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湖北钉螺视觉智能识别模型,评价不同训练策略用于钉螺图像识别的效果。方法 通过现场采集和互联网抓取构建钉螺及4种相似螺类数据集2 614幅,将其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基于深度学习技术建立智能识别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训练及测试,计算模型识别钉螺的精确率、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F1值、约登指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全新学习”、“迁移学习”、“迁移学习+数据增强”等3种不同训练策略对模型识别钉螺准确性的影响。结果 “迁移学习+数据增强”训练策略下,模型识别钉螺的精确率、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约登指数和F1值分别为90.10%、91.00%、97.50%、96.20%、88.50%、90.51%,均高于“全新学习”、“迁移学习”策略;“全新学习”、“迁移学习”、“迁移学习+数据增强”训练策略下,模型识别钉螺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01)。“迁移学习+数据增强”训练策略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最大(0.94)。结论 首次建立了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湖北钉螺视觉智能识别模型,钉螺图像识别准确性较高。“数据增强和迁移学习”训练策略有助于提高模型识别钉螺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预防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 在南陵县选择1个较重流行村实施"以机代牛"、"家畜圈养"、"改厕"或"建沼气池"等控制传染源措施.要求淘汰所有耕牛和菜牛,其它家畜圈养,所有住户建造粪便无害化处理厕所或沼气池,家庭普及自来水.结果 项目实施1年后.59.0%的耕牛被淘汰,57.6%的住户建立了无害化厕所,安全用水率29.1%,生猪全部实行了圈养;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下降了63.9%.耕牛感染率下降100.0%,感染螺密度下降100.0%.结论 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很好的预防血吸虫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预防血吸虫病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预防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在宣城市宣州区选择1个较重流行村实施"以机代牛"、"家畜圈养"、"改厕"或"建沼气池"等控制传染源措施。要求淘汰所有耕牛和菜牛,其它家畜圈养,所有住户建造粪便无害化处理厕所或沼气池,家庭普及自来水。结果项目实施1年后,全部耕牛被淘汰,所有住户建立了无害化厕所或沼汽池,安全用水率38.1%,生猪全部实行了圈养;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下降了61.7%,感染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均下降了100.0%。结论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很好的预防血吸虫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预防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在东至县选择1个重流行村实施"以机代牛"、"家畜圈养"、"改厕"或"建沼气池"等控制传染源措施。要求淘汰所有耕牛和菜牛,其它家畜圈养,所有住户建造粪便无害化处理厕所或沼气池,安装家庭自来水。结果项目实施1年后,全部耕牛被淘汰,所有住户建立了无害化厕所或沼汽池,家庭(户)自来水安装率74.6%,生猪全部实行了圈养。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下降了81.8%,感染螺密度下降了71.4%,钉螺感染率下降了和87.0%。结论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很好的预防血吸虫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以控制传染源为主预防血吸虫病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预防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在泾县选择1个重流行村实施“以机代牛”、“家畜圈养”、“改厕”或“建沼气池”等控制传染源措施。要求淘汰所有耕牛和菜牛,其他家畜圈养,所有住户建造粪便无害化处理厕所或沼气池,家庭普及自来水。结果项目实施1年后,96.1%的耕牛和30.8%的羊被淘汰,92.3%的住户建立了无害化厕所或沼汽池,安全用水率22.5%,生猪全部实行了圈养;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下降了91.5%,耕牛感染率下降100.0%,试点前后均未查获感染性钉螺。结论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很好的预防血吸虫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CT影像构建深度学习模型判定肺结核病灶的活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就诊的具有治疗前、中和后时间点的CT影像资料的肺结核治愈患者(102例),按照8∶2的比例将病灶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另外,于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在同一家医院前瞻性纳入肺结核治愈患者(72例),在治疗前、中和后时间点纳入CT资料作为独立验证集。通过迁移学习方式进行深度学习模型构建;采用掩膜区域卷积神经网络(Mask R-CNN)架构实现病灶自动分割及活动性判定。基于三维病灶标签进行模型训练,通过计算测试集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并与独立验证集比较,评估模型对肺结核病灶活动性的判定效能。结果:回顾性队列共纳入符合标准的肺结核治愈患者102例,共收集到770份CT影像资料;332个病灶为活动性,464个病灶为非活动性。前瞻性队列纳入肺结核治愈患者72例,共收集到540份CT影像资料。基于迁移学习的Mask R-CNN深度学习模型计算,测试集的AUC为87.5%,敏感度为85.7%,特异度为78.6%;独...  相似文献   

7.
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预防血吸虫病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预防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 在安徽省10个重流行县各选择1个较严重流行村实施"以机代牛"、"家畜圈养"、"改厕"或"建沼气池"等控制传染源措施,要求淘汰所有耕牛和菜牛,其他家畜圈养,所有住户建造粪便无害化处理厕所或沼气池,家庭普及自来水.结果 项目实施1年后,10个试点村牛、羊、猪、犬等传染源饲养量分别下降92.7%、70.8%、14.3% 和20.2%.76.0%的住户建造了无害化厕所或沼气池,安全用水率75.9%,生猪全部实行了圈养;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下降75.8%,牛血吸虫感染率下降79.8%,感染螺密度下降75.0%,钉螺感染率下降60.0%.结论 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很好的预防血吸虫病效果,值得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时间序列模型分析与预测湖南省君山区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趋势,为湖沼型血吸虫病的控制与消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96~2016年湖南君山区的血吸虫的疫情数据,绘制湖南省君山区20年来的人群、家畜血吸虫感染率的时序图,对君山区的人群、家畜血吸虫感染率进行ARIMA模型拟合,并预测2017~2020年人群、家畜血吸虫感染率的变化趋势。结果君山区1996~2016年疫情呈下降趋势,人群感染率下降94.86%;家畜感染率波动大,至2016年家畜感染率降为0。时间序列分析显示,人群血吸虫感染率最优拟合模型为ARIMA(0,1,0)模型,家畜血吸虫感染率最优拟合模型为ARIMA(1,0,0)模型,两个模型实际值均处于预测值95%CI内,拟合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7~2020年预测值显示,人群感染率持续维持在低流行状态,而家畜感染率呈现反弹上升。结论君山血吸虫病疫情处于历史最低水平,但需持续加强传染源控制,严防疫情反弹。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雷达遥感影像数据提取水体信息的方法,快速有效地识别因洪水导致钉螺扩散的血吸虫病传播潜在风险区域。方法采集安徽省当涂县2020年5月15日汛前和7月16日洪水高峰期间两景哨兵一号(Sentinel-1A)卫星合成孔径雷达(SAR)影像数据,采用双极阈值分割方法,构建洪水淹没区域提取模型。收集安徽省2016年钉螺调查数据,建立当涂县钉螺分布空间数据库,随机选取75%和25%钉螺分布数据模型训练数据集和验证数据集,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阈值判别方法,构建钉螺孳生点生态环境特征提取模型,识别洪灾后血吸虫病传播潜在风险区域。结果当涂县汛前水体面积约为228.07 km2,洪水高峰期水体面积约为259.26 km2,洪灾导致的水体面积扩大约13.67%。判别洪灾后钉螺潜在扩散地主要分布在当涂县原有钉螺环境相毗邻的江心乡、石臼湖西岸湖阳、大陇、塘南和乌溪乡等地,以及河道相连的内陆田地等区域。对比验证集钉螺实际分布与模型分析结果,模型准确率为82%。结论基于Sentinel-1A雷达影像提取水体信息并用于识别洪灾后血吸虫病传播潜在风险区域是可行的。洪灾后钉螺在水淹区域存在扩散孳生风险,需在重点区域开展有针对性的监测和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1985–2018年上海市松江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监测数据,为今后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1985–2018年上海市松江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的钉螺调查、人群和家畜监测查病、健康教育等资料,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1985–2018年上海市松江区共监测发现有钉螺分布镇8个、有螺村68个,有螺环境1 462处、总面积96.399 hm2;其中在原血吸虫病非流行区新查出有螺镇4个、有螺村59个,新发现有螺面积60.161 hm2。共查获钉螺26 148只,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有钉螺分布环境以河道、沟渠和田地滩为主,分别占45.28%、 33.17%和21.55%。共开展人群血吸虫病血清学检测245 955人·次,血检阳性率为0.03%;开展血吸虫病原学检测37人,发现血吸虫感染者3例,均为外来输入性慢性血吸虫病例。开展家畜血清学检测9 109头·次,未发现血吸虫感染家畜。居民和学生血防知识知晓率和正确行为形成率多数年份达80%以上。结论 上海市松江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总体巩固,但仍有残存钉螺、钉螺扩散、外来传染源输入等血吸虫病传播与流行风险因素存在。今后应及时调整监测重点,加强钉螺和传染源监测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构建监测上消化道盲区的智能内镜影像分析系统,并验证其监测性能。方法 回顾性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16—2020年的上消化道内镜图片87 167张(数据集1),其中训练集75 551张,测试集11 616张;回顾性收集来自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16—2020年的咽部图片2 414张(数据集2),其中训练集2 233张, 测试集181张。分别构建上消化道盲区监测27分类模型(模型1,区分图像为咽部、食管、胃腔等27个解剖学部位)、咽部盲区监测5分类模型(模型2,区分上颚、咽后壁、喉部、左梨状窝、右梨状窝)。基于数据集1、2对上述模型进行训练和图片测试,基于keras框架的EfficientNet‑B4、ResNet50、VGG16模型进行训练。进一步回顾性收集来自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21年的完整上消化道内镜检查视频30个,在视频中测试模型2盲区监测性能。结果 模型1在图片中识别上消化道27个解剖学部位准确率的横向对比结果显示,EfficientNet‑B4、ResNet50、VGG16在上消化道盲区监测27分类模型的平均准确率分别为90.90%、90.24%、89.22%,其中EfficientNet‑B4模型的表现最优,EfficientNet‑B4模型各个部位监测的准确率介于80.49%~97.80%。模型2在图片中识别咽部5个解剖学部位准确率的横向对比结果显示,EfficientNet‑B4、ResNet50、VGG16在咽部盲区监测5分类模型的平均准确率分别为99.40%、98.56%、97.01%,其中EfficientNet‑B4模型的表现最优,其各个部位监测的准确率介于96.15%~100.00%;模型2在视频中识别咽部5个解剖学部位的总体准确率为97.33%(146/150)。结论 基于深度学习构建的可监测上消化道盲区的智能内镜影像分析系统,耦合了咽部盲区监测及食管、胃腔、十二指肠盲区监测功能,在静止图像及视频中均具有较高识别准确率,有望应用于临床辅助医生实现上消化道视野全覆盖。  相似文献   

12.
<正>脑卒中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是全球人口死亡第二位原因,致残的第三位原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脑卒中最常见的类型,占60%~70%,全球年发病人数高达1200万,我国发病率居世界首位,年发病人数达383万[1-2]。近年来,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基于不同的模式识别算法,利用大数据进行监督学习或非监督学习,有助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缺血改变识别、责任血管定位、梗死和缺血定量及发病时间预测。本研究对人工智能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影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人工智能常用算法人工智能学习方法种类繁多,其中在医学领域最常用的是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机器学习是应用算法来解析、学习数据,对真实世界中的事件做出决策和预测,其特点在于需要利用大量的数据来训练模型。机器学习传统的算法包括支持向量机、决策树、线性回归、逻辑回归、神经网络等。随着算法的进步及计算机硬件设备的优化,2006年提出的深度学习算法可以建立、模拟人脑进行分析学习的神经网络,并模仿人脑的机制来解释数据,其特点在于试图模仿大脑神经元之间传递,处理信息的模式。神经网络是深度学习主要的算法和手段,核心思想是模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目的 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在湖北省四湖地区的防治效果。方法 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 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湖地区9个县 (市、 区) 开展改水管粪、 以机代牛、 家畜圈养、 人畜化疗、 易感地带灭螺、 硬化沟渠等综合 防治措施的实施情况。对比实施前后血吸虫病疫情变化。结果 结果 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防治新策略实施7年来, 四湖地区 三格式厕所、 沼气池及安全用水覆盖率分别为42.00%、 23.16%、 93.76%。硬化沟渠1 960条, 消灭钉螺面积1 378.42 hm2 。 接受血吸虫病防护知识教育 3 524 818人, 占总人口数的92.17%。采取主动防护措施预防血吸虫感染516 636 963人次, 人 群、 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年平均下降率分别为24.42%、 38.38%。流行村数下降了4.77%, 有螺村数下降了7.05%, 有螺村占流 行村的比例为63.19%~66.21%, 钉螺面积下降了90.35%。晚期血吸虫病人数下降了5.55%, 病死率下降了1.24%, 急性血 吸虫感染率下降至0。一类和二类重度流行村减少至0, 三类村减少了10.22%, 四类村增加了66.38%, 五类村减少了 0.22%, 传播控制目标如期实现。结论 结论 在四湖地区实施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血吸虫病防治新策略能有效控制血吸虫病 疫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1985–2018年上海市松江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监测数据,为今后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1985–2018年上海市松江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的钉螺调查、人群和家畜监测查病、健康教育等资料,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1985–2018年上海市松江区共监测发现有钉螺分布镇8个、有螺村68个,有螺环境1 462处、总面积96.399 hm2;其中在原血吸虫病非流行区新查出有螺镇4个、有螺村59个,新发现有螺面积60.161 hm2。共查获钉螺26 148只,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有钉螺分布环境以河道、沟渠和田地滩为主,分别占45.28%、 33.17%和21.55%。共开展人群血吸虫病血清学检测245 955人·次,血检阳性率为0.03%;开展血吸虫病原学检测37人,发现血吸虫感染者3例,均为外来输入性慢性血吸虫病例。开展家畜血清学检测9 109头·次,未发现血吸虫感染家畜。居民和学生血防知识知晓率和正确行为形成率多数年份达80%以上。结论 上海市松江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总体巩固,但仍有残存钉螺、钉螺扩散、外来传染源输入等血吸虫病传播与流行风险因素存在。今后应及时调整监测重点,加强钉螺和传染源监测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利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DCNN)构建的人工智能技术在上消化道内镜检查部位识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19年1月—2021年6月间的21 310张上消化道内镜图片, 其中19 191张图片用于深度学习构建部位识别模型, 其余2 119张图片用于验证。比较两种DCCN网络构建的模型在上消化道30个部位识别上的性能差异, 一种是由Inception-ResNetV2(ResNetV2)构建的传统的ResNetV2模型, 另一种是由Inception-ResNetV2 and Squeeze-Excitation Networks(RESENet)构建的混合神经网络RESENet模型, 主要观察指标包括识别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ResNetV2模型识别上消化道30个部位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62%~99.10%、30.61%~100.00%、96.07%~99.56%、42.26%~86.44%和97.13%~99.75%,...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综合防治模式,为制定消除血吸虫病策略提供借鉴。方法 2011–2015年选择四川省5个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作为综合防治示范区,根据各示范区的流行特点、经济水平和整体发展规划,分别制定创建目标、策略和措施,并对实施后血吸虫病防治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2011–2015年四川省5个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综合防治示范区建立了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模式的保障体系及“一体化城乡统筹”、“系统化生态治理”、“集约化生态农业”、“科学化血防管理与健教”及“生态化民族循环型经济”等5个生态化、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模式。自实施以来,钉螺孳生环境彻底改变;截至2015年,累计治理历史有螺环境达92.0%,安全饮用水覆盖率均达到100.0%,家畜圈养率均达到95.0%以上;2011–2015年卫生厕所覆盖率分别提升93.0%、96.8%、78.8%、87.1%和82.0%;示范区农民平均收入增长32.7%。示范区居民血吸虫病血检阳性率从2011年的3.1%下降到2015年的1.6%,粪检均未发现阳性;存栏耕牛数逐年下降,粪检均未发现阳性。2011–2013年示范区查出有螺面积分别为398.7、108.2 hm2和52.9 hm2,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2014年后未再查见钉螺。2011–2015年示范区居民血防知识知晓率及正确行为形成率逐年提升。结论 四川省5个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模式符合当前山丘型流行区防治工作需求,实现了控制血吸虫病传染源、发展经济、社会进步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为最终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目标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九江市血吸虫病疫情状况及变化趋势,为制定下一步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08-2014年九江市血吸虫病防治数据,建立数据库,分析流行区范围变化、人畜感染率、血吸虫急性感染和突发疫情、感染性钉螺环境等指标。 结果 2014年与2008年相比,人、耕牛血吸虫病感染率分别下降了98.40%、92.54%,感染性钉螺面积从103.24 hm2下降为0,有螺框出现率与活螺密度分别从14.86%和0.334 5只/0.1 m2下降至6.89%和0.126 5只/0.1 m2。除2011年及2014年外,各年度均有血吸虫急性感染病例发现。 结论 九江市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防治策略效果显著,但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仍然存在,仍需加强风险控制及防控措施的落实。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芜湖市2009–2018年血吸虫病疫情,为调整、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9–2018年芜湖市血吸虫病疫情数据,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9–2018年芜湖市人群血吸虫病患病率从2009年的0.450%下降至2018年的0.035%,下降了92.22%(χ2 = 16 128.307,P < 0.01);家畜血吸虫感染率从0.483%下降为0(χ2 = 27.570,P < 0.01)。有螺面积由2009年的1 501.07 hm2增加到2018年的4 408.62 hm2,增加了193.70%。自2012年起未查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自2016年起未再发现粪检阳性血吸虫病病人和病畜。结论 目前,芜湖市血吸虫病疫情已处于低流行状态,但有关血吸虫病流行与传播的因素依然存在。今后仍应加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完善和加强监测体系和应急响应机制,以巩固血防成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深度学习技术在肠镜电子染色模式下辅助内镜医师鉴别结直肠腺瘤浸润深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1月—2021年6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和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的3 714个病例的13 246张电子染色图像, 构建深度学习模型, 对结直肠腺瘤的黏膜下深层浸润和非深层浸润进行鉴别, 并在独立测试集与外部测试集中验证模型的性能。使用完整的测试集对比5名内镜医师与深度学习模型的诊断水平。前瞻性收集2021年1—6月来自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35个高清内镜视频, 验证在模型辅助下内镜医师的诊断效果。结果该模型在图片测试集中的准确率93.08%(821/882), 约登指数0.86, 优于内镜医师[最高者分别为91.72%(809/882)和0.78]。在视频中该模型的准确率达97.14%(34/35), 约登指数0.94。在模型辅助下, 内镜医师的准确率显著提升[最高者97.14%(34/35)]。结论本研究开发的基于深度学习的结直肠腺瘤浸润深度鉴别系统能够准确地识别黏膜下深层浸润病灶, 辅助内镜医师提升识别深层浸润病灶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介绍一种基于住院患者心电图及临床特征开发的机器学习模型, 用于诊断反射性晕厥。方法入选2018年6月20日至2022年5月11日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住院治疗的晕厥患者, 经过临床评估和调查研究获得相关基线资料。确定了晕厥患者的15个特征, 并进行特征排序。采用不同的机器学习方法构建反射性晕厥的诊断模型, 如Logistic回归分析、感知机、支持向量机、决策树、随机森林和K最近邻算法等方法。结果最终入选410例患者, 首次晕厥事件的年龄(64.5±14.6)岁, 其中男236例(236/410, 57.6%), 65例患者确诊为反射性晕厥。纳入特征重要性排序结果位于前4位的特征构建模型, 随机森林模型诊断反射性晕厥的性能最佳, 曲线下面积为0.644, 精确率(Precision)、召回率(Recall)和F1得分(F1 score)分别为0.794、0.849和0.791。结论人工智能算法能够识别反射性晕厥, 可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筛查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