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了解自身抗体在自身免疫性肝炎痰病中的阳性率,在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中抗体检测的情况。方法利用免疫荧光法(AIH),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膜式,并且观察在各种自身免疫性肝病中细胞模式的差异。结果在胆汁肝硬化中。Hep-2细胞及猴肝细胞中,均质型、颗粒型、着替点型、线粒体型分别是2.3%、1.1%、14%、82.3%,在自身免疫性肝炎中颗粒型占2.3%。  相似文献   

2.
385例癌患者自身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癌患者体内自身抗体阳性率、细胞内定位及荧光图形特点,初步确定自身抗体靶抗原本质,了解自身抗体与癌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385例9种癌的患者以及140份不同年龄段正常人血清中自身抗体;以人喉癌上皮细胞(Hep-2)全面细胞裂解液为抗原,应用免疫印迹法,对95份经ⅡF检测为自身抗体阳性的癌患者血清进行分析,结果:癌组与对照组在阳性率,荧光图形、靶抗原细胞内定位上均有显著差别,两组人群的自身抗体阳性率皆随年龄增长而增高(P<0.05),而不同年龄段的癌患者组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癌种间,上述结果差异皆无显著性(P>0.05),95份ⅡF阳性血清中,90份出现1条或多条阳性条带,其中多发性肌炎硬皮病自身抗体(抗PM-SCL)2份、抗Ku7份、抗着丝点蛋白抗体(抗CENP5份)、线粒体抗体2型(抗M2)9份、核糖蛋白抗(抗RNP)4份、干燥综合征A抗原抗体(抗SS-A)7份、组氨酰-tRNA合成酶抗体(抗Jo-1)1份、抗SS-A/SS-B5份、核糖体P蛋白抗体(抗Rib-P-Protein)4份,而另有多数条带对应靶抗原未明,结论,提示癌患者体内自身抗体具年龄相关性和癌种相关性。其自身抗体谱不同于正常人生理性自身抗类谱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自身抗体谱,进一步研究自身抗体与癌的相关性,明确未知靶抗原本质,有助于深入认识癌患者的自身免疫理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白癜风患者血清中相关自身抗体的水平,以探讨自身免疫在白癜风患者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间接免疫荧光法、乳胶凝集法检测132例白癜风患者与50名正常对照组血清中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核抗体(ANA)和类风湿因子(RF)的水平,比较白癜风患者与正常对照组间各种自身抗体的阳性率。结果白癜风患者TPO、TGAb及RF阳性率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NA阳性率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癜风患者部分自身抗体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自身免疫与白癜风的发病密切相关,对白癜风患者进行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将有助于预测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几种抗肝抗原自身抗体的存在状况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印迹法检测941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32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血清中肝肾微粒抗体Ⅰ型(LKM-1)、肝细胞胞溶质抗原Ⅰ型(LC-1)、可溶性肝抗原(SLA)等自身抗体。结果 941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抗肝抗原自身抗体检测阳性率分别为LKM-1 0.9%(9/941)、LC-1 0.2%(2/941)、SLA 0.0%(0/941),其中153例丙型肝炎患者中,抗肝抗原自身抗体检测阳性率分别为LKM-1 4.5%(7/153)、LC-1 1.3%(2/153)、SLA 0%(0/153);552例乙型肝炎患者中,仅检测出2例(0.4%)LKM-1阳性,在甲型肝炎、戊型肝炎和丁型肝炎中未检测出抗肝抗原自身抗体。在32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中,抗肝抗原抗体LKM-1、LC-1和SLA的检出率分别为9.4%、3.1%和9.4%,其中在11例自身免疫性肝炎中,LKM-1、LC-1和SLA阳性率分别为27.3%、9.1%和18.2%。病毒性肝炎患者抗肝抗原自身抗体检出率低,与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比较,LKM-1和SL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少数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存在多种抗肝抗原自身抗体,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包括抗肝抗原在内的自身抗体检测有助于病毒性肝炎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DNA),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等多项联合检测在在自免疫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145例临床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中ANA,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ds-DNA。抗CCP,用免疫印迹法检测ENA、AMA,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NA、抗ds-DNA、抗SSA、抗SSB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相关,ANA、CCP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相关,ANA、抗SSA、抗SSB与干燥综合征(SS)相关,ANA、SSA、SSB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相关,ANA, ds-DNA、Scl-70、nRNP/Sm与肌炎/皮肌炎(PM/DM)相关。ANA、AMA与原发性胆汗性肝硬化(PBC)相关。结论 自身抗体多项联合检测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予后判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自身抗体多项联合检测对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薇  李建新  杜静  陆红 《实验与检验医学》2009,27(2):120-120,148
目的 探讨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DNA),抗环瓜氩酸肽抗体(CCP)等多项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145例临床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中ANA,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ds-DNA、抗CCP,用免疫印迹法检测ENA、AMA,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 ,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NA、抗ds-DNA、抗SSA、抗SSB与系统性红斑狼(SLE)相关,ANA、CCP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相关,ANA、抗SSA、抗SSB与干燥综合征(SS)相关,ANA、SSA、SSB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相关,ANA、ds-DNA、Scl-70、nRNP/Sm与肌炎/皮肌炎(PM/DM)相关.ANA、AMA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相关.结论 自身抗体多项联合榆测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予后判断有着霞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儿童自身抗体的阳性率,探讨其自身抗体存在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84例慢性乙型肝炎儿童、69例慢性乙型肝炎成人和15例正常儿童抗核抗体(ANA)的阳性率、滴度、核型和抗平滑肌抗体(SM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抗胃壁细胞抗体(APCA)的阳性率。同时检测患者的ALT、AST,对慢性乙型肝炎儿童取肝活检组织作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1)慢性乙型肝炎儿童组总自身抗体阳性率为19.0%,较成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为低(P<0.05)。(2)慢性乙型肝炎儿童组检出的ANA以低滴度(1:100)为主,有3例滴度为1:320;ANA核型全部为均质型;仅有1例SMA阳性,未见其他自身抗体阳性。(3)慢性乙型肝炎儿童自身抗体阳性组的ALT、AST水平均高于自身抗体阴性组(P<0.05)。(4)慢性乙型肝炎儿童自身抗体阳性组肝脏病理G>2者占43.8%,较自身抗体阴性组G>2者(16.2%)比例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儿童中也有一定比例存在自身抗体,但较成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低。自身抗体的产生与肝损伤程度有一定相关性,检测慢性乙...  相似文献   

8.
沈芳  蒋伟伦  蔡枫  杨向阳  陈沭  王靖 《检验医学》2001,16(3):174-175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存在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以Hep-2细胞、猴肝、猴心及大鼠肾、肝和胃组织为抗原,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174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及30例健康正常人血清作自身抗体的检测。结果1.丙型肝炎患者自身抗体总阳性率为19.5%,高于正常对照组的3.3%,差异有显著性(χ2=4.73,P<0.05)。2.自身抗体以低滴度为主,多见抗核抗体和抗平滑肌抗体。3.随着病情的加重,抗肌动蛋白的阳性率有逐步增高趋势。结论丙型肝炎患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检测其自身抗体的滴度与类型,对丙型肝炎重叠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 HIV /AIDS 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的检出率,探讨自身免疫在 HIV /AIDS 患者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云南省传染病专科医院门诊和住院就诊,并检测血清抗核抗体(ANA)和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等15种抗体的 HIV /AIDS 患者198例为观察组,另选择2012年健康体检者5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 HIV/AIDS 患者血清 ANA ;欧蒙印迹法检测自身抗体;流式细胞术检测 CD4+T 淋巴细胞。比较两组间自身抗体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自身抗体总阳性率为27.8%,以 Ro-52阳性检出率最高,ANA 和 Ro-52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CD4+ T 淋巴细胞低于200个/μL 的 HIV患者自身抗体检出率为37.1%,与高于200个/μL 的 HIV 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IV 感染能诱导自身免疫反应,使患者出现多种自身抗体,自身抗体的检出率与 CD4+ T 淋巴细胞密切相关,监测 HIV 患者自身抗体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相关检测与孕妇流产的关系。方法利用金标免疫斑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26例流产孕妇及100例健康孕妇血清抗双链 DNA(dsDNA)抗体、抗平滑肌抗体(SMA)、抗核抗体(ANA),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抗心磷脂抗体(ACA)、抗精子抗体(ASAb)、抗卵巢抗体(AoAb)。结果与健康孕妇比较,流产孕妇 EMAb 、ACA、AoAb、ANA、SMA 值均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EMAb 、ACA、AoAb、ANA、SMA 与孕妇流产相关性高,对于边疆地区孕妇不明原因流产采取明确原因及产前筛查措施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妇女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肝功能、病毒学特点。方法对我院HBV感染的孕妇共259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60例慢性HBV感染未妊娠妇女相比较。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乙型肝炎两对半定量、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定量。结果33.98%患者有HBV感染的家族史;非妊娠妇女的ALT、AST水平均较妊娠妇女明显升高;71.81% HBV感染的妊娠妇女肝功能正常,慢性乙型肝炎重度7例(2.70%);慢性乙型肝炎重型3例(1.16%);59.85%患者HBeAg(+),HBV DNA水平>5 log10 IU/ml患者63.71%,HBeAg阳性组孕妇的ALT、AST水平、HBV DNA定量较阴性组患者明显升高;HBeAg阳性组孕妇中,随着HBV DNA水平升高,ALT水平明显升高伴统计学意义,HBeAg阴性组孕妇中,随着HBV DNA水平升高,ALT、AST水平亦明显升高伴统计学意义;HBV DNA定量>5 log10 IU/ml妊娠妇女中高达46.06%ALT、AST水平升高。HBeAg阳性比例小于28岁的年轻孕妇(65.49%)显著高于年长孕妇(52.99%),28岁以上的年长孕妇发生肝功能损害发生率(34.19%)显著高于年轻孕妇(20.42%)。结论妊娠妇女HBV感染患者以HBeAg(+)为主,占59.85%,HBV DNA水平>5 log10 IU/ml者为多,占63.71%;71.81%患者肝功能正常;HBeAg阳性孕妇,肝功能异常较阴性患者明显,HBV DNA水平亦明显升高;无论是HBeAg阳性还是阴性患者,随着HBV DNA水平的升高,更容易出现肝损害;HBV DNA定量>5 log10 IU/ml 妊娠妇女中46.06%肝功能异常。28岁以下年轻孕妇HBeAg阳性率65.49%高于年长孕妇,但肝功能异常率20.42%,低于年长孕妇。因此对HBV感染的孕妇需要密切观察肝功能、HBV DNA、HBeAg水平,特别是HBeAg阳性和HBV DNA水平较高的妊娠妇女需要警惕肝炎活动。建议HBV感染的女性28岁以前妊娠减少肝功能损害的风险。孕妇HBV感染的临床特征与母婴传播阻断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中抗核抗体(ANA)的阳性率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120例HBV感染者、82名正常对照者的ANA。结果 120例HBV感染者中ANA阳性率为30.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2%);HBV感染组的ANA以低滴度(1∶100)为主,占58.3%;ANA荧光模式以颗粒型(41.7%)最为常见。结论 HBV感染可诱导以低滴度为主的ANA,其在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中有一定的意义,发病机制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妊娠晚期使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HBIG)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宫内感染的疗效.方法:112例血清HBsAg阳性孕妇随机分为两组:HBIG组57例,于孕28周起肌内注射HBIG,200U,每4周1次,至分娩;对照组55例,未予用药.两组孕妇均于孕28周和分娩前,其新生儿于出生时检测外周血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B virus deoxyribonucleic acid,HBV DNA)水平及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HBIG组和对照组宫内感染率分别为11%和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内感染率随孕晚期母血HBV DNA含量增加呈增高趋势.结论:孕妇产前多次注射HBIG可有效降低HBV宫内感染率,母血HBV DNA等于或超过108拷贝/毫升者宫内感染可能性增大.  相似文献   

14.
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影响妊娠结局的有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比200例妊娠期存在HBV感染者与200例正常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①并发症(早产、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生率以肝功能异常组发病率最高,无症状HBV感染组次之,正常妊娠组最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新生儿异常发生率(死胎、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等)肝功能异常组与其他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无症状HBV感染组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HBV感染,易发生早产、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并发症,肝功能异常对这些妊娠并发症的发生有显著影响,新生儿异常发生率仅与肝功能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5.
孙慧连  刘芸  邵卫红  张慧 《护理与康复》2010,9(8):649-650,653
目的了解乙肝病毒携带孕产妇的心理状态。方法采用深度访谈法收集12名产妇的资料,并用现象学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乙肝病毒携带孕产妇因自身和家属疾病认知水平低下,影响着母亲角色的良好适应,母婴传播的风险又让她们充满困惑。结论对乙肝病毒携带孕产妇及其家属提供专业信息支持,呼吁社会共同关注,让乙肝病毒携带孕产妇走出困惑,促进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6.
HBV感染产妇乳汁中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BV感染产妇产后能否进行母乳喂养。方法选择住院分娩的乙型肝炎产妇321例(肝功能均正常),其中血清HBsAg、HBeAb(+/-)、HBcAb阳性210例为小三阳组,HBsAg、HBeAg、HBcAb均阳性111例为大三阳组。分别留取产后3~5d的初乳进行乳汁乙肝病毒标志物(HBV M)检测。结果两组乳汁中HBsAg、HBeAg、HBcAb、HBV 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产妇初乳中HBV DNA阳性及产妇血清中大三阳者(HBsAg、HBeAg、HBcAb阳性)不提倡哺乳;初乳中单纯HBsAg阳性,而HBV DNA为阴性的产妇可以哺乳。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患者自身抗体的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患者体内自身抗体的特点,探讨自身抗体在乙型肝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欧蒙印迹法检测150例乙型肝炎患者(HBV组)、31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AIH组)和100例健康人血清中的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1)、抗肝特异性蛋白抗体(LSP)、抗胃壁细胞抗体(APCA)、抗心肌抗体(AHRA)、抗可溶性肝抗原/抗肝胰抗原(SLA/LP)、抗线粒体II型抗体(AMA-M2)、肝溶质抗原I型(LC-1)等自身抗体,并进行分析。结果 HBV组ANA、LKM-1、SAMA、AMA-M2、APCA阳性率分别是12.67%、0.67%、0.67%、0.67%、0.67%,而且阳性滴度都低于1∶320,阳性结果中89.47%滴度都处于1∶100,均低于AIH组,以高滴度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肝炎DNA阳性组自身抗体阳性率高于DNA阴性组(P0.05),ANA阳性组和阴性组肝功能有差异,ANA阳性组的AST、ALT明显高于ANA阴性组(P0.05)。结论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存在多种自身抗体,但与自身免疫性肝炎相比滴度较低;HBV引起的自身免疫紊乱尤其是病毒处于复制状态是造成机体免疫损的机制之一,可能引起肝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8.
乙肝患者血清HBV外膜大蛋白与HBV DNA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通过对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和HBV DNA的检测,探讨二者在判断乙肝病情和HBV复制情况时的相关性及其在临床上的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238份乙肝患者血清的HBV DNA进行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上述标本进行HBV-LP和HBV血清免疫学标志物(HBV-M)模式的检测。结果:HBV-LP检出率与HBV DNA的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HBV-M模式的HBV DNA与HBV-LP的检出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HBV DNA拷贝数与HBV-LP的表达有相关性(r=0.677,P<0.001)。结论:血清中HBV-LP的含量与HBV DNA的拷贝数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但HBV-LP尚不能完全代替HBV DNA的检测来反映HBV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2抗原(preS2Ag)与HBV感染5项标志物(HBV-M)、HBV DNA之间的关系及对慢性乙型肝炎分类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84例各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preS2Ag,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M(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 DNA。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轻度、中度、重度及肝炎后肝硬化患者preS2Ag的检出率分别为45.98%、67.10%、83.87%及92.86%;preS2Ag在HBeAg阳性、HBV DNA〉105拷贝/mL患者中检出率明显高于HBeAg阴性、HBV DNA〈105拷贝/mL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preS2Ag的检出意味着病毒有复制或有传染性;开展preS2Ag的检测有助于慢性乙型肝炎的分类、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20.
陈铭  艾彪  何瀚  董虹  谢良才  周铭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6):517-518,521
目的调查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携带产妇血清乙肝病毒DNA(HBV-DNA)含量、乙肝血清免疫学指标与乳汁中HBV-DNA含量及阳性率的关系,以指导母乳喂养。方法选择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为阳性的乙肝携带者的产妇11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及乳汁中免疫血清学标志物;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测定血清与乳汁与中HBV-DNA含量,并对所有检测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ELISA检测中HBsAg乳汁中阳性率为62.1%,低于血清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免疫学标志物乙肝e抗原(HBe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肝病毒e抗体(HBeAb)、前S1抗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检测结果中HBeAg阳性组血清HBV-DNA阳性率97.6%,乳汁HBV-DNA阳性率85.7%,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b阳性组血清HBV-DNA阳性率12.1%,乳汁HBV-DNA检2例,阳性率2.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汁HBV-DNA的含量随血清HBV-DNA含量的升高而增大,二者呈正相关(r=0.864,P0.05)。结论乙肝产妇免疫学标志物不只是能决定进行母乳喂养的指标,同时还应检测血清HBV-DNA与乳汁HBV-DNA,两者均为阴性才能进行哺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