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慢性咽喉炎属于耳鼻喉科常见慢性疾病,主要为患者咽部黏膜以及黏膜下淋巴组织的炎性反应,受近年来人们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生活、工作压力的影响,该病的患病率以及复发率均有所上升[1]。该病以咽部干痒、肿胀、疼痛以及部分患者晨起刷牙时出现反射性干呕或恶心为主要症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均有一定的影响。临床针对慢性咽喉炎常给予抗炎以及利咽类药物控制或缓解病情[2-3];但该病具有极易反复发作的特点,需长期治疗,  相似文献   

2.
<正>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r, OLP)是常见的口腔黏膜慢性非感染性疾病之一,表现为口腔疼痛、黏膜出血糜烂,病情常反复发作,且有恶变的倾向,治疗较为棘手[1-2]。其发病与精神、免疫、感染、内分泌、微循环、微量元素缺乏等因素有关[3],现多认为细胞介导的局部免疫应答紊乱是口腔扁平苔藓的主要发病机制[4]。目前临床上西医治疗OLP尚无特效疗法,多以糖皮质激素或免疫调节剂治疗为主,虽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ation,ROU)是常见的一种口腔黏膜疾病,10~30岁女性为高发人群,总发病率可达15%~25%[1]。ROU是指发生于口腔黏膜的局限性浅表溃疡,且呈反复发作的特点,以溃疡和灼热疼痛为主要症状,病情严重者甚至不能正常进食或言语表达。由于溃疡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学习及工作[2]。其发病与免疫、遗传、病毒感染、微循环障碍、微量元素缺乏、口腔微生态紊乱等诸多因素有关[3]。目前西医治疗以缓解局部症状为主,但对引发ROU的整体调节方面效果欠佳,尚无特效药物,且控制复发的效果也不理想[4]。既往研究证实,中医药治疗可更好地改善症状,减少复发,且安全性高[5-6];但单纯应用中药治疗起效较慢,故中西医结合治疗ROU越来越被认可[7]。基于此,本研究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泻黄散火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43例,观察疗效及复发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慢性唇炎临床表现为唇部皮肤黏膜干燥、脱屑、皲裂、瘙痒、疼痛,甚至糜烂、渗出。该病病程久,反复发作,可不同程度影响患者容貌及生活[1]。西医认为本病病因与咬唇等不良习惯、日光照射、局部物理或化学刺激、心理精神压力、自身免疫紊乱及遗传等因素相关[1-2]。慢性唇炎属中医“唇风”的范畴,病因是风湿热搏结于唇部肌肤,病程迁延,导致血虚风燥、  相似文献   

5.
<正>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病变部位主要累及结直肠的黏膜及黏膜下层,临床以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等为主要表现[1]。本病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且易于复发,日久具有癌变的风险,是消化系统难治病。  相似文献   

6.
王岩飞 《中国针灸》2023,(4):461-462
<正>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易感个体接触特异性过敏原后,由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症状有发作性喷嚏、流涕、鼻塞和鼻痒等[1]。近年来AR发病率不断升高[2],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尤其是症状持续时间长、反复发作,导致部分患者处于抑郁状态[3]。笔者采用针刺联合穴位埋线治疗AR患者3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慢性鼻窦炎以鼻窦黏膜的慢性炎症为其主要特点,主要症状为鼻塞、黏性或黏脓性鼻涕,次要症状为嗅觉减退或丧失、头面部胀痛,症状持续12周及以上。根据有无鼻息肉,将其分为慢性鼻窦炎伴息肉和慢性鼻窦炎不伴息肉[1-2]。症状严重、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手术后复发率高[3],常合并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下呼吸道疾病。  相似文献   

8.
<正>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RRTI)作为儿童时期的常见病之一,是指单位时间内上、下呼吸道感染的发作次数超出正常范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年龄多为6个月~6岁的小儿,具有反复发作、病程较长等特点,西医主要采用抗感染、增强机体免疫力等药物治疗,但疗效有限。现代多数中医医家认为本病病机以“虚”为主[2-3],但RRTI患儿临床疾病状态是在多因素复杂病因基础上发生,易反复,单纯补虚的思路无法控制其反复发作。“以平为期”即是在疾病的治疗、调护及预防方面把握好“平衡”理念,恢复幼儿正常生理功能,以达到平和、协调、稳定的状态[4]。  相似文献   

9.
<正>无先兆型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其疼痛部位多位于额颞部,以发作性、搏动性的剧烈头痛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发作时通常伴有恶心、呕吐、怕光畏声、易怒等症状[1]。相关研究显示,全球范围内约每七个人中就有一个患有偏头痛,而在15~49岁的女性最为常见[2]。因反复发作,对病人的生活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3]。针刺是治疗无先兆型偏头痛的有效方法,临床应用广泛[4-5]。  相似文献   

10.
<正>慢性盆腔炎妇科高发病率的炎性疾病,以腰骶部酸痛、小腹坠胀、白带异常为常见表现,可诱发月经不调、异位妊娠、不孕等,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殖健康[1]。西医治疗本病以抑菌抗炎、控制症状为主,由于盆腔特殊的解剖结构,通常难以根治,易迁延不愈、反复发作[2]。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方法多样,不仅能改善体质和缓解症状,而且在减少复发、改善预后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3-4]。  相似文献   

11.
<正>慢性牙周炎是常见的口腔疾病,也是引起牙龈出血、牙周组织破坏、牙齿缺损的重要因素。临床上通常牙周基础治疗(洁治、刮治、根面平整术等)及抗感染对症治疗,治疗后病情仍反复发作,牙周治疗的药物使用不当还易产生不良反应及耐药性[1-3]。牙周炎主要为厌氧菌的感染所致,与机体的整体状态及免疫功能有关,西医对症治疗对机体整体状态疗效甚微[4]。中药内服可从整体上调节机体失衡状态[5],中西医结合为慢性牙周炎临床治疗的常用方式。  相似文献   

12.
<正>强直性脊柱炎属于自身免疫性慢性病变,起病隐匿而缓慢[1]。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大量患者存在腰背部及臀部疼痛不适症状,若不及时有效地治疗,可最终导致病情反复发作,脊柱关节畸形[2]。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历史悠久,联合西医治疗可为优化治疗提供一定方向[3]。基于此,本观察探讨通督温肾方联合塞来昔布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临床疗效及相关机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荨麻疹是一种由各种原因致使皮肤与其他组织发生炎性反应的瘙痒性皮肤病,临床常以风团、瘙痒为主要表现。当风团具有规律性地发作且持续时间大于6周时则被定义为慢性荨麻疹[1]。慢性荨麻疹发病率在0.1%~3%之间,患者常反复瘙痒,甚者病程可持续数年,患者深受其困扰[2]。研究表明慢性荨麻疹患者生活质量与严重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相当,可见其生活质量深受影响[3]。  相似文献   

14.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最典型的症状是腰局部疼痛伴放射性下肢疼痛,大多数患者采取保守治疗措施能获得良好效果,但是常用西药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虽然能缓解疼痛,但是因病症反复发作长期使用不可避免导致副作用,是患者接受度下降[1-2]。LDH在中医学临床辨证以气滞血瘀型占比例高、症状体征重[3]。艾灸联合中药外敷结合了温热、经络效应,经热灸、药物渗透等作用途径,将中药有效组份直接作用于病灶部位,有助于局部血液循环、炎症吸收,对LDH病人的腰腿疼痛减轻效果明显[4]。  相似文献   

15.
<正>广泛性焦虑症以持续、难以自控地担心某些对象或事件为主要临床特征,多伴有不安感、睡眠障碍等症状[1]。该病女性的患病率更高,且病程缠绵,易反复发作,影响机体[2-4]。众多研究者通过临床或实验等[5,6]证实了针刺疗法的高效性和科学性,逐渐得到患者的认可。  相似文献   

16.
<正>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是一种慢性炎症性黏膜疾病,主要是由结缔组织中异常的胶原沉积引起,可侵及口腔任何部位。其病理学特征为炎症反应伴上皮下固有层及结缔组织深层逐渐纤维化[1]。以进行性张口受限、进食疼痛和水疱、溃疡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口腔功能和生活质量[2]。  相似文献   

17.
<正>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胃病,具有病程长、治愈困难、反复发作等特点,且容易癌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1]。西医治疗CAG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手段,以根除幽门螺旋杆菌(Hp)或对症处理为主,难以阻断或逆转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甚或癌变[2]。  相似文献   

18.
<正>胃溃疡为临床常见消化性溃疡,其中Hp阳性胃溃疡约占胃溃疡患者的95%,Hp(幽门螺杆菌)是胃溃疡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Hp感染,破坏胃黏膜防御功能,诱发病理性炎性病变,最终导致胃溃疡发生。目前,临床治疗以药物为主,常选择胃黏膜保护剂以及抗菌、抑酸等药物进行治疗,虽然治疗效果肯定,因该病易反复发作,患者常常会出现耐药的情况,使治疗有效率下降[2]。中医药治疗胃溃疡可整体调节、标本兼顾、辨证论治,中西医结合具有明显优势[3-4]。  相似文献   

19.
<正>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rUTI)是指尿路感染6个月内发作≥2次,或1年内发作≥3次[1],属中医学“劳淋”范畴,其中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且绝经女性尤为严重[2]。目前,抗菌药物在急性发作期治疗作用显著,而在发作间期的预防功效存在长期使用耐药菌增加且复发率高等问题[3]。中医药对rUTI病因及发病机制多有论述[4,5],部分医家提出分期论治,主张在清热利湿的基础上予以益气养阴、补肾扶正等[6,7]。本文立足rUTI临证以女性为主且以老年为主体的现状[8],结合老年女性生理特点,总结长期临床实践《医学衷中参西录》和《张氏医通·淋》的心得体会,探讨从脾肾论治老年女性rUTI,以期为中医临床治疗该病开拓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20.
<正>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癌症负担较重,其中胃癌是癌症性死亡的第三大原因[1]。根据肠型胃癌Correa级联反应可知,胃癌发生前常经历癌前病变(包括萎缩、肠化、不典型增生)阶段,而早期逆转胃癌前病变对降低胃癌发病率有积极意义[2]。胃癌前病变形成的病理机制复杂,涉及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增殖与凋亡等多个方面[2-4],而基于肿瘤源于慢性炎症理论的炎-癌转化假说是目前的研究热点[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