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属于慢性胃炎的一种,是消化系统常见病,是指胃黏膜受损后导致固有腺体的减少,伴/不伴肠腺化生和/或假幽门腺化生的慢性胃部病变[1]。在我国,CAG的发病占消化道内镜检查人数的17.7%,伴肠化生或异型增生者占23.6%和7.3%[2];  相似文献   

2.
<正>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黏膜腺体萎缩性病变为主要特征的常见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脘胀痛,食纳减少,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1]。肠上皮化生(IM)是指在炎症或损伤等情况下导致胃黏膜被肠上皮细胞代替的病理变化,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这是胃癌发生的重要环节,肠化生的缓解或治疗对阻断胃癌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2]。  相似文献   

3.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为病变特征的临床常见疾病,是慢性胃炎的一种,重度萎缩性胃炎后期可出现重度化生(包括肠上皮化生和假幽门腺化生)、异型增生甚至癌变。因此,  相似文献   

4.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或伴见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CAG列为胃癌前病变(PIGC)。积极治疗CAG对预防其癌变、降低胃癌发病率有着深远意义。目前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进行了广泛而卓有成效的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正>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胃病,具有病程长、治愈困难、反复发作等特点,且容易癌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1]。西医治疗CAG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手段,以根除幽门螺旋杆菌(Hp)或对症处理为主,难以阻断或逆转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甚或癌变[2]。  相似文献   

6.
<正>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指胃黏膜萎缩,胃固有腺体减少,常伴有肠上皮化生为特点的一类慢性胃炎~[1]。西医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普遍认为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Hp)感染、胆汁反流、免疫因素等有关。如何延缓CAG病理学进展或逆转胃黏膜萎缩成为临床治疗本病的重点和难点。西医治疗本病主要是对症治疗,如抗Hp感染、改善胃动力、保护胃黏膜等,但存在易复发、不  相似文献   

7.
<正>胃癌前病变(PLGC)是一个病理性概念,是指更容易发生癌变的组织病理变化,包括胃黏膜中、重度不完全性结肠型肠上皮化生(IM)和异型增生(Dys),是从正常胃黏膜向胃癌转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1]。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或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2],属于祖国医学中"痞满""胃脘痛""心下  相似文献   

8.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消化系统疾病,主要病理生理学特征为胃黏膜上皮细胞及胃黏膜内多腺体萎缩,合并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同时伴或不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临床表现为上腹部隐痛、胀满、嗳气,食欲不振等。慢性萎缩性胃炎为一种潜在的癌前病变,未加处理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可逐步演变为胃癌。西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大多根据临床症状及胃镜下的表现,治疗则大多以对症为主,缺乏特异而疗效确切的方法,同时也无法逆转腺体萎缩及肠上皮化生,并不能降低其发生、发展为胃癌的风险。中医理论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属"胃痞""痞满""胃痛""嘈杂"等范畴,大多为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入侵所致胃络瘀阻而成。本文对CAG中医病因、病机及诊疗研究作一简要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 CG)是由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最主要病因,慢性胃炎患者中 Hp 的检出率在 54%~100%[1]。Hp感染相关性胃炎以胃黏膜上皮损伤、炎症细胞浸润、腺体萎缩和肠化生为病理特征;长期Hp感染的部分患者可发生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 Hp与胃癌密切相关,可增高胃癌发生的风险[2]。  相似文献   

10.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研究近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疾病,呈局限性或广泛的胃粘膜固有腺体萎缩、数量减少,粘膜肌层增厚和固有肌层炎症,伴有不同程度的胃分泌功能低下,或伴有肠上皮化生及假幽门腺化生。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CAG列为癌前状态之一,临床上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的癌变率约5.4%。现代医学对CAG尚无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而中医药治疗不仅能改善其症状,而且能阻断和逆转其癌变。  相似文献   

11.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为病变特征的临床常见疾病,是慢性胃炎的一种,重度萎缩性胃炎后期可出现重度化生(包括肠上皮化生和假幽门腺化生)、异型增生甚至癌变。因此,国内外公认为本病属于癌前病变之一。正常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率可达30%左右。  相似文献   

12.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和肠上皮化生为病变特征的临床疾病。萎缩性胃炎癌变病变包括:萎缩、肠化、不典型增生等。胃黏膜癌变是一个多步骤、渐进过程,慢性萎缩性胃炎一肠化生一异型增生一胃癌的发展模式已被国内外大多数学者和专家所认可。中医药疗法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方面较有特色,特别是在逆转异型增生、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和优势。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CAG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主要表现为胃黏膜固有腺体(幽门腺或泌酸腺)数量减少甚至消失,常伴有肠化生,少数出现异型增生,甚者可发展为胃癌[1]。因此,积极治疗CAG是预防癌变,降低胃癌发生率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4.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变厚、胃酸分泌减少或伴肠上皮化生或假幽门腺化生为其病理特点的疾病,中医辨证治疗有明显的优势,笔者通过对有关CAG文献的总结,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特点及其与胃镜像、病理、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中医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为特征的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常伴假幽门腺化生和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属胃癌前病变。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51~6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高达50%以上~([1])。西医对CAG的治疗为对因治疗,虽然对于胃黏膜进一步萎缩和肠化生有一定效果,但是在逆转黏膜萎缩、促进腺体恢复方面  相似文献   

16.
<正>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多由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发展而来,病理表现为胃黏膜上皮变薄、固有腺体减少,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幽门腺或肠腺化生以及非典型增生。因其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胃癌的癌前病变而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重视。目前西医对CAG缺乏理想的治疗手段,而大量医家在临床实践中运用中医中药治疗该病,不但使症状得到显著改善,而且可以阻断、逆转胃黏膜萎缩和肠上皮化生过程,具有一定的优势。现将近年来中医对该病的认识及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其病理特点是胃黏膜上皮及腺体萎缩,腺体数量减少,胃黏膜基层增厚而黏膜层变薄,常伴有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1]),临床常见表现为慢性上腹部胀痛、食欲减退、嗳气,病久患者可有消瘦、贫血,甚至癌变~([2])。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程长、迁延难愈,严重  相似文献   

18.
正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胃部黏膜变薄并萎缩,黏膜肌层逐渐增厚,黏膜上的腺体显著减少,多同时伴有不典型增生和肠化生[1]。早在1978年,WHO就将其列为胃癌癌前病变,西医治疗CAG主要是抗幽门螺杆菌(Hp)感染,保护胃黏膜,抑制胆汁返流,改善胃动力,都不能完全解除其症状和根治本病。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CAG  相似文献   

19.
养胃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及多发病,指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导致固有腺体的减少,伴或不伴纤维替代、肠腺化生和(或)假幽门腺化生的一种慢性胃部疾病[1]。临床症状复杂且多变,病程较长且反复。CAG主要由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是发病率较高的肠型胃癌的一种早期发病类型[2],常被称为癌前病变。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但目前西医在临床中还  相似文献   

20.
辨证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黏膜腺体萎缩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属于中医学“胃脘痛”、“痞满”、“胃痞”范畴。现认为多灶萎缩性胃炎和自身免疫性萎缩性胃炎均为癌前病变[1]。西医从抗幽门螺杆菌(HP)、促进胃动力、保护胃黏膜入手治疗,疗效并不理想。2005年5月~2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