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锁骨下静脉置管感染的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腹部外科手术后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发生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276例腹部外科手术后留置锁骨下静脉导管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引起感染的原因及护理方法.结果 276例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平均置管时间4.7d,其中发生感染26例,感染率为9.4%,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 腹部外科术后行锁骨下静脉置管是安全可靠的,针对其危险因素,加强操作过程及术后的护理,缩短置管时间,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锁骨下静脉置管术的应用,并评价临床效果。方法:对135例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包括穿刺前、中、后期的护理,观察置管后相关并发症。结果:135例锁骨下静脉置管术患者中2例发生皮肤瘙痒,未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导管堵塞和导管相关的感染。结论:舒适护理在锁骨下静脉置管术的整个过程中起到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作用,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确保患者的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艾滋病患者进行深静脉置管的实用性及风险分析.方法 选择需要保留静脉通道的112例艾滋病患者行深静脉置管.结果 右锁骨下静脉置管101例,右颈内静脉置管10例,右股静脉置管1例.发生气胸5例,导管异位1例.结论 深静脉置管在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诊疗工作中不仅能减轻因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减少护理工作量,保障临床诊疗的顺利进行,更为重要的是降低了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术在危重病人抢救中的价值.方法:对45例重症患者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术进行了回顾总结.结果:一次穿刺成功率98%,能够迅速纠正休克,且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只要正确的掌握穿刺技术、加强术后观察与导管护理,对保证救治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并发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气管切开组70例和非气管切开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120例行锁骨下静脉置管者29例发生感染,总发生率为24.2%;两组分析显示,术前白细胞<4×109/L、导管留置时间≥7d、是否行气管切开均是锁骨下静脉置管感染的相关因素,三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感染与锁骨下静脉置管感染的病原菌同源率为61.5%.结论 锁骨下静脉置管感染与术前白细胞数量、导管留置时间、是否行气管切开有关,应针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预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股静脉置管与锁骨下静脉置管在冠心病重症监护室(CCU)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200例C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根据双盲分组法将对象分为股静脉置管组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每组100例,比较两种深静脉置管的应用效果。结果统计显示:股静脉置管成功率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股静脉置管组患者误入动脉率、感染发生率均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导管位移、堵塞及脱出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静脉置管与锁骨下静脉置管各具优势,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针对性选择穿刺入路,可有效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中心静脉导管的置管与维护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200例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选患者采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方法、股静脉置管方法、颈内静脉置管方法、锁骨下静脉置管方法对患者进行置管,并且做好对中心静脉导管的维护工作.结果:入选患者中共计12例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8例股静脉置管,172例颈内静脉置管,8例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其中有3例患者出现导管感染,在经过相应的处理之后,患者的感染症状得到了有效控制.结论:采用科学合理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和维护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医疗风险,并且使医疗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诊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病原菌分布,并总结预防治疗对策,以期提高临床预防与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106例急诊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对其中出现锁骨下静脉置管感染危险因素和病原菌进行分析,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6例急诊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发生感染13例,感染率12.26%,其危险因素有静脉置管时间长、低蛋白血症、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时间长、病情严重等(P<0.05);共分离出病原菌27株,革兰阴性菌23株占85.19%,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较低的抗菌药物有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吡肟。结论积极改善治疗和临床护理,缩短置管时间,及时早期治疗是可以预防急诊创伤失血性休克锁骨下静脉置管感染。  相似文献   

9.
丁月华 《工企医刊》2009,22(6):64-65
中心静脉置管(简称CVC)在日常营养、治疗、监测、抢救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CVC的途径有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腋静脉、颈外静脉和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的各种途径。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有锁骨上路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置管。置管途径的恰当选择,操作者的技术熟练程度,置管和护理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导管放置时间的长短和感染发生率的高低.现结合临床病例谈一下中心静脉置管在基层医院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心脏外科术后中心静脉导管(CVC)相关性感染(CRI)、导管相关性菌血症(CRB)的发生率及高危因素,为临床预防CRI的发生提供对策.方法 将200例危重患者术中随机分为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及颈内静脉置管组,每组各100例.术后对留置的CVC尖端进行细菌培养,同时进行血培养.结果 200例CVC检出CRI 31例,发生率15.5%;CRB 4例,发生率2.0%.其中,锁骨下静脉置管组检出CRI 13例(13.0%),CRB 1例(1.0%);颈内静脉置管组检出CRI 18例(18.0%),CRB 3例(3.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VC留置时间≥6d感染率明显增加.结论 危重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放置CVC是重要的病原菌感染途径,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CRI、CRB的发生率比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低.CVC留置时间应尽量<6d,以减少CRI、CRB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是经锁骨下静脉将导管插至上腔静脉入口,将药物和营养物质直接输注管径粗、流速快的中心静脉.方法 我院乳腺科于2008年10月开始应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进行乳腺癌术后化疗给药方式.结果 锁骨下静脉置管避免了对患者外周血管的反复穿刺,更好地保护血管、减少痛苦,得到了护理人员、患者及家属的认可.结论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为乳腺癌患者的化疗提供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2.
PICC导管在乳腺癌术后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PICC导管(经外周静脉插入中心静脉导管)为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建立深静脉通道,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 经患者健侧上肢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将PICC导管置入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行静脉化疗.结果 78例患者全部置管一次成功,留置时间均为首次和大剂量化疗,导管留置20周以上,无1例发生药物渗漏性血管和皮肤损伤及导管护理并发症,全部顺利完成化疗.结论 行PICC置管化疗并进行正确的导管护理,可以避免化疗药物产生的局部不良反应,为患者减轻痛苦,操作方便,安全可靠,保留时间长,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途径中心静脉置管(CVC)的患者发生感染率比较,从而选择更好的静脉置管方式,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选择手术室2012年行颈内静脉置管、颈外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及股静脉置管的19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并给予相关性感染的预防措施。结果颈内静脉置管患者80例,感染4例,感染率为5.0%;颈外静脉置管患者26例,感染2例,感染率为7.7%;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54例,感染2例,感染率为3.7%;股静脉置管患者20例,感染10例,感染率为50.0%;置管期间出现感染最早是股静脉置管,且置管时间越长,置管感染率越高。结论不同途径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发生感染率比较,锁骨下静脉置管发生感染率最低,其次是颈内静脉置管,故而选择锁骨下静脉置管及颈内静脉置管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乳腺癌术后化疗中的应用,探讨如何减少化疗患者静脉炎及并发症发生率和再次静脉穿刺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方法 我科自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对900例乳腺癌术后化疗中患者使用PICC,代替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注入化疗药物.结论 选用PICC在乳腺癌术后化疗中的应用与护理,收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穿刺点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845例患者按穿刺部位分为A组(122例,锁骨中内1/3交界处下方穿刺置管)、B组(237例,锁骨中点下方穿刺置管)、C组(486例,锁骨中外1/3交界处下方穿刺置管),对三组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三组患者的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率均较高,C组成功率最高,达到99.4%(483/486),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并发症发生率最低,为10.7%(52/486),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 经锁骨中外1/3交界处下方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6.
李凤英 《中国保健》2005,13(18):100-100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具体操作步骤见下文.结论对肿瘤患者在化疗中分别采用普通针穿刺、套管针留置及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中,进行临就要观察及护理,实践表明锁穿置管,大大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并且减少了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保护了静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三种临时置管的方法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我院肾内科血透室2014年5月至2016年12月共57例接受临时深静脉置管(其中颈内静脉27例,锁骨下静脉18例,股静脉12例)的血液透析病人的治疗效果,对透析血流量、保留时间、导管堵管、导管相关性感染、血气胸等并发症指标进行总结。结论颈内静脉置管血流量好,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低;锁骨下静脉置管不易固定,易出现严重并发症;股静脉置管操作简单,但影响患者活动,感染率也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时引导锁骨下静脉精确置管对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影响的临床研究,降低导管血流感染发生率。方法将实施锁骨下静脉精确置管的4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其中观察组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进行锁骨下静脉精确置管;而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的方法进行置管,对所得的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锁骨下静脉精确置管一次成功23例占95.83%,对照组一次成功18例占75.00%;置管操作时间<2min者观察组21例、对照组9例;出现并发症观察组2例占8.33%、对照组7例占29.17%;置管一段时间后进行血液细菌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感染1例占4.17%、对照组感染3例占12.50%;4个指标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精确置管和常规置管相比操作简便安全、异常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和感染率比较低,在临床上对于锁骨下静脉精确置管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老年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1例置管的老年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个性化护理。结果:3例局部皮肤发红,1例堵管,予及时拔除。其余57例临床应用效果好。结论:个性化护理可减少并发症,以保证最大限度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锁骨下静脉置管误入同侧颈内静脉的相关因素及早期判断指标.方法 2008年8月至2009年7月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外科行锁骨下静脉置管成功的患者167例,均采取Seldinger技术进行置管.记录穿刺部位、穿刺位点、进针方向、穿刺过程中患者的主观感觉和操作者的感觉,分析上述各种因素及患者年龄、性别与锁骨下静脉置管进入颈内静脉的关系.结果 共16例(9.58%)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进入同侧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置管是否进入颈内静脉与患者的年龄(P=0.375)、性别(P=0.259)、穿刺部位(P=0.175)及穿刺位点(P=0.061)无关.进针方向为胸骨上窝与喉结连线的中点时较胸锁关节更易进入颈内静脉(P=0.002),而锁骨中内1/3交点下1 cm位点的进针方向更倾向于朝向胸骨上窝与喉结连线的中点(P=0.010).穿刺过程中患者有耳痛及耳周不适(P=0.000)、导丝放置过程中有阻力感(P=0.000)时更易进入颈内静脉.结论 锁骨下静脉置管进针方向为胸骨上窝与喉结连线的中点时导管易进入同侧颈内静脉.穿刺过程中患者有耳痛及耳周不适、导丝放置过程中有阻力感可作为判断导丝进入同侧颈内静脉的早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