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尉峰  吴静晔  孙宇庆  李加宁  范明星  张宁 《中国骨伤》2021,34(11):1082-1086
目的:探讨腰椎-骨盆矢状面参数在全脊柱EOS®成像系统(whole-spine EOS® images,EOS)与传统X线成像的一致性。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7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住院的患者50例(男26例,女24例),进行标准站立位EOS脊柱全长正侧位和传统X线腰椎骨盆正侧位摄片。2名主治医师分别使用Surgimap软件对50例患者EOS侧位片和传统X线腰椎骨盆侧位片的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腰椎前凸角(lumbar lodorsis,LL)进行测量,并于间隔2周后在再次测量。对2名医师测量的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可信度分析),对2名医师前后2次测量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可重复性分析)。利用4次测量数据分析腰椎-骨盆矢状面平衡参数在EOS与传统X线的一致性和差异性。结果:使用EOS成像和传统X线成像测量的PI角均值分别为(50.5±12.6)°和(51.4±12.2)°(均值差0.9,差值95%置信区间为0.2-1.6,P=0.020);PT角均值分别为(16.2±8.9)°和(16.9±8.6)°(均值差0.7,差值95%置信区间为-0.6-2.0,P=0.283);SS角均值分别为(34.3±9.9)°和(34.5±10.4)°(均值差0.2,差值95%置信区间为-1.2-1.5,P=0.800);LL角均值分别为(42.7±14.9)°和(43.3±15.3)°(均值差0.6,差值95%置信区间为-0.8-2.0,P=0.149)。两种不同成像方法测量骨盆P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P<0.05),但均差值小(0.9°),无临床差异性;PT、SS、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成像方法组间可信度分析显示,2名医师使用Surgimap软件测量侧位PI、PT、SS、LL均有极佳的一致性(EOS成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4、0.993、0.980、0.989,X线成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5、0.985、0.976、0.988)。可重复性分析显示,2名主治医师前后2次测量的PI、PT、SS、LL均有极佳的一致性(组内ICC为0.963~0.996)。结论:在局部腰椎骨盆段,EOS成像与传统X线成像测量的PI、PT、SS、LL一致性良好,对指导临床的应用没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系统构建新型人体全长X线片,并分析其评价人体整体矢状面平衡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方法:2018年10月~2019年10月,采用DR系统对30例志愿患者一次性连续曝光采集影像数据,运用医学图像处理软件全自动拼接获取人体全长X线片,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45~65岁(56.5±6.1岁)。同时接受全脊柱和下肢X线片检查。利用Surgimap软件由两名脊柱外科医师和一名影像科医师分别在人体矢状面全长X线片、全脊柱和下肢侧位X线片上分别独立测量: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 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SS)、矢状面垂直轴偏距(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骶股角(sacrofemoral angle,KFA)、膝关节角(knee angle,KA)、踝关节角(ankle angle,AA)、骨盆位移(pelvic shift,P.Shift)。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验证相关参数在不同摄片方式中的一致性,通过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观察者内以及观察者间参数值的一致性。结果:人体矢状面全长X线片与全脊柱和下肢侧位X线片上测量的脊柱-骨盆-下肢参数比较的P值为0.782~0.969,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一致性。人体矢状面全长X线片测量的TK、LL、PI、PT、SS、SVA值与全脊柱侧位X线片上测量值的观察者内ICCs分别为0.696~0.857、0.724~0.873、0.672~0.943、0.691~0.851、0.648~0.852、0.645~0.867;观察者间的ICCs为0.678~0.822、0.704~0.872、0.772~0.904、0.763~0.936、0.665~0.824、0.541~0.665;人体矢状面全长X线片上测量的PI、PT、SS、KFA、KA、AA、P.shift值与下肢侧位X线片上测量值的观察者内ICCs分别为0.673~0.932、0.623~0.828、0.634~0.861、0.701~0.873、0.645~0.867、0.679~0.855、0.592~0.827;观察者间的ICCs为0.665~0.914、0.631~0.811、0.625~0.843、0.541~0.765、0.591~0.753、0.613~0.798、0.543~0.762。结论:采用DR系统一次性连续曝光成像构建人体全长X线片可行,脊柱-骨盆-下肢矢状面参数与全脊柱和下肢侧位X线片上测量结果一致率高,且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未成年人骶骨参数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对120例2~17岁正常未成年人自然站立位脊柱全长X线侧位片进行影像学参数测量.其中男性55例,女性65例,平均年龄9.9±3.2岁.测量其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使用EOS影像系统进行三维重建在Chiari畸形伴脊柱侧凸患者中应用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4月于我院行EOS全脊柱正侧位片检查的Chiari畸形伴脊柱侧凸患者共14例,其中男5例,女9例,年龄9~18岁(13.4±2.9岁)。利用sterEOS软件分别对每例患者的EOS全脊柱正侧位片进行全脊柱三维建模并获得脊柱骨盆参数[包括脊柱侧凸Cobb角、顶椎旋转角(apical vertebral rotation,AVR)、T1~T12后凸角(T1~T12 TK)、T4~T12后凸角(T4~T12 TK)、L1~L5前凸角(L1~L5 LL)、L1~S1前凸角(L1~S1 LL)、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骨盆入射角(PI)]的测量数值。由2名脊柱外科医师(医师A与B)分别独立重建,对各椎体进行契合度评分,并利用观察者间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来评价2名医师测得数据的观察者间变异。医师A同时在传统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上述参数,并将所测得参数与其第一次EOS三维重建所得参数进行一致性分析。3个月后2名医师分别对14例患者的EOS全脊柱正侧位片重新进行三维建模测量,对以上参数进行重测信度研究。根据脊柱侧凸Cobb角大小将患者分为3组:第1组Cobb角40°,共3例;第2组Cobb角40°~60°,共7例;第3组Cobb角60°,共4例。对契合度评分进行三组间两两比较,观察该系统在不同Cobb角大小患者中的应用情况。结果:EOS影像三维建模后,脊柱测量值中,Cobb角、AVR、T1~T12 TK、T4~T12 TK、L1~L5 LL和L1~S1 LL的观察者间ICC分别为0.980、0.990、0.987、0.945、0.990和0.963 (P0.01);骨盆测量值中,PI、SS和PT的观察者间ICC分别为0.962、0.821和0.895 (P0.01)。契合度评分中,第1组与第2组、第2组与第3组患者的评分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第1组与第3组患者之间的评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传统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与EOS三维重建全脊柱片的一致性分析中,脊柱侧凸Cobb角、T1~T12 TK、T4~T12 TK、L1~L5 LL、L1~S1 LL、PI、PT及SS的ICC值分别为0.981、0.991、0.843、0.975、0.972、0.997、0.998和0.996。2名医师的各参数重测可信度均很高,2名医师均在PT出现最小值,分别为0.883和0.807。结论:使用EOS影像系统摄片并进行三维重建对Chiari畸形伴脊柱侧凸患者进行影像学测量是可靠的,为脊柱侧凸的评估增添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基于性别与年龄的中国正常成年人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正常参考范围,并评估年龄、性别和种族对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影响。方法:通过多中心联合前瞻性纳入年龄20~89岁的中国正常成年人共786名。应用EOS低辐射X线机摄站立位全身X线片以评估脊柱-骨盆矢状位形态。测量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  相似文献   

6.
骨盆形态对人体矢状面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骨盆参数是站立位躯干全长侧位X线片上反映骨盆形态的相关参数,分为解剖参数和姿势相关性参数两类。脊柱矢状面形态与骨盆参数密切相关,脊柱矢状面曲线分型也采用骨盆参数。相关临床研究显示,脊柱滑脱、脊柱畸形、腰椎退行性疾病病人的骨盆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特征性变化。骨盆参数在腰椎生理曲度重建中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7.
骨盆形态对人体矢状面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骨盆参数是站立位躯干全长侧位X线片上反映骨盆形态的相关参数,分为解剖参数和姿势相关性参数两类。脊柱矢状面形态与骨盆参数密切相关,脊柱矢状面曲线分型也采用骨盆参数。相关临床研究显示,脊柱滑脱、脊柱畸形、腰椎退行性疾病病人的骨盆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特征性变化。骨盆参数在腰椎生理曲度重建中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42例成人腰椎X线相关数据的测量,以获得在植入腰椎椎弓根螺钉之前,对所植入螺钉的直径、长度以及植入方向有一个初步了解。方法 使用游标卡尺测量:(1)前后位X线片测量腰椎椎弓根的冠状径、矢状径;(2)侧位X线片测量腰椎椎弓根的高度;(3)侧位X线片测量腰椎椎弓根后缘至腰椎体前缘的距离;(4)前后位X线片测量同一腰椎体两个椎弓根中心之间的距离;(5)侧位X线片测量同一腰椎上终板延长线与棘突之间的角度。结果 得到上述5项相关数据的测量结果。如表1、表2所示。结论 腰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手术之间,需要详细的术前计划,这些测量结果是术前计划的一部分,通过这些术前测量使术者在术前、术中对所植入螺钉的直径、长度以及植入方向有一个初步了解。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腰椎退行性侧凸患者脊柱矢状位参数与骨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70名脊柱形态正常的志愿者与110例腰椎退行性侧凸患者,摄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测量胸椎后凸角、胸腰段后凸角、腰椎前凸角、矢状位垂直轴、骨盆投射角、骶骨倾斜角和骨盆倾斜角.根据SRS测量标准,将腰椎退行性侧凸患者按脊柱矢状位形态分为三型:Ⅰ型45例、Ⅱ型48例、Ⅲ型17例.比较志愿者与各型退变侧凸组间的脊柱矢状位参数及骨盆参数,分析脊柱矢状位参数与骨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骨盆投射角,Ⅲ型退行性侧凸组低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盆倾斜角,Ⅱ型、Ⅲ型退行性侧凸组高于志愿者组及Ⅰ型退行性侧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Ⅱ型与Ⅲ型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骶骨倾斜角,Ⅱ型、Ⅲ型退行性侧凸组小于志愿者组及Ⅰ型退行性侧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志愿者组、Ⅰ型退行性侧凸组中未发现脊柱矢状位失平衡;Ⅱ型与Ⅲ型退行性侧凸组脊柱矢状位失平衡的发生率分别为17.8%、29.4%.志愿者组与Ⅰ型退行性侧凸组的脊柱矢状位参数间、骨盆参数间及矢状位脊柱-骨盆参数间存在相关性;Ⅱ、Ⅲ型退行性侧凸组的脊柱矢状位参数间的相关性逐渐减小,矢状位脊柱-骨盆参数间的相关性也减小甚至消失,而骨盆参数间的相关性存在;各型退行性侧凸组的腰椎前凸角、骨盆倾斜角均与矢状位垂直轴相关,其中后两者的相关性更大.结论 脊柱矢状位形态呈阶梯样改变,Ⅱ、Ⅲ型退行性侧凸患者的骨盆参数、脊柱矢状位参数与骨盆参数的相关性发生变化,更容易出现脊柱矢状位失平衡.  相似文献   

10.
胸腰椎相邻节段矢状曲度X线片不同测量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比研究X线片上3种测量胸腰椎相邻节段矢状曲度方法的准确性,为临床应用提供放射学依据。方法:选取脊柱干燥标本共计6具,以不同投照方式行胸腰椎侧位X线摄片共计42次。选择79例正常人行站立位标准侧位X线摄片。将上述资料在数字工作站上用以下3种方式测量胸腰椎相邻节段矢状曲度:①失真代偿X线分析法(DCRA法);②测量相邻椎体上、下终板垂线夹角(Cobb法1);③测量相邻椎体上终板垂线夹角(Cobb法2),将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脊柱标本3种测量方法两两对比,投照椎体轴向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时差异有显著性(P<0.05)。脊柱标本不同投照方式测量结果对比,DCRA法测量相邻节段矢状曲度无差异(P>0.05),而Cobb法1和Cobb法2测量时当椎体出现轴向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成人标准侧位摄片时3种测量方式测量胸腰椎相邻节段矢状曲度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DCRA法测量相邻节段矢状曲度准确性高,不同投照方式对其测量结果影响小;当椎体有轴向旋转时Cobb法1和Cobb法2测量矢状曲度将影响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脊柱骨盆参数分析腰椎峡部裂患者椎弓根-关节突形态学特点,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20年5月至2023年1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L5峡部裂患者121例(峡部裂组)、L4, 5退行性滑脱患者108例(滑脱组)以及L4, 5正常但L5S1椎间盘突出的患者100例(对照组), 均行腰椎X线片及CT三维重建检查。在站立中立位腰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椎体滑移率(percentage of slip, SP)和脊柱骨盆参数, 包括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 SS)和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 LL)。在腰椎CT三维重建像上测量L4和L5椎弓根-关节突关节的形态参数, 包括关节突关节角(facet joint angle, FJA)、椎弓根-关节突关节角(pedicle facet angle, PFA)、关节突关节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分级和关节突关节不对称性(facet joint tropism, FT)。比较峡部裂组、滑脱组和对照组脊柱骨盆参数、椎弓根-关节突关节形态参数的差异, 分析各组组内脊柱骨盆参数和L4和L5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成人峡部裂性滑脱患者腰椎稳定性对脊柱-骨盆矢状形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3年9月在本院收治的59例L5/S1峡部裂性滑脱的患者,平均年龄45.9岁(27~59岁)。根据侧位腰椎过伸、过屈位椎体矢状面的滑移距离分为动态性滑脱组与静态性滑脱组。动态性滑脱的定义为侧位腰椎过屈X线片上L5椎体滑移距离与侧位腰椎过伸位X线片上L5椎体滑移距离的差值d≥3 mm,反之则为静态性滑脱。测量参数包括矢状面平衡(SVA)、胸椎后凸(TK)、腰椎前凸(LL)、骨盆投射角(PI)、骶骨倾斜角(SS)、骨盆倾斜角(PT)、腰骶角(LSA)以及滑移的距离(SD)、滑移百分比(SP)及腰椎动力位X线片中滑移距离差值。运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患者腰痛程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异同。[结果]59例患者中20例为动态性滑脱(占33.9%),39例为静态性滑脱(占66.1%)。腰椎动力位X线片中两组患者d值分别为5.1、1.1 mm。VAS腰痛评分动态组为7.0,静态组为4.3(P<0.05)。动态滑脱组SD、SP均显著高于静态滑脱组(P<0.05)。脊柱-骨盆参数中,除PI、SS及L5I在动态滑脱组明显大于静态滑脱组外,其余脊柱骨盆参数(SVA,TK,LL,PT,LSA)在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成人腰椎峡部裂性滑脱患者中,部分患者(33.9%)腰椎失稳相对严重可视为动态性滑脱,这类患者一般滑脱程度较高,可能与较高的PI及L5I有关。不过,腰椎失稳状态相对严重时并不会引起滑脱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发生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3.
解读腰椎间盘突出症腰体形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伟  郭伟  邓晶晶  孙鹏  肖梅 《中国骨伤》2003,16(10):580-583
目的 解读冯天有教授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腰型四步规律性变化。方法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型旋盆翘臀患者23例,摄体形像、X线片。并用Photoshop6.0图像处理软件处理。结果 本组患者X线片侧位腰曲变直,甚至反向。以站立前后位X线片上测量水平线与代偿椎体(L3或L4)上缘夹角,代表腰段脊柱旋转侧弯角度。本组病例此角度为(11.57±2.74)°。骨盆旋转倾斜有两种代偿方式。穿矫形鞋后站立前后位X线片可见骨盆发生旋转,腰段脊柱向一侧倾斜角度显著减小,变化值为(10.69±3.02)°(t=2.96,P<0.05),差异有显著性。电脑合成图像可见位移椎体L4或/和L5体表投影位于腰曲变平反向阶段。腰椎凸侧条状肌痉挛范围与腰椎旋转侧弯范围一致。随访3~24个月,优22例,良1例,差0例。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Ⅲ型旋盆翘臀是躯干(脊柱)、骨盆、下肢联动结构对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代偿及身体生物力学平衡的结果,穿矫形鞋是治疗中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上肢体位时,脊柱侧位片上脊柱区域和整体的形态变化,并确定上肢何种体位能更正确地反映脊柱的矢状位形态.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胸弯患者21例和正常青少年志愿者13名.均摄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位X线片及上肢平举及上肢抱胸两种体位的侧位X线片.侧位X线片上测量的参数指标包括:(1)线性距离指标.T1与C-铅垂线(C7 plumb line,C7PL)的距离、胸椎后凸顶点与C7PL的距离、L1与C7PL的距离、腰椎前凸顶点与C7PL的距离、骶骨后上缘与C7PL的距离(SVA);(2)区域前凸及后凸角度的指标.T2~5、T5~12、T10~L2、T1~12、L1~S1、上胸椎后凸(T1上缘与水平线的夹角)、下胸椎后凸(T12下缘与水平线的夹角)、上腰椎前凸(L1上缘与水平线的夹角)、下腰椎前凸(S1上缘与水平线的夹角);(3)骨盆的形态参数: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骨盆投射角(pelvic incidence,PI).分别对AIS组及正常组就不同上肢体位时参数的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当上肢平举时,AIS组及正常组的腰椎前凸顶点与C7PL的距离、SVA及上胸椎后凸角度均小于上肢抱胸时的测量结果,下胸椎后凸角度及上腰椎前凸角度大于上肢抱胸时的测量结果;另外当上肢平举时,AIS组的腰椎前凸(L1-S1)较上肢抱胸时增大,胸椎后凸顶点与C7PL的距离、L1与C7PL的距离较上肢抱胸减小.结论 双上肢抱胸体位可以更好地反映生理状况下脊柱的矢状面形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病人中Roussouly分型及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参数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2018年2月 ~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OVCF病人162例,均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利用腰椎正、侧位X线片对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参数进行测定.比较手术前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拟通过至少6年临床资料随访,探讨腰椎融合术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因素对相邻节段退变(ASD)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6年12月于我院骨科诊断为腰椎管狭窄症而行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患者72例,其中男33例,女39例,术时年龄55.9±9.2岁(31~71岁),术后平均随访86.8±7.5个月(72~120个月)。影像学资料包括术前腰椎MRI、正侧屈伸位X线片,末次随访腰椎MRI、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利用院内PACS系统测量骨盆入射角(PI)、骶骨倾斜角(SS)、骨盆倾斜角(PT)、腰椎前凸角(LL)、融合节段LL、剩余LL等。利用MRI与X线片判定术后ASD情况。以106例无症状中老年志愿者全脊柱X线片测量结果作为对照,比较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前及术后远期随访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参数,分析术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的变化与ASD的相关性。结果:共50例患者(69.4%,50/72)末次随访时出现ASD;ASD组与无ASD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骨盆矢状位参数(PI、SS、PT)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LL,ASD组患者(32.6°±15.4°)、无ASD组(37.3°±12.0°)显著小于对照组(49.2°±9.1°)(P0.05);末次随访时,无ASD组LL显著大于ASD组(42.8°±10.5°vs 36.3°±14.0°,P0.05),但仍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42例未融合至S1节段的患者中31例末次随访时出现ASD,30例融合至S1节段的患者中19例出现ASD,尽管两组间ASD发生率并无显著性差异(P=0.341),但对于融合至S1组的患者,出现ASD的患者融合节段更长,LL显著减小,剩余LL显著减小。结论:(1)术后远期LL与ASD的发生存在相关性,充分改善LL可能会降低ASD发生率;(2)尽管融合至S1不是ASD发生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对于融合至S1的患者,融合节段越长,术后腰椎前凸曲度越小,剩余的腰椎前凸曲度越平直,会增加ASD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对老年人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骨质疏松专科门诊接诊的115例骨质疏松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21例,女94例;年龄58~79岁,平均(67.76±9.17)岁。选择同时期来本院健康查体的60例无骨质疏松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8例,女42例;年龄54~76岁,平均(65.25±10.38)岁。应用低辐射X线机拍摄站立位包括髋关节在内的脊柱侧位X线片以评估脊柱-骨盆矢状位形态。测量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 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 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 PI)、骨盆倾斜角(pelvictilt, 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 SS)和矢状面垂直轴(sagittal vertical axis, SVA);应用相关性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CC)评估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测量数据的可信度。比较两组病例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以分析骨质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腰椎峡部裂滑脱症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影像学参数变化。方法回顾分析54例施行单节段腰椎椎间cage融合术治疗的腰椎峡部裂滑脱患者资料,术前及随访时拍摄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测量手术前后胸椎后凸(TK)、胸腰联合角(TLJ)、C7矢状面平衡(SVA)、脊柱-骨盆角(SSA)、腰椎前凸角(LL)、骶骨倾斜角(SS)、骨盆倾斜角(PT)和骨盆入射角(PI),并应用Pearson相关系数对影像学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脊柱-骨盆相关参数中,除PI、TLJ和TK外,其余参数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SSA的变化与PT、PI、LL、SS及SVA的变化存在线性关系。结论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可明显改善腰椎峡部裂滑脱症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位状态,术前及术后的SSA可对患者脊柱矢状面平衡进行评估,SSA的重建可作为手术疗效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膝关节屈曲畸形与腰椎和骨盆矢状位对线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2年8月腰椎退行性疾病合并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的1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腰椎及膝关节X线片,使用PACS影像传输系统中的电脑软件测量以下角度:腰椎前凸角度(LL),骨盆投射角度(PI),骨盆倾角(PT),骶骨倾角(SS),膝关节屈曲角度(KF).根据膝关节屈曲角度分组,比较各组测量参数及腰椎Oswestry评分(ODI).[结果] KF与LL、PI及SS存在相关性(r=0.184,P<0.05;r=0.303,P<0.05;r=0.254,P<0.05),与PT无明显相关性(P=0.79).LL与SS及PI存在相关性(r=0.768,P<0.01;r=0.550,P<0.01).膝关节屈曲角度越大,腰椎前凸越明显(P<0.0l),腰椎ODI评分升高.[结论] 膝关节屈曲畸形的程度与腰椎和骨盆矢状位对线有相关性,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症状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中华骨科杂志》2022,(14):920-927
骨盆投射角(pelvic incidence, PI)是脊柱-骨盆矢状面平稳的关键解剖学参数, 即骶骨(S1)终板中点和股骨头中心的连线与骶骨终板中点垂线之间的夹角, 反映骨盆的代偿能力。该角度不随年龄、性别、体位变化而改变, 但与种族密切相关。不同的方法测量会影响PI的测量结果。在站立位腰骶侧位X线片上进行测量是经典的测量方法, 操作简单, 实用性强;之后改进的在三维CT片及骨骼标本上的测量方法均以此为基准, 可减少X线片测量上的误差。早期研究多聚焦于PI与脊柱相关疾病的关系。与正常人相比, 低PI容易引起椎间盘退变甚至突出、高PI可导致腰椎滑脱。因此, 通过测量PI可以预测椎间盘退变、腰椎滑脱进展的风险, 为脊柱矢状面矫形重建提供重要参考。PI在髋关节疾病中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其数值大小对某些髋关节病的发展具有预测作用、对疾病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检索文献, 对PI与髋关节骨关节炎、髋关节发育不良、股骨髋臼撞击征及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髋关节骨关节炎与骨盆投射角的关系尚不明确, 髋关节发育不良的CroweⅠ型患者的PI较高, 股骨髋臼撞击征患者的PI低于一般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