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对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术后继发骨折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4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9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其中男34例,女56例;年龄56~78岁,平均(64.11±4.87)岁.根据PKP术后是否继发骨折分为骨折组和未骨折组,在侧位X线片上进行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参数测量,并进行组间分析比较.结果 PKP术后继发骨折17例,发生率18.88%;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参数中,两组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胸腰联合角(thoracolumbar joint,TLJ)、矢状面偏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局部后凸角(local kyphosis,LK)、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K、TLJ、SVA、PI、SS是PKP术后继发骨折的危险因素.结论 OVCF患者PKP术后继发骨折的概率较高,受到TK、TLJ、SVA、PI、SS等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参数的影响,术中可考虑降低相关参数值,矫正矢状面过度正平衡以减少继发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及不同压缩程度下对脊柱楔形角和后凸角的纠正,为不同压缩程度下最佳术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04年4月至2010年1月治疗的123例OVCF患者,分别采用PVP治疗(60例)和PKP治疗(63例),两组患者基线学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根据Genant等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压缩椎体分为轻度(A级)、中度(B级)和重度(C级)压缩,评价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楔形角、后凸角的改善情况及两种术式的效果.比较不同压缩等级下两种术式间VAS评分、楔形角、后凸角的改善.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VAS评分均明显改善,楔形角、后凸角均矫正,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术式对VAS评分改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P对楔形角和后凸角的矫正效果优于PVP,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压缩程度下的患者两种术式间的VAS评分改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级患者两种术式楔形角和后凸角的矫正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级患者中PKP组楔形角和后凸角的矫正均优于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KP和PVP都能明显缓解OVCFs患者的疼痛,纠正楔形角和后凸角,恢复脊柱全长的生理曲度.但PKP能更好地纠正楔形角和后凸角,尤其是在重度压缩骨折情况下.  相似文献   

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8):1642-1646
[目的]探讨矢状位脊柱骨盆参数与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邻近节段新发骨折的关系。[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2月,35例患者因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接受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rbroplasty,PVP)治疗,根据随访患者有无新发邻近椎体骨折,分为新发骨折组和无新发骨折组,分别测量这两组患者的骶骨角(sacral slope,SS)、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骨盆指数(pelvic incidence,PI)、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脊柱骶骨角(spinosacral angle,SSA)、矢状面垂轴(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骨密度(BMD)。[结果]首次PVP术后未再骨折组的患者有20例,术后至末次随访有新发椎体压缩骨折的患者有15例。术后3 d,新发骨折组PI(67.38±14.25)°,无新发骨折组PI(53.93±12.3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参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新发骨折组PI(67.05±12.93)°,PT(27.82±9.86)°和SVA(7.97±3.67)cm均明显高于无新发骨折组PI(53.85±12.13)°,PT(19.35±9.21)°,SVA(3.29±2.62)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LL、SS和SSA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值较大是OVCF患者接受PVP术后出现邻近椎体新发骨折的危险因素,新发骨折的患者SVA值及PT值大于无新发骨折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比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与无症状老年人群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探讨OVCF对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骨科2017年1月至2017年8月诊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64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42例,均行术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同期门诊招募60例无症状老年人群作为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40例,签订知情同意后行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运用PACS系统在124例全脊柱侧位X线片上进行脊柱-骨盆矢状位各参数的测量,包括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脊柱骶骨角(spinosacral angle,SSA)、脊柱矢状位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C_7矢状位比值(C_7 sagittal ratio,C_7/SFD)。运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OVCF组和对照组的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VCF组的SS、LL、SSA分别为(31.23±8.88)°、(45.48±12.59)°、(118.01±9.61)°,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OVCF组的PT、TK、SVA、C_7/SFD分别为(19.75±10.46)°、(41.98±11.86)°、(34.72±40.72)mm、(0.75±1.04),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OVCF组SVA及C_7/SFD的矢状位失衡率分别为33.4%、59.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骨质疏松性压缩椎体骨折可导致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LL、SS、SSA减小,TK、PT、SVA、C_7/SFD增加,易发生脊柱-骨盆矢状位失衡,应积极手术矫正,恢复矢状位平衡。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超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9年6月采用PVP治疗的40例超高龄(年龄≥90岁)OVCF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7例,女33例;年龄90~101(94.6±1.6)岁。根据是否发生邻近椎体再骨折进行分组,其中20例患者PVP术后发生再骨折(再骨折组),20例术后没有发生邻近椎体再骨折(对照组)。统计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影像学数据、骨盆参数,项目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骨折部位,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T值,骨折至手术时间,伤椎压缩程度,伤椎前缘恢复程度,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是否渗漏,骨盆指数(pelvic index,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 angle,PT),骶骨角(sacral angle,SS)等。将可能与再骨折相关的因素纳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on kyphoplasty,PKP)对全脊柱矢状位平衡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符合选择标准的OVCF患者65例。所有患者均行PKP术。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均摄自然站立位全脊柱(包括双侧股骨头)正侧位X线片,测量骨盆入射角(pelvic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局部矢状面Cobb角、C_7~S_1的矢状面轴向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并对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评估研究组术前脊柱-骨盆各矢状位参数与正常对照组的关系,并分析研究组患者手术前后各矢状位参数的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术后末次随访时,研究组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前研究组C_7~S_1的矢状面轴向距离长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研究组TK大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骨盆相关参数中除PI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T、SS改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SVA较术前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柱相关参数中,术后LL较术前增大而TK较术前减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盆相关参数中,PI、PT、SS术后与术前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Cobb角术后与术前相比明显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患者局部Cobb角与C_7~S_1的矢状面轴向距离没有相关性,然而术后局部Cobb角的变化与C_7~S_1的矢状面轴向距离的变化显著相关。术中及术后随访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来说,PKP术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不仅可缓解骨折引起的疼痛,还能够通过改善局部后凸畸形来改善全脊柱的矢状位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将68例OVCF患者随机分成PVP组和PKP组,各34例。比较两组伤椎Cobb角、楔形指数以及疼痛VAS评分、ODI。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28个月。VAS评分、ODI两组术后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 0. 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PVP组伤椎Cobb角、楔形指数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伤椎Cobb角、楔形指数PKP组显著小(高)于PVP组(P 0. 05)。结论 PVP和PKP是OVCF功能恢复和疼痛缓解的有效治疗方法,虽然PKP的影像学结果更好,但与临床疗效并无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ve fracture,OVCF)对腰椎-骨盆拟合关系的影响。方法根据纳入标准筛选2012年1月—2017年6月首诊为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63例为对照组,因单节段腰椎OVCF接受PKP治疗且资料完整者67例为观察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腰椎骨密度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于术前及术后3 d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腰部疼痛及功能;术前及术后1个月摄腰椎侧位X线片,测量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对照组于初次确诊骨质疏松时腰椎侧位X线片测量上述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5.8个月。术后3 d,观察组VAS评分由(5.6±1.8)分降至(2.8±1.3)分,ODI由50.1%±5.0%降至18.2%±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082,P=0.000;t=47.011,P=0.000)。X线片测量,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前LL、PI、SS减小,PT增大,其中仅L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LL及SS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PT明显减小(P0.05)、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LL与PI、SS成正相关(P0.05),PI与PT、SS成正相关(P0.05)。观察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PI与SS均成正相关(P0.05)。结论 OVCF患者丧失腰椎-骨盆正常拟合关系,PKP可重建腰椎曲度,但无法恢复腰椎前凸与骨盆正常生理拟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非手术治疗后骨折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6年7月-2018年7月采用非手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79例,治疗前均测量其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腰椎前凸角(lumbar...  相似文献   

10.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OVCF)为临床上常见疾病,目前关于OVCF的治疗有保守治疗、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ns kyphoplasty,PKP)等。但经治疗后患者出现其他椎体骨折的发生率较高,且引起的的原因目前颇有争议。作者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的关于OVCF行PVP或PKP术后新发椎体骨折的流行病学特点、原因等做一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1]。近年来,多项研究报道,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用于OVCF患者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2]。本研究通过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影像学特点,为临床该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116例胸腰椎OVCFs患者资料(胸腰椎OVCFs组),选取102例骨质疏松症非骨折患者作为单纯骨质疏松对照组(单纯OP组),46例骨量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骨量正常对照组(骨量正常组)。统计胸腰椎OVCFs组骨折椎体分布情况。在脊柱全长侧位X线片上测量各组矢状位参数:胸椎后凸角(TK)、胸腰后凸角(TLK)、腰椎前凸角(LL)、矢状位平衡(SVA)、T1骨盆角(TPA)、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并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问卷调查,分析3组间参数差异及各组内参数间的相关性。以脊柱矢状位平衡判定标准作为分组依据,将3组再分为失衡亚组、平衡亚组,分别统计3组失衡亚组人数所占比例。分析胸腰椎OVCFs组的失衡亚组与平衡亚组矢状位参数、ODI评分、骨折椎体分布差异和两亚组内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1)3组间TK、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腰椎OVCFs组TLK、SVA、TPA、PT、ODI均大于单纯OP组,单纯OP组均大于骨量正常组(P0.05);胸腰椎OVCFs组LL、SS均小于单纯OP组,单纯OP组均小于骨量正常组(P0.05)。骨量正常组TPA与SVA、PI、PT、SS相关,LL与TK、PI、SS相关,PI与PT、SS相关(P0.05);单纯OP组TPA与SVA、LL、PI、PT、SS相关,TK与SVA、TPA、TLK相关,LL与TK、TLK、PI、SS相关,PI与PT、SS相关(P0.05);胸腰椎OVCFs组TPA与SVA、LL、PI、PT、SS相关,TK与SVA、TLK相关,PT与PI、SS相关(P0.05)。(2)单纯OP组、胸腰椎OVCFs组失衡亚组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29.41%、44.83%,骨量正常组未发现脊柱矢状位失平衡者。(3)胸腰椎OVCFs组的平衡亚组、失衡亚组多节段椎体骨折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37.5%、67.31%,骨折椎体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平衡亚组TK、TLK、SVA、TPA、PT、ODI均小于失衡亚组,LL、SS均大于失衡亚组(P0.05),两组间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衡亚组SVA与TPA、TK、TLK、LL、PI、PT相关,TPA与TK、TLK、LL、PI、PT、SS相关,TK与TLK、LL、PT、SS相关,TLK与LL、PI、PT相关,LL与PT、SS相关,PT与PI、SS相关(P0.05);失衡亚组TPA与SVA、LL、PI、PT、SS相关,PT与PI、SS相关(P0.05)。结论 :胸腰椎OVCFs患者胸椎后凸、腰椎前凸及骨盆参数间相关性丧失,易发生矢状位失平衡,应积极手术治疗,根据矢状位平衡状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量退变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患者骨盆-脊柱参数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6年3月—2014年3月在本院脊柱外科就诊的DLS且有完整影像学资料的患者30例(DLS组)及影像学资料完整的无DLS者30例(对照组),测量2组的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um slope,SS)、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矢状位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结果 DLS组的LL值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SVA值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SS、PI及TK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SS与LL、PT与SVA均有相关性。对照组骨盆参数之间(PI、SS及PT)均有相关性,但DLS组骨盆参数之间均无相关性。对照组中LL与SVA显著相关,但DLS组中LL与SVA无相关性。结论骨盆形态的变化与脊柱的矢状位序列密切相关,DLS患者表现为更小的LL以及更大的SVA。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中重度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对自2009—01—2013—12诊治的42例中重度椎体压缩骨折,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PVP组(21例)和PKP组(21例)。结果所有患者术后VAS评分、楔形角及后凸角较术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KP组的楔形角及后凸角的矫正效果优于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VP或PKP治疗方法均能明显缓解骨质疏松性中重度椎体压缩骨折的疼痛,在矫正楔形角及后凸角的方面,PKP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网袋椎体成形术治疗伴椎体内裂隙征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9月-2016年12月,共纳入OVCF患者62例,经CT检查均伴有椎体内裂隙征。依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31例,均予以网袋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31例,均予以PKP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骨水泥渗漏情况、手术疗效和伤椎矫正度进行比较。结果 (1)骨水泥渗漏:观察组2例发生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6.45%;对照组发生6例,发生率为19.35%。观察组的渗漏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7.405; P=0.007)。(2)疗效观察:两组术后3 d和1年时,VAS评分和ODI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 d和1年的两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伤椎矫正度:两组术后3 d和1年时,伤椎后凸Cobb角与椎体前缘相对高度均获得良好矫正(P0.05);组间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 d和1年的两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网袋椎体成形术治疗伴有椎体内裂隙征的OVCF患者,其疗效与传统PKP手术相近,但显著降低了骨水泥渗漏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多节段经关节突“V”形截骨(Smith-Petersen osteotomies,SPOs)与经椎弓根椎体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重建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脊柱-骨盆复合体平衡的效果。方法 2000年8月至2010年6月应用SPOs或PSO矫形内固定术治疗39例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SPOs组15例,男13例,女2例;年龄18~42岁,平均(28.1±7.1)岁。PSO组24例,男20例,女4例;年龄21~53岁,平均(38.3±7.9)岁。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脊柱-骨盆参数: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全脊柱最大后凸Cobb角(global kyphosis,GK)、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骨盆投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和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ing,PT)。结果 除TK和PI外,其他参数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前测量指标除PI、GK及LL外,其他参数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LL、GK、PT及SS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SVA、LL、GK、PT及SS的矫正丢失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PSO能够获得更好的脊柱-骨盆复合体平衡重建,而SPOs易于发生远期矫正度丢失。  相似文献   

17.
自Galiebert[1]1987年将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成功应用于椎体血管瘤的治疗后,PVP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被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ecture,OVCF),因其能安全高效缓解骨折椎体疼痛而被越来越多的外科医生所采用。然而,伴随着手术而出现新发椎体压缩性骨折(new vertebral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椎体成形术(PVP)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Genant 3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和术后延迟性椎体高度丢失情况。方法前瞻性研究年龄65岁以上的单发Genant 3级OVCF患者,依据患者的手术意愿,将其分为PKP组19例和PVP组27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进行疗效评估。术前进行椎体高度及节段后凸角的影像学测量;术后3 d、术后1、3、6、12个月进行疗效评估,记录手术过程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均获得显著改善(P0.05),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为相似(P0.05)。两组术后,均能明显恢复椎体高度和节段后凸角,且PKP组术后3 d的伤椎高度恢复情况显著优于PVP组(P0.001)。但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两组均出现术后延迟性椎体高度丢失现象,且PKP组患者的高度丢失更为明显。随访1年时,两组椎体高度已无明显差异(P=0.075)。结论无论PVP或PKP技术治疗OVCF,在疼痛和功能障碍方面有相似的改善效果。虽然术后椎体高度和节段后凸角均有明显恢复,但术后延迟性椎体高度丢失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PKP术后更为明显。这可能是PKP术中球囊扩张挤压骨小梁,导致骨-骨水泥界面的交互耦合性较差所致。  相似文献   

19.
【】 目的 探讨体位过伸复位经皮椎体成形术(hyperextension reduction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HRPVP)与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OVCF 97例119椎,其中男25例,女72例;年龄65~88岁,平均(73.4±5.16)岁;随机分为两组,HRPVP组52例和PKP组4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伤椎分布、骨密度检查、椎体压缩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2天及术后第3、6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s,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椎体高度、后凸畸形角(Cobb角)等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比较综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术前两组在腰背痛VAS评分、ODI、椎体高度、Cobb角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d、术后3月、术后6月腰背痛VAS评分、ODI、椎体高度、Cobb角等方面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HRPVP与PKP治疗OVCF,两种方法都能够迅速缓解腰背部疼痛、很好地矫正后凸畸形,而HRPVP操作简单易行,且较PKP费用相对低廉,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椎体骨折后骨块突入并导致椎管狭窄而无神经症状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是否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的绝对手术禁忌证。方法从接受PKP治疗的OVCF患者中选取48例椎管狭窄无神经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术前X线及MRI检查确定骨折节段。记录手术前后患者椎体后凸角、椎体高度、致椎管狭窄骨质的长度、VAS及ODI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8例患者行PKP治疗后,椎体后凸角减小,椎体高度增加,椎管无进一步狭窄,VAS及ODI评分降低,术后无神经症状产生,与术前资料相比较,所有观察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9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渗漏,但渗漏量极小,均局限在椎旁或是椎间盘内,未引起神经症状。结论骨折致椎管狭窄无神经症状的OVCF并非PKP的绝对手术禁忌证,结合术前完整的影像学资料分析以及术中连续的影像学监测,椎管狭窄无神经症状的OVCF患者可以安全接受PKP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