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腭部肿瘤30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分析腭部肿瘤的病原特征、诊断方法和处理原则。材料和方法:收集我院302例腭部肿瘤并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本组腭部肿瘤302例,其中男性149例,女性153例,男:女约为1:1;发病年龄3~85岁,平均年龄43.9,30~49岁占40.4%。原发部位多位于硬软腭交界处(46%)。混合瘤、鳞状细胞癌、粘液表皮样癌、腺样囊肿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病种,占本组病全的68.5%,其中腺样性肿瘤良性多见于恶性,良:恶约为149:1。结论:资料分析提示腭部良性肿瘤多于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应用水平板切除根治腭部常见肿瘤17例的经验。方法 对17例腭部肿瘤患者性别,年龄分布、发病部位、肿瘤性质,分化程度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11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73岁;31 ̄50岁计10例,占58.82%,肿瘤均原发于腭部一侧。良性肿瘤有10例,其中多形性腺瘤占9例,最大直径〈4cm,恶性肿瘤7例,粘液表皮样癌5例,腺样囊性癌2例,全部为临床早期癌,随访1年至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应用水平板切除根治腭部常见肿瘤17例的经验。方法对17例腭部肿瘤患者性别、年龄分布、发病部位、肿瘤性质、分化程度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11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73岁;31~50岁计10例,占58.82%。肿瘤均原发于腭部一侧。良性肿瘤有10例,其中多形性腺瘤占9例,最大直径<4cm;恶性肿瘤7例,粘液表皮样癌5例,腺样囊性癌2例,全部为临床早期癌。随访1年至10年多,无1例局部复发。结论水平板切除是根治部分腭部肿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腭部恶性肿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总结了华西医科大口腔医院1960~1993年住院患者经病理证实的腭部恶性肿瘤377例,男性246例,女性131例,男:女约1.88:1,发病年龄3.5~84岁,41~60岁占52.8%,原发部位多位于腭部后分,大多数病程在1年以内,绝大多数属临床晚期,其中鳞癌与腺上皮源性癌例数相近,共计316例,低分化癌,恶性黑色素瘤次之,淋巴网状组织来源和肉瘤较少,治疗采取以手术为主的方案274例,其中106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腭部涎腺肿瘤的临床病理类型、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在1983年至2006年问住院治疗的116例腭部涎腺肿瘤病人的临床病理类型、诊断、治疗、预后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116例中良性肿瘤71例(61.21%),以多形性腺瘤最为多见。恶性肿瘤45例(38.79%),以腺样囊性癌最多见,黏液表皮样癌次之。肿瘤发生在软腭者38例,硬腭者33例,软硬腭交界处者45例。114例经外科手术治疗,95例获3年以上随访,良性肿瘤复发率为7.4%,恶性肿瘤复发率为22.0%。结论腭部涎腺肿瘤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应重视术前组织学诊断,尽量避免术后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腭部涎腺混合瘤的发生与治疗体会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口腔科(510282)梁河清孙小平海军422医院口腔科梁江涎腺混合瘤是较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腮腺和小涎腺,好发于腭部。本组154例腭部肿瘤,腭部混合瘤(含恶性混合瘤)70例,占43.3%,其中恶性混...  相似文献   

7.
腺淋巴瘤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腺淋巴瘤的特点和预后。方法 复习我院30年来手术治疗经病理诊证实并有完整资料的腺淋巴瘤78例,就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男性71例,女性7例,男女比例为10.1:1,高发年龄是50-70岁(70.5%),肿瘤发生在腮腺的占96.1%,其中85.3%位于腮泉后下极,发生在颊部、腭部小涎腺和颈部淋巴结的各1例,生长有自限性。结论 腮腺的淋巴瘤多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治疗上应采用区域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告10例涎腺透明细胞变异型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病理及角蛋白表达特点。方法:回顾复习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1985~2006年收治、并经病理诊断为黏液表皮样癌的病例,确诊10例透明细胞变异型。全部病例行HE、PAS、AB—PAS、阿辛蓝和角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随访。结果:本组病例约占同期所有涎腺MEC的4.7%(10/211),其中男女各5例,平均年龄42岁,腭部8例,舌根和腮腺各一例。镜下肿瘤主要由透明细胞组成的团块状或片状癌巢,其内混合少量非透明细胞(表皮样细胞或中间细胞),通常位于透明细胞的周边,呈逐渐的过渡。角蛋白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K7、CK8/18和CK19在所有病例中都呈强阳性表达,CK5/6、CK14、CK17和CK10/13大部分病例中呈局灶性或散在细胞表达。结论:透明细胞变异型黏液表皮样癌是黏液表皮样癌一种少见的变异,腭部多见。组织化学染色和CK10/13在透明细胞变异型黏液表皮样癌与非特异性透明细胞癌的鉴别诊断中有帮助。  相似文献   

9.
苏萍 《口腔医学研究》2003,19(2):149-150
目的:分析舌部肿瘤的病原特征,诊断方法和处理原则。方法:收集我院113例舌部肿瘤的资料并进行临床及病理分析。结果:本组舌部肿瘤113例,其中男性74例,女性39例,男女比例为1:0.53,发病年龄2—72岁,平均年龄41岁,35-55岁占76%。原发部位以舌体边缘处最多,占46%。恶性肿瘤以鳞状细胞癌多见,良性肿瘤中以乳头状瘤、血管瘤、淋巴管瘤多见。恶性肿瘤稍多于良性,良、恶性比约为1:1.21。结论:资料分析提示,舌部肿瘤中恶性稍多于良性,鳞状细胞癌、乳头状瘤占了绝大部分。治疗原则是以手术为主,结合放疗化疗。  相似文献   

10.
涎腺肿瘤的发生与诊断治疗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涎腺可发生多种类型的肿瘤,其中以腮腺发生最多,占67.1%;发生于舌下腺者最少,仅有1.6%,但其中2/3是恶性肿瘤.涎腺肿瘤发生的年龄以30~39岁为高峰期,59%发生于39岁以下.如在发现包块之前,先出现神经症状或功能障碍,则易引起误诊误治.涎腺肿瘤中以多形性腺癌发生最多,占56.6%;在良性肿瘤中占80.7%;其包膜常不完整,还有多中心的问题.恶性肿瘤中以粘液表皮样癌为最多,占25.7%;其次是腺样囊性癌与腺癌.恶性肿瘤中有16.7%发生淋巴结转移,有0.8%发生肺部转移.关键词  相似文献   

11.
腭部涎腺之恶性肿瘤,在涎腺恶性肿瘤中居于首位。好发于腭部小涎腺的腺样囊性癌,在腭部腺性上皮癌中居于第一或第二位。我们自1970年至1987年底以前,曾收治腭部涎腺之腺样囊性癌35例,其中资料较全并取得随访结果的有30例,现就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着重谈谈我们对这一肿瘤进行手术及综合治疗的方法以及治疗效果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儿少期涎腺上皮性肿瘤的诊治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对66例发生于16岁以下的儿童及少年的涎腺上性肿瘤进行了临床分析,此66例占同期涎腺上皮性肿瘤的3.6%。其中25例为良性肿瘤,占37.9%,以多形性腺瘤最多见;41例为恶性肿瘤,占62.1%,以粘液表皮样癌居首位。10岁以上组50例,占全部病的3/4以上。5岁以上组仅6例,其中恶生肿瘤5例,表明患者年龄越小,患恶性肿瘤的可能性越大,且肿瘤分化程度低,恶性度高。2例腮腺患者曾因同侧腮腺区管瘤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涎腺上皮性肿瘤的发病特点及诊疗要点。方法:对45例经病理证实的16 岁以下儿童涎腺上皮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儿童涎腺上皮性肿瘤,男女之比为1.14:1;发病平均年龄为10.34岁,随着年龄的增大,患病比随之增高,但年龄越小患恶性肿瘤的可能性愈大,且恶性程度愈高;发病部位以腮腺、颌下腺及腭部多见,大小涎腺间良恶性肿瘤患病比无明显差别;良性肿瘤以多形性腺瘤常见,恶性肿瘤以粘液表皮样癌最常见。良性肿瘤术后少有复发,恶性肿瘤复发率约占被随访者的50% 。结论:对儿童涎腺上皮性肿瘤,尤其是患儿年龄愈小时,患恶性肿瘤的可能性更大,应引起高度警惕。恶性肿瘤手术应彻底,不可因患儿年龄小过分强调保留面神经而增加复发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涎腺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2489例涎腺上皮性肿瘤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涎腺恶性上皮性肿瘤840例,腺样囊性癌、黏液表皮样癌、癌在多形性腺瘤中居其前3位;涎腺良性上皮性肿瘤1649例,多形性腺瘤、Warthin瘤、基底细胞腺瘤居其前3位。涎腺恶性、良性上皮性肿瘤男女之比为1.13∶1和0.99∶1;平均发病年龄47.86岁和44.86岁;腮腺和腭部为好发部位。结论:腺样囊性癌和多形性腺瘤是最常见的涎腺恶性、良性上皮性肿瘤。  相似文献   

15.
涎腺肿瘤3461例临床病例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了解涎腺肿瘤发病情况、构成特点及发展趋势。方法 :对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 195 5~ 2 0 0 2年间收治的 3 461例涎腺肿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良恶性的平均发病年龄分别是 41.3 8岁和 45 .2 0岁 ,良恶性的男女之比分别是 0 .99∶1和 1.3 4∶1。腮腺、腭部的小涎腺和颌下腺分别列为涎腺肿瘤原发部位前3位 ;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基底细胞腺瘤与粘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腺癌分别列为良、恶性肿瘤前三位。结论 :涎腺肿瘤发病有增加的趋势 ;男性患者的构成比恶性肿瘤高于良性 ;女性患者构成比有增加趋势 ;腮腺和腭部分别是大、小涎腺肿瘤的高发部位 ;多形性腺瘤和粘液表皮样癌是最常见的涎腺良、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6.
粘液表皮样癌是最常见的涎腺恶性肿瘤。可见于任何年龄,40~60岁为发病高峰,女性较男性多见,约为1.5:1。粘液表皮样癌在大涎腺肿瘤中占5%~10%,其中90%发生于腮腺,其余发生于颌下腺。在小涎肿瘤中约4%-20%,大多见于腭腺,其次为磨牙后腺、舌腺、唇腺,颊腺。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老年患者颌下腺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96例老年患者颌下腺肿瘤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良性上皮性肿瘤71例(73.96%),恶性上皮性肿瘤25例(26.04%)。多形性腺瘤居良性上皮性肿瘤的首位,腺样囊性癌居恶性上皮性肿瘤的首位。良、恶性上皮性肿瘤的男女性别比为0.92:1和1.5:1:良性肿瘤平均年龄66岁、恶性肿瘤平均年龄69岁。颌下腺肿瘤复发率为4.17%,多形性腺瘤占75%。结论:多形性腺瘤和腺样囊性癌分别是最常见的良、恶性上皮性肿瘤;良性上皮性肿瘤多见于女性,恶性上皮性肿瘤多见于男性;多形性腺瘤易复发。  相似文献   

18.
唾液腺上皮性肿瘤120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1990-2005年间唾液腺上皮性肿瘤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1990年2月至2005年2月15年间收治的1209例唾液腺上皮性肿瘤患者进行回顾研究,对其病理类型、好发部位、年龄和性别等进行统汁分析。结果:1209例患者中,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之比为1.96:1,男女之比为1:1。良性肿瘤以多形性腺瘤最多见(76.75%).其次为Warthin瘤(14.75%);恶性肿瘤以黏液表皮样癌最常见(34.2%),其次为腺样囊性癌(26.2%)。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好发部位相同,均以腮腺最多,腭部小唾液腺和下颌下腺分列第2位和第3位;发病年龄主要集中于20-70岁之间.结论:唾液腺上皮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良性多于恶性,多形性腺瘤是其最常见的病理类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唾液腺肿瘤的发病、病理类型等临床特点。方法收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颌面外科1973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确诊的唾液腺肿瘤病例2456例患者的相关资料,回顾分析其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发病部位、良恶性构成比等特点。结果46年间收治的唾液腺肿瘤患者2456例,女性比例占41.9%,男性占58.1%,40~60岁年龄段为发病高峰,其中良性肿瘤1863例(75.9%),恶性肿瘤593例(24.1%),良恶性之比为3.1∶1。良性肿瘤构成比前2位是多形性腺瘤(58.7%)、Warthin瘤(33.6%),恶性肿瘤构成比前2位是黏液表皮样癌(27.7%)、腺样囊性癌(26.1%)。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形性腺瘤的好发部位是腮腺、腭部、颌下腺,而恶性肿瘤中粘液表皮样癌则常见于腮腺和腭部的小唾液腺。本组资料中唾液腺肿瘤发病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近10年病例占总病例数的53.3%。结论唾液腺肿瘤病人数量逐年增加;唾液腺肿瘤的总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大唾液腺以良性肿瘤为主,小唾液腺恶性肿瘤多见;多形性腺瘤、Warthin瘤、黏液表皮样癌最常见;40~60岁是唾液腺良、恶性肿瘤高发年龄段。  相似文献   

20.
应用舌骨区进路切除舌根部肿瘤南京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马光生,金友仁,郭曾珍临床资料本组15例(16次手术),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14~57岁。其中舌根癌10例(鳞状细胞癌、粘液表皮样癌、除样囊性癌各3例,腺癌1例),舌根肉瘤2例,舌很恶性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