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减重平板步行训练(BWSTT)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SCI)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36例不完全SCI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0例)及对照组(16例),两组均运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观察组另行BWSTT.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定运动评分、感觉评分,采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定步行评分,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前ADL评分、运动评分、感觉评分及步行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运用BWSTT对不完全SCI患者运动功能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柳忠  梁天佳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21):2680-2685
背景 步行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会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如何尽早改善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尤为重要,而临床鲜见通过镜像疗法(MT)联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BWSTT)促进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相关报道。目的 观察MT联合BWST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9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40)、减重组(n=40)和联合组(n=40)。三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减重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BWSTT,联合组患者在减重组基础上增加MT;每周训练6 d,共持续4周。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Fugl-Meyer评定量表(FMA)中的下肢部分(FMA-LE)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HFAC)、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6 min步行测试(6MWT)结果。结果 三组患者治疗前FMA-LE评分、HFAC、BBS评分、MBI、6MWT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重组、联合组患者治疗后FMA-LE评分、HFAC、BBS评分、MBI、6MWT均优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FMA-LE评分、HFAC、BBS评分、MBI、6MWT结果优于减重组(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FMA-LE评分、HFAC、BBS评分、MBI和6MWT结果均优于组内治疗前(P<0.05)。结论 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辅以MT联合BWSTT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4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被随机分为减重平板步行组和一般康复组,各24例.一般康复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减重平板步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在此间分三阶段强化患者负重、膝踝控制、屈髋和踝背伸能力.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分别给予Motricity index中下肢肌力积分(MI-L)、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arthel指数(MBI)来分别评定患者的下肢肌力,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及ADL能力.同时12周后还测定患者的功能性步行分级(FAC)、通过10米最大步行速度测定出患者的步速、步长和步频参数,Tinetti步态评测表评测步态.结果 治疗后MI-L、BBS、FMA、MBI减重平板步行组较治疗前比较(P<0.01)两组间比较P <0.01.减重平板步行组FAC步行功能分级4级及以上者22例(92%),一般康复组共12例,(50%),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10米最大步行速度、步长、步频以及步态评分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功动能的恢复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减重步行训练对偏瘫后下肢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6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减重组33例,行减重步行训练加常规康复治疗;时照组31例,仅行常规康复训练。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改良Ashorth法肌张力评级和Holder步行功能分级进行训练前、后评定。结果经过4周治疗后,两组患者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肌张力评级和步行功能分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但减重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肌张力评级、步行功能分级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战重训练加常规康复治疗时脑卒中偏瘫后下肢功能障碍的患者步行功能恢复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许林海  蒋松鹤  韩丽雅 《浙江医学》2017,39(13):1097-1101
目的观察减重支持步行训练(BWSTT)联合本体感觉训练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效果。方法选择分别行BWSTT治疗(对照组)、BWSTT+本体感觉训练(观察组)的CIS偏瘫患者各32例。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采用简化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定(FMA)、Berg平衡量表(BBS)、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6分钟步行试验(6MWT)分别评估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及步行能力;采用Prokin254P型本体感觉评估训练系统中的平均轨迹误差(ATE)、评估完成时间(Time)评估患者的下肢本体感觉功能;比较两组患者以上各项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MA、BBS、FAC、6MWT、ATE、Tim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BBS、FAC、6MWT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均P<0.05),ATE、Time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5)。治疗前后比较,对照组FMA、FAC、6MWT均明显增加(均P<0.05),而BBS、ATE、Time均未见改善(均P>0.05);观察组FMA、BBS、FAC、6MWT、ATE、Time均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BWSTT联合本体感觉训练能有效改善CIS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及本体感觉,提高患者的平衡及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6.
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步态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减重仪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我院于2008年6月到2011年3月收治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步态恢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训练基础上接受减重平板训练仪训练;12周后对两组患者步行功能、10米步行时间、下肢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等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步行功能、10米步行速度,下肢运动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步行功能、10米步行时间,下肢运动能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较对照组显著性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减重平板训练仪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运动能力,下肢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脊柱胸腰段骨折伴脊髓不完全损伤患者功能疗效的影响。方法:将胸腰段骨折伴脊髓不完全损伤患者36例随机分为减重运动平板训练组(BWSTT,n=18)和常规物理治疗组(PT,n=18),PT组采用常规及传统物理治疗,BWSTT组采用常规及传统物理治疗与减重平板步行训练。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12周)进行10米步行测试(10-Meter Walk Test,10MWT)、脊髓独立性评定量表III(SCIMⅢ,Spinal Cord Independence Measure III)、下肢周径及骨密度检测。结果:PT组SCIII评分及10MWT较训练前分别增加21.6%(P<0.05)和24.0%(P<0.05),BWSTT组患者较训练前分别增加39.88%(P<0.05)、96.6%(P<0.05)。经减重运动平板训练后,BWSTT组患者的SCIM III评分、步行速度较PT组患者分别增加44.78%(P<0.05)及46.88%(P<0.05)。BWSTT组骨密度及骨骼肌周径较训练前分别增加31.15%(P<0.05)、69.76%(P<0.05),而PT组较训练前分别增加11.36%(P>0.05)、28%(P>0.05),BWSTT组的骨密度及骨骼肌周径较PT组分别增加23.18%(P<0.05)、10.91%(P>0.05)。结论: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可提高胸腰段骨折伴脊髓不完全损伤患者胸腰段骨密度,增强下肢步行能力,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肌肉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病例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针刺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药熏蒸治疗,并于中药熏蒸后给予康复训练。疗程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等级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的变化。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等级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熏蒸结合常规康复治疗、针刺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上肢肌肉的痉挛状态及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骨盆控制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骨盆控制能力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60例脑卒中患者分成加强骨盆控制能力训练组(观察组)30例与一般康复训练组(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的基础上加做骨盆控制训练;训练前后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BBS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评定,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盆骨控制能力训练对改善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有显著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减重步行训练是否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恢复情况。方法:选择某院2017年3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接收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式,观察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的前提下,结合减重步行训练器械进行综合恢复训练;恢复训练13周后,将记录的结果进行对比,主要考察患者的步行功能、5米步行时间、下肢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两组患者进行恢复治疗后,相比接受治疗前都有明显提高(P0.05)。而且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相比对照组具有较大改善。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一般方式恢复训练的基础上搭配以减重步行训练,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各项能力的恢复状况,具有推广意义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踝关节背屈训练练习对膝过伸改善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除给常规康复训练外加踝关节背屈训练,对照组做常规康复练习.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进行H o l d en功能步行分类.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步行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踝关节背屈训练可以有效改善膝过伸进而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减重平板步行训练方法(BWSIT)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照组进行传统步行训练(CGT).30 d后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量表进评估.结果 治疗组患者步行能力显著提高,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减重步态治疗训练有利于较好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3.
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及行走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及行走能力的影响。[方法]5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平衡功能训练,平衡功能评定采用Berg平衡量表,ADL评定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步行能力评定采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在治疗8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的Berg平衡功能评分、Bathel指数评分以及Holden步行功能分级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Berg平衡功能评分、Bathel指数评分以及Holden步行功能分级P0.05),且治疗组改善的程度大于对照组。[结论]平衡训练可以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和行走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智能运动系统训练对脑卒中下肢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长缨  杨标  古剑雄  曲建平 《广东医学》2012,33(11):1592-1593
目的 观察智能运动系统训练对脑卒中后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脑卒中患者4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观察组予智能运动系统结合综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予综合康复训练.6周后以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下肢)、10 m最快步行速度法(MWS)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下肢的肌张力、下肢功能、步行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评分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智能运动系统可促进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李辉  李岩  傅建明  劳方金  柏和风  林在龙 《浙江医学》2022,44(13):1430-1433
目的观察减重平板训练(BWSTT)联合功能性电刺激(FES)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在嘉兴市第二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住院治疗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均接受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其中20例患者采用FES方法进行康复训练(FES组),20例患者采用BWSTT方法进行康复训练(BWSTT组),另20例患者采用BWSTT联合FES的方法进行康复训练(联合组)。3组患者均治疗6周,评估并比较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10m最快步行速度(MWS)及功能性步行分级(FAC)。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的BBS评分、10mMWS及FA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FES组患者BBA评分、BWSTT组与同步组患者BBS评分、10mMWS及FAC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且联合组BBS评分[(36.3±4.2)分]、10mMWS[(16.6±3.1)s]及FAC[(3.9±0.5)级]均明显优于FES组[(29.8±5.2)分、(27.5±5.4)s、(2.8±1.0)级]和BWSTT组[(33.4±2.9)分、(19.6±4.5)s、(3.4±0.7)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BWSTT联合FES可改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可放大肢体节律性运动的幅度、速度及平衡性,效果优于单一疗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下肢机器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该次研究对象为2013年5月‐2016年2月该院门诊收治的9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门诊号末位数字单双数将患者分为一般组(双数)、观察组(单数),每组人数均为47例。一般组给予患者肌力训练、坐位平衡功能训练、关节活动训练、坐卧转移训练、下肢负重训练、翻身运动以及步行能力训练等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下肢机器人,对患者进行虚拟模式、减重系统及智能反馈等训练,评估疾病治疗效果,采用Fugl-Meye表评测患者运动功能恢复,以Berg表评估治疗前后患者平衡功能情况,同时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以A0FAS表进行评测,并以步速、步宽、步频及步长对患者步行能力恢复状况评估。结果入院时患者步态功能指标步速、步宽、步频及步长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步行功能均有明显恢复,观察组步态能力恢复效果优于一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患者平衡能力、关节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平衡功能、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优于一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患者运动能力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运动障碍改善效果优于一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脑卒中出现偏瘫症状患者治疗时使用下肢机器人康复训练,患者步行能力、平衡功能及运动功能均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与冲击波联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疼痛改善及对上肢功能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6月常州市德安医院康复中心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中药熏蒸组、冲击波组以及中药熏蒸与冲击波联合治疗组各30例,3组在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另分别采取中药熏蒸治疗、冲击波治疗以及中药熏蒸与冲击波联合治疗,3组均治疗20 d为1个疗程,完成1个疗程后进行疼痛疗效评估,上肢功能康复(Fugl-Meyer)与生活质量(SF-36)评估。结果:在1个疗程结束时,3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其中,联合治疗组VAS评分显著低于中药熏蒸组与冲击波组(P0.05),冲击波组VAS评分明显低于中药熏蒸组(P0.05);联合治疗组疼痛治疗有效率达到96.7%,明显高于中药熏蒸组的73.3%与冲击波组的86.7%(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疗程结束后Fugl-Meyer上肢评分明显高于中药熏蒸组与冲击波组(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在躯体功能、疼痛、精神状态方面改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中药熏蒸与冲击波联合方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其疗效优于单一中药熏蒸治疗与单一冲击波治疗,并且可明显提高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清热化瘀方联合中药离子导入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10月本院康复科住院部收治的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及康复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热化瘀方颗粒及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变程度,肢体肌力、感觉及运动功能,肢体平衡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变化水平.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肢体感觉及运动功能、肌力评分,肢体平衡能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满意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清热化瘀方联合中药离子导入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康复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4):85-88
目的探讨膝关节强化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及步行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康复科就诊脑卒中后偏瘫患者8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予控制颅内压、血压、血糖和血脂,营养脑细胞及预防并发症等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予常规康复训练方法训练,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膝关节强化控制训练,两组患者均干预8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与干预8周后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及步行能力的变化。结果干预8周后,两组患者FMA评分、BBS静态和动态评分评分较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干预组患者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FAC评分和MWS较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干预组患者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膝关节强化控制训练用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可促进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改善其平衡和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护理干预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加用中药熏蒸,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关节疼痛评分、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83.3%,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关节疼痛评分、SAS及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及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并加强护理干预,可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提高疗效,并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