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4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内肿瘤穿刺注射无水酒精(PEI)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经皮肝内肿瘤穿刺注射无水酒精治疗50例肝癌,每周1-2次,4-6次为1疗程,并对肿瘤大小变化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后3月彩超检查,其中3例肿块完全消失,23例肿块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另24例肿块无变化或增大。治疗后肿块中央回声增强,周边呈低回声,境界清晰,肿瘤内血流消失或减少。病人治疗后全身情况好转,症状减轻或消失,饮食明显增加,生活质量提高,甲胎蛋白(AFP)8例转阴,16例下降50%以上,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酒精介入治疗对肝癌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安全实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超声造影对彩超引导下酒精介入治疗小肝癌疗效进行研究。方法应用彩色超声引导无水酒精注射治疗8例小肝癌,每周1次,1个月后应用超声造影检查。结果所有病例治疗后1个月应用超声造影,其中6例肿块内血流消失,各个时相呈无回声增强。2例肿块内血流减少,未灭活部分动脉相高回声增强,门脉相及延迟相低回声增强,灭活部分呈无回声增强。病人治疗后全身情况好转,症状减轻或消失,AFP和肝功能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酒精介入治疗对小肝癌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安全实用,超声造影有助于判断无水酒精注射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刘建琴 《海南医学》2008,19(8):23-24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介入治疗肝癌的效果。方法对40例经超声引导穿刺获得病理诊断的肝癌,经超声引导将无水酒精或化疗药物直接注入癌瘤体内后观察,其中无水酒精者30例,化疗药物10例。结果(1)治疗后肿块缩小:<5cm的肿块缩小明显,2-3cm的肿块有的可"消失"(境界模糊);(2)肿块内部回声增强,有的可钙化,血供减少或消失;(3)5-10cm的肿块可多次重复注射,多的达10次。随访3-24个月,30例存活,最长有2例存活5年。结论超声引导介入治疗肝癌疗效肯定,但无水酒精治疗较化疗药直接注射肝癌安全性高,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4.
超声引导下微波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初步应用   总被引:82,自引:2,他引:80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导入微波,尽可能完全凝固深部肿瘤而又保护正常肝组织。方法应用UMT-Ⅰ型超声引导微波凝固治疗仪(频率2450MHz)进行了鸡蛋清、猪肝等离体标本及14条狗肝脏的微波凝固实验和12例肝癌的临床治疗。结果在功率为60~80W,凝固时间为60~180s时,肝脏可形成较稳定的直径2cm的完全性凝固坏死区。对应该坏死区边缘的温度为62±6℃。超声观察微波所致的组织凝固与声像图上回声的改变有较好的对应性。同时,还发现在芯线裸露长度为27mm及9mm时,形成的凝固性坏死区为较理想的水滴状或椭球体,且杆温升高相对小而缓慢。在上述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开展了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微波治疗肝癌12例15个结节,治疗中肿瘤边界测温达54~70℃,治疗后全部肿瘤缩小,回声减低,血流消失,7例甲胎蛋白(AFP)显著下降,4例降至正常,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临床疗效满意。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凝固治疗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凝固治疗继发性肝癌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 对26例在继发性肝癌患者共42个肿瘤结节采用在超声引导下行经皮微波凝固治疗,根据肿瘤大小;选择不同微波功率和作用时间。术后lmo分别观察肿瘤的大小,内部血流变化,肝功能,AFP变化及并发症。结果 治疗后超声检查显示肿块出现不同程度的缩小,其内部回声增强。彩超检查85.7%(36/42)结节血流信号消失,90,5%(38/42)结节CT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下降0所有接受PMCT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和副作用。结论 就近期疗效看,超声引导下微波凝固治疗方法简便,安全,疗效确切、副作用少,适用于继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其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增加病例数与延长随访时间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6.
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门静脉及瘤体内药物联合治疗肝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门静脉及瘤体药物联合治疗(CPTIII)肝癌及控制其肝内播散的疗效。方法 12例肝癌伴门静脉癌栓已失去手术机会的中晚期肝癌患者行3次CPTIII,每次间隔7天。结果 B超复查:首次CPTIII后7天所有患者门静脉癌栓均有缩小,完成3次CPTIII后7天7例完全消失,5例明显缩小,缩小率和消失率分别为100A%及58.3%〉所有肝内〈2.6cm的癌灶均消失。10cm以上  相似文献   

7.
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凝固治疗复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凝固治疗(PMCT)复发性肝癌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50例复发性肝癌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PMCT,根据肿瘤大小选择不同微波功率和作用时间。术后1个月观察肿瘤的大小、内部血流变化和并发症。结果治疗1个月后超声检查显示肿块出现不同程度的缩小,其内部回声增强;彩色多普勒及能量多普勒检查均显示肿瘤内血流减少或消失,其中36例(72%)患者肿瘤完全凝固坏死;12例(24%)患者原发病灶有局部残留,直接接受第2次PMCT,术后均完全凝固;2例(4%)患者肝内其他部位出现新病灶改行其它治疗。未发现严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术后随访3-12个月,4例患者原治疗肿瘤周边出现新的复发灶,其余未见复发。结论就近期疗效看,超声引导下微波凝固治疗适用于复发性肝癌患者的治疗;其远期疗效有待于病例数的进一步增加与随访时间的延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微波凝固治疗肝癌的疗效及对肝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单极或双极微波天线对肝肿瘤进行整体覆盖原位热凝固灭活治疗,分别于治疗前1w及治疗后2w复查CT、甲胎蛋白(AFP)及超声,检验肝功能、免疫球蛋白、NK细胞、T淋巴细胞及亚群等指标并作比较。结果:20例肝癌患者(45个瘤结节)治疗后2w超声显示,瘤体均缩小,均呈低回声。增强GT显示瘤体内血流信号消失(44/45)。12例原发性肝癌中10例AFP升高患者中有8例降至正常,2例明显下降。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不明显,CD4/CD8明显升高,NK细胞明显上升,免疫球蛋白含量变化不明显。2年内随访20例患者死亡1例。结论: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微波凝固治疗肝癌效果确切,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凝固治疗原发性肝癌(HCC)的疗效.方法 90例HCC经皮穿刺植入单导微波天线对肿瘤进行一次整体覆盖原位凝固灭活治疗.结果 治疗后随访3~60个月,肿块内血流信号消失率达89%,增强CT或MRI治疗后无强化率为90.1%,AFP转正常水平占84%,总生存率为74%.结论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微波凝固一次整体原位灭活治疗肝癌方法简单、省时、安全,微波热场可控、凝固效果确切.超声引导下对不能手术和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及术后复发或转移瘤提供了一项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其增强免疫的效果可能为改善远期疗效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莉  许明州  郭惠  曹兴兵 《西部医学》2009,21(10):1709-1710
目的观察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对已不能手术切除的3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行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结果多数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21例患者介入治疗后肿瘤都有不同程度缩小,其中1例患者肿块完全消失,肿块缩小50%以上者6例,肿块缩小≥15%、〈50%者8倒,无明显变化者7例,随访3~12个月,死亡9例,3例死于肝衰,4例死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2例死于肾衰,存活1年以上者7例,生存率约23.3%。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能有效地延长病人的生存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目前已被公认为肝癌非手术疗法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99(CA199)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53例为观察组,经临床病理诊断分为两组,病理诊断为良性患者94例为观察Ⅰ组,病理诊断为恶性患者59例为观察Ⅱ组。选取我院同期健康体检人员70例为对照组。所有人员均行AFP、CEA、CA199检测,比较单项检测与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Ⅱ组AFP、CEA、CA19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观察Ⅰ组,观察Ⅰ组AFP、CEA、CA19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肿瘤Ⅱ、Ⅲ期患者AFP、CEA、CA199均明显高于肿瘤Ⅰ期患者,癌细胞转移患者AFP、CEA、CA199均明显高于未转移患者,特异性由高到低依次为AFP、CEA、CA199、联合诊断,敏感性由高到低依次为联合诊断、AFP、CA199、CEA,准确性由高到低依次为联合诊断、AFP、CEA、CA1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FP、CEA和CA199联合检测可以显著提高原发性肝癌诊断的准确率,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pereutaneous microwave ablation,PMWA)肝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探讨并发症类型及治疗措施.方法 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171例患者274个结节,最大径0.9-5.7cm,平均(2.3±0.9)cm.肝细胞癌143例234个结节,肝转移癌16例25个结节.肝内胆管细胞癌12例15个结节.对≤1.7cm结节单点消融,>1.7cm者采用多点消融.治疗后规律性随访2-26个月,随访期间以原治疗病灶区域内或周边增强影像出现新发病变为局部肿瘤进展.结果 对171例274个结节行微波消融治疗,单个病灶治疗平均时间为(474.0±228.0)s.PMWA后1个月行增强CT、超声造影或MRI检查显示261个结节内部或边缘无增强表现,达完全消融,13个结节内部或边缘有增强,未达完全消融,技术有效率为95.3%(261/274).经2-26个月随访,局部肿瘤进展率8.8%(24/274).术后较严重并发症为1.1%(3/274),包括肝脓肿1例(抗感染和置管引流后治愈),1例为胆囊壁水肿、轻度增厚;另1例为治疗区下方相邻处肝边缘感染性病变.无与微波治疗重度损伤及相关死亡.结论 PMWA时采取适宜的个体化治疗方案,重视附加方法的应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沈蓉  蔡华蕾  陈晓玲 《安徽医学》2006,27(4):303-305
目的评价对晚期卵巢上皮性癌患者术后行紫杉醇静脉和卡铂腹腔灌注联合化疗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晚期卵巢上皮性癌30例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后,采用TC方案化疗,紫杉醇135mg/m2全身化疗,卡铂350~400mg/m2腹腔灌注化疗,3~4周1疗程,常规行6个疗程,在6个月内完成。结果Ⅲ期总有效率73.08%,Ⅳ期为50.00%。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发生率达73%,但63%为Ⅰ~Ⅱ度,胃肠道反应,肝功损害,周围神经炎,肾功损害,心脏毒性发生率分别为57%、17%、20%、13%、3%,多为Ⅰ~Ⅱ度。所有患者均未因毒副作用中断或退出治疗。结论TC方案联合化疗效果好,毒副反应轻,适合于对其他化疗反应大、有潜在心、肝、肾功能不良或年老体弱、多次化疗后、恶性度高的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开发一种简便有效,经济安全的肝癌治疗方法,方法:对25例肝癌患者共30个结节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经皮瘤内注射无水乙醇,直接杀肿瘤,肿瘤直径0.8-4cm,每个瘤内注射1-6次,注射剂量6-60ml,结果:治疗后5个瘤灶消失,15个缩小,10个未增大,直径缩小或不变的肿瘤,CT增强扫描动脉期无强化,原血清血甲胎蛋白(AFP)值升高者显著下降,经组织学检查的病灶证实完全坏死,注射过的瘤灶无局部复发,结论:这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适合于小肝癌和肝转移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序贯微波固化消融术(PMCT)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中晚期肝癌患者87例,单纯行TACE治疗的5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行TACE序贯PMCT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总有效率、甲胎蛋白(AFP)平均下降率、生存率、复发转移率及毒副反应。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0.00%、45.61%,治疗后AFP平均下降率分别为87.5%、50.0%,0.5、1、1.5、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00%、95%、81%、59%和93%、79%、67%、28%,0.5、1、2年累积复发转移率分别为8.15%、19.21%、36.17%和8.34%、38.94%、61.35%,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两组毒副反应相似。结论:TACE序贯PMCT治疗中晚期肝癌安全、有效、可行,临床疗效优于单纯TACE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期,降低复发转移率,不增加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难治性肝癌的疗效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对明确诊断的11例难治性肝癌患者,在CT或B超引导下将放射性125I粒子永久性植入瘤体内进行内放射治疗。2个月后复查CT或MRI,每个月复查肝功能、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评价疗效。结果:11例中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6例,无变化3例,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为72.7%。8例AFP阳性患者,治疗后AFP均有明显下降,其中2例下降至正常范围。无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肝癌,近期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安全、损伤小,是原发性肝癌特别是难治性肝癌的又一重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去氧氟尿苷治疗老年晚期胃癌、大肠癌患者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去氧氟尿苷200 mg,每天4次口服,连用14天,休息7天,重复2~3周期。结果: 20例晚期胃及大肠癌患者,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6例,好转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30%,毒副反应轻微,白细胞Ⅰ~Ⅱ度减少5例,血小板Ⅰ度减少2例,恶心、呕吐反应Ⅰ~Ⅱ度3例,无明显心、肝、肾脏器毒性。结论: 去氧氟尿苷治疗晚期老年胃癌大肠癌有一定疗效,毒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8.
姜杰  黄锦远 《河北医学》2012,18(6):777-780
目的:观察肝癌部分肝叶切除术后残肝断面植入5-氟尿嘧啶缓释剂(商品名:中人氟安)对肝癌转移复发的影响及其不良反应.方法:63例肝癌拟手术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n=32)为普通化疗组,患者于肝癌肝叶部分切除术后行常规化疗;Ⅱ组(n=31)为缓释剂组,患者于肝癌肝叶部分切除术中残肝断面植入5-氟尿嘧啶缓释剂局部化疗.两组患者均随访一年,观察其不良反应、肿瘤复发率及患者死亡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肝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Ⅱ组患者ALT、AST、TBL、PT、AFP水平均明显低于Ⅰ组(P<0.05);Ⅱ组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率明显低于Ⅰ组(P<0.05);Ⅱ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Ⅰ组患者(P<0.05).结论:术中残肝断面植入5-氟尿嘧啶缓释剂疗效明显,能够减少肿瘤复发和转移,增加患者的耐受性与依从性,可有效防止肝癌术后转移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联合甲胎蛋白(AFP)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8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同时收集61例胆囊相关疾病(包括胆囊癌、胆囊结石等)患者、110例肝脏良性疾病(包括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等)患者、49例其他器官疾病(包括肺、消化道、胰腺等)患者以及110例健康体检人群血清作为对照。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所有血清PIVKA-Ⅱ水平,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AFP水平。比较肿瘤标志物在各组间的表达水平,ROC曲线分析两种肿瘤标志物单独及联合应用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原发性肝癌组血清PIVKA-Ⅱ和AFP水平均高于其他疾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表明,血清PIVKA-Ⅱ和AFP的诊断临界值分别设定为140.26 mAu/mL和184.60 ng/mL时,其在诊断原发性肝癌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43(95%CI:0.913~0.974)和0.876(95%CI:0.829~0.922)、敏感性分别为84.10%和58.00%、特异性分别为95.50%和97.60%。PIVKA-Ⅱ联合AFP诊断原发性肝癌的AUC最大,为0.960(95%CI:0.938~0.982),敏感性为89.80%,特异性为92.70%。结论 PIVKA-Ⅱ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明显优于AFP,PIVKA-Ⅱ联合AFP检测将有助于提高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