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检测湖南省怀化地区微小扇头蜱对溴氰菊酯的抗药性及蜱虫钠离子通道基因碱基突变位点,并探究两者间的关联。方法 2022年6—9月,从湖南省怀化地区黄牛养殖场采集微小扇头蜱,采用成虫浸渍法检测所采集的蜱虫对溴氰菊酯的抗药性。采用PCR技术扩增抗药及非抗药微小扇头蜱钠离子通道结构域Ⅲ基因,经测序、比对,检测序列中的碱基突变位点。翻译微小扇头蜱钠离子通结构域Ⅲ基因,检测其氨基酸序列信号肽、跨膜结构域、磷酸化与糖基化位点,推导抗药及非抗药微小扇头蜱钠离子通道结构域Ⅲ蛋白三级结构,并对其差异进行比对分析。结合抗药性检测、序列与蛋白三级结构比对结果,分析碱基突变位点与抗药性间的关联。结果 所采集微小扇头蜱对溴氰菊酯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121.39 mg/L、95%致死浓度为(LC95)为952.61 mg/L;其对溴氰菊酯的抗性系数(RF)为9.24,抗药程度(RL)为Ⅱ级抗药。所获得的微小扇头蜱钠离子通道结构域Ⅲ基因序列长度为1 010 bp,在抗药性微小扇头蜱钠离子通道结构域Ⅲ基因序列中检测出2个相邻碱基突变位点。抗药及非抗药微小扇头蜱钠离...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滇西横断山区家畜体表蜱的种类。方法 采集家畜体表寄生的蜱虫,经形态学鉴定后,用PCR法扩增蜱虫样本的16S rRNA、12S rRNA、COI、ITS2的基因片断,测序后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共采集成虫蜱样本1 874只,经形态学鉴定为1科、1属(扇头蜱属Rhipicephalus)、4种,其中微小扇头蜱(R. microplus)1 637只(占87.35%)),镰形扇头蜱(R. haemaphysaloides)218只(11.63%),短小扇头蜱(R. pumilio)11只(0.59%),血红扇头蜱(R. sanguineus)8只(0.43%)。样品分子鉴定结果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微小扇头蜱Y2 16S rRNA、12S rRNA、COI、ITS2的基因序列分别与来自印度(EU918188)、贵州(KC503259)、马来西亚(KM246873)、贵州(KC503274)的微小扇头蜱在同一分支上,而与以往云南发现的微小扇头蜱不在同一分支;镰形扇头蜱Y5的 16S rRNA、12S rRNA和COI基因序列分别与来自泰国(KC170743)、台湾(DQ003005)和湖南(KM083593)的镰形扇头蜱在同一分支上;短小扇头蜱Y6和Y01 的ITS2基因序列与来自澳大利亚的短小扇头蜱(AF271282)在同一分支上。结论 滇西横断山区家畜体表蜱以微小扇头蜱为优势种,短小扇头蜱为云南境内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河南省信阳地区家畜寄生蜱感染巴贝虫的情况。方法 2022年6—8月在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和商城县采集家畜动物体表寄生蜱,采用形态学和PCR扩增蜱虫16S rDNA鉴定蜱虫种类。提取蜱虫基因组DNA,采用巢式PCR扩增巴贝虫18S rRNA基因。目的条带经测序后,进行BLAST比对分析,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采用MEGA7.0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共釆集335只蜱,形态学和PCR扩增鉴定结果显示,长角血蜱49只、微小扇头蜱208只、褐黄血蜱1只、具环扇头蜱34只、刻点血蜱43只。PCR扩增结果显示,335份蜱虫样品中有2份样品扩增出巴贝虫400 bp大小的目的条带,蜱虫巴贝虫总阳性率为0.6%。BLAST比对分析结果显示,1份样品扩增出的18S rRNA序列与GenBank中来自美国(MK609547)、泰国(MG199181)、中国(KU204794)的田鼠巴贝虫序列相似性均达99.26%;另1份样品扩增出的18S rRNA序列与GenBank中来自美国(MH620203)、印度(MN161136)和中国(KP666166)的吉氏巴贝虫序列相似性均达100%。系统进化树...  相似文献   

4.
杜氏利什曼原虫蛋白鳞酸酶—2C的基因克隆化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克隆杜氏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donovani,Ld)1S株蛋白磷酸酶2C(PP2C)的编码基因,为应用这种编码T细胞抗原的基因进行基因疫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体外培养杜氏利什曼原虫1S株无鞭毛体,常规方法从虫体提取制备基因组DNA。以夏科氏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chagasi,Lc)的PP2C基因序列为参照,设计并合成利什曼原虫PP2C基因序列特异性的引物。结果 以杜氏利什曼原虫的基因组为模板,利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获得了杜氏利什曼原虫PP2C的全长编码基因。基因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杜氏利什曼原虫1S株PP2C基因序列长度为1317bp,开放读码框架由1221bp组成,编码产物为406个氨基酸残基。获得的杜氏利什曼原虫1S株的PP2C基因与来源于夏科氏利什曼原虫的PP2C氨基酸残基序列的同源性为95%(387/406)。结论 本研究克隆了杜氏利什曼虫的PP2C基因,为应用诱导T细胞免疫应答抗原的编码基因进行杜氏利什曼虫的基因疫苗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我国恶性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部分基因序列,了解我国虫株与其它虫株CS蛋白基因序列的差异。方法:采用PCR方法特异性扩增CS蛋白基因片段,并将该基因片段克隆于M13噬菌体,取3个阳性克隆制备M13-CSP单链DNA,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定该基因片段核苷酸序列。应用PCGENE软件对六个虫株CS蛋白基因序列进行了一系列比较分析。结果:我国恶性疟原虫云南株(PFD-3/YN)与T4、Welcome、NF54、3D7及7G8等虫株CS蛋白基因序列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一个有意义核苷酸突变发生在P.fTh/Tc抗原表位区。结论:云南株与其它虫株CS蛋白基因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日本血吸虫黏蛋白样蛋白部分基因的扩增及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体外扩增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黏蛋白样蛋白(SjMLP)抗原的部分基因序列。 方法 利用PCGENE软件查找SmMLP的抗原决定簇;特定寡核苷酸引物的设计与合成;Trizol抽提日本血吸虫成虫总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目的基因,测序后与SmMLP进行同源性分析。 结果 RT PCR特异性扩增出SjMLP编码区基因序列,其片段大小为756bp,测序结果与SmMLP具有高度同源性。 结论 RTPCR扩增的SjMLP抗原编码区基因序列与预期相符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克隆并分析牛乳腺炎无乳链球菌内蒙古地区临床分离株表面蛋白fbsA基因核苷酸及编码氨基酸序列,预测其潜在的抗原表位。方法以无乳链球菌内蒙古地区临床分离株为材料,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无乳链球菌fbsA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克隆引物,采用同源克隆法,PCR扩增fbsA基因序列,采用DNA Star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分析其编码氨基酸的潜在抗原性。结果克隆的fbsA基因序列大小为321bp,编码107个氨基酸残基,与GenBank中公布的B群无乳链球菌fbsA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13%,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9%。预测克隆基因编码氨基酸抗原性指数良好。结论成功克隆出内蒙古地区奶牛乳腺炎无乳链球菌表面蛋白fbsA基因序列,并预测其编码氨基酸具有潜在抗原性为进一步研究其原核表达产物的抗原性及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恶性疟原虫海南(FCC1/HN)株膜相关钙结合蛋白(Pfs40)基因编码区的原核表达载体,测定Pfs40基因编码区的序列,了解该虫株与其它虫株Pfs40基因序列的差异。方法 根据Pfs40基因已知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用PCR技术从FCC1/HN株基因组DNA中扩增Pfs40基因编码区;EcoRV酶切鉴定PCR产物;将Pfs40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转化大肠杆菌DH5a感受态细胞,于卡那阳性LB培养平板上筛选阳性克隆,酶切,PCR扩增鉴定;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进行测序,应用软件对Pfs40核苷酸及推测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 PCR扩增获得1032bp的Pfs40基因,EcoRV酶切表明扩增产物正确;重组质粒经双酶切及PCR鉴定表明获得正确重组子;恶性疟原虫FCC1/HN株与7G89株Pfs40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5%,编码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9.1%。Pfs40理论蛋白质有5个钙结合区EF-hand结构;4个明显的抗原表位区段。结论 从恶性疟原虫基因的DNA中获取Pfs40基因,并成功构建恶性疟原虫FCC1/HN株Pfs40基因编码区的原核表达载体;FCC1/HN株与7G8株Pfs40基因有高度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测定我国恶性疟原虫海南株(FCC1/HN)谷氨酸富集蛋白(GARP),丝氨酸重复抗原(SERA)和裂殖子表面蛋白1(MSA1)基因序列,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采用PCR技术从恶性疟原虫FCC1/HN株基因组DNA中扩增GARP,SERA和MSA1基因片段,分别插入到测序载体上进行测序。应用DNAstar软件辅助分析3种抗原基因的结构及3种抗原在不同恶性疟原虫株间的分化情况。结果 恶性疟原虫FCC1/HN株GARP基因全长2263bp,编码682个氨基酸残茯,谷氨酸占23.61%,包含5个典型的氨基酸重复序列;SERA基因全长3448bp,编码995个氨基酸残基,丝氨酸含量为10.65%,包含1个连续32个丝氨酸(S)残基的序列;MSA1基因全长5085bp,编码1694个氨基酸残基,MSWA1的氨基酸序列符合MAD20特征。恶性疟原虫FCC1/HN株与3D7,FC27株GWARP的序列差异主要集中于C-末端;FCC1/HN株与FCR3,3D7,FCBR,Hondulas-1株SERA的序列差异主要集中于N-端,FCC1/HN株与MAD2,3D7,HN1,HN2,FC27,RO-71RO-33,CAMP和Palo-alto株MSA1的同源性高,K1和WELLCOME株MSA1的同源性高,各分离株MSA1的序列差异主要处于第2至16分区。结论 了解了恶性疟原虫FCC1/HN株GARP,SERA和MSA1的初级结构及其编码基因结构。恶性疟原虫FCC1/HN株与其它分离株GARP和SERA的氨基酸序列差异集中于特定区段,FCC1/HN株MSA1不同分区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分离株MSA1的对应序列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泛蛋白缀合酶 E (ubiquitin- conjugating enzyme E ,Sj UCEE)的基因克隆和鉴定。方法 特定寡核苷酸引物 PCR扩增目的基因 ;应用分子克隆常规操作方法将扩增产物克隆至载体 pu Cm - T中。结果  PCR特异性扩增出 Sj UCEE编码区基因序列 ,其片段大小为 75 7bp;经酶切、PCR及测序鉴定表明所构建的质粒 pu Cm - T/Sj UCEE中含有所扩增的基因序列。结论  PCR扩增的 Sj U CEE抗原编码区基因序列与预期长度相符合 ,成功构建了含目的基因的原核质粒 pu Cm- T/Sj U CEE  相似文献   

11.
弓形虫p35蛋白的基因克隆及其分子特征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 探讨p35蛋白作为一个鉴别急性感染的诊断抗原和疫苗候选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弓形虫RH株分离总的RNA,应用弓形虫EST基因库合成扩增p35基因片段引物,结合5'和3'末端cDNA快速扩增法进行p35基因5'和3'末端cDNA的扩增,TA克隆RT-PCR产物及DNA顺序分析;用蛋白质分析软件解析p35基因编码的氨基酸的亲水性和可能存在的T、B细胞的表位。结果 p35基因含有1537个碱基,编码378个氨基酸,其氨基酸的亲水性区域分布在氨基酸的201到225和301到340号,且含有多个T、B细胞的表位。结论 p35蛋白的C端区有高的亲水性,并含有T、B细胞的表位,显示了p35蛋白应用于诊断和疫苗开发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克隆微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Cp)南京株(NJ)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基因,测序并分析微小隐孢子虫NJ株CpLDH与其他隐孢子虫分离株LDH基因序列的差异。方法根据微小隐孢子虫已知LDH 基因序列设计合成2对引物, 应用巢式PCR 技术从微小隐孢子虫NJ株基因组DNA 中扩增LDH 基因, 并将其克隆到pMD18 T 载体上,阳性克隆的重组质粒经PCR及双酶切鉴定后, 用双脱氧链终止法对重组质粒中的插入序列进行测序,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 CpLDH 基因序列和其他物种LDH序列的同源性。结果巢式PCR 扩增得到特异的CpLDH 基因序列,经PCR及双酶切鉴定获得了正确的pMD18 T CpLDH 重组质粒。测序表明, NJ株微小隐孢子虫LDH 基因全长966 bp, 编码322个氨基酸,该基因序列已登录GenBank,登录号为 HM001298。序列分析表明, 我国微小隐孢子虫NJ株与国外分离的Iowa II株 LDH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具有98%的同源性。结论成功克隆了微小隐孢子虫NJ株LDH 基因;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表明, 微小隐孢子虫NJ株在LDH酶关键结构位点存在突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将恶性疟原虫FCC1/HN株175ku的红细胞结合抗原(EBA-175)基因克隆人测序载体,测定其序列,为以后研究其结构与功能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PCR扩增技术,分两个片段从恶性疟原虫FCC1/HN株基因组DNA中,特异扩增EBA-175全基因编码序列。扩增产物经纯化回收后,T-A克隆入测序载体pMD18-T,转化大肠杆菌(E.coli)DH5α,筛选阳性克隆,并进行双酶切及PCR扩增鉴定,获得含有编码EBA-175基因的重组质粒pMD18-T-EBA。用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进行DNA序列测定。结果 FCC1/HN株EBA-175基因序列与Camp株基本一致,全长4308bp,编码1435个氨基酸,含有与Camp株相似的C片段。利用计算机软件对其RⅡ区的F2亚区以及4肽进行抗原表位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区域可能含有抗原表位。结论 EBA-175全基因编码序列的测定,为以后其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安氏隐孢子虫热休克蛋白编码基因的克隆、表达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克隆、表达和分析安氏隐孢子虫Mr 70 000热休克蛋白(CaHSP70) 的部分编码基因。 方法 依据公布的CaHSP70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江苏徐州安氏隐孢子虫(XZ-BOV)总RNA为模板,反转录PCR(RT-PCR)扩增目的编码基因。PCR产物经TA克隆后,亚克隆入pET28a原核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ET28a-CaHSP70,转化感受态大肠埃希菌BL21(DE3),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并获得纯化的重组蛋白(简称为rCaHSP70)。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和ELISA对该重组蛋白进行分析和鉴定。采用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序列进行分析。 结果 根据克隆的目的基因序列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GenBank登录的CaHSP70一致。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显示,重组蛋白(rCaHSP70) Mr约为43 000(含6个组氨酸),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可被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抗组氨酸抗体、安氏隐孢子虫感染的小鼠血清、微小隐孢子虫感染的儿童血清和rCaHSP70免疫小鼠血清识别。rCaHSP70存在多个功能位点和潜在的抗原决定簇。种系发生分析表明XZ-BOV与安氏隐孢子虫进化关系最近。ELISA检测结果表明,rCaHSP70免疫的C57BL/6小鼠与BALB/c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均显著高于免疫前。 结论 XZ-BOV HSP70部分编码基因的克隆获得成功,研究获得的重组蛋白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体外扩增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脂肪酸结合蛋白(SjFABPc)抗原的编码区基因序列,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质位pcDNA3中,为进一步对其进行核酸疫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特定寡核苷酸引物的设计与合成;异硫氰酸胍-酚-氯仿一步法分离日本血吸虫成虫RNA,RT-PCR扩增目的基因;分子克隆常规操作将扩增产物亚克隆至中间载体pUC18中,然后走向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结果RT-PCR特异性扩增出SjFABPc编码区基因序列,其片段大小为440hp;经酶切、PCR鉴定表明所构建的质粒pUC-SjFABPc和pCD-SjFABPc中含有所扩增的基因序列。结论RT-PCR扩增的SjFABPc抗原编码区基因序列与预期长度相村合;成功地构建了含目的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D-SjFABPc。从而,为进一步对其进行DNA免疫系列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进一步了解我国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存在的多样性,发现可能存在的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新成员、潜在媒介和动物宿主。方法 建立了扩增斑点热群立克次体190kDa rOmpA基因片段的PCR检测、鉴定方法,并用此方法检测了采用福建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蜱、动物和人血液标本。对扩增于越原血蜱、森林革蜱和FNH97未鉴定菌株的PCR产物采用PHYLIP软件包进行了序列分析。同时,为了寻找特异的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分类检测方法,建立了针对四种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半巢式PCR方法,并对斑点热立克次体阳性标本进行了分类检测。结果 采用190kDa rOmpA.701/70p引物可以从7株斑点热群立克次体中的6株扩增出外膜蛋白A基因片段(小蛛立克次体除外)。并从采自福建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多种蜱及野生动物、人血液标本中扩增出了斑点热立克次体DNA片段,其中越原血蜱、卵形硬蜱、中华硬蜱、豪猪血蜱、森林革蜱、野鼠血块和人群血块的阳性率分别为15.69%、56.94%、8.70%、7.70%、43.56%、82.51%和0.98%。对来自越原血蜱和森林革蜱以及FNH97菌株的斑点热立克次体190kDa外膜蛋白A630bp左右核苷酸片段序列分析和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福建越原血蜱立克次体(福建立克次体)核苷酸序列与日本立克次体的该序列同源性最高(94%)。推测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也与该立克次体最高(94%)。推测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也与该立克次体最高(89%);内蒙古森林革蜱立克次体(森林革蜱立克次体)核苷酸序列与扇头蜱立克次的该序列同源性最高(97%),测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也最高(95%)。遗传发育分析,这两种立克次体分别与日本立克次体和扇头蜱立克次体均为同一个分支。序列中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位点也显示了对应的相似性。但是它们的核苷酸和推测的氨基酸序列与康氏立克次体和西伯利亚立克次体以及内蒙古立克次体(HA-91)差别较大。提示,这两种蜱携带的立克次体可能是我国尚未发现的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新成员。用初步分类引物对蜱标本、血液标本检测结果显示,以“福建立克次体”序列设计的引物检测越原血蜱阳性率为8.49%,卵形硬蜱阳性率为20.83%,中华硬蜱阳性率为4.35%,豪猪血蜱为阴性;以西伯利亚立克次体序列设计的引物检测卵形硬蜱阳性率24.39%,越原血蜱阳性率为5.56%,中华硬蜱和豪猪血蜱均为阴性。以内蒙革蜱立克次体序列设计的引物扩增森林革蜱阳性率为43.56%。结论 通过本次研究,在以下方面获得了新的认识:越原血蜱、卵形硬蜱、豪猪血蜱和中华硬蜱是福建南方蜱传斑点热立克次体的媒介或潜在媒介,其中卵形硬蜱、豪猪血蜱和中华硬蜱为我国首次证实的携带斑点热立克次体;福建的越原血蜱和内蒙古的森林革蜱分别携带一种未知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并分别与日本立克次体和扇头蜱立克次体近缘;取自斑点热立克次体rOmpA基因的引物用于PCR,作为一种快速简便手段可直接用于斑点热立克次体初步分类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我国可能存在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多个成员及其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克隆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AV)吉林株外膜蛋白AⅡ(OMPAⅡ)基因,并对其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 根据维氏气单胞菌已知OMPAⅡ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通过PCR技术扩增OMPAⅡ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阳性重组质粒经PCR鉴定后进行序列测定,通过Blastn分析维氏气单胞菌OMPAⅡ基因序列与其他菌种OMPAⅡ序列同源性,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同时对维氏气单胞菌OMPAⅡ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克隆基因长1001bp,与GenBank报道的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5%,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OMPAⅡ蛋白无跨膜区,其N端含有1个信号肽,二级结构以β折叠和β转角为主,有10个区域可能存在B细胞抗原表位。结论 成功的克隆维氏气单胞菌OMPAⅡ基因,并对OMPAⅡ蛋白的相关生物信息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对细粒棘球蚴可溶性耐药相关钙结合蛋白(EgSorcin)的理化特性、结构和功能进行预测和分析,原核表达细粒棘球蚴sorcin基因,鉴定重组蛋白的反应原性,为研发细粒棘球蚴病新型防控制剂提供依据。方法从GenBank数据库下载EgSorcin的氨基酸序列及其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运用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EgSorcin蛋白的理化性质、保守结构域、翻译后修饰位点、T细胞和B细胞抗原表位、二级和三级结构;比对分析不同物种间Sorcin序列的一致性,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提取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总RNA,RT-PCR扩增egsorcin基因片段,构建重组质粒pET-28a-egsorcin,转化大肠埃希菌,原核表达重组EgSorcin蛋白,利用Western blot鉴定该蛋白的反应原性。结果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EgSorcin编码基因长519 bp,编码172个氨基酸残基。该蛋白含有5个EF-Hand结构域,属于EF-Hand蛋白家族;含有10个潜在的B细胞表位、6个CTL细胞表位和11个Th细胞表位;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占58.14%;EgSorcin的三级结构模型为同型二聚体。成功扩增egsorcin基因片段并构建重组质粒pET-28a-egsorcin,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的重组EgSorcin蛋白分子质量约为20 ku,与预期相符。Western blot分析显示,该重组蛋白可与细粒棘球蚴感染羊血清、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犬血清反应,而不与健康羊血清、健康犬血清反应。结论EgSorcin蛋白含有5个EF-Hand结构域及多个B、T细胞表位;原核表达的重组EgSorcin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可能成为潜在的细粒棘球蚴病诊断候选抗原分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掌握广西地区牛羊场硬蜱种类及其分子特征,了解该地区蜱类的分类地位,为养殖户防控硬蜱及蜱媒传染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本实验于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采用动物体表法采集寄生的蜱类;提取蜱基因组,PCR扩增3种硬蜱的线粒体16S rDNA和COI基因片段,并进行同源性分析。基于邻接法,用MEGA6.0软件分别构建系统发生树,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牛羊体表上共采集蜱2 030只,隶属1科2属3种,其中微小扇头蜱1 968只,长角血蜱49只,具角血蜱13只。PCR扩增微小扇头蜱、长角血蜱和具角血蜱16S rDNA和COI基因片段长度分别是460 bp和710 bp左右,分别与GenBank中已登录的相应种类相似较高且在一个进化分支上。结论 广西地区牛羊场优势蜱种是微小扇头蜱且存在长角血蜱和具角血蜱。三蜱种16S rDNA和COI序列存在多样性和地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日本血吸虫基因组中筛选鉴定类毒过敏原基因,并分析其编码蛋白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基于日本血吸虫基因组筛选出类毒过敏原基因序列,并进行PCR验证;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该基因编码蛋白的结构特征,包括疏水区、跨膜区、信号肽及结构域,以及编码蛋白质的二级、三级结构及其抗原表位;利用Clustal-X 2.1软件对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比对;利用MEGA X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通过STRING数据库对其蛋白互作网络进行预测。结果从日本血吸虫基因组中筛选鉴定出1条具有完整编码区的类毒过敏原基因序列,其长度为486 bp,编码161个氨基酸;预测其编码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18.938 91×10~5,为分泌蛋白;其5′区域包含一个信号肽,无跨膜区,推测具有7个抗原表位。以STRING在线数据库中线虫蛋白互作网络信息作为参考,对血吸虫类毒过敏原蛋白互作网络进行预测,共鉴定出包括10个蛋白在内的16个互作关系。结论从血吸虫基因组中筛选出1条类毒过敏原蛋白基因,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其为分泌蛋白,并含有一定数量的抗原表位,为该蛋白作为候选疫苗和诊断抗原提供了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