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为探讨超高速CT检测的冠状动脉钙化与冠状动脉管腔狭窄之间的关系。方法从8例压力灌注固定后的心脏标本中分离出20支冠状动脉,拉直后,超高速CT扫描;每支冠状动脉分成相应的3mm血管段,组织切片,地衣红染色,Leica图像分析仪上计算冠状动脉管腔面积狭窄率。结果在484个血管段中,无粥样病变血管段的钙化率、钙化面积、钙化积分(0,0,0)明显低于有粥样病变的血管段(28%,1.74%和6.73,P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探讨超高速CT检测的冠状动脉钙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面积之间的关系。方法从8例(年龄在42—84岁)压力灌注固定后的心脏标本中分离出20支冠状动脉,拉直后,超高速CT扫描;每支冠状动脉分成相应的3mm血管段,组织切片,地衣红染色,Leica图像分析仪上计算粥样硬化面积。结果在血管、心脏水平,总的粥样硬化面积与钙化面积、钙化积分高度相关,在血管段水平,每个标本内粥样硬化面积与钙化面积、钙化积分呈等级相关;有一些粥样斑块的血管段,超高速CT未检测出钙化。结论超高速CT检则的钙化参数与粥样硬化面积在血管、心脏水平高度相关;能检出钙化的血管段,其粥样斑块面积可能有一定的阈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探讨超高速CT检测的冠状动脉钙化与冠状动脉管狭窄之间的关系。方法:从8例压力灌注固定后的心脏标本中分离出20会冠状动脉,拉直后,超高速CT扫描,每支冠状动脉分成相应的3mm血管段,组织切片,地衣红染色,Leica图像分析仪上计算冠状动脉管腔面积狭窄率。结果:在484个血管段中,无粥样病变血管段的钙化率、钙化面积、钙化积分(0,0,0)明显低于有粥样病变的血管段(28%,1.74%和6.73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高速CT检测的冠状动脉钙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面积之间的关系。方法:从8例(年龄在42-84岁)压力灌注固定后的心脏标本中分离出20支冠状动脉,拉直后,超高速CT扫描,每支冠状动脉分成相应的3mm血管段,组织切片,地衣红染色,Leica图像分析仪上计算粥样硬化面积,结果:在血管、心脏水平,总的粥样硬化面积与钙化面积、钙化积分高度相关,在血管段水平,每个标本内粥样硬化面积与钙化面积,钙化积  相似文献   

5.
目的 双源CT增强扫描检测和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评价。 方法 使用双源CT对冠状动脉进行0.6 mm层厚横断面增强扫描,根据CT值将斑块分为钙化、非钙化和混合斑块。病理分型作为对比标准。 结果 病理切片发现75个斑块,63个斑块被双源CT检测, 双源CT对检测所有斑块的敏感性为84%(63/75),对检测I~III型的敏感性为0%,对检测IV型、Va型、Vb型和Vc型的敏感性分别为77.8%、80%、97.9% 和85.7%。 钙化斑块、混合斑块和非钙化斑块的平均CT值 (分别是:416.5±94.4 HU、142.8±48.6 HU和46.3±34.2 HU;P<0.05) 有明显差异。以脂质为主的斑块(IV型和Va型)和以纤维为主的斑块( Vc型)的平均CT值(分别是:30.4±24.4 HU和73.3±23.3 HU;P<0.05)有显著差异。 结论 双源CT增强扫描能够检测不同类型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斑块的平均CT值能够代表斑块的主要成分,且与病理分型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电子束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eletronbeamcomputedtomographicangiography ,EBA)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关联性。方法  2 4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分别行EBA及冠状动脉造影 (coronaryangiography,CAG) ,所有EBCT图像均经三维重建显像 ,按照AHA分段方法进行分段 ,每套重建显像血管分成左主干 (leftmainartery ,LM)及前降支 (leftanteriordescendingcoronaryartery ,LAD)、左旋支 (leftcircumflexartery ,LCx)、右冠脉 (rightcoronaryartery,RCA)各近、中、远三段共 10段血管 ,由 2名医生对LM和LAD、LCx、RCA的近、中段共 16 8段血管进行分析 ,其结果与CAG结果对比 ,比较EBA与CAG所示冠状动脉狭窄间的关系。结果 在 16 8个近段和中段血管中有 147段 (87.5 0 %)EBA能够清楚显像 ,其中LAD近段和中段清晰显像的百分比都为 95 .83%,而RCA近段和中段分别为 91.6 7%和 5 8.33%,LCx近段和中段为 91.6 7%、79.17%,而在 16 8个近段和中段血管中CAG全部清晰显像 ;如果以 >5 0%狭窄作为有意义狭窄 ,则EBA与CAG比较发现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 83.33%和 92 .13%,其中LM是 10 0 .0 0%和 95 .6 5 %,LAD近段是 10 0 .0 0 %和 75 .0 0 %,LAD中段是 82 .35 %和 6 6 .6 7%,RCA近段是 80 .0 0 %和 71.43%,RCA中段是 5  相似文献   

7.
<正>脂蛋白(lipoprotein)作为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常客,目前已得到广泛研究。而脂蛋白a [lipo-protein (a), Lp(a)]是一种密度介于高密度和低密度之间的特殊脂蛋白,与遗传因素息息相关。它富含载脂蛋白A(apolipoprotein A, apoA),可与胆固醇相结合,沉积于血管壁,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血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基因18号外显子54G/C多态性与湖北汉族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CD)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和基因测序技术,对166例ACD患者(ACD组)和122例健康人(对照组)SREBP-1c基因18号外显子54G/C位点进行分析,并测定血脂水平。结果:SREBP-1c基因18号外显子54G/C在ACD组和对照组中基因型频率分别为CC型6.63%和4.92%,GC型39.76%和28.69%,GG型53.61%和66.39%,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CD组C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26.51%vs19.26%,P<0.05)。不同基因型间血脂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等位基因C可能增加ACD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基质金属蛋白酶-2是基质金属蛋白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在生理情况下参与人体的正常发育,病理状态下潜在基质金属蛋白酶-2被激活,通过削减斑块纤维帽参与心室重构在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并且有望成为反映心血管疾病的一种生物标志物,而对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调节将是一个可能的治疗靶点。现就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基因、蛋白、活性调节、信号转导及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血管新生与斑块稳定的关系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Sun L  Wei LX  Shi HY  Guo AT  Hou N  You LB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3,32(5):427-431
目的 比较稳定斑块和不稳定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态学分布和数量上的差异 ,探讨新生血管与斑块稳定的关系。方法 从死亡前有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 5 2例尸检冠状动脉标本中选取晚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组织块共 92 2块 ,以脂质核心面积是否大于斑块面积的 4 0 %为标准将其分为不稳定斑块组 (15 3块 )和稳定斑块组 (76 9块 ) ,比较两组斑块内新生血管的检出率。由两组随机选取各 4 0个组织块进行第八因子相关抗原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观察阳性物质在斑块内的分布特点并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量化分析。结果 不稳定斑块组新生血管检出率 (80 4 % )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 (6 6 6 % ,P <0 0 1)。新生血管主要分布在斑块的肩部和基底部 ,纤维帽相对较少 ;不稳定斑块组各部位的新生血管最大密度 [肩部 :(2 2 16± 19 96 )个 /mm2 ,基底部 :(2 1 6 8± 2 0 4 4 )个 /mm2 ,纤维帽 :(3 80± 5 32 )个 /mm2 ]均显著大于稳定斑块组的相应部位 [肩部 :(10 0 4± 11 5 2 )个 /mm2 ;基底部 :(9 6 8± 11 5 2 )个 /mm2 ;纤维帽 :(1 4 8± 2 2 8)个 /mm2 ,P <0 0 5 ]。结论 不稳定斑块组较稳定斑块组新生血管检出率和密度均显著增高 ,提示新生血管与斑块的不稳定性密切相关。除目前较为公认的脂质核心大小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脏淋巴郁滞对冠状动脉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铧  刘执玉 《解剖学杂志》1997,20(4):363-366
手术阻断羊心脏淋巴引流后3~14天,取冠状动脉主干、前室间支和心壁内小动脉做光、电镜观察.光镜下发现各级冠状动脉壁水肿,外膜及中膜局灶性坏死,外膜及其周围组织淋巴郁滞,后期出现结缔组织增生或纤维化;电镜可见各级冠状动脉壁平滑肌和内皮细胞微细结构破坏.结果表明:心脏淋巴郁滞急性期内能导致冠状动脉主干及其分支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探讨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在正常及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人冠状动脉内的分布和对巨噬细胞脂质摄入的影响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正常和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人冠状动脉内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的分布;应用酶-荧光法,检测培养的巨噬细胞内胆固醇含量。结果:(1)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主要分布于正常冠状动脉内膜近腔面的1/3处,多定位于内皮基底膜及内膜细胞的细胞膜周围;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脂纹及斑块)内其分布密度下降,尤其是在病变深层的泡沫细胞周围分布稀少。(2)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能抑制巨噬细胞内脂质的聚集。结论:动脉内膜中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分布的减少可能与巨噬细胞易于摄入脂质转变为泡沫细胞有关,对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变的形成和发展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后心壁内血管变化的实验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119例大鼠,观察左心室壁内血管和结扎左冠状动脉后心壁内血管的变化。其中75例心脏经主动脉灌注20%中国墨汁明胶液后,作火棉胶切片;另外44例心脏直接固定,作石蜡幼片观察。大鼠左心室游离壁内血管类型与人及家兔基本相似。室间隔内毛细血管分布与家兔相似。左心室游离壁毛细血管数目为3,903±48条/mm~2,毛细血管与心肌纤维数目比例约为1:1。毛细血管互相吻合成网,其走行与心肌纤维方向一致。结扎大鼠左冠状脉后,左心室壁内血管变化可分为缺乏血管、血管密集和血管稀疏等三个阶段,其演变规律与修复过程相适应,并提示大鼠心肌梗塞后1~2天,侧支循环开始建立;3~7天,侧支循环逐渐丰富。与人类心肌梗塞和家兔心肌梗塞模型相比,大鼠心肌梗塞模型的血管自然演变过程较快,但规律是相似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将胃网膜右动脉应用于冠状动脉旁路术提供依据。方法:观测了38具成人尸体的胃网膜后动脉和胸廓内动脉,并对其中30例进行了组织学观察及体视学计量。  相似文献   

15.
运用免疫组化ABC法对不同月龄SD大鼠心脏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含神经肽Y神经纤维的分布及其衰老变化作了详细观察.结果表明:左、右冠状动脉及其各级分支具有丰富的神经肽Y能神经分布.在冠状动脉主干及其较大分支上,神经纤维较稠密,主要呈环状或网状分布,在血管围周形成较多束、丛、网,并伸入血管壁内形成壁内的神经网络分布.部分神经纤维的游离末梢有穿过血管内膜伸向腔面的迹象.在细小的冠状动脉分支上,神经纤维密度减低,主要沿血管长袖是纵向分布.两侧冠状动脉系统神经肽Y能纤维分布形式及密度没有差别.老龄组动物,左、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的神经肽Y能纤维密度趋于下降,纤维变细,呈断续状,膨体数量减少,免疫染色变浅、此外,在心内发现了神经肽Y能神经节.  相似文献   

16.
解剖50例成人心脏冠状动脉,观察由冠状动脉发出的分布于心房与心室的共同的动脉小干及其返支。由心房动脉支发出的返支向下越过冠状沟入心室壁的称炎这房室外,由心室动脉支发出的返支向上越过冠状沟入心房壁的称之为室房支。  相似文献   

17.
狗,羊,猪,兔冠状动脉心肌桥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心肌桥比较前解剖学积累资料,并为研究心肌桥选择动物提供依据。方法;选用成年狗,羊,猪,兔心脏观察测量。结果;兔冠状动脉全程位于心肌内。狗,羊,猪心肌桥出现率分别为60.8%,90.1%和42.4%。狗,羊心肌桥位于左冠冠状动脉者占各自肌桥数的87.8%和95.6%。狗心肌桥位于前室间支为73.3%;羊心肌桥地左冠状动脉主干占48.2%。  相似文献   

18.
咽旁间隙及邻近结构的CT观察和定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唐勇  毋其文 《解剖学杂志》1995,18(3):199-202
在100例鼻咽正常的CT扫描图像对鼻咽旁间隙及邻近结构观察和测量。结果为两侧咽旁间隙的宽、面积及间隙的内侧缘距正中线的距离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