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红  陈元金 《当代护士》2022,29(3):14-17
目的 探讨基于膀胱容量压力测定的康复护理技术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15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76例。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膀胱容量压力测定的康复护理技术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膀胱功能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实施基于膀胱容量压力测定的康复护理技术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膀胱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基于膀胱容量压力测定的康复护理技术应用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护理中,可显著提升患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膀胱功能康复,提升其生活质量水平,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
总结3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实施运动想象疗法联合间歇性导尿治疗的康复护理。康复护理重点是做好运动想象疗法,重视膀胱功能训练,根据康复训练前、中膀胱容量和残余尿情况,做好间歇性导尿护理。30例患者在运动想象疗法联合间歇性导尿8周后,膀胱容量增加,残余尿量减少,尿动力学明显好转,均无泌尿系感染及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语言康复护理联合手部训练法对脑卒中失语症患者语言运动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10例脑卒中失语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早期语言康复常规护理,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手部训练法,均持续干预4周。采用《汉语失语症检查表》、波士顿失语诊断测验(Boston Diagnostic Aphasia Examination,BDAE)评估两组语言功能的康复效果并采用中文版脑卒中失语症生活质量量表(Stroke Aphasia Quality of Life Scale,SAQOL-39g)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联合组干预4周后口语表达、听力理解和阅读能力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也显著高于对照组4周后评分(P<0.05);联合组干预4周后康复总有效率94.55%,明显高于对照组81.82%(P<0.05);联合组干预4周后SAQOL-39g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语言康复护理联合手部训练法能有效促进脑卒中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恢复,提高语言康复总有效率和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膀胱功能训练联合刺激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接收的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58例,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膀胱功能训练治疗,研究组采用膀胱功能训练联合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排尿情况、尿动力学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的排尿量和排尿次数均多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的膀胱容量、膀胱压力均高于对照组(P 0.05),尿残余量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膀胱功能训练联合刺激治疗能够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功能,改善排尿困难症状,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对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49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给予中医综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膀胱容量、膀胱残余尿量、膀胱功能评分及尿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最大排尿量、最大尿流率、最大逼尿肌压)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膀胱容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膀胱残余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膀胱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尿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膀胱功能,增加膀胱容量,减少残余尿量,有效提升膀胱的顺应性,对膀胱平衡状态的建立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64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分为常规组(行常规护理)及实验组(行早期集束化康复护理干预),各32例,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膀胱功能、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治疗后1个月,2组残余尿量、膀胱容量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实验组优于常规组(P0.05);2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实验组治疗后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2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实验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早期集束化康复护理干预能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情绪、膀胱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治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 按照两组基础资料具有匹配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 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集束化康复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患者情绪、膀胱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实施早期集束化康复护理干预后, 实验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膀胱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早期集束化康复护理应用于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护理中, 可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 促进其膀胱功能恢复, 提升其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两种康复护理方案在颈髓损伤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颈髓损伤合并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采用扳机点膀胱功能训练结合间歇导尿法,对照组采用Crede膀胱功能训练结合间歇导尿法,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膀胱最大容量、残余尿量和最大排尿量、尿路感染和尿路结石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膀胱最大容量和最大排尿量优于对照组(P<0.05),尿路感染及尿路结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扳机点膀胱功能训练结合间歇导尿法和Crede膀胱功能训练结合间歇导尿法对颈髓损伤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治疗均有效,但应用扳机点膀胱功能训练法结合间歇导尿效果更好,并发症显著减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任婷 《当代护士》2022,(12):106-109
目的探讨网络化持续康复护理支持对脊髓损伤出现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4月—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4例脊髓损伤出现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网络化持续康复护理支持。比较两组患者膀胱功能、生活质量、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膀胱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最大逼尿肌压力和残余尿量均下降,最大膀胱容量均升高(P<0.05),且相较对照组,观察组上述指标更优(P<0.05)。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4.61%,明显低于观察组(96.15%)(P<0.05);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为86.53%,明显低于观察组(98.08%)(P<0.05)。结论对脊髓损伤出现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应用网络化持续康复护理支持能够有效改善其膀胱功能和生活质量,治疗效果较佳,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8):3310-3312
目的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使用早期集束化康复护理,观察患者在接受护理后的膀胱功能、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分析护理对其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108例,将所有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早期集束化康复护理。收集和分析两组患者在护理完成后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均取得一定效果,观察组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用早期集束化康复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膀胱功能,提高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护理对脑卒中首次发病后神经源性尿失禁患者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本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首次发病后神经源性尿失禁患者68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治疗后对2组患者的膀胱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日间排尿频次和单次最大尿量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和3周时,患者日间频次较治疗前均逐渐下降,单次最大尿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治疗2周及3周时日间频次均低于对照组,单次最大尿量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残留尿量、留置尿管时间、泌尿系统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膀胱容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护理对脑卒中首次发病后神经源性尿失禁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应用康复阶梯图联合行为干预的护理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与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5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康复阶梯图联合行为干预,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神经功能与依从性情况。结果研究组的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物质功能、日常活动等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康复阶梯图联合行为干预显著提高了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运动功能与依从性,改善了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陷情况,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联合延续性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结局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本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14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快速康复护理联合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各康复指标、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干预后的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疼痛消失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睡眠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髋关节功能各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护理联合延续性护理可有效促进术后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体位适应性训练联合持续被动运动康复护理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4月在滨州市中心医院行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74例,根据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具有匹配性的原则将其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每组37例。常规组患者行常规术后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术后护理基础上实施体位适应性训练联合持续被动运动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膝关节功能康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均P<0.05)。结论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实施体位适应性训练联合持续被动运动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对促进其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集束化康复护理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9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常规组各45例,常规组给予常规传统护理,康复组给予集束化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康复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后残余尿量、膀胱容量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量表(QL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残余尿量、膀胱容量及SAS、SDS、QL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康复护理可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功能,缓解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冷热交替膀胱冲洗在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于我院治疗的90例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间歇开放导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电针结合冷热交替膀胱冲洗治疗。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平均尿流率以及停止导尿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尿失禁、尿路感染、尿脓毒血症、肾功能衰竭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电针结合冷热交替膀胱冲洗治疗应用于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有助于膀胱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神经源性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某院收治的脑卒中后神经源性吞咽功能障碍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吞咽功能训练,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神经肌肉电刺激吞咽功能康复治疗仪进行康复理疗,疗程4周。比较两组吞咽功能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吞咽功能康复总有效率为93.18%,高于对照组的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SS-QOL量表评分为(178.66±23.57)分,高于对照组的(162.39±22.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神经源性吞咽功能障碍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患者吞咽功能康复,减轻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神经源性尿失禁患者实施个体化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72例脑卒中后神经源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按入院时间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35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7例)给予个体化康复护理。观察统计2组患者不同时间的日间排尿频次和单次最大排尿量,并进行生活质量评分与比较。结果护理后2周,2组日间排尿频次与该组护理前比较显著减少,单次最大排尿量显著增加(均P0.05);护理后2周观察组患者日间排尿频次显著低于对照组,单次最大排尿量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98.77±20.12)分vs.(85.34±12.25)分,P0.05]。结论脑卒中后神经源性尿失禁患者采用个体化康复护理可显著改善其膀胱功能,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班志娟  宋小洁  李彦莹 《全科护理》2023,(27):3823-3825
目的:探讨雷火灸联合经颅磁刺激手段治疗脑卒中后并发神经源性膀胱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脑卒中后并发神经源性膀胱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病人均接受基础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基础康复治疗基础上行雷火灸联合经颅磁刺激,两组病人均使用膀胱压力容量评定系统进行测定,同时并观察两组病人的日常生活质量量表(MBI)评分、膀胱安全容量及残余尿量、24 h排尿日记。结果:治疗后两组病人的MBI评分均有所改善,治疗组病人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膀胱安全容量均得到提升,且治疗组病人的膀胱安全容量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的残余尿量均下降,且治疗组病人的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的24 h排尿次数、24 h漏尿次数均下降,且治疗组病人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单次尿量均上升,且治疗组病人的单次尿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雷火灸联合经颅刺激可有效提升脑卒中后并发神经源性膀胱病人的治疗效果,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病人的膀胱功能,有效调节膀胱排尿、储尿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术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1年6月本院收治的11例TCS术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住院期间接受持续留置尿管、间歇导尿、膀胱功能训练、电刺激及健康教育等康复护理措施,比较应用康复护理措施前后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在留置尿管期间使用膀胱功能训练和电刺激等康复措施,拔尿管时膀胱容量大于入院时(P < 0.01);患者接受间歇导尿1个月后,膀胱容量大于拔管时,残余尿量少于拔管时(均P < 0.01)。结论康复护理措施有利于TCS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术后重建膀胱功能,提高患者的治疗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