干燥综合征(SS)-B抗体、抗Ro-52抗体、抗SS-A抗体等。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率为91.66%。结论 IIF法ANA检测结果和LIA法ANAs检测结果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并不完全一致;二者联合检测具有互补性,可提高检出率,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IFA)检测抗核抗体(ANA)中的前带效应对ANA荧光滴度的影响。方法将880例血清样本以1∶100稀释进行手工检测,筛选ANA荧光滴度≥1∶1 000的样本分别以1∶100、1∶1 000、1∶10 000稀释检测,统计有前带效应(1∶1 000稀释比1∶100稀释荧光亮)的样本数;将前带效应的样本采用欧蒙Sprinter XL全自动荧光加样仪和EUROPattern全自动荧光分析仪检测ANA(1∶100稀释),与手工法检测ANA(1∶100稀释)进行比较,检测前带效应样本的特异性自身抗体,分析其荧光模型、荧光滴度及阳性特异性自身抗体的分布特点。结果有明显前带效应的样本数为34例,占总样本数的3.86%,占高滴度(≥1∶1 000)ANA样本数的29.57%。通过手工法检测或通过Sprinter XL全自动荧光加样仪检测均发现前带效应,其荧光模型及荧光滴度相似,值得注意的是,EUROPattern只能选取图片中间区域判读。在有前带效应的血清样本中,以荧光滴度≥1∶10 000最常见(74.42%)。在荧光模型方面,以斑点型最为多见(46.51%)。在特异性自身抗体的分布方面,以抗核糖核蛋白(RNP)抗体最多见(62.79%),其次为抗双链DNA抗体(51.16%)和抗SSA抗体(51.16%)。结论 IIFA检测高滴度ANA样本在低稀释度时容易产生前带效应,从而导致错误的ANA荧光滴度判断,临床检验实验室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本实验室开展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与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xtractable nuclear antigens,ENA)抗体联合检测的情况,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生物芯片技术检测抗ENA(ds-DNA、Sm、SS-A/Ro、SS-B/La、u1RNP、Scl-70、Jo-1、RibosomalP)抗体,并采用双盲法分析ANA阳性标本的荧光核型与抗ENA抗体的关系。结果979例临床标本中,ANA阳性的标本数为400例,阳性率为40.9%(400/979)。荧光核型主要是核颗粒型(249例)、核均质型(83例)、胞浆颗粒型(30例),同时对979例标本进行抗ENA抗体的检测,阳性标本数为199例,阳性率为20.3%(199/979),只有1例阳性出现在ANA阴性的标本中。在400例ANA阳性的标本中,抗ENA抗体的阳性率为49.5%(198/400),出现较多的阳性抗体是抗SS-A/Ro(133例)、抗RibP(78例)、抗u1RNP(70例)、抗ds-DNA(61例)、抗SS-B/La(40例)等抗体,主要与颗粒型荧光相关。而均质型ANA标本中,常见的抗ENA抗体是抗ds-DNA(37例)、抗SS-A/Ro(27例)、抗Jo-1(20例)、抗RibP(20例)等抗体。结论不同荧光核型的ANA与抗ENA抗体之间的关系有各自的特点。用间接荧光法筛查ANA,并联合抗ENA抗体谱进行分型,可以确定部分ANA靶抗原的类型,进一步扩展抗ENA抗体谱,才能准确确定靶抗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不同检测技术检测抗核抗体(ANA)在自身免疫性疾病(AID)中的诊断价值研究。方法收集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52例,非SLE AID患者97例,非AID患者92例。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间接免疫荧光法(IIFA)和线性免疫印迹法(LIA)检测ANA。结果 ELISA法与IIFA法检测ANA在3组受试者中平均符合率为78.8%。ELISA法与IIFA法检测ANA的检测结果呈正相关(r=0.598,P0.05)。AID组及非AID组均存在ANA检测IIFA+LIA-者,荧光滴度分布均以1∶100为主。AID组及非AID组IIFA+LIA-者荧光模式均以核颗粒型为主,分别占67.44%和54.69%,2组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其他核型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IFA-LIA+组中AID患者占73.3%,比例高于非AID组,AID组IIFA-LIA+患者以SSA/Ro60、SSA/Ro52、SSB/La为主要阳性自身抗体,而非AID组IIFA-LIA+患者以anti-Sm、SSA/Ro52、SSB/La、CenpB为主要阳性抗体。结论临床上诊断AID时应注重多指标多方法联合检测。  相似文献   

16.
我们采用免疫印迹法和间接荧光抗体法对住院患儿进行可取性核抗原抗体(抗ENA),抗核抗体(ANA)的检测,以探讨它们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本实验室开展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与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xtractable nuclear anti-gens,ENA)抗体联合检测的情况,分析新疆石河子地区汉族人群中ANA与抗ENA抗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欧蒙线性免疫法检测抗ENA抗体,并采用双盲法分析ANA阳性标本的荧光核型与抗ENA抗体的关系。结果 1084例临床标本中,ANA阳性的标本数399例,阳性率为36.81%(399/1084)。512例标本联合检测ANA抗体和抗ENA抗体。ANA阳性标本数为169例。其核型包括核均质型(122例)、核斑点型(31例)、核周型(12例)、混合型(4例)。抗ENA抗体阳性标本数161例,其中80例标本抗ENA抗体阳性且ANA阴性,有88例标本抗ENA抗体阴性且ANA阳性。在169例ANA阳性的标本中,主要的荧光核型是核均质型。而核均质型ANA标本中,常见的抗ENA抗体是抗Ro/SSA60抗体(35例)。核斑点型ANA标本中,常见的抗ENA抗体是R0/SSA 60抗体(14例)、抗U1RNP(7例)、抗Sm(9例)。核周型ANA标本中,常见的抗ENA抗体是抗R0/SSA60(5例)、抗dsDNA(6例)、抗核小体抗体(5例)、抗组蛋白抗体(5例)。结论 ANA与抗ENA抗体这两种检测方法的吻合程度不佳,ANA的荧光核型与抗ENA抗体类型没有固定的规律。用间接免疫荧光法筛查ANA,并联合抗ENA抗体谱进行分型,才能确定部分ANA靶抗原的类型,必须进一步扩大抗ENA抗体谱。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抗核抗体(ANA)荧光核型与ANA 谱3(IgG)15 项抗体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的自身免疫性疾病(AID)患者进行检测,ANA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 谱3(IgG)15 项抗体采用欧蒙免疫印记法检测.结果 362 例ANA 阳性标本中单一核型中核均质型72 例,核颗粒型135 例,胞浆颗粒型26 例,核仁型11 例,着丝点型20 例,核膜型1 例,细胞骨架型2 例,高尔基体型1 例,其余为混合核型,其中ANA 谱3(IgG)15 项抗体阳性率为84.3%(305/362).核均质型常见抗体为抗核小体、Ro-52、dsDNA、组蛋白抗体.核颗粒型常见抗体为抗Ro-52、SSA、nRNP、SSB、Sm 和抗RIB 抗体.胞浆颗粒型常见抗体为抗Ro-52、SSA 和抗RIB 抗体.结论 ANA 是AID 的筛查实验,而ANA 谱3(IgG)15 项抗体对于AID 具有鉴别意义,两者需要平行检测,防止漏诊,通过核型找到ANA 谱3(IgG)15 项抗体中相对应的阳性抗体,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818例自身免疫病抗ENA抗体与抗核抗体的对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比较抗核抗体(ANA)荧光核型与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结果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ANA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ENA抗体采用免疫印迹和免疫双扩散法检测,检测结果采用双盲对照比较分析。结果818例抗ENA抗体阳性中ANA的总阳性率97.4%,但有6.4%(8/125)针对分子量60000的SSA抗体和30.0%(3/10)抗Jo-1抗体阳性的标本ANA阴性。抗ENA抗体中抗Sm、U1-RNP抗体阳性时有94.4%(51/54)显示为ANA单纯的斑点型或合并有其他核型;抗SS-A、SS-B抗体阳性时核型较分散,斑点型占75.4%(49/65);抗Scl-70抗体阳性时以核仁型为主,阳性率为68.6%。82例斑点型ANA阳性病例中抗ENA抗体常规6项阳性率为67.1%(55/82)。结论ANA目前作为风湿免疫病的筛查实验还有欠缺,宜与抗ENA抗体同时检测。抗ENA抗体阳性时并非都与ANA斑点核型有关,需具体分析;ANA斑点型阳性时,抗ENA抗体常规项目可以为阴性,可扩大抗ENA抗体的检测范围。  相似文献   

20.
间接免疫荧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比检测抗核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0年来,人们对抗核抗体(ANA)的认识不断加深.ANA的现代定义是指细胞内所有抗原成分的自身抗体的总称,ANA特异性靶抗原逐一被发现并得到纯化.从1957年Holbborow等首先以啮齿动物组织冰冻切片为抗原底物,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ANA以来,许多研究者对ANA检测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目前除了IIF以外,还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印迹法、快速胶乳颗粒试剂法等.用IIF检测ANA敏感性高、特异性强,以往临床常规检测ANA一般用免疫荧光法作为筛选试验,但采用的底物不同则结果有差异.常用的两种底物有人喉癌上皮细胞(Hep-2)与鼠肝细胞,目前国内外大多以Hep-2为底物的IIF检测ANA[1].该方法被称为“金标准“,但该方法操作较复杂,读片人要有一定经验.因此,有些单位采用以提取抗原和基因重组抗原为底物的ELISA检测ANA.但是,根据2003年我国48家医院自身抗体检测的质控总结,ANA正确率仅为47%[2],专家提出,自身抗体检测的质控势在必行[3].为比较IIF与ELISA检测ANA的异同,作者对本院80例血清标本同时进行这两种方法检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