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胃癌FasL表达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FasL在人类胃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 ,检测5 0例胃癌组织中FasL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5 0例胃癌组织均表达FasL蛋白。FasL蛋白在高、中分化腺癌中的表达高于低分化腺癌 (P <0 .0 5 ) ,侵及粘膜、粘膜下者高于侵及浆膜及浆膜外者 (P <0 .0 5 ) ,无局部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有局部淋巴结转移者 (P <0 .0 5 ) ,肿瘤小于 5cm者高于肿瘤大于 5cm者 (P <0 .0 5 ) ,TNMⅠ、Ⅱ期胃癌高于TNMⅢ、Ⅳ期胃癌 (P <0 .0 1)。结论 :人类胃腺癌普遍表达FasL蛋白 ,其表达程度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及临床分期有关。胃癌可能通过表达FasL逃避机体的免疫监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三种影像检查对纵隔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对比研究三种影像检查方法对纵隔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进行综合评价。 17例单纯作胸部正侧位胸片 ;4 6例作胸部平扫和静脉增强扫描 ;8例作胸部磁共振扫描 ,其中 5例作Gd-DTPA静脉增强 ;5例作系列的平片CT和MRI胸部检查。全部病例通过三种影像检查评价其定位、定性的诊断精确性。结果 17例胸部平片X线结果 :前纵隔肿瘤 13例 ,后纵隔肿瘤 4例。 4 6例作常规胸部平扫和静脉增强扫描。前纵隔肿瘤 2 9例 ,中纵隔肿瘤 7例 ,后纵隔肿瘤 10例。 8例作胸部MRI检查 ,5例前纵隔肿瘤包括前中纵隔肿瘤 4例。 5例系列的平片、CT、MRI检查病例 ,前纵隔肿瘤 4例。对随机抽样的 76例纵隔肿瘤 ,根据三种影像学检查方式 ,CT、MRI对纵隔肿瘤诊断明显优于平片 ,其定位和定性诊断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CT与MRI对纵隔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无显著性 (P >0 0 5 )。MRI对纵隔恶性肿瘤的判断高于CT检查 ,两者间存在显著性 (P <0 0 5 )。结论CT检查对于原发性纵隔肿瘤的定性、定位诊断都有十分有用的价值 ,MRI检查应为CT定性诊断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3.
胃癌病人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检测胃癌病人术前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浓度 ,探讨其临床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技术 (ELISA法 )检测 51例胃癌病人、9例慢性胃炎病人及 10例健康人血清中VEGF浓度。结果 :胃癌病人血清VEGF浓度高于慢性胃炎病人及健康对照组 (P <0 0 5) ,慢性胃炎病人与健康对照组血清VEGF浓度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血清VEGF浓度与胃癌浸润深度(P <0 0 5)、淋巴结转移 (P <0 0 1)、远处转移 (P <0 0 1)、肿瘤分期 (P <0 0 5)及肿瘤组织学分型 (P <0 0 5)、生长方式 (P <0 0 5)密切相关 ,与性别无关 (P <0 0 5)。结论 :血清VEGF浓度与胃癌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术前检测血清VEGF浓度可预测胃癌进展程度及侵袭和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盆壁肿瘤CT、MRI诊断价值。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盆壁肿瘤 2 2例 ,分析其X线、CT、MRI表现 ,比较肿瘤检出和定性诊断能力。结果 :CT和MRI发现肿瘤明显高于X线 (2 0 /2 2、3 /3 ;8/2 2 ,P <0 .0 5 ) ,MRI在显示肿瘤范围、骨髓侵犯和软组织肿块方面优于CT。体格检查发现肿块 13例。良恶性肿瘤定性诊断准确性X线、CT和MRI分别为 2 2 .73 % (5 /2 2 )、86.3 6% (19/2 2 )、10 0 % (3 /3 ) ,X线与CT和MRI之间差别显著 (P <0 .0 5 )。结论 :CT和MRI是盆壁肿瘤检出和定性的主要方法 ,体格检查对盆壁肿瘤的发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①目的 探讨FasL在分化程度不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 ,及其与胃癌间质浸润淋巴细胞 (TIL)、胃癌浸润及转移的关系。②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高中分化、低分化胃癌组织各 30例及胃良性病变 2 0例标本中FasL的表达 ,并计数CD45标记的TIL。③结果 胃癌组织FasL表达程度高于胃良性病变组织 ,高中分化胃癌FasL表达程度低于低分化胃癌 ,胃癌Ⅰ、Ⅱ期FasL表达程度低于Ⅲ、Ⅳ期 ,高中分化胃癌及低分化胃癌Ⅰ、Ⅱ期FasL表达程度均低于Ⅲ、Ⅳ期 ,差异均有显著性 (uc=2 .70~ 6 .4 9,P <0 .0 5 )。高中分化胃癌TIL数少于低分化胃癌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3,P <0 .0 5 )。④结论 FasL高表达介导更多的浸润淋巴细胞凋亡 ,进而有利于肿瘤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6.
DNA拓扑异构酶Ⅱ在增殖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波  闫伟  方刚  孟奎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4,17(3):240-242,245,F003
目的 :探讨DNA拓扑异构酶Ⅱ (TopoⅡ )在增生性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应用S P免疫组化法检测 10例良性扁桃体组织、8例垂体腺瘤、5例乳腺癌、16例胃癌和 5例肾癌及其周围正常组织中TopoⅡ的表达情况 ,并与常用的细胞增生标记物P5 3、Ki 6 7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进行比较。  结果 :与正常组织细胞比较 ,TopoⅡ在各种肿瘤中的表达显著增高 (乳腺癌组P <0 .0 0 0 1、胃癌组P <0 .0 1、肾癌组P <0 .0 5 )。TopoⅡ标记指数 (LI)与Ki 6 7LI有显著相关性。胃癌组TopoⅡLI与年龄、性别和临床分级、分期无关 (P>0 .0 5 )。垂体腺瘤组TopoⅡLI与年龄和性别无关 (P >0 .0 5 )。在扁桃体淋巴组织中 ,TopoⅡ主要在滤泡基底暗区表达。 结论 :TopoⅡ可能成为反映细胞增生程度较客观的指标 ,特别在胃肠道、乳腺、肾脏肿瘤诊断及预后判断中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胃癌患者血清铜、锌和硒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探讨血清中某些微量元素含量与胃癌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胃癌患者 (2 36例 )和健康者 (对照组 5 5例 )血清铜、锌、硒水平。结果 胃癌患者血清锌和硒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均显著降低 (P <0 .0 1) ,血清铜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 ;在有、无肿瘤负荷两组间血清锌、硒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有肿瘤负荷组血清铜明显高于无肿瘤负荷组 (P <0 .0 1)。结论 体内缺锌、硒与胃癌发生有关 ,血清铜水平与肿瘤负荷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 p33ING1基因蛋白在胃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Envision免疫组化法检测71例胃癌、12例胃粘膜不典型增生患者p33ING1、p5 3基因蛋白的表达 ,并与正常胃粘膜及慢性胃炎粘膜 18例对照。结果 粘膜不典型增生组及对照组中 p33ING1均阳性表达 (10 0 % ) ,而胃癌中表达 6 2 .0 % (4 4/ 71) ,明显下降 ,与前两组之间差异显著 (P <0 .0 1) ;胃癌中 p33ING1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淋巴结的转移及分化有关 (P <0 .0 1) ;p5 3表达与肿瘤大小、浸润、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1)。结论 p33ING1是抑癌基因 ,在胃癌中表达下降 ,对胃癌发生、发展可能起重要作用 ,p33ING1和 p5 3在胃癌中表达有相关性 (P <0 .0 5 )。p33ING1与 p5 3野生型基因互相协同、依赖 ,抑制细胞生长 ,促进凋亡。检测胃癌患者p33ING1的水平 ,对p5 3介导的基因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细胞S相激酶相关蛋白表达与胃癌的临床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细胞S相激酶相关蛋白 (S -phasekinase -associatedprotein 2 ,SKP2 )表达与胃癌的临床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69例胃癌中SKP2、p2 7KIP1 蛋白的表达。结果 SKP2蛋白表达率在胃癌中为 33.33% ( 2 3/69) ,而正常胃组织中为 1 0 .71 % ( 3/2 8)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SKP2蛋白阳性表达率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部位无关 (P >0 .0 5 ) ,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 (P <0 .0 5 )。SKP2与p2 7KIP1 表达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1 )。结论 SKP2异常表达可加速细胞周期转化 ,促进胃癌的发生 ,泛素 -蛋白酶体途径可能在胃癌发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P5 3在胃粘膜上皮非典型增生和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对 2 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 ,2 4例非典型增生和 3 5例胃癌进行P5 3检测。结果 P5 3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5 1.43 % )明显高于正常胃粘膜 (0 % )和异型增生 (16.67% ) ,P均 <0 .0 1;P5 3阳性表达率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直接关系 ,P 均 <0 .0 5。结论 P5 3基因的阳性表达有助于判断非典型增生的发展趋势 ,评估胃癌的发生发展及判断和监测胃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T2期胃癌增强MSCT影像学表现,并与临床病理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T2期胃癌患者71例,收集71例影像学及临床资料,另选择同时期健康体检者45例,比较两组患者胃壁黏膜厚度、MSCT各期扫描CT值,观察胃癌在MSCT检查中图像表现,以临床病理结果为对照,分析MSCT影像诊断分型的符合率。结果T2期胃癌组CT测量粘膜厚度为(5.79±1.25)mm,明显高于对照组(2.13±0.1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动脉期、门脉期、平衡期CT值比较存在明显差异,T2期胃癌组动脉期、门脉期、平衡期CT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2期胃癌组动脉期至门脉期时,CT值显著上升,静脉期与平衡期CT相比无差异(P>0.05);MSCT对胃癌的术前Type 1-4型诊断正确例数为9例、32例、15例、1例,与临床病理结果对照,其术前大体类型诊断符合为80.28%。结论胃癌增强MSCT可有效显示原发性T2期影像学表现,对胃癌的术前胃癌大体类型诊断符合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造影(3D-CEUS)联合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卵巢肿块定性诊断及治疗方案指导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疑似卵巢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3D-CEUS及多层螺旋CT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3D-CEUS和多层螺旋CT分别诊断及联合诊断在良恶性卵巢肿瘤疾病中的应用价值,计算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并通过测定良性肿瘤组与恶性肿瘤组在该影像学检查中的相关参数[达到时间(AT)、达峰时间(TTP)、增强强度(EI)],评估其与卵巢癌分期的相关性。结果两种检查诊断卵巢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以及阴性、阳性预测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D-CEUS联合多层螺旋CT检查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阴性和阳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单独3D-CEUS及单独多层螺旋CT检查(P<0.05);经检查,早期组、中期组及晚期组患者组间AT、TTP、EI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AT、TTP与临床分期具有负相关性(r=-0.526,-0.537,P<0.05),而EI与临床分期具有正相关性(r=0.759,P<0.05)。结论3D-CEUS联合多层螺旋CT确可清晰直观地显示卵巢肿瘤患者的病灶部位及形态,临床良、恶性诊断价值较高,且术前可通过临床分期,从而有利于医师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吴耀初  吴华超  陈俏倩  陈珊红 《吉林医学》2013,34(18):3531-3534
目的:对胃肠道间质瘤的消化道钡餐和MSCT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临床病理证实为胃肠道间质瘤临床患者32例,对其在术前行消化道钡餐和多层螺旋CT检查,而后对这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两种诊断方法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32例患者中,经临床病理证实为胃间质瘤者19例,肠道间质瘤者12例,胃和十二指肠同时发病者1例;经消化道钡餐检查确诊为胃间质瘤者10例,肠道间质瘤者6例,良性者12例,恶性4例;经多层螺旋CT检查确诊为胃间质瘤者17例,肠道间质瘤者11例,良性18例,恶性10例。消化道钡餐诊断符合率为50.00%,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符合率为87.50%。显然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符合率较消化道钡餐检查高(P<0.05)。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消化道钡餐与多层螺旋CT诊断均存在明显特征,然多层螺旋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较消化道钡餐检查高,能够对胃肠道间质瘤同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进行清晰显像,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值得临床对其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联合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对磨玻璃样病变(GGO)患者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行肺部CT示GGO的118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CTC检查,评估CT、CTC及联合检查诊断GGO患者早期肺癌的效能,并绘制ROC曲线。结果联合检查的灵敏度、准确率大于CT、CTC(P<0.05),CTC检查灵敏度、准确率大于CT(P<0.05),联合检查的特异度与CTC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C检查特异度大于CT(P<0.05);联合检查AUC大于CTC检查和CT检查(P<0.05),CTC检查AUC大于CT检查(P<0.05)。结论CT联合CTC检测诊断GGO患者早期肺癌效能优于CT和CTC单独检测,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胃癌42 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评估胃癌的CT检查方法与纤维胃镜和GI。结果:胃癌CT诊断正确率接近GI。结论:检查前的胃肠道准备工作对胃癌的CT诊断很重要,CT在显示胃癌病灶以及周围器官的浸润优于纤维胃镜和GI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结合核磁共振(MRI)诊断中心型肺癌的价值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4月确诊的56例中心型肺癌住院患者与同期就诊的50例肺部良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以纤支活检或手术后进行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将中心型肺癌患者术前CT、MRI检测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判定CT、MRI单项检测与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阴性检出率、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 CT与MRI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阴性检出率与CT、MRI单项检测无显著差异(P>0.05);CT与MRI联合检测的漏诊率为0.94%,低于CT与MRI单项检测的6.61%、1.89%(P<0.05);CT与MRI联合检测的误诊率为1.89%,低于CT与MRI单项检测的14.15%、8.49%(P<0.05);CT与MRI联合检测的准确诊断率为96.23%,高于CT与MRI单项检测的80.19%、89.62%(P<0.05);CT与MRI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94.74%,高于CT与MRI单项检测的78.95%、87.72%(P<0.05);CT与MRI联合检测的特异度为97.96%,高于CT与MRI单项检测81.63%、91.84%(P<0.05)。结论 CT结合MRI能对中心型肺癌的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程度及管腔狭窄阻塞程度有较精准的诊断,可作为中心型肺癌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为临床治疗及干预方案提供参考,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氟-18标记的2-氟-2-脱氧-D-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18F-FDG PET/CT)在诊断乳腺癌和腋窝淋巴结(ALN)转移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8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18F-FDG PET/CT、钼靶X线和超声检查,40例患者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将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88例病理学检查证实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中18F-FDG PET/CT检查阳性75例(85%),阴性13例(15%).18F-FDG PET/CT、钼靶X线、超声检查、钼靶X线结合超声检查和MRI诊断敏感度分别为85%(75/88)、85%(75/88)、92% (81/88)、97%( 85/88)和95% (38/40).与钼靶X线、超声检查和MRI比较,18F-FDG PET/CT诊断原发性乳腺癌的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钼靶X线检查结合超声的敏感度高于18F-FDG PET/CT(P<0.05).18F-FDG PET/CT诊断原发性乳腺癌的敏感度与肿瘤分期和大小相关(P<0.05).以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1.5为阳性判断标准,18F-FDG PET/CT诊断乳隙癌ALN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34.1% (8/21)、84% (56/67) 、72% (64/88)、42% (8/19)和81%(56/69),假阴性和假阳性率分别为19%( 13/69)和57%(11/19).结论 18F-FDG PET/CT诊断乳腺癌敏感度并不优于钼靶X线、超声和MRI检查,在乳腺癌ALN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有限.钼靶X线结合超声检查敏感度高,是诊断乳腺癌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64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技术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技术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8例胰腺癌病例行64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先行上腹部胰腺平扫,增强扫描分胰腺期(注射对比剂后35s)和肝脏期(注射对比剂后70s),分别测定各期正常胰腺和病灶的增强后CT值,计算胰腺-病灶增强差值(Hu)。结果 38例胰腺癌患者中位于头颈部23例,体部12例,尾部3例;正常胰腺增强程度在胰腺期较肝脏期高(t=7.83,P<0.01),病灶增强程度在胰腺期和肝脏期差异无显著性(t=-0.16,P>0.05),Hu在胰腺期比肝脏期大(t=27.75,P<0.01)。结论 64层螺旋CT胰腺期、肝脏期双期扫描技术在胰腺癌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全腹平扫及增强扫描对卵巢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到2018年1月到医院就诊卵巢肿瘤患者80例,其中良性肿瘤5例,恶性肿瘤75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测。统计两种检测方式的诊断效能,统计两种检测方式术前分期的符合率。结果CT增强扫描诊断准确性、敏感性均高于CT平扫(P<0.05);CT增强扫描术前分期总符合率(94.67%)高于CT平扫(82.67%)(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卵巢癌患者进行术前分期符合率更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 Myrian影像后处理技术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金华医院2020年1~12月收治的78例怀疑为早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应用Myrian影像后处理技术进行早期肺癌定性诊断和危险度评估,并与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78例疑似患者经病理学确诊为早期肺癌48例,良性结节30例;48例早期肺癌患者淋巴转移9例。Myrian影像后处理技术三维重建肺结节显像对短毛刺征、棘突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的显像效果优于CT平扫(P<0.05)。Myrian影像后处理技术诊断早期肺癌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CT平扫(P<0.05);Myrian影像后处理技术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性均显著高于CT平扫(P<0.05)。结论 与CT平扫相比,多层螺旋CT Myrian影像后处理技术在早期肺癌诊断中具有更好的诊断效能,为肺结节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