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胸腔镜肺癌肺叶切除术后应用双10F胸腔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科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213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使用的胸腔引流管管径不同分为A组(108例)和B组(105例),分别采用28F和双10F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比较两组围术期手术指标、术后疼痛VA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B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及引流管口Ⅰ级愈合率均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再置管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8h 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B组其他各时点VAS评分均低于A组(P<0.01)。B组术后追加止痛药物率显著低于A组(15.2%vs. 76.9%,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1),其中引流管口延迟愈合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10F胸腔引流管用于选择性胸腔镜肺癌肺叶切除术后胸腔引流安全可行,可显著减少引流量,缩短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单孔胸腔镜、多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老年病人早期非小细胞型肺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早期非小细胞型肺癌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单孔胸腔镜组(观察组)、多孔胸腔镜组(对照组)各45例,对比两种手术方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术后VAS评分(第1天、第3天)、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留置时间、术后胸管引流总量、平均住院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术后胸管引流总量、术后第1天VAS评分、平均住院天数方面与对照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第3天VAS评分更低、术后拔胸管时间更早,P0.05。两组病人均无呼吸功能衰竭、支气管胸膜瘘发生,术后肺部感染各有4例、肺不张各有6例、切口愈合不良(脂肪液化)各有1例,P0.05。随访期间,两组病人均无肿瘤复发转移发生。结论单孔胸腔镜术式治疗老年病人可切除的早期非小细胞型肺癌较多孔胸腔镜术式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程度低的优势,且在淋巴结清扫数目上与之无显著差异,在肿瘤根治方面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在经右胸行食管癌根治手术中,放置纵隔引流管对食管癌病人术后恢复、并发症发生及术后康复中临床意义。方法 2013年10月~2020年4月收治的食管癌病人62例,均行经右胸食管癌根治手术治疗,按术中引流管放置情况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研究组33例,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联合纵隔负压引流管。比较两组病人手术时间、术后胸管引流量、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肺部感染、吻合口漏发生率及吻合口愈合时间。结果两组病人手术时间、胸管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带管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5. 2%vs. 37. 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术后均有3例病人发生吻合口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 1%vs. 10. 3%,P 0. 05)。研究组吻合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26. 56±6. 18)天vs.(40. 13±8. 1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纵隔引流可以缩短胸管留置时间,减少食管癌术后吻合口漏病人肺部感染发生率,缩短吻合口漏愈合时间,利于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肺癌的安全性和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7—2016-04间收治的112例早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孔胸腔镜手术52例,常规2~3孔胸腔镜手术60例。记录并分析2组患者肿瘤大小、术后病理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组数、淋巴结清扫个数、胸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术后疼痛应用止痛药用量、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组数、淋巴结清扫个数、胸腔引流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长度、术后非甾体止痛药用量单孔组明显小于常规组(P0.01)。随访3~18个月,平均8.9个月,2组均无复发。结论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肺癌可达到常规胸腔镜手术同等疗效,而且切口小、疼痛轻、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腋前线第4肋间与腋中线第7肋间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单侧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病人96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第4肋间组37例,取腋前线第4肋间为手术切口;第7肋间组59例,取腋中线第7肋间为手术切口,切口长度均为2 cm。分析两组术中及围手术期各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均无改为多孔、中转开胸、死亡、术后感染、胸腔感染等事件发生。腋前线第4肋间单孔胸腔镜组的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漏气时间及疼痛时间、住院费用显著低于第7肋间手术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肋间组术中应用切割缝合器的个数少于第7肋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肋间组丝线结扎肺大疱个数多于第7肋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腋前线第4肋间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可行、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孔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胸腔镜治疗原发性肺癌患者9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单孔全胸腔镜手术45例为观察组,传统三孔全胸腔镜手术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各项参数情况。结果两组手术顺利完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中转率、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枚数及站数、术后胸腔引流量及术后病理Ⅰ期、Ⅱ期所占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胸腔引流管引流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术后使用负压机引流时间比对照组长(P0.05)。观察组总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尤其是在术中贵重耗材使用上,并且存在更大的手术切口延期愈合及气道损伤风险(P0.05)。对照组围手术期死亡1例。结论单孔全胸腔镜手术应用于肺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加快了术后周转,减轻了患者术后疼痛,但气道损伤及伤口延期愈合风险更高,增加了贵重耗材的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三维重建技术在肺癌患者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因肺部高危结节在安吉县人民医院行肺段切除的患者共60例,包含30例对照组和30例三维重建组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两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差异。结果 两组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与对照组相比,三维重建组手术时长缩小,术中出血量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维重建技术有助于缩短肺癌手术时间的术中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应用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肺切除+胸膜固定术治疗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肺切除+胸膜固定术治疗气胸36例,观察术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胸液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临床指标。结果〓36例患者电视胸腔镜手术均获成功,术后并发症为术后持续漏气,无手术死亡。手术时间83~176 min,引流液总量35~350 mL,平均住院时间6.8天。结论〓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肺切除术治疗气胸是安全的和有效的治疗方法,适合在基层开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与肺楔形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方法 2019~2020年早期肺癌病人65例,均行手术治疗,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肺段组32例,行胸腔镜肺段切除,楔形组33例,行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总引流量、术后携带胸腔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24小时及48小时疼痛程度、术后早期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肺段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总引流量、术后携带胸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均大于楔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小时、48小时疼痛程度、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与肺楔形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中均有效可靠,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3D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10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肺癌病人12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53例),观察组行3D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照组行2D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观察两组手术情况、淋巴结清扫数目和术后外科病理分期、肺功能指标、疼痛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小时引流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和术后外科病理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用力呼气肺活量1秒量(FEV1)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 97%)低于对照组(18. 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3D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肺癌可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24小时引流量,改善肺功能,减少疼痛,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改良的胸腔镜术后引流管固定和切口缝合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2020年2月~2020年10月我院肺部肿瘤科行胸腔镜下肺部手术病人202例,均采用改良的引流管固定和切口缝合方法。结果 所有病人均不存在明显渗液。这种改良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胸腔镜术后引流管口易渗液的问题,促进伤口快速愈合,减少术后瘢痕增生,从而改善切口美观度。结论 改良的胸腔镜术后引流管固定和切口缝合法在胸腔镜下肺部手术中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微孔"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定本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双微孔"三孔胸腔镜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三孔胸腔镜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胸腔管留置时间、术后3天引流量、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及清扫淋巴结个数);比较两组疼痛数字评分情况(NRS)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胸腔管留置时间、术后3天引流量以及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清扫淋巴结个数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2、3、7天的术后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3.33%)低于对照组(40.00%)(P0.05)。结论采用"双微孔"三孔胸腔镜手术切除肺叶,具有微创性,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减少并发症,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完全胸腔镜单向式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在I/Ⅱ期非小细胞肺癌切除中的优越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1年6月140例胸外科I、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组:70例采用不撑开肋骨,完全在电视胸腔镜下完成单向式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其中左肺上叶15例,下叶18例;右肺上叶10例,中叶10例,下叶17例。术后病理:鳞癌29例,腺癌41例。常规开胸(对照)组:70例采用常规后外侧切口进胸,行肺叶切除术+淋巴结清扫,其中左肺上叶14例,下叶20例;右肺上叶10例,中叶11例,下叶15例。术后病理:鳞癌30例,腺癌40例。观察两种手术方式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胸腔总引流量、切除淋巴结的数目、术后住院时间。结果VATS组手术时间85—200min,平均131.9min;手术出血量10—300ml,平均98.4ml;切除淋巴结5—31枚,平均17.4枚;胸腔引流管引流时间3~20d,平均6.0d;术后总引流量220~4710ml,平均1417.8ml;术后住院天数为7。17d,平均11.2d。常规开胸手术组手术时间106~210min,平均162.1min;手术出血量80~500ml,平均178.9ml;切除淋巴结10~22枚,平均17.0枚;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4—14d,平均7.2d;术后总引流量910~3500ml,平均1620.4ml;术后住院时间9—26d,平均为14.6d。结论全胸腔镜单向式肺叶切除术对于可切除的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此术式能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胸腔引流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能够完成纵隔及肺门淋巴结的清扫,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孔与两孔胸腔镜肺叶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肺癌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1月同一术者同期实施胸腔镜肺叶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179例,单孔组86例,两孔组93例。回顾性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前3天引流量、胸腔引流时间、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淋巴结站数、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住院费用、术后第3天及术后1个月疼痛评分等。结果 2组手术均顺利完成,均无增加操作孔或中转开胸病例。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量、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及住院费用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淋巴结清扫数目、站数,N2组淋巴结清扫数目、站数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孔组术后第3天及术后1个月疼痛评分低于两孔组[术后3天(24.9±10.7)分vs.(32.9±17.6)分,t=-3.696,P=0.000;术后1个月(12.0±8.5)分vs.(17.3±12.3)分,t=-3.395,P=0.001]。结论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能够很好地保护胸壁肌肉、肋间神经及血管,降低手术对机体的创伤,减轻术后疼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肺癌根治性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及纵膈系统淋巴结清扫术的8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三孔法手术,观察组实施单操作孔手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恢复时间、总引流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并发症发生率及疼痛程度等指标。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总引流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恢复时间、术后疼痛程度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操作孔胸腔镜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但对设备及胸腔镜医师操作技术熟练程度等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技术对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受治疗的早期肺癌患者共80例,根据严格病理筛选,其中行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患者40例,与同期传统开胸手术患者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拔出引流管时间、总引流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死亡现象出现。单操作孔组与传统开胸手术组比较,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手术时间无差异,但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引流时间、总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等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与传统开胸手术比较,单操作孔胸腔镜下手术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中创伤更小,恢复更快,具有较高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周围型肺癌单孔胸腔镜与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机体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胸腔镜戳孔将82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分为2组,各41例。观察组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照组行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结果 2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术后第3天的血清炎症因子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炎症反应轻,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传统开胸手术与单孔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创伤性血气胸患者的疗效。方法 50例创伤性血气胸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传统开胸手术组和单孔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组,对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情况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VATS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胸腔引流量、术后第7天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均低于传统开胸手术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传统开胸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单孔VATS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术中情况,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全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腔引流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腔引流放置的适当时间和正确的管理方法。方法:初次关节置换的80例患者,按术后引流管留置的时间,分成条件相似的实验组(24h组)和对照组(48h组),分别记录8、16、24、48h引流量,拔管时引流管末端、中段及最接近引流口的皮下段各剪下1.0cm送细菌培养。结果:24h组其8h、16h引流量分别占总引流量的81%和88%,48h组其8h、16h、24h引流量分别占总引流量的71%、79%h及92%,80例引流管末端和中段细菌培养均为阴性,24h组l例皮下段细菌培养阳性,48h组3例细菌培养阳性。切口全部I期愈合。24h组有5例,48h组有l例术后拔管后出现引流管口外渗淡黄色分泌物。结论:全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腔引流可在24h完成,若术后创口引流超过24h有增加术后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20.
陶艳娥  郑祥存 《腹部外科》2012,25(6):348-349
目的 探讨皮下持续负压引流术对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或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2001年7月至2011年9月行腹部手术的病人36例,随机分为传统方法组与负压引流组各18例,传统组按传统方法对液化或感染伤口进行部分拆线撑开,挤压切口下渗血、渗液填塞纱条引流换药,创面肉芽理想后二期缝合.负压引流组切口敞开清创放置负压引流管后缝合切口,连续3d无引流液且体温正常后拔管,术后常规时间拆线,均达到甲级愈合.结果 对照组切口完全愈合时间8~35 d,平均21 d;负压引流组切口愈合时间7~10d,平均8.2d;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腹部术后切口液化或感染采用敞开切口清创缝合并放置持续负压引流能早期达到切口愈合,简单、有效,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