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湖南师范大学学生接种伤寒菌毛抗原 (Vi)多糖菌苗效果 ,积极有效地预防伤寒病 ,笔者从 1996年 4月起 ,对本校大学生接种伤寒Vi多糖菌苗的效果进行了观察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法 ,在湖南师范大学 1995级学生中抽取 96人 ,其中男生 5 7人 ,女生 39人。1.2 菌苗来源及接种方法 :伤寒Vi多糖菌苗由卫生部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 ,批号 95 0 6 5 2 ,30 μg ,上臂外侧三角肌处肌内注射 ,有效期内使用。1.3 检测方法及结果判定 :分别于接种前后 1个月 ,抽取静脉血 3ml,分离血清后置 -2 0℃冻…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国产伤寒Vi 多糖菌苗的质量,作者对国产伤寒菌苗和法国菌苗进行了人体接种反应和血清学抗体的免疫持久性观察。结果表明接种伤寒Vi 多糖菌苗的全身反应和局部反应都很轻,是相当安全的;免后1 个月、6 个月和12 个月Vi抗体的阳转率和GMT,国产菌苗与法国菌苗均没有显著性差异,表明国产伤寒Vi 多糖菌苗的质量已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伤寒Vi多糖菌苗人体接种反应与血清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3~10月在江苏省宜兴市对我国研制成功的伤寒Vi多糖菌苗以不同浓度不同注射途径进行接种反应及血清学效果观察,并以伤寒菌苗及Vi多糖菌苗的稀释液作为对照。结果表明30μg皮下组最优,其体温中反应率为2.59%,局部红肿的中和反应率24小时仅2.59%,48小时全部消退。接种前GMT为5.43,接种后1个月上升到50.18,四倍增长率达91.6%,接种后6个月仍保持在38.18。30μg肌肉组接种反应与30μg皮下组相似,但抗体水平的下降幅度较后者快。20μg皮下组的接种反应不比30μg皮下组轻,接种后1个月的GMT较后者低。伤寒菌苗组局部中强反应率显著高于Vi菌苗组。笔者认为Vi多糖菌苗全身和局部反应是轻微的,免疫原性是好的,初次接种只需注射一次,该苗在伤寒预防上有着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伤寒Vi多糖菌苗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150名学生接种伤寒Vi多糖菌苗后3年追踪观察表明:接种伤寒Vi多糖菌苗后体内可快速产生Vi抗体,免后1月抗体阳性率为97.3%,GMT为38.34,且Vi抗体在体内至少可维持2年以上的较高水平;免后3年加强1针,Vi体内至少可维持2年以上的较高水平;阳性率为83.3%,GMT为25,20,但没有达到初免后1月水平。结合伤寒Vi多糖菌苗流行病学观察资料,说明伤寒Vi多糖菌苗接种后人体至少有2  相似文献   

5.
伤寒Vi多糖菌苗流行病学效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我国伤寒Vi多糖菌苗研制协作组制备的伤寒Vi多糖菌苗进行接种反应及流行病学效果观察,并以其稀释液作为对照,对777名接种者的反应观察结果表明,菌苗组发热轻、中反应率分别为16.93%和0.05%,对照组分别为15.01%和0.03%,两者发热反应率无显著差异。菌苗组仅出现两例局部轻反应。对81506名接种者的流行病学观察,以血培养伤寒杆菌阳性作为病人诊断标准,菌苗的保护指数为3.49,保护率为71.35%,总的保护指数为4.58,保护率为78.17%。临床资料显示,接种组发病者的发热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病者。笔者认为伤寒Vi多糖菌苗全身、局部反应轻微,安全性好,保护率较高,发病者可降低发热强度,且初免只需注射一针,是一种值得推广使用的新一代菌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伤寒Vi多糖菌苗免疫后长期效果。方法现场实验流行病学。结果接种后伤寒Vi多糖菌苗1~3年的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在这3年中保护效果无差别。结论接种伤寒Vi多糖菌苗是今后预防伤寒的重要措施之一,但不必要每年均接种。  相似文献   

7.
伤寒Vi多糖菌苗免疫效果及持久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伤寒是我国法定乙类传染病。 1990~ 1998年我省伤寒发病率为 0 5 5 / 10万至 4 39/ 10万 ,并在局部地区及特种人群中发生多起暴发或流行 ,因而控制及降低伤寒病的发病率 ,仍是一项重要任务。过去使用的伤寒老三联菌苗 (TAB) ,免疫效果虽好 ,但注射局部及全身反应重 ,免疫接种时间较长 (初次免疫程序为 3次肌注 ) ,全程免疫要一个月完成 ,难以保证全程免疫 ,常常出现所谓“3、2、1现象” ,故影响推广使用 ,更达不到预期的免疫效果。我国于 1990年已经成功地研制出“伤寒Vi多糖菌苗” ,并进行了批量生产。为了解该菌苗免疫持久性及免疫…  相似文献   

8.
为积极有效地预防伤寒,我们于1996年4月在本校北院组织了大学生伤寒Vi多糖菌苗的接种及接种前后血清学效果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观察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我校九三。九四、九五级接种伤寒Vi多糖菌苗的本科大学生中,于接种前和接种后一个月,分别抽取静脉血3ml,分离血清后置-20℃冻存备查。12菌苗来源及接种方法伤寒Vi多糖菌苗由卫生部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批号950652,30pg肌肉注射,有效期内使用。1.3检测方法及结果判定采用间接血凝法测定血清Vi抗体。致敏与非致敏血球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相似文献   

9.
《上海预防医学》1995,7(3):144-144
新一代预防伤寒制品伤寒Vi多糖菌苗批准投产伤寒Vi多糖菌苗研制协作组伤寒是发展中国家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特别是在学龄儿童中发病比较集中,而更引起人们的重视。据估计全世界每年约有3000万人发病,死亡约50万人。近年来,我国伤寒发病呈持续上...  相似文献   

10.
接种伤寒Vi多糖菌苗的长期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2年我国研制出伤寒Vi多糖菌苗,短期效果观察结果表明,稳定性和安全性均比较好。为了解接种伤寒Vi多糖菌苗的长期效果,由国际疫苗研究所(International Vaccine lnstitute)DOMI项目组资助,我们在国内第一个伤寒Vi多糖菌苗大规模试验现场江苏宝应县进行了本项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伤寒Vi多糖菌苗人体接种反应与血清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3~10月在江苏省宜兴市对我国研制成功的伤寒Vi多糖菌苗以不同浓度不同注射途径进行接种反应及血清学效果观察,并以伤寒菌苗及Vi多糖菌苗的稀释液作为对照。结果表明30μg皮下组最优,其体温中反应率为2.59%,局部红肿的中和反应率24小时仅2.59%48小时全部消退。接种前GMT为5.43,接种后1个月上升到50.18四倍增长率达91.6%,接种后6个月仍保持在38.18。30μg肌肉组接种反应与30μg皮下组相似,但抗体水平的下降幅度较后者快。20μg皮下组的接种反应不比30μg皮下组轻,接种后1个月的GMT较后者低。伤寒菌苗组局部中强反应率显著高于Vi菌苗各组。笔者认为Vi多糖菌苗全身和局部反应是轻微的,免疫原性是好的,初次接种只需注射一针次,该苗在伤寒预防上有着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安全性评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评估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的安全性。方法 以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为观察组,伤寒Vi多糖疫苗为对照组,按整群随机分层配对的原则,将研究现场分为108个组群,观察组和对照组各分配54个组。对两组同时建立接种反应监测系统,按统一表格和方法对两组的接种反应进行监测、记录,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两组共接种34543人,其中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接种18167人,伤寒Vi疫苗接种16376人。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速发接种反应率为0.44‰,一般接种反应率为0.38%o;伤寒Vi疫苗速发接种反应率为0.79%,一般接种反应率为0.73%o;跟踪随访接种反应对象共1239人,其中接种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的771人,接种伤寒Vi疫苗的468人。接种后第1天,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组的局部反应发生率要明显高于伤寒Vi疫苗(X^2。=13.98,P=0.0002);接种后第2—3天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各自接种人群和未接种人群发热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已接种人群的发热发生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发现严重反应。结论 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与伤寒Vi疫苗均可在不同年龄组人群开展大规模接种,局部及全身接种反应轻微,接种反应率低,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我省伤寒发病率有所回升.1990年发病10090例,发病率达16.63/10万.为了解我省伤寒流行区人群的免疫状况,指导防治工作的开展,我们于1991年5~7月对部分高发县(市)进行了伤寒抗体水平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从1990年伤寒高发区(根据疫情年报表资料确定)邵东、麻阳、临澧、古丈、祁东县和大庸市抽取11个流行乡和7个非流行乡为调查点,以既往无伤寒史的健康人群(865人)为调查对象,其中接种过伤寒甲、乙副伤寒三联菌苗的有297人,未接种菌苗的568人。1.2抽取调查对象静脉血2ml,做肥达氏反应,以O…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国产A C脑膜炎多糖疫苗(A C疫苗)的接种反应和免疫原性。方法以A C疫苗为观察苗、伤寒Vi多糖疫苗(Vi疫苗)为对照苗,采样用整群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确定观察人群和对照人群。在已接种的两组人群中,采取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接种反应观察对象,并进行连续3天随访以观察接种反应。采集部分A C疫苗接种对象免前、免后血标本,检测血清抗体IgG4倍增长情况。结果共随访接种反应观察对象1239人,其中接种流脑A C疫苗的771人、接种伤寒Vi疫苗的468人。A C疫苗接种后第1天局部反应发生率为15.06%,第2天的为0.13%,第3天的为0;接种后第1天全身反应的发生率为1.16%,第2天为0.39%和第3天为0.13%。除接种后第1天A C疫苗的局部反应发生率要明显高于Vi疫苗的外,接种后2天、3天的局部反应和第1、2、3天全身反应的发生率,A C疫苗和Vi疫苗无显著性差异。共采集A C疫苗接种对象免前、免后血标本各100份,抗C群脑膜炎球菌抗体4倍增长率达到94%,抗A群脑膜炎球菌抗体仅达到62%。结论A C疫苗和伤寒Vi多糖疫苗一样,接种反应轻微,安全性好;抗C群脑膜炎球菌抗体免疫应答良好。接种前人群血清抗A群脑膜炎球菌抗体平均浓度比抗C群的高2.6倍,抗A群脑膜炎球菌抗体4倍增长率低可能与本底抗A群脑膜炎球菌抗体水平高有关。  相似文献   

15.
1995年和1997年,广西合浦县公馆镇部分地区曾两次发生伤寒副伤寒流行,为尽快控制疫情,我们除了做好疫区食品卫生和水源防护、净化、消毒等工作外,还对易感人群进行了伤寒Vi多糖菌苗预防注射,现将两年跟踪观察的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暴...  相似文献   

16.
接种伤寒Vi多糖菌苗致荨麻疹1例报告陈俊琴,胡红安(湖南省安化县卫生防疫站413500)患者王某,女,38岁。于1996年3月15日10时,由我站医务人员在严格的无菌操作下给王某左上臂三角肌外侧注射伤寒Vi多糖菌苗0.5ml(卫生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  相似文献   

17.
国产与法国Merieux产伤寒Vi多糖菌苗免疫持久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国产伤寒Vi菌苗和法国菌苗的免疫持久性大于1995年在江苏省某中学12 ̄16岁学生中进行血清学观察。结果表明,免后1个月血清Vi抗体滴度明显上升,国产菌苗和法国菌苗抗体的GMT分别为36.94和35.49,四倍增长率分别为91.80%和89.66%,免后6个月Vi抗体的GMT分别为15.38和15.80,四倍增长率分别为61.22%和59.09%,免后12个月Vi抗体的GMT分别为15.38  相似文献   

18.
伤寒Vi多糖疫苗在我国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伤寒是严重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常见肠道传染病,研究和使用疫苗无疑是预防伤寒的有效手段。伤寒Vi多糖疫苗是一种目前被国内外公认为安全、有效的疫苗,并被WHO推荐使用。本文就我国在伤寒Vi多糖疫苗的稳定性、安全性与免疫效果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伤寒Vi多糖菌苗流行病学效果观察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我国研制的伤寒Vi多糖菌苗进行接种反应及流行病学效果观察,并以其稀释液作为对照,对777名接种者的反应观察结果表明,菌苗组发热弱、中反应率分别为16.93%和0.05%,对照组分别为15.01%和0.03%.两者发热反应率无显著差异。菌苗组仅出现2例局部轻反应。对81506名接种者观察,以血培养伤寒杆菌阳性作为病人诊断标准,菌苗的保护指数为3.49,保护率为71.35%。临床资料显示,接种组发病者的发热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病者。作者认为该苗全身、局部反应轻微,安全性好,保护率较高,发病者可降低发热强度,且初免只需注射一针,是一种值得推广使用的新一代菌苗。  相似文献   

20.
为考核国产伤寒Vi多糖疫苗在现场试验的效果 ,以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为对照 ,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城市和农村的 5~ 6 0岁居民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接种。结果显示 :应接种对象 1180 71人 ,实际接种 92 4 76人 ,接种率为 78 32 % ,其中伤寒Vi多糖疫苗为 76 87% ,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为 79 6 9% ;接种率最高的组群接种率为 92 4 8% ,最低为 6 5 2 0 %。按城乡划分 ,城区的接种率为 77 2 9% ,农村的接种率为 80 5 8% ,组群接种率的高低分布无明显的地理性差异。 5~ 9岁接种率最高为 89 6 5 % ,2 0~ 2 9岁接种率最低为 6 9 0 7% ;男女接种率分别为79 0 7%和 82 11%。有 6 6人被观察到或报告出现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71 37/ 10万。表明两种疫苗的安全性好。在大规模疫苗接种中 ,充分发挥当地干部的宣传组织作用 ,并把接种的有关信息提前通知当地居民 ,对于提高接种率十分重要。补漏接种能使接种率低的组群得到显著的提高。在大规模疫苗接种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注射操作程序 ,避免发生不安全注射事故。两种疫苗的平均接种率、年龄别接种率、性别接种率、组群接种率的地理分布均达到了较好均衡性 ,是可比的 ,为今后考核疫苗效果提供了良好的现场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