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miR-34a在Ⅱ-Ⅲ期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根治术后3年内复发转移与未复发的Ⅱ~Ⅲ期结直肠癌新鲜手术标本各40例.采用反转录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miR-34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肿瘤组织中miR-34a的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和病理分化程度无关(P〉0.05)。有复发转移患者miR-34a的表达水平低于无复发者(P=0.039)。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miR-34a低表达与患者根治术后无病生存时间缩短有关(P=0.010),且在Ⅲ期患者中这种趋势更加明显(P=0.003)。40例复发患者中,miR-34a低表达者(14例)中位无病生存时间为13.4个月,低于高表达者(26例)的18.4个月(P=0.037)。Cox模型多因素分析miR-34a低表达是影响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无病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RR=0.397.95%CI=0.205~0.768.P=0.006)。结论miR-34a表达水平下降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无病生存时间缩短有关.miR-34a可作为预测结盲肠痛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一个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2.
探讨腹腔镜应用于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将本院收治的122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LS组)和开腹手术组(0S组),并分别给予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及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随访3年观察两组患者的复发转移及远期生存率。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能够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疗效,且具有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联合金属支架与腹腔镜手术在治疗结直肠癌伴梗阻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48例高龄结直肠癌伴梗阻病人分为两组,①观察组:24例结直肠癌伴梗阻病人,植入金属支架缓解梗阻作为过渡治疗,完善相关术前准备,之后在腹腔镜下行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②对照组:24例结直肠癌伴梗阻的同期病人直接采取腹腔镜下结直肠癌切除术。结果①采取过渡性植入金属支架后进行根治性手术的病人24例,其中21例施行根治性切除,2例因转移至肝脏和肺未能切除,另1例因房颤未行金属支架置入术和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术后随访24例,随访时间12~29个月,平均21个月。其中施行根治性切21例均无复发和转移,3例未能切除者死于肿瘤远处转移。对照组:24例采取直接腹腔镜手术治疗,24例行根治性手术,2例因术后肠瘘、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因术后发生胃转移死亡。随访:24例,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5个月,对比两组病人,发现病人在支架置入后行腹腔镜根治术,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有显著改善,生存时间并无明显差异。结论相比直接采取腹腔镜手术切除的病人,联合金属支架植入与腹腔镜手术治疗方式具有安全、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提高病人生存质量,两组病人在生存时间上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icroRNA-139-5p(miR-139-5p)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结直肠癌细胞转移和侵袭的影响。 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miR-139-5p在结直肠癌组织与不同结直肠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变化;用Boyden小室分析和伤口愈合实验检测miR-139-5p转染及miR-139-5p抑制对结直肠癌细胞转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139-5p的靶基因,并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iR-139-5p转染对靶基因表达的影响。 结果:与各自的正常对照组比较,结直肠癌组织与结直肠癌细胞系中miR-139-5p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直肠癌DLD1细胞和HCT116细胞转染miR-139-5p后,转移与侵袭能力均明显降低(均P<0.05),而miR-139-5p抑制剂处理后,两种细胞的的侵袭能力均明显增强(均P<0.05)。生物信息学预测显示,Notch1是miR-139-5p的靶基因,且得到荧光素报告实验结果证实。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miR-139-5p后,结直肠癌DLD1细胞和HCT116细胞中Notch1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均P<0.05)。 结论:miR-139-5p可能通过调节Notch1的表达而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和侵袭,而下调的miR-139-5p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对前列腺癌病人的疗效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3(TGF-β3)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前列腺癌病人104例,根据治疗方式将其分成腹腔镜组与开放性组,每组各52例。开放性组予以开放性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腹腔镜组则予以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随访1年,比较两组生存率及治疗前1天和治疗后30天的TGF-β1、TGF-β3及PSA水平。结果腹腔镜组12个月的生存率为96.15%(50/52),开放性组为的84.62%(44/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血清TGF-β1、TGF-β3、T-PSA、F-PSA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放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前列腺癌疗效显著,可改善TGF-β1、TGF-β3及PSA水平,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血清趋化因子配体5(CXCL5)、循环肿瘤细胞CK20的表达与肿瘤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7月在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治疗的120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1 d检测两组血清CXCL5、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K20的水平,并对患者进行为期36个月的随访观察,其中发生局部复发或转移的患者84例(复发组)、未发生局部复发或转移的患者36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病理学资料及术后1 d的CXCL5、循环肿瘤细胞CK20表达情况;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CXCL5、循环肿瘤细胞CK20与肿瘤复发的关系。结果:复发组和对照组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肿瘤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与对照组的肿瘤直径、病理学类型、肿瘤分化程度、是否伴有肠梗阻、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淋巴血管侵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的血清CXCL5水平、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K20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低分化、肠梗阻、TNM分期为Ⅲ~Ⅳ期、发生淋巴结转移、发生肿瘤淋巴血管侵犯、血清CXCL5水平增高、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K20阳性表达是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手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CXCL5水平增高、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K20阳性表达可增大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手术后复发、转移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RNA34a(miR-34a)联合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72-4(CA72-4)检测在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 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胃癌患者126例,根据胃癌根治术后随访结局分为复发转移组58例,未复发转移组68例。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miR-34a表达水平,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CEA、CA72-4水平。单因素分析miR-34a、CEA、CA72-4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Cox多因素分析影响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对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 结果与未复发转移组相比,复发转移组患者血清miR-34a表达水平更低(t=6.142,P<0.001),血清CEA和CA72-4水平更高(t=17.985、21.415,均P<0.001)。血清miR-34a(P=0.013)、CEA(P=0.013)、CA72-4(P=0.011)、淋巴结转移(P=0.048)是影响胃癌患者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三种指标单独检测比较,CA72-4敏感度最高(94.8%),miR-34a最低(70.7%);miR-34a的特异度最高(94.1%),CA72-4最低(73.5%)。血清miR-34a、CEA、CA72-4联合预测胃癌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曲线下面积为0.954(95%CI:0.923~0.985),敏感度为87.9%,特异度为89.7%。 结论血清miR-34a在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转移患者中表达下调,而血清CEA、CA72-4水平升高,三者联合检测可为预测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转移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病人血清白蛋白(ALB)、碱性磷酸酶(ALP)水平预测腹腔镜根治术后淋巴结转移价值,寻找CRC病人术后淋巴结转移预测方法。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分析方法,纳入2017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CRC病人115例。全部病人均接受腹腔镜CRC根治术治疗,随访3年,末次随访时间截止至2022年9月。比较转移组和未转移组病人临床资料及血清ALB、ALP水平;采用点二列相关性检验、双变量Pearson相关系数和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ALB、ALP与CRC病人术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ALB、ALP预测病人术后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 完成研究的110例CRC病人中,有29例术后发生淋巴结转移,发生率26.36%。转移组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和ALP水平、分化程度(低分化)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血清ALB水平低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EA、CA19-9、ALP水平与CRC病人淋巴结呈正相关性(r=0.348、0.469、0.470,P<0.0...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研究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术后机体炎症反应的比较。方法回顾性的分析2013年10月1日至2016年10月31日于新昌县人民医院诊断为结直肠癌并行根治手术治疗的7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40例(腹腔镜组,n=40),开腹胃癌根治术的38例(开腹组,n=38)。对比两组病人临床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清扫淋巴结数目及住院日)及比较两组病人术前1天、术后1天和3天外周静脉血中炎症反应的指标: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C反应蛋白(CRP)。结果两组病人手术清扫淋巴结数目无统计学差异(P0.05);开腹组的手术时间显著小于腹腔镜组(P0.05);腹腔镜组的术后第一次通气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日优于开腹组(P0.05);术前1天两组患者的炎症反应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天两组患者的WBC、N、CRP均较术前升高,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比较,术后1天和3天时腹腔镜组WBC、N、CRP升高水平均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相对于开腹结直肠癌手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势及术后炎症反应轻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结肠镜诊治直肠癌合并结直肠息肉2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直肠癌合并结直肠息肉的发生率及腹腔镜结合结肠镜处理直肠癌合并结直肠息肉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腹腔镜、结肠镜处理直肠癌合并结直肠息肉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直肠癌患者结肠镜检查结直肠息肉检出率为24.10%,显著高于同期结肠镜检查结直肠息肉的总检出率12.19%(P<0.01)。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术前、术中行结肠镜息肉切除术14例;术前结肠镜下注射亚甲蓝标记或术中结肠镜引导下,腹腔镜行直肠癌根治术的同时行含息肉结肠部分切除术5例;直肠癌合并升结肠息肉恶变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同时行右半结肠切除术1例;息肉靠近直肠癌一并行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2例。结直肠息肉切除率为100%,无并发症发生。22例术后随访0.5~4年,2例死于肿瘤转移,20例存活,无肿瘤或息肉复发。结论:直肠癌患者合并结直肠息肉的发生率较高。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的术前或术中有必要行结肠镜检查,根据息肉情况选择结肠镜息肉切除或腹腔镜下息肉切除。  相似文献   

11.
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联合精准腹腔热灌注化疗的临床疗效。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30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5例,采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精准腹腔热灌注化疗+术后全身静脉化疗;对照组65例采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全身静脉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毒副作用的发生率和远期疗效。两组患者全身静脉化疗结束后,毒副反应(消化道、血液学、神经毒性、肝肾功能毒性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1年和2年,两组患者的复发转移率和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观察组术后复发转移率为21.54%(14/65),对照组为40.0%(26/65);观察组生存率为90.76%(59/65),对照组为75.38%(49/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联合精准腹腔热灌注化疗不增加术后毒副反应的发生率,且远期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经验. 方法经腹腔镜行结直肠癌根治术40例,Dukes A期21例,B期16例,C期3例.其中盲肠癌2例,升结肠癌4例,乙状结肠癌13例,直肠癌21例. 结果 40例均完成腹腔镜辅助手术,手术时间(110.8±23.5)min,术中出血量(150.4±23.2)ml.术后(12.2±3.8)h离床活动,(39.3±4.2)h肛门排气,随访2~72个月,平均38.5个月,除1例拒绝化疗,1年后肿瘤复发外,其余均未见肿瘤转移、局部复发、trocar处及小切口处肿瘤种植. 结论 Dukes分期A、B、C期的结直肠癌可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可以达到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的淋巴结廓清.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治疗结直肠癌35例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手术技巧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从2005年2月到2009年12月35例在腹腔镜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所有手术均与开腹手术相同的标准进行的。结果 33例病人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2例。平均手术时间185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80ml,平均住院时间为11天。全组病人住院期间无死亡。术后随访时间10-60个月(平均36个月),最长者5年。1例直肠癌患者发生盆腔局部复发,但均无远处转移和Trocar处、切口处肿瘤种植发生。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相比传统开放手术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肿瘤根治的彻底性、肿瘤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与传统开放手术相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3126-5p抑制靶基因LIM和SH3蛋白1(LIM and SH3 protein 1.LASP1)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法检测结直肠癌细胞株(HT-29、HCT116、LoVo、SW480)和正常肠黏膜上皮细胞(HIEC)中miR-3126-5p的表达水平。选择表达水平最低的细胞株作为实验对象,实验分为2组:阴性对照组(转染miR-NC)和miR-3126-5p组(转染miR-3126-5p),转染48 h后收集各组细胞。q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miR-3126-5p的表达水平。采用MTS法和划痕愈合实验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水平和迁移能力。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microRNA.org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分别预测和验证miR-3126-5p的靶基因。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靶基因的表达水平。计量资料以均数土标准差(Mean±SO)表示,两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正常肠黏膜上皮细胞(HIEC)相比,结直肠癌细胞株miR-3126-5p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表达水平最低的细胞株是HCT116细胞(P<0.01)。阴性对照组和miR-3126-5P组HCT116细胞中miR-3126-5p的表达分别为(1.05±0.16)和(7.91±1.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40,P<0.0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miR-3126-5p组HCT116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降低(P<0.05),迁移能力显著下降(t=4.52,F<0.01)。microRNA.org显示miR-3126-5p与LIM和SH3蛋白1(LASP1)基因mRNA存在互补结合位点。miR-3126-5p和L4SP/mRNA能够靶向结合(P<0.0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miR-3126-5p组H CT116细胞中L4SP/基因表达显著降低(t=4.56,P<0.01)。结论结直肠癌细胞株中miR-3126-5p呈低表达,miR-3126-5p能够通过抑制靶基因LASP1降低结直肠癌HCT116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术后肿瘤微转移的影响。方法 以细胞角蛋白20(cytokeratin,CK-20)mRNA为靶基因,运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方法(RT-PCR),检测48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肿瘤细胞数鞋的变化。结果 腹腔镜手术组术后外周血肿瘤细胞增加数量高于传统开腹手术组(P〈0.05)。腹腔镜手术组术后外周血肿瘤细胞数量增加的程度与患者年龄无关(P〉0.05)而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阳性率有明显的关系(P〈0.05)。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有增加术后肿瘤血行转移的危险性;PCNA≥50%的患者如果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发生血行转移的危险性更大。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辅助或手助结直肠癌根治术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总结腹腔镜根治术治疗13例结直肠癌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2年11月-2006年4月13例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资料。结肠癌10例,Duke’s A期4例,Duke’s B期6例;直肠癌3例,均为Duke’s A期。结果13例结直肠癌根据肿瘤大小分别采取腹腔镜辅助根治术10例,手助腹腔镜根治术3例,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无死亡病例。随访1—36个月,平均17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依据肿瘤大小和部位选择腹腔镜辅助或手助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可以保证手术的安全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由同一手术组完成的45例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和同期49例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的手术安全性、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恢复、肿瘤根治性随访结果.结果: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均无手术死亡病例.腹腔镜组在术中失血、术后恢复、住院时间、术后止痛药剂量、并发症发生率、进食时间明显优于开腹组(P<0.05),但在切除标本中淋巴结个数与开腹组无差统计学异(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检测2017年7月至2018年9月简阳市人民医院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90例(病例组)以及90名健康者(对照组)血清sICAM-1、外周血NLR水平,并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sICAM-1水平、外周血NLR差异。 结果病例组的术前血清sICAM-1、外周血NL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097、8.683,均P<0.01);发生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Ⅲ~Ⅳ期或分化程度低的结直肠癌患者中sICAM-1的表达水平较高(P<0.05);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外周血NLR值显著高于未发生转移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外周血NLR升高,并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09年1月18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16例,中转开腹手术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例,无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发生。术后随访4~30个月,无切口及穿刺孔种植转移。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具有操作安全、康复快、创伤小等优点,可以达到开腹根治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免疫功能水平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年于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治疗的12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根据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免疫指标水平,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是否存在差异.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