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瘤袋与右房搭桥吻合治疗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术后出血杨辰垣,蓝鸿钧,孙宗全,张凯伦,刘成硅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切除手术后出血,用常规方法往往难以控制。1993年3月~1994年12月我们采用Cabrol手术方案连续为3例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作了手术。其中...  相似文献   

2.
正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病情凶险,病变广泛,涉及的重要器官多,外科手术技术难度大,术后早期并发症仍然是主动脉夹层病人医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关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病人术后并发胰腺炎,国内外鲜有报道。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山西大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对71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病人行"孙氏"手术[1],其中3例术后并发胰腺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覆膜支架主动脉腔内修复治疗主动脉夹层78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的疗效。方法2001年6月至2005年5月,行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主动脉夹层78例。男71例,女7例;年龄31~80岁,平均(52.7±12.3)岁。StanfordB型76例,StanfordA型2例。术后随访1~47个月,平均(13.0±10.1)个月。建立数据库,分析其临床特点及疗效。结果近端内漏5例;升主动脉夹层5例,其中1例术中发生,4例分别在术后1、7d、5、13个月发生。术后30d内死亡4例(5.1%),2例死于升主动脉夹层破裂,1例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死于脑出血。术中脑梗塞1例。5例病人因覆膜支架远端再发现破口,行二次腔内修复术。1例因内漏行二次腔内修复术。随访期死亡3例(3.8%),分别死于消化道出血、升主动脉夹层破裂和死因不明。结论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方法,但远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重建后肠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诊断和手术中的情况。结果6例均在全身麻醉下剖腹探查,术中见均为腹主动脉一小肠瘘所致肠出血。在瘘口上下方阻断主动脉,控制出血后行动脉瘘口修复、肠瘘口周围小肠部分切除术。1例术后11d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5例获得临床治愈。随访1~10年,1例手术后1年死于脑出血,1例肿瘤复发再次术后1年5个月死于急性心肌梗塞,余3例随访5年以上均健康存活。结论主动脉重建后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均为主动脉-肠瘘,结合影像学检查可得出正确诊断,手术修复主动脉和肠道瘘口是治疗该病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经验、手术时机、方式,以提高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8年来外科手术治疗的29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治疗的主要原则为切除内膜撕裂、易破裂的部分主动脉,修复剥离内膜,再用人工血管移植成形或置换,再建主动脉管道,同期处理合并的心瓣膜、心肌缺血病变。结果全组急诊手术13例,亚急诊(限期)手术16例。术后早期死亡2例(6.9%),其中1例术后死于严重心律失常,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二次开胸止血6例,发生肺部感染、呼吸衰竭3例,延迟苏醒4例,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均经相应的处理治愈出院。随访24例(88.9%),随访时间23.6±10.1个月,1例行Bentall手术后16个月发生心内膜炎伴脑出血死亡,1例全弓置换 升主动脉置换术后26个月猝死,其余患者生活质量良好。结论尽早手术是降低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病死率的关键,根据夹层破口的位置、累及范围、主动脉瓣及根部增宽情况来选择相应的术式,以简化的手术、良好的疗效为原则。  相似文献   

6.
持续腹腔冲洗引流治疗消化道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持续腹腔冲洗引流治疗术后消化道瘘的效果。方法2002年10月至2005年3月对12例术后消化道瘘病人在B超定位局麻下经皮穿刺置管或经原手术切口破渍处放置腹腔冲洗管和引流管,进行持续腹腔冲洗引流,同时给予营养支持治疗。结果全组病人的消化道瘘均治愈,瘘道愈合所需的平均时间为36d。治疗过程中,1例病人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另1例出现腹腔出血,无腹腔感染、皮肤破溃感染及脓毒症等并发症。结论持续腹腔冲洗引流是一种创伤小、简单有效的治疗术后消化道瘘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带膜支架植入治疗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经验。方法 我科1999年5月至2005年12月为15例DeBakeyⅢ型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作血管腔内带膜支架植入治疗,并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15例病人共用带膜支架22个,手术技术成功率100%。6例患者术中出现内漏,植入第二枚支架后漏口封闭。1例术后3月复查发现支架移位,再植入带膜支架后治愈。3例术后死亡,死因为心律失常,呼吸功能衰竭。治愈12例,平均随访20个月。所有患者内膜破裂口全部完全封闭,假腔内血栓形成无内漏,假腔均明显缩小。结论 带膜支架血管腔植入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长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DeBakey I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2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DeBakey I型主动脉夹层的最佳治疗方法和手术时机。方法分析我院1996年1月至2006年1月手术治疗的28例DeBakeyI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资料,其中Bentall手术12例,升主动脉置换8例,升主动脉置换+主动脉弓全弓置换+术中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4例,其他术式4例。结果术后共发生各种并发症8例,其中术后因大出血再次开胸止血1例,呼吸功能不全3例,各种心律失常4例,低心排血量2例,脑死亡1例,因无尿、。肾功能不全行血液透析1例。术后30d内死亡3例,死亡原因:出血,肾功衰竭,脑死亡合并循环衰竭死亡各1例。手术死亡与术前病变累及主动脉范围广,采取的手术方式,合并严重并发症有关。随访20例,随访3个月~8年,随访中死亡2例;其余生活质量良好。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DeBaky I型主动脉瘤较为理想的方法。恰当的手术时机、合理的手术方法、提高手术技巧、加强重要器官功能的保护将有利于提高DeBaky I型夹层动脉瘤外科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食管癌术后再发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16例食管癌术后再发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病人均成功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发生,累计住院时间18~38天。术后肺部感染者2例,呼吸衰竭者1例,颈部吻合口漏1例,经保守治疗后治愈。术后随访均可正常进食,未发现肿瘤复发转移。结论 对于食管癌术后再发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病人,若病变较为局限,外科手术治疗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1年3月至2003年9月间,应用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Ⅲ型夹层44例和Ⅰ型主动脉夹层1例。45例主动脉夹层共应用56个支架型人工血管行近侧内膜破口封堵,1例同时行远侧内膜破口手术关闭,1例远侧破口以分叉的支架型人工血管封闭。结果 所有病人均获得技术成功。围手术期死亡2例,1例术后12h后死于脑出血,1例术后10d死于假腔破裂;1例手术后半年死于细菌性心内膜炎。结论 支架型人工血管行Ⅲ型主动脉夹层和破口在降主动脉的Ⅰ型主动脉夹层破口封堵术较传统手术安全,其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的护理要点。方法对38例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采用ESD治疗,配以熟练的配合和细致的护理。结果术中7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予热活检钳止血后出血停止,2例迟发性出血,量较少,药物治疗及禁食后症状好转。术中出现穿孔2例,其中1例送外科手术治疗,另1例用钛夹夹闭后胃肠减压,24小时后症状缓解。术后无出现穿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ESD是治疗消化道粘膜下肿瘤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熟练的术中配合及细致的护理是顺利完成ESD及减少并发症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2.
肠血管畸形致下消化道出血4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纪伟  曾勇 《腹部外科》2010,23(3):144-146
目的探讨肠血管畸形致下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42例肠血管畸形所致下消化道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选择性血管造影确诊35例(83.3%)。经血管造影后介入治疗治愈28例(66.7%),经内镜治愈1例(2.4%),手术治愈13(31.0%)例。结论选择性血管造影加血管介入栓塞术是诊断和治疗肠血管畸形的首选有效手段,外科手术切除病灶仍是治疗肠血管畸形出血最可靠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依据监护大数据精准防护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消化道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123例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发生消化道并发症26例,包括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肠麻痹、应激性胃肠溃疡出血、肠缺血坏死,依据监护大数据对其实施精准护理。结果 97例顺利痊愈出院;26例发生消化道并发症,呼吸机使用时间8~145 h,住ICU时间87~281 h,均痊愈出院,无1例死亡。结论 监护大数据可帮助医护人员及时获得风险预警信息,及时干预,预防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消化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的最佳治疗方法和手术时机。方法分析我院1996年1月至2006年1月手术治疗的28例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资料,其中Bentall手术12例,升主动脉置换8例,升主动脉置换 主动脉弓全弓置换 术中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4例,其他术式4例。结果术后共发生各种并发症8例,其中术后因大出血再次开胸止血1例,呼吸功能不全3例,各种心律失常4例,低心排血量2例,脑死亡1例,因无尿、肾功能不全行血液透析1例。术后30d内死亡3例,死亡原因:出血,肾功衰竭,脑死亡合并循环衰竭死亡各1例。手术死亡与术前病变累及主动脉范围广,采取的手术方式,合并严重并发症有关。随访20例,随访3个月~8年,随访中死亡2例;其余生活质量良好。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DeBaky型主动脉瘤较为理想的方法。恰当的手术时机、合理的手术方法、提高手术技巧、加强重要器官功能的保护将有利于提高DeBakyⅠ型夹层动脉瘤外科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胸主动脉夹层术后监护与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134例行胸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术后入重症监护室(ICU)进行系统监护.根据患者的各系统状况和主动脉夹层特点,给予相应的支持对症治疗,尽早积极有效地防治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结果 平均ICU停留时间(78±53)h;术后死亡5例;一过性脑功能紊乱19例,延迟苏醒1例,脑血管意外3例,截瘫1例;低氧血症31例;心肌缺血1例,室性心律失常2例;术后肾功能衰竭1例;血管吻合口出血二次开胸止血4例;术后感染3例.结论 术后加强各系统的监护,尽早对高危因素分析与评估,有效预防、积极处理各系统并发症,是胸主动脉夹层患者顺利康复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后并发A型夹层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自2013年11月至2018年3月,南京鼓楼医院外科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TEVAR术后并发的A型夹层患者14例,其中男13例、女1例,年龄24~66(52±3)岁,合并高血压13例,糖尿病2例,马方综合征1例。所有患者在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下施行手术,近心端13例行升主动脉置换术,1例行Bentall术。共实施全弓置换加象鼻手术13例,弓部开窗支架植入术1例。结果全组无死亡,1例术后右上肢单瘫,1例术后血行感染,1例出现右侧偏瘫及肾功能不全行肾脏替代治疗。随访6~45个月,随访期间1例患者术后1个月因原介入支架远端胸降主动脉发生新的夹层再次行TEVAR,其余患者CT血管造影检查未见吻合口造影剂渗漏及人工血管扭曲。结论 B型主动脉夹层TEVAR术后并发A型夹层及时给予外科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成人主动脉缩窄的手术方式、手术效果、随访结果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至2015年3月我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40例成人主动脉缩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16~57(26.3±11.0)岁,根据手术前后上下肢平均压差的变化及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等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4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1例合并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患者术后死亡,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随访12~36个月,术后上下肢平均压差较术前均明显缩小。至出院时仍有6例患者存在高血压,需要持续药物治疗。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成人主动脉缩窄的有效手段。合并心内畸形者应用解剖外旁路转流技术同期手术处理主动脉缩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主动脉断端加固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改进急性主动脉夹层手术中对主动脉断端加固处理的方法,探讨该方法的有效性。方法华西医院胸心血管外科在主动脉夹层手术中对主动脉夹层断端加固方法在传统"三明治"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28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采用改良主动脉夹层断端加固法施行手术。其中10例用外膜向内翻转折迭加固断端,另18例在夹层中(内外膜之间)和内膜内侧放置条形毛毡或心包条,缝线加其固定加固夹层断端;并观察吻合口出血情况和术后早期转归。结果全组患者无出血并发症;手术死亡2例,1例为术中、术后出现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另1例于术后1周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仅2例患者出现苏醒延迟,其他均无神经系统并发症,无胸骨和手术切口相关并发症。26患者经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改良主动脉断端加固方法除了能达到加固夹层断端的目的外,还可以很清楚地发现吻合口上的出血点,从而施行有效的缝合止血。该方法实施方便、有效,值得在临床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主动脉病变腔内修复术中对于导入动脉的外科处理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管外科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63例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主动脉夹层33例,腹主动脉瘤25例,主动脉假性动脉瘤5例。结果 导入动脉分别选用股总动脉57例,髂外动脉6例。动脉切口单纯修补38例,动脉成形后修补16例,内膜剥除加单纯修补4例,动脉部分切除后行端端吻合4例,人工血管置换1例。62例病人获得成功,1例术中死亡。所有成功施行腔内隔绝术的病人中,1例术后出现导入动脉假性动脉瘤,通过再次手术治愈;2例术后出现患侧下肢轻微缺血症状,经造影证实为吻合口狭窄,予以保守治疗治愈,其他病人未出现并发症。 结论 术前详尽的评估,术中仔细的保护,术后根据情况及时进行相应处理,可有效防治导入动脉相关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血管腔内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附1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带膜支架植入治疗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经验.方法我科1999年5月至2005年12月为15例DeBakeyⅢ型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作血管腔内带膜支架植入治疗,并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15例病人共用带膜支架22个,手术技术成功率100%.6例患者术中出现内漏,植入第二枚支架后漏口封闭.1例术后3月复查发现支架移位,再植入带膜支架后治愈.3例术后死亡,死因为心律失常,呼吸功能衰竭.治愈12例,平均随访20个月,所有患者内膜破裂口全部完全封闭,假腔内血栓形成无内漏,假腔均明显缩小.结论带膜支架血管腔植入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长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