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对脑出血患者微创血肿碎吸术后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效果.方法将73例脑出血微创血肿碎吸术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进行超早期(24h内)康复护理训练干预.康复前后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良Fugl-Meyer评分和Bathel指数评分,并比较2组康复后3周内肺炎和褥疮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良Fugl-Meyer评分和Bathel指数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出血微创血肿碎吸术后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并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脑出血微创血肿碎吸术后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73例脑出血患者行微创血肿碎吸引流术后,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康复组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康复前后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改良Fugl-Meyer评分、Bathel指数评定,并比较两组康复后3周内肺炎和褥疮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康复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改良Fugl-Meyer评分、Bathel指数评定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脑出血血肿微创碎吸术后进行早期适当的康复治疗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并可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脑出血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后早期康复治疗对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31例患者在脑出血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后,随机分为康复组(16例)和对照组(15例),康复组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48小时后对康复组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康复前后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良Fugl-Meyer评分、Bathel指数评定。结果:康复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良Fugl-Meyer评分、Bathel指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风镜下血肿清除后,早期康复治疗可以降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降低脑出血患者术后的致残率,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与生存质量。方法:将73例脑出血微创血肿碎吸术后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整体护理基础上应用Orem自理理论评估患者及家属的自理能力,在各阶段采用不同的护理系统及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护理活动,对照组仅实施整体护理。两组康复前后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良Fugl-meyer评分和Bathel指数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良Fugl-meyer和Bathel指数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Orem自理理论用于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可降低致残率,使患者最大限度地从身心残障中恢复,重返社会,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3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85例,均于发病后24 h内行头颅碎吸微创治疗,采用随机分层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护理工作满意度以及术后一个月神经功能缺损( NDF)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一个月NDF评分、Barthel指数以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高血压性脑出血行头颅碎吸微创血肿清除术时配以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改善其神经功能状态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73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术组和内科保守治疗组,两组患者入院治疗2周后均进行临床中风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结果:微创治疗组的NIHSS评分和ADL评分均明显优于内科保守治疗组。结论: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术能有效的减轻脑损伤,明显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84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神经外科微创手术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采用神经外科微创手术快速康复外科护理。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改良后的Barthel指数(BI)评分评价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康复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 0. 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患者中安全可行,有效促进脑出血患者胃肠功能和神经功能恢复,缩短住院周期,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医疗费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徐晶 《浙江临床医学》2018,(12):2043-2044
目的 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作用.方法 将重度颅脑外伤患者54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在病情稳定后3周开始实施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入院当日开始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变.结果 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肢体运动功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实施早期个体化综合性康复护理,有助于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住院病人70例随机分为微创治疗组和对照组,微创组36例,对照组34例,微创组采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碎吸针进行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脱水降低颅内压等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术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微创组总有效率(77.78%)优于对照组(6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w和4w,微创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能提高临床疗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68例脑出血患者在发病24h内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患者在生命体征基本平稳后行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神经外科治疗。结果:治疗后康复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康复组的基本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总有效率、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早期康复治疗可以降低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患者早期双侧肢体康复训练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观察早期双侧肢体康复训练对恢复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作用.方法 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成双侧和单侧治疗组各30例,对双侧治疗组患者进行健侧、患侧肢体交替训练,对双侧肢体同时进行电刺激;单侧治疗组仅进行患侧肢体康复训练,并对患侧肢体进行电刺激.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E)、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双侧治疗组患者的NDE评分、Fugl-Meyer评分(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均明显好于单侧治疗组( 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以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且双侧肢体康复训练优于单侧训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8例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分为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康复治疗组行微创血肿清除术后采用Bobath技术和运动再学习方法,同时辅以日常 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等方法进行3个月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行微创血肿清除术后仅给予临床常规药物治疗.于治 疗前后,采用Fugl- Meyer评分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用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康复组患者 的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 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的预后明显好于脑出血术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0):1631-1632
目的分析微创锥颅血肿碎吸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血肿清除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行传统开颅术治疗,治疗组行微创锥颅血肿碎吸术。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血清CK、LDH、NSE与血肿清除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CK、LDH、NSE值均低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微创锥颅血肿碎吸术治疗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血清CK、LDH、NSE水平,提高血肿清除率。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0):3685-368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脑出血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脑出血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神经外科护理,观察组接受中西医结合护理,比较两组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Ba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00%(19/20)高于对照组的60.00%(12/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可有效改善脑出血术后患者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病区护士对脑出血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72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30例,选用Barthe指数、简式Fugl-Meyer法和神经功能缺失标准评定法,评估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失语和肢体运动能力。结果:干预2个月后,实验组简式Fugl-Meyer法、Barthe指数和神经功能缺失标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病区护士对脑出血术后患者计划性的护理干预方式,对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奥瑞姆自理理论在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脑出血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分配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奥瑞姆自理理论进行护理;护理3个月时,对两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能力改善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护理3个月时,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和Fugl-Meyer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奥瑞姆自理理论对脑出血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神经和肢体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护患关系,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康复介入治疗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2013年2月至2015年8月我院就诊的70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根据临床分期不同分为急性期组和恢复期组各35例。两组均在发病2周内给予康复介入治疗,包括一般内科治疗及护理、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和功能训练。比较两组康复介入治疗后第14天和第30天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评分指数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两组康复介入治疗第14天和第30天Fugl-Meyer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急性期组较恢复期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康复介入治疗可明显促进脑梗死偏瘫急性期及恢复期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且康复介入治疗对于急性期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2月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病人按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2015年1月—2016年6月50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病人作为对照组,2016年7月—2017年12月50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病人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护理及康复指导,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及康复指导基础上于术后24 h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进行超早期康复护理与干预。术后24 h、1个月、3个月、6个月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日常活动能力量表(ADL)、Hillis关节评分评价两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日常活动能力、肢体功能评分,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病人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lthel评分、肢体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在手术后24 h有计划地进行关节功能与肌力康复、手指精细动作的康复、失语康复、吞咽功能康复、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等超早期康复护理,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康复治疗开始的时间对接受微创血肿抽吸术治疗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接受微创血肿抽吸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116例,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入院后2周内开始康复治疗)和常规康复组(入院2周后开始康复治疗),各58例;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及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均存在神经功能损伤,日常生活明显依赖,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BI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早期康复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常规康复组,BI高于常规康复组(P<0.05)。结论:尽早开始康复治疗,有助于促进接受微创血肿抽吸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ADL)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超早期康复护理组(n=32)和对照组(n=30),超早期康复护理组在发病24 h内开始康复护理,对照组在发病后1周开始康复护理,训练内容包括肢体功能、ADL和认知功能训练等,分别于训练后第2周、第4周和第6周对两组进行瘫痪肢体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DL评分和认知功能评分.结果:康复护理后第2周,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DL评分和认知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护理后第4周,超早期康复护理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认知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护理后第6周,超早期康复护理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DL评分和认知功能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超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能促进急性脑梗塞患者肢体运动功能、ADL和认知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