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Barrett食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的Meta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Barrett食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及caga阳性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并与内镜检查正常者和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比较,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Barrett食管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和EMbase数据库至2008年2月,纳入比较Barrett食管患者和内镜检查正常者及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Hp感染率的病例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统计分析采用RevMan4.2.8,计算比值比OR(95%CI)。结果共纳入19篇文献,包括16篇病例对照研究和3篇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分析结果显示,Barrett食管患者比内镜检查正常者Hp感染率低[OR0.56,95%CI(0.40,0.79)],与GERD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6,95%CI(0.74,1.00)]。队列研究的分析结果显示,Barrett食管患者与内镜检查正常者及GERD患者相比Hp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2,95%CI(0.77,1.61);OR1.10,95%CI(0.32,3.83)]。cagA阳性Hp感染率较内镜正常者及GERD患者低[OR0.30,95%CI(0.12,0.74);OR0.55,95%CI(0.33,0.94)]。病例对照研究长节段较短节段Barrett食管Hp感染率低[OR0.32,95%CI(0.16,0.66)]。而队列研究结果显示,长节段较短节段Barrett食管患者Hp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66,95%CI(0.29,1.48)]。结论Barrett食管患者和GERD患者Hp感染率无差别,Barrett食管患者Hp感染率,特别是cagA阳性Hp菌株感染率较内镜检查正常者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Hp)感染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患者食管远端酸暴露及食管动力变化特点,探讨Hp感染与GERD的关系。方法GERD患者80例,分为Hp阳性组30例,Hp阴性组50例,同期2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为对照组,对3组进行食管动力学检测和食管24hpH监测。结果Hp阳性组与Hp阴性组DeMeester评分、食管下括约肌压力、24hpH监测各项指标及食管动力学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2组DeMeest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食管下括约肌压力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GERD患者食管下括约肌压力较正常人群低,且存在过量酸反流;Hp感染与GERD发生可能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与胃食管反流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姜跃龙  刘新光 《中国综合临床》2005,21(12):1147-1149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关系的研究是消化系统疾病的一个关注热点,许多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这就使临床面对GERD患者是否根除Hp感到困惑。Hp感染究竟在GERD发病机制中有何作用是广大的临床医师应该认识的,为选择正确的针对Hp的方案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对近年来有关Hp感染与GERD关系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进食管引起的临床常见消化性疾病,其主要表现为烧心、反酸等,可进一步发展为Barrett食管甚至食管腺癌。19世纪80年代人们首次关注微生物与人类疾病的关系,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消化道微生物菌群与GERD的发生、发展有关。该文主要总结GERD患者消化道微生物菌群变化情况及其在GERD发生机制中的作用,以期为GERD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为GERD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靶点。  相似文献   

5.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由于下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引起胃内容物反流导致的一系列慢性症状和食管黏膜损害。GERD是一种慢性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可导致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等并发症。近年来此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GERD患病率在西方国家非常高,人群患病率达51%,我国GERD患病率虽低于欧美国家,但是呈上升趋势,北京、上海两地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提示:症状患病率为8.97%,GERD患病率为5.77%,反流性食管炎为1.92%。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关GERD、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的发病机制的研究日渐深入,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收集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f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的临床信息、胃镜表现以及24 h食管pH-阻抗监测结果,比较难治性GERD和非难治性GERD的反流特点,探讨难治性GERD的预测因素,为临床处理提供依据.方法:入选2008年10月-2012年12月因反酸、烧心、非心源性胸痛、咽痛等症状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科疑诊为GERD的74例患者.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胃镜结果等.监测患者的食管下段pH和食管阻抗变化.难治性GERD诊断:符合GERD诊断标准,同时经过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4周(每天至少1次)无效或者deMeester评分下降少于50%;非难治性GERD诊断:符合GERD诊断标准,同时经过PPI治疗4周(每天至少1次)症状改善明显;非GERD诊断:内镜检查未见食管黏膜损害,且24 h食管pH-阻抗监测反流次数和deMeester评分不足以诊断GERD.计数资料正态分布者用r±s表示,菲正态分布者用中位数和百分位数(25th,75th)表示.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按是否为GERD、是否为难治性GERD分组,比较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反流特征性因素.结果:(1)难治性GERD患者与非难治性GERD患者的酸反流次数、总反流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难治性GERD患者的deMeester评分较非难活性GERD患者高,长酸反流次数较非难治GERD患者多(P=0.032,P=0.008);(2)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难治性GERD与长酸反流次数、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呈正相关(P值分别为0.01和0.045).长酸反流次数增加1次,发生难治性GERD的危险增加36%;NERD患者发生难治性GERD的危险是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4.54倍;(3)不同类型GERD的反流特征:NERD患者的近端反流次数大于反流性食管炎和Barrett食管患者,而近端反流百分比显著大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和Barrett食管患者(P=0.006).结论:(1)长酸反流次数多和NERD是难治性GERD的独立危险因素;(2)NERD患者比糜烂食管炎患者更容易发展为难治性GERD.NERD患者的近端反流百分比的升高可能与其对PPI的反应差有关.  相似文献   

7.
赵莉  刘新光 《中国综合临床》2006,22(10):951-952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一颇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因与食管腺癌等疾病的发生相关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反酸等症状,可导致反流性食管炎及Barrett食管等合并症。GERD是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导致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除可具有食管本身损伤及食管症状外,还可引起呼吸道、咽喉、耳鼻及口腔等食管以外的组织器官损伤和症状。由于胃、十二指肠反流而产生的胃肠道以外的相应症状,称之谓GERD食管外表现。有研究…表明,在6215例GERD患者中,具有食管外表现者占32.8%,其中,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占具有食管外表现的GERD患者的34.9%,非糜烂性食管炎(NERD)患者占30.5%。患者的性别、年龄、反流性食管炎的分级、GERD症状持续的时间及吸烟等因素,均与食管外表现的发生有关。GERD伴有食管外表现的患者,可以具有典型的胃食管反流症状,也可以没有反流症状,因而给诊断增加了难度。而且,即使24h食管内pH监测结果阳性,亦很难确定食管外表现与GERD之间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发生食管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行ESD治疗的96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ESD后发生食管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96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ESD术后发生食管狭窄12例(12.50%)。单因素分析显示:黏膜环周缺损范围、组织浸润深度与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ESD后发生食管狭窄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既往病史、吸烟史、饮酒史、性别、病变形态、病变部位、病变纵向长度、操作时间、病理类型与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ESD后发生食管狭窄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黏膜环周缺损范围可能是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ESD后发生食管狭窄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黏膜环周缺损范围可能是ESD后发生食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需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9.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1].2006年蒙特利尔共识意见对GERD进行了重新定义和分类.GERD分为食管综合征和食管外综合征.前者包括症状综合征(典型反流症状和反流相关胸痛)和食管损伤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狭窄,Barrett's食管(Barrett's esophagous,BE)及食管腺癌];后者包括一些已肯定与反流相关的综合征如反流性咳嗽、反流性喉炎、反流性哮喘及反流性牙侵蚀,同时还包括了一些与反流可能相关的综合征如咽炎、鼻窦炎、特发性肺纤维化及复发性中耳炎.根据内镜所见,一般还可将GERD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s,NERD)、糜烂性食管炎(erosive esophagitis,EE)及BE三种类型[2].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细胞角质蛋白(CK)中的CK7/CK20免疫组化染色反应的不同,对胃镜、病理检查难以区分的短节段Barrett食管(SSEE)及贲门部肠上皮化生(CIM)诊断价值进行探讨。方法 根据肠上皮化生(IM)的部位将观察对象分为4组:SSBE伴IM组、CIM组、长节段Barrett食管(LSBE)伴IM组和胃窦部肠上皮化生(GA-IM)组,各组病理检查组织分别进行粘液组织化学AB-PAS、HID-AB染色以及CK7/CK2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进行各组胃食管反流(GERD)症状及Hp感染情况对比。结果SSBIE伴IM与LSBE伴IMCK7/CK2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反应相同,以Barrett’s类型为主(72.2%),明显高于CIM(27.3%),差异显著(P〈0.01),具有GERD症状者Barrett’s类型发生率(88.9%)较高,明显高于胃类型(14.6%)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CIM与GA-IMCK7/CK2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相似,以胃类型为主,与SSBE伴IM及LSBE伴IM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SSBE伴IM与LSBE伴IM肠化类型主要为Ⅲ型,分别为66.7%,75.0%,与CIM及GA-IM比较差异显著(P〈0.01),而CIM与GA-IM肠化类型主要为Ⅰ、Ⅱ型。各组Hp感染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CK7/CK20免疫组化染色反应表现为Barrett’s类型或胃类型对sSBE与CIM的鉴别有重要价值,CK7/CK20免疫组化染色反应表现为Barrett’s类型,同时结合有GERD症状,Ⅲ型IM有助于sSBE诊断。反之,CK7/CK20免疫组化染色反应表现为胃类型,无GERD症状,以及Ⅰ、Ⅱ型IM,则提示CI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