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retinalvein occlusion,CRVO)是一种眼科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疾病,致盲率较高[1-3]。2021年《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视网膜静脉阻塞》[4]指出,CRVO是由各种原因引起视网膜中央静脉发生急性血流梗阻,导致静脉扩张、迂曲,血流瘀滞,视网膜出血和水肿为特征的病变。CRVO病因复杂,视网膜静脉血栓、继发血管内皮细胞增生、高血压病以及高脂血症等是其常见风险因素[5-7],多由血栓形成引起[8]。有研究[9]发现,视网膜中央静脉血栓的病理进展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李玉锋  王垂杰  蔡敏  唐旭东 《中医杂志》2024,(10):1086-1092
<正>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是指在各种致病因子的作用下,消化道黏膜发生炎性反应与坏死、脱落,形成溃疡,病变可达黏膜肌层、固有肌层,更深者可穿透浆膜层[1]。病变可发生于食管、胃或十二指肠,也可发生于胃-空肠吻合口附近或含有胃黏膜的麦可尔憩室内,其中以胃、十二指肠最常见[2-3]。PU是由一种或多种有害因素,如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  相似文献   

3.
<正>消化性溃疡(PU)是一种以慢性、周期性、节律性的上腹部疼痛为典型症状的消化系统疾病,是由于胃肠道黏膜对自身消化而形成[1],主要包括十二指肠溃疡(DU)和胃溃疡(GU)两类。据统计,PU可在任何年龄段发病,全球约有5%~10%的人患病,每年的发病率约为0.1%~0.3%,有调查发现在冬春二季,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有显著提高[2]。  相似文献   

4.
<正>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由心房中异常的电活动模式取代正常窦性心律导致的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1]。AF的易感性与年龄[2]、高血压病[3]、糖尿病、肥胖[4]、睡眠呼吸暂停[5]以及遗传变异[6]具有高度密切性。AF发作次数的增加可以明显改变血流动力学,降低心功能[7]。2021年,Lancet的一项研究发现,AF患者发生缺血性中风的风险显著增加,近30%中风患者患有AF[8]。此外,AF还与全身血栓、心肌梗死(心梗)和心力衰竭(心衰)的风险增加相关[9]。  相似文献   

5.
<正>慢性牙周炎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重点防治的口腔疾病之一[1],其主要临床症状是牙痛、牙龈红肿或溢脓、牙龈出血、口臭等,是临床口腔科的常见病[2]。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发生牙齿松动或脱落等,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3],如果牙周炎致病菌进入血液可引发全身性疾病,菌斑细菌是牙周炎发生的始动因素,宿主的防御反应严重影响着牙周炎的发生发展[4]。  相似文献   

6.
<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研究显示DPN的发与T2DM导致的糖脂代谢紊乱[1]、微血管损伤、营养神经因子减少、氧化应激反应[2]、代谢紊乱性炎症和自身免疫[3]等因素相关,其临床以对称性的肢体麻木、疼痛、发凉等感觉异常为主要表现,在安静时或夜间时症状明显加重,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感觉缺失,四肢远端呈手套、袜套样感觉,严重者可发生足部感染和溃疡[4],造成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降和劳动能力的丧失。  相似文献   

7.
<正>尿毒症是各种慢性肾病的终末阶段即终末期肾病(ESRD),尿毒症患者的肾功能已经严重受损[1],导致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产生严重不足[2],或因肾脏难以将机体内毒素排至体外,在毒素的干扰下红细胞生成和铁代谢异常,患者缺乏红细胞生成所需营养物质等原因[3],影响机体造血机能易诱发肾性贫血(RA)。RA是尿毒症的常见并发症,临床常见眼结膜苍白、面色萎黄、唇甲苍白无光泽、疲乏、心悸、气短、胃口差等症状[4]。  相似文献   

8.
<正>产后焦虑是以持续性紧张、担心、恐惧或发作性惊恐为特征的一种情绪障碍,常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和运动不安等行为特征,其患病率为13%~40%[1-2]。产后焦虑可能会使得产妇难以较好地适应其母亲角色,并且可能引发产后抑郁症、产妇反应能力降低及婴儿行为问题等诸多不良后果[3]。有研究证实,产后焦虑与母亲依恋的降低[4]、婴儿喂养障碍[5]、婴儿情绪以及儿童的社会性认知和发展[6]等因素密切相关。本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相似文献   

9.
<正>矮小症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儿童疾病,不仅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也不利于精神心理发育和社会功能[1]。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与营养不良、生长激素缺乏、内分泌异常、遗传、染色体异常、性早熟等多种因素有关[2]。特发性矮小症(ISS)为矮小症的类型之一,是不伴有潜在病理状态,排除器质性、遗传性等因素的生长发育缓慢,以身材矮小为主要特征[3]。  相似文献   

10.
<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作为糖尿病临床上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是一种由多因素介导的病理、生理性疾病[1]。流行病学显示,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在2040年将增长到6亿[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占其中1/3[3]。  相似文献   

11.
<正>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 PTN)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1],表现为三神经分布区内短暂的反复发作的剧痛。一侧颜面发病多见,极少数双侧发病,主要累及眼睑下至口角(上颌支)或口角至颈上部(下颌支)[2],在口角、面颊、舌部可触及引起疼痛的敏感点,即“扳机点”[3],可因刷牙、漱口、饮食等诱发。  相似文献   

12.
王岩飞 《中国针灸》2023,(4):461-462
<正>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易感个体接触特异性过敏原后,由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症状有发作性喷嚏、流涕、鼻塞和鼻痒等[1]。近年来AR发病率不断升高[2],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尤其是症状持续时间长、反复发作,导致部分患者处于抑郁状态[3]。笔者采用针刺联合穴位埋线治疗AR患者3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胃肠动力障碍(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disorders, GMD)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表现,与手术创伤、麻醉药物使用等因素有关[1]。临床上广泛应用西沙比利、多潘立酮、胃氯普安、莫沙必利等促胃肠动力药物治疗胃肠动力障碍,但由于其不良反应多等因素未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2]。近年来,药用植物在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所引起的疾病方面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邓越  李宝珍  王桂玲 《北京中医药》2023,(12):1393-1395
<正>舌咽神经为第九对颅神经,舌咽神经痛(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GPN)是临床少见的顽固性疼痛综合征[1],也称迷走-舌咽神经痛[2],表现为舌咽神经或迷走神经耳、咽支支配区的阵发性剧烈疼痛[3-4],位置较深,程度强于三叉神经痛[5]。GPN发病率为(0.7~0.8)/10万[6-8]。存在泛化痛现象(或为“溢流痛”),扳机点位于咽喉部,  相似文献   

15.
<正>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癌症负担较重,其中胃癌是癌症性死亡的第三大原因[1]。根据肠型胃癌Correa级联反应可知,胃癌发生前常经历癌前病变(包括萎缩、肠化、不典型增生)阶段,而早期逆转胃癌前病变对降低胃癌发病率有积极意义[2]。胃癌前病变形成的病理机制复杂,涉及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增殖与凋亡等多个方面[2-4],而基于肿瘤源于慢性炎症理论的炎-癌转化假说是目前的研究热点[5]。  相似文献   

16.
<正>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是指妇女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组织、盆腔及腹膜的慢性炎症[1],为妇科常见病。多由急性盆腔炎失治误治所致;以腰骶部疼痛酸困、下腹部疼痛及坠胀感、不孕、月经异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疲乏、低热、失眠等临床表现为主[2],好发于性活跃的生育期女性。目前临床普遍认为慢性盆腔炎发病机制与炎症反应、细菌感染及免疫功能失衡等多种因素有关[3],  相似文献   

17.
<正>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高危疾病,该疾病发病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饮食、免疫、胆汁反流、遗传、放射等因素有关[1],一般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胃脘部隐痛、胀满、嗳气、食欲减退、消瘦、贫血、反酸、消化不良等症状是其常见临床表现[2]。CAG的诊断常辅助胃镜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病理表现为胃黏膜上皮变薄、黏膜基层增厚,胃固有腺体萎缩、数量减少,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幽门腺或肠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3]。该病起病隐匿,临床症状不典型,往往不被患者所重视,随着病情的发展,胃黏膜和腺体进一步萎缩可发生癌变,癌变率高达10%[4],故该疾病的早期治疗受到了临床医生的关注。西医治疗主要以去除病因为主,常用药物为抑酸、胃黏膜保护剂、胃动力促进剂、抗Hp治疗等,效果不够理想[5]。中医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不仅可以改善临床观症状,而且能够阻断、逆转肠上皮化生和胃黏膜萎缩[6],目前常与西药联...  相似文献   

18.
<正>全球痛经发病率大约有70%[1],现代医学将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认为其发病机制主要与前列腺素、子宫位置、血管加压素、精神及基因因素等有关,治疗以缓解疼痛症状为主[2],使用NSAIDs(如芬必得)、口服避孕药、解热镇痛抗炎药,或手术子宫神经阻滞及切除等,副作用较多[3],随月经周期反复用药,对身心造成不良影响,临床使用受限。中医治疗痛经有其独特优势,强调审症求因,审因论治[4],治疗因人而异,标本同治,有效调治痛经患者症状且副作用小[5],远期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正>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应用人工生物假体,将股骨颈骨折后的股骨头和髋臼进行置换,以恢复髋关节功能的治疗方法[1]。作为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成熟术式,可在早期减轻患者疼痛、减少患者卧床时间、恢复髋关节功能[2],在临床应用广泛。老年人在发生髋部骨折后,因术后卧床、患肢制动以及术中软组织、骨骼、静脉损伤、出血较多等因素的影响[3],导致静脉流速变缓、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更易于处于高凝状态,因此术后易诱发下肢水肿、疼痛、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等并发症[4];因此,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下地活动、功能锻炼、给予消肿、止痛、抗凝等治疗措施,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5]。  相似文献   

20.
<正>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常发生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ENAD),与营养液渗透压过高、输注量过大、输注速度过快以及营养液被污染、温度过低、应激状态、并发低蛋白血症等诸多因素有关[1]。ENAD不仅可引起肛周皮肤损伤,还可能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对患者的预后不利[2]。蒙脱石散鼻饲是临床治疗ENAD的常用方法,蒙脱石散可在肠道形成保护膜而产生止泻作用,但其整体疗效不理想,且易引起便秘,对ICU患者的康复不利[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