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后常见的并发症[1]。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骨折患者逐年增多,预计到2050年髋部骨折患者将从目前每年150万例发展到450万例[2],其中需要THA治疗的患者约占90%[3]。目前认为DVT的形成原因分别为静脉壁损伤、静脉血流滞缓和血液高凝状态[4]。  相似文献   

2.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骨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以下肢骨折、多发骨折为主,数据统计显示骨科术后DVT发生率高达32%~68%,而肺血栓发生率约10%[1]。因此准确评估DVT高危人群,进行科学有效的预防,对降低DVT风险、加速术后康复意义重大[2]。西医治疗多采用卧床休息及腿部抬高、患肢冷敷、加压包扎、抗凝及溶栓等治疗,药物治疗虽能够抑制凝血酶活性,但长时间用药会增加出血风险,导致血小板减少,并且部分患者不耐受[3]。传统中医药治疗和预防DVT发生有一定优势,能够减轻肢体肿胀、疼痛等不适症状,改善下肢瘀血状态,促进侧支循环形成,调动机体抗栓机制、改善血液高凝状态,抑制炎性反应和抗氧化,抑制血小板聚集,修复内皮细胞抑制血栓形成,促进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3.
<正>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应用人工生物假体,将股骨颈骨折后的股骨头和髋臼进行置换,以恢复髋关节功能的治疗方法[1]。作为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成熟术式,可在早期减轻患者疼痛、减少患者卧床时间、恢复髋关节功能[2],在临床应用广泛。老年人在发生髋部骨折后,因术后卧床、患肢制动以及术中软组织、骨骼、静脉损伤、出血较多等因素的影响[3],导致静脉流速变缓、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更易于处于高凝状态,因此术后易诱发下肢水肿、疼痛、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等并发症[4];因此,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下地活动、功能锻炼、给予消肿、止痛、抗凝等治疗措施,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5]。  相似文献   

4.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纤维蛋白、血小小板、红细胞等血液成分在深静脉血管腔内形成凝血块(血栓),DVT多发生于下肢深静脉。近年来恶性肿瘤伴发DVT血栓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DVT又是导致肺栓寒的重要原因,严重者可发生猝死。现将我院24例肺癌并发DVT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血栓性静脉炎是外科常见的一种周围血管性疾病,表现为沿浅静脉循行处红、肿、热、痛,表面肉眼可见的索状静脉,可触及痛性索状硬条或硬结,以及患肢较为严重的不适和功能受限[1-2]。有数据显示0.75%~40%的患者发展为深静脉血栓,严重者甚至演变为肺栓塞[3]。绝大多数罹患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患者会进入慢性期,病情迁延难愈[4]。  相似文献   

6.
<正>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以关节软骨的变性、退化、破坏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退行性病变,常累及膝盖、髋关节和脊柱。OA不但会导致患者的关节疼痛、变形、关节活动范围受限,而且会显著提高心血管事件、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塞[1]、髋部骨折[2]及全因死亡率[3]的风险。目前全球已有超过3亿多人被骨关节炎疾病所影响,在我国4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原发性骨关节炎的总体患病率也已经高达46.3%[4],并且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已达2.54亿,占总人口的18.10%[5]。“十四五”期间中国人口老龄化会进一步加剧,骨关节炎的患病率也会随之上升。  相似文献   

7.
徐惠霞  纪恒胜 《河北中医》2011,33(11):1730-173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是临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属中医学脉痹、肿胀、瘀血流注等范畴。近年来,DVT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流速度减慢和血液成分改变是DVT形成的必要条件,为湿热流注于血脉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气滞则血凝结,瘀阻血脉而成,且好发于下肢。2008—12—2010—12,我们对32例下肢DVT患者实施辨证施护,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静脉系统非正常凝结,堵塞血管,造成血液回流不畅,常发生于手术后、以及多种原因造成肢体活动受限或长期卧床的患者,轻者下肢肿胀、疼痛,重者可致湿疹、溃疡和坏疽,甚至致残,而由血栓脱落引起的致死性肺栓塞则是临床常见的猝死原因之一[1]。目前我们已认识到,国内DVT发病率不少,甚至高于欧美国家[2],临床患者深受深静脉血栓病症的折磨,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科研工作者为了进一步研究深静脉血栓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法,在深静脉血栓动物模型制备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文章综述近年来鼠深静脉血栓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旨在为以后研究深静脉血栓动物模型制备方面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深静脉血栓(DVT)是常见的血管疾病[1],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好发于下肢,多见于骨科手术后。Colwel[2]报道骨科手术后在没任何预防  相似文献   

1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系统不正常的凝结,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该病属中医“脉痹”、“瘀血”、“肿胀”等范畴。DVT由创伤、手术、妊娠、恶性肿瘤及其他疾病长期卧床等因素,以致久坐久卧伤气,气伤则气行不畅,气滞则血凝,以致瘀血阻于络道,脉络阻塞不通,不通则痛;络道阻塞,营血回流受阻,水津聚而为湿,流经下肢则肿。《医宗金鉴》中曰:“人之气血周流不息,稍有壅滞,  相似文献   

11.
<正>血栓性浅静脉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周围血管病变,多见于四肢和胸、腹壁等部位,其主要表现为沿浅静脉循行处红、肿、热、痛,触及痛性索状硬条或硬结,表面肉眼可见的索状静脉,病久可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甚至发生肺栓塞而危及生命[1]。该病多由于血流缓慢、血管壁损伤以及血液高凝状态等引起,与创伤、药物、肥胖、长期站立、下蹲、久坐、久卧等紧密相关[2]。目前西医治疗多采取抗感染、抗凝、扩血管等治疗,虽有一定临床疗效,但其疗效并不显著[3]。研究显示传统中医药通过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温经通络、散风止痛等治疗方式治疗该病效果良好,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炎症反应、抗凝血、降脂以及改善血液流变学等紧密相关[4]。笔者2018 年 12 月—2020 年 7 月选取 104 例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清湿热化瘀膏外敷联合西药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下瘀血汤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是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过急性发作后,进入慢性期所具有的一组综合征。主要包括肢体肿胀、浅静脉曲张、足靴区色素沉着和溃疡形成[1]。我院用下瘀血汤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1996~1999年门诊和住院病人40例,全部符合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临床表现为下肢张力性肿胀,腓肠肌实验( ),下肢血管顺行造影示深静脉全程或部分充盈缺损或闭塞,主干完全再通。其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56±3.2)岁。 2 治疗方法 按肝郁火旺、瘀血阻络型和脾虚湿…  相似文献   

13.
下肢静脉曲张(VVLE)是周围血管的常见疾病,早期表现为下肢酸胀,病程长出现瘙痒、色素沉着,严重者出现湿疹和溃疡,甚至血栓[1]。腔内激光闭合术(EVLT)逐渐应用于临床,创伤小,恢复快,但存在隐神经受损和色素沉着等并发症[2]。研究发现高位结扎术联合EVLT效果更佳[3]。中医药在预防VVLE术后并发症方面有一定的作用。本研究对90例VVLE患者进行研究,观察通络凉血法对VVLE患者EVLT联合高位结扎术后并发症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髋关节置换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年龄超过40岁以上、体型肥胖、恶性肿瘤、下肢水肿或溃疡、静脉曲张、有吸烟史、术前72小时有制动史及糖尿病、冠心病、严重的COPD、既往有深部静脉血栓的患者,术后易于发生。特别是肿瘤切除并重建的患者,是发生DVT的极高危人群[2]。对高风险患者进行早期预见性护理,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和致残率的关键。针对下肢DVT的病因,可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预防静脉血液回流受阻、控制血液的高凝状  相似文献   

15.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治疗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治疗概况浙江省温岭市中医院陶鸿潮(317500)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临床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和压痛,表浅静脉曲张等症状。本病属中医的“脉痹”、“腿肿”、“瘀血流注”等范畴。80年代以来,国内用中医或中西医结合...  相似文献   

16.
张丽君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6):177-178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的一种常见急性病,其发病率约为周围血管疾病的40%,若不及时治疗,将造成不同程度的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影响生活和工作,甚至致残[1],因此,及早发现和预防DVT发生,降低其发病率和病死率至关重要。2008年1月-2009年3月我院收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49例,经过综合治疗并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患者均痊愈出院,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下肢骨折常会引起软组织损伤,从而导致肢体肿痛、关节活动不利,若不及时治疗,会引起患处皮肤坏死、感染、骨髓炎、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祖国医学认为下肢骨折筋骨受损,气血瘀滞,阻塞脉道,不通则痛,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肿消瘀退,气血运行畅通,骨折可续[1]。目前,临床上常采用低分子肝素钠改善凝血,抑制血栓形成,但药物引起的副作用也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8.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凝结于下肢深静脉,导致血管阻塞、血液回流障碍。该病会导致患肢静脉曲张、溃疡坏死、血栓延伸至下腔静脉,栓子脱落形成肺栓塞,严重者危及生命,是仅次于脑血管和冠状动脉疾病的第3大血管性疾病~([1])。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手术、创伤以及长期卧床的患者增多,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药物干预、外科手术和导管介入是常用治疗  相似文献   

19.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血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逐年增加。DVT发生后主要采用溶栓治疗。近两年来我科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联合经患肢足背静脉加压注射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the ex-tremity,DVT)形成是下肢骨折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多数患者因得不到及时的诊治,不仅影响了原发病的治疗效果,而且容易演变成血栓,形成后遗症,甚至发生致命性的肺栓塞[1]而危及生命。目前 DVT 的防治已被广大骨科临床医师广泛关注[2],这个潜在的致残或致命性疾病被公认为下肢骨折后严重并发症。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5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共54例,并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并发 DVT 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下肢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