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在不阻断入肝血流状态下对于合并肝硬化肝癌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以往临床病例资料,术中选用微波刀、超声刀、彭氏多功能手术解剖器,且结合指捏法断肝技术,在不阻断入肝血流状态下,成功切除30例合并肝硬化肝癌患者病灶.结果 全组病例术中出血200~1 800 ml,平均(750±196)ml;输血0~2 000 ml,平均(865±255)ml,输冷沉淀0~8 U,平均(2.1±1.7)U.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7%(5/30);无手术死亡病例和住院死亡病例;无术后肝功能衰竭发生.结论 对合并肝硬化肝癌病例,术前充分准备、术中选择切实可行的断肝技术及肝创面出血控制方法,不阻断入肝血流的肝癌切除术,仍属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肝切除不同肝血流阻断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病例前、后对照研究 ,70例病人包含两组 :甲组 42例 ,肝切除时选择性肝门血流阻断法 ;乙组 2 8例 ,肝切除时入肝血流阻断法。比较两组病人术中失血量 ,术后谷丙转氨酶升高幅度及恢复正常时间 ,术后平均出血量及引流量 ,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甲乙两组估计术中失血量分别为496 7± 895 3ml和 85 7± 12 0 8 4ml(P <0 .0 1) ,术后谷丙转氨酶升高幅度 5 0 7~ 830 3U/L和 12 7 0~ 12 61 8U/L(P <0 .0 5 )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2 0 %和 35 7% (P <0 .0 1)。结论 肝切除时选择性肝门血流阻断优于阻断入肝血流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伴有肝硬变的肝癌,选择一种更为合理的术式。方法;收集肝段切除组38例,半肝切除组40例,将两组资料进行比较。所得数据用X^2检验或t检验。结果:肝段切除组和半肝切除组术后并发症分别为6例和15例(P〈0.05),手术死亡为0和8例(P〈0.05),平均输血量为421±321ml和630±299ml(P〈0.05)平均手术时间为150±27min和200±29min(P〈0.01)术后存活5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选择性半入肝血流阻断法与Pringle法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探讨选择性半入肝血流阻断法在肝癌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肝胆外科2006年6月-2011年6月间手术切除的6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其中26例行选择性半肝血流阻断(A组),37例行第一肝门阻断(Pringle法)(B组),比较两种方法对术中情况、术后肝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的影响,并进行分析。结果 A、B两组术中失血量、输血量、阻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如ALT、AST、TBIL,A组优于B组(P<0.05),AL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5.4%,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切除术中采用半肝血流阻断,能够有效地减轻肝细胞因缺血造成的损伤,有利于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解剖性血流阻断法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在大肝癌切除过程中的适用范围.方法 接受手术切除的大肝癌病例212例,按血流阻断方式分为A组(解剖性血流阻断法)与P组(Pringle法),按肿瘤与肝内血管的毗邻关系,分为中央型和周围型,比较A组与P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病例背景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失血量[A组(632±437) ml,P组(546±549)ml]、输血病例数(A组44.33%,P组33.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P组术后第1天、第7天丙氨酸转氨酶(ALT)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ALT:A组术后第1天(384±171)U/L,第7天为(53±24) U/L;P组;第1天(446±253)U/L,第7天为66±30)U/L.TBIL:A组第1天(22.2±8.6) μmol/L,第7天为(17.6±5.1)μmol/L;P组第1天(25.7±8.1) μmol/L,第7天( 20.4±7.7) μmol/L]恢复的快(P<0.05);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部位分类后:中央型肝癌A组较P组:术中出血量(P=0.007)、输血病例数(P=0.026)减少;术后ALT及TBIL恢复快(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P=0.031),住院时间缩短(P =0.042).周围型肝癌A组较P组:术中出血量(P=0.000),输血病例数(P=0.001)增加;术后ALT、TBIL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解剖性血流阻断法适用于邻近主干血管的大肝癌切除. 相似文献
7.
不阻断入肝血流切除合并肝硬化肝癌的临床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合并肝硬化肝癌采用不阻断入肝血流切除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均为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合并肝硬化肝癌患者,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划分,对照组采用全肝入肝血流阻断切除术,观察组采用不阻断入肝血流切除术,回顾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前两组谷丙转氨酶(ALT)及总胆红素水平(TB)均无明显差异,术后1d及7d对照组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以切口感染、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胆漏为主要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观察组为7.5%,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不阻断入肝血流切除合并肝硬化肝癌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降低了不良事件发生率,对肝功能影响较小,缩短了术后康复进程,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门静脉未转流下梗阻性黄疸及其肝切除时第一肝门阻断耐受时限。方法胆总管结扎3d后72只大鼠,随机分6组行手术,检测各组术后血清转氨酶、肝组织匀浆中黄嘌呤氧化酶含量、肝组织病理学变化、肝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术后1周内各组动物生存只数。结果胆道梗阻3d大鼠第一肝门阻断15min以内,术后1周全部存活;肝叶切除时第一肝门阻断15min,术后1周多数死亡。结论梗阻性黄疸大鼠在门静脉未转流下常温入肝血流阻断(PTC)时限应〈15min,如行肝叶切除,PTC时限应〈10min。 相似文献
9.
肝癌化疗栓塞术后肝损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E)术后肝功能损害的情况。方法:针对我院50例接受TAE术治疗的病人,根据胆红素、转氯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血清白蛋白测定的结果,分析肝癌TAE术对肝储备功能的影响。对照组50例,仅行肝动脉灌注化疗(TAI)。结果:全部病人术后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某些肝功能指标高达治前水平的4—5倍,大部分肝功能在保肝治疗2w后恢复至治疗前水平。TAE组治疗后有5例2w后未恢复,其中3例肝功能持续恶化,直至肝衰竭死亡;而TAI组治疗后无一例出现肝衰。结论:肝癌介入治疗对肝功能有一定影响,而TAE组对肝功能的损害较TAI组严重,虽然大部分为暂时的,短时期能恢复,但要注意部分患者肝衰的存在,以便及早防治。 相似文献
10.
常温下第一肝门间歇阻断切肝法操作简单,出血少,易于推广。本文就14例肝癌病人术中切口选择、肝脏的暴露以及较易损伤的血管(肝静脉、肝短静脉、下腔静脉)出血的预防和处理进行了讨论,认为术中对肝脏进行“双合诊”是估计病肝是否能切除和预防术中大出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不阻断入肝血流的大肝癌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阻断肝血流的大肝癌肝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运用临床病例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总结用不阻断入肝血流技术切除大肝癌15例的临床经验。结果:术中输血0~2 600 m l,平均(872±739)m l。本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3/15),无手术死亡病例和住院死亡病例。无术后肝功能衰竭发生。结论:大肝癌切除手术中有选择性地采用不阻断肝门的肝切除技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60例HCC,癌旁肝组织和47例肝硬变组织中HBsAg和IGF-Ⅱ表达进行实验观察,以探讨小多角肝细胞(SPLC)的性质。结果显示,在癌旁肝和肝硬变的SPLC中HBxAg和IGF-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14%和66.67%,其中HBxAg阳性的SPLC中IGF-Ⅱ阳性率为82.14%,而HBxAg阴性的SPLC中IGF-Ⅱ阳性率为32.00%,IGF-Ⅱ的HBxAg了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对肝硬变大鼠肝脏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观察门静脉转流与非门静脉转流条件下阻断入肝血流不同时程后肝脏能量代谢的变化 ,检测指标包括肝细胞线粒体呼吸控制率 (repiratorycontroara tio ,RCR)、肝组织三磷酸腺苷 (adenosinetirphosphate ,ATP)含量、动脉血酮体比值 (arterialbloodketonebodyratio ,AKBR) ,并与假手术组对照。结果 缺血后肝组织ATP、RCR及AKBR均明显下降 (P <0 0 5 )。再灌注后上述指标逐惭恢复 ,但随缺血时间延长 ,升高幅度明显降低 ,甚至难以恢复。结论 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对肝硬变大鼠肝脏能量代谢的改变与恢复过程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收集我科1990-1995年来应用常温下第一肝门阻断行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其中行右肝段切除术者共40例,与同期右肝癌未加肝门阻断行右肝段切除术30例比较,术后随访半年至5年。结果显示肝门阻断组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和围手术期出血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除胸腔积液增高外,其余无明显差异;随访显示1、2、3年术后复发率明显下降;1、2、3年术后生存率明显增高,认为对于无肝硬变和合并轻、中度肝硬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犬常温下不同方法阻断入肝血流对肝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采用犬6条 ,分为全肝入肝血流阻断组 (a组 ) ,行半肝血流阻断组 (b组 ) ,半肝血流阻断十肝固有动脉阻断组 (c组 ) ,于静脉麻醉下行上腹正中切口入腹进行手术。于阻断后20、30、40、60、80、120、160min取肝组织标本在电镜下观察。结果 :a组及b组阻断:在阻断后20、30、40、60min ,肝细胞水肿 ;c组 :阻断后20、30、40、60min时肝细胞内质网及线粒体肿大 ,微胆管扩张 ,微绒毛的形态发生改变 ,阻断后120min肝细胞胆道面的微丝、高尔基复合体、内质网明显变形 ,微胆管的绒毛肿胀、脱落、坏死 ,阻断后160min微胆管的变化和胆汁淤积明显。结论 :半肝血流阻断与半肝血流阻断 肝固有动脉阻断对超微结构的影响基本相同 ,在肝脏肿瘤外科手术治疗中半肝血流阻断 肝固有动脉阻断可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方法在肝癌合并门脉高压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乐清市人民医院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肝癌合并门脉高压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选择性人肝血流阻断法进行血流阻断,对照组患者行全人肝血流阻法进行血流阻断。分别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血流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输血量;对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肝功能相关生化指标水平进行检测并统计;并观察、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①两组手术时间、血流阻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267.43±121.23)mL]及术中输血量[(1.2±0.6)U]少于对照组[(445.23±145.56)mL、(2.2±0-8)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术前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血红蛋白(Hb)和血小板(PLT)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ALT[(42.33±7.44)mmol/L]、AST[(48.56±11.42)mmol/L]、TBIL[(108.23±43.25)μmol/L]、DBIL[(42.34±14.23)]xmol/L]、PET[(134.33±45.34)×10^9/L]等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73.23±14.26)mmol/L、(88.34±13.27)mmol/L、(182.35±81.28)μmol/L、(88.34±21.34)μmol/L、(201.24±36.34)×10^9/L],ALB、Hb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癌合并门脉高压外科手术中,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方法能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减轻肝功能损害,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入肝血流阻断对正常大鼠部分肝切除术后肝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肝血流阻断对部分肝切除术后正常大鼠肝再生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PTC组,肝门阻断15min切肝组;PH组,部分肝切除组;SO组,假手术组,测定术后肝脏重量的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术后24、48、72h和7d各时相点PCNA标记指数;观察各组术后血清前白蛋白(PA)的变化。结果 PTC组较PH组术后肝再生率下降;PCNA标记指数降低,高峰延迟;PA水平恢复缓 相似文献
18.
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行半肝以上切除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采取恰当的围手术期处理以增加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增大肝切除量的安全性,从而使部分合并肝硬化的肝癌患者达到完整切除肿瘤的目的。 方法 对15例合并肝硬变的肝癌患者施行半肝以上肝切除(其中轻度肝硬化10例、中度肝硬化4例、重度肝硬化1例)。围手术期处理的重点是术前纠正肝功能、术中防止失血、术后防止低血压及肝功能支持。 结果 无1例死亡,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结论 恰当的围手术期处理可以增加手术的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脾切除对肝硬变大鼠移植型肝癌的影响。方法:肝硬变大鼠在肝内移植Walker-256癌肉瘤的同时随机分为切脾组和模拟切脾组,动态观察肝癌直径、肝癌转移率、外周血NK细胞活性、血小板计数及纤维蛋白原定量。结果:切脾组NK细胞活性显著低于模拟切脾组,但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定量、肝癌直径及肝癌转移率显著高于模拟切脾组。结论:脾切除改善了移植型肝癌大鼠的血小板减少症,但抑制了NK细胞活性,促进了肝癌的生长和转移 相似文献
20.
报道了经肝动脉及门静脉双插管灌注化疗治疗不能切除的原发性肿癌22例,治疗后肿瘤缩小率为85% ̄13.3%,平均缩小率为39.5%,6月生存率为95.5%,1年81.8%,2年36.4%。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