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水平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3例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水平及淋巴细胞亚群,并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析显示恶性肿瘤患者CD4、CD16阳性细胞比例在早期(Ⅰ+Ⅱ期)患者即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D4/CD8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着疾病进展(Ⅲ、Ⅳ期)CD4、CD4/CD8、CD16阳性细胞比例减低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各期CD8、CD19、CD3与对照组接近(P>0.05).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比例健康对照组CD4+CD25+T细胞水平为(14.49±4.69)%,恶性肿瘤53例CD4+CD25+T细胞比例为(19.61±8.17)%,统计学有差异(P<0.05);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随疾病进展外周血CD4+CD25+T细胞水平升高,在肿瘤进展期(Ⅳ期)尤其明显,统计学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T细胞水平的升高,与恶性肿瘤免疫功能低下及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去除这群细胞可有效诱导肿瘤免疫,为肿瘤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分期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特点,以及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后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初治DLBCL患者应用利妥昔单抗(R)加CHOP方案(35例),CHOP方案(60例)化疗前后以及健康人(33名)外周血的淋巴细胞表型.结果 DLBCL患者总T细胞、CD+4细胞计数,CD4/CD8比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CD+8细胞计数则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Ⅲ~Ⅳ期患者尤为突出(P<0.01);Ⅰ~Ⅳ期患者NK细胞计数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但Ⅲ~Ⅳ期较Ⅰ~Ⅱ期患者有所降低(P<0.05);Ⅰ~Ⅳ期DLBCL患者外周血B细胞计数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CHOP组患者与CHOP组患者化疗后总T细胞、CD+4细胞、CD+8细胞、NK细胞计数,CD4/CD8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化疗后前者B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后者(P<0.01).结论 DLBCL患者存在细胞免疫调节异常,并与临床分期、病情进展密切相关.淋巴细胞亚群检测为DLBCL诊断、病情评价提供了简易可行的免疫学指标.利妥昔单抗对患者T细胞及NK细胞无明显影响,可引起B细胞显著降低,但机会性感染发生率并未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胃癌病情监测及预后评价中的价值。方法选择100例胃癌患者作为胃癌组,患者采用mFOLFOX6方案,2周为1个疗程,每位患者化疗4个疗程以上。另选择同期在医院体检的健康人群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化疗前胃癌组外周血CD3+、CD4+、CD4+/CD8+显著低于对照组,CD8+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Ⅱ期胃癌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8+显著高于Ⅲ~Ⅳ期,CD8+显著低于Ⅲ~Ⅳ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疗效的胃癌患者化疗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CR+PR组、SD组、PD组外周血CD3+、CD4+、CD4+/CD8+显著降低,CD8+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CR+PR组外周血CD3+、CD4+、CD4+/CD8+显著高于SD组和PD组,CD8+显著低于SD组和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检测血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能够有助于评估胃癌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妇科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变化情况,观察机体免疫功能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治疗方式等因素的关系。方法:运用流式细胞术对151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进行检测。结果:与良性组比较,恶性肿瘤组CD3+下降 、CD4+下降极显著(P<0.01), CD4+/CD8+下降显著(P<0.05),CD8+则略有升高;恶性肿瘤组CD4+、CD4+/CD8+表现出随临床分期提高逐渐降低的趋势,CD8+则反之。其中Ⅲ-Ⅳ期CD8+、CD4+/CD8+较I期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未转移组比较,已转移组CD3+下降、CD4+下降显著(P<0.05),CD4+/CD8+下降极显著(P<0.01),CD8+升高;术后组CD3+、CD4+、CD4+/CD8+较未治疗组升高,CD8+下降,并且CD4+/CD8+升高显著(P<0.05);术后组CD4+、CD4+/CD8+较放化疗组升高、CD8+下降,差异均极显著(P<0.01);放化疗组CD4+、CD8+、CD4+/CD8+与未治疗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这种抑制与患者年龄、病情进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肿瘤治疗中解除瘤负荷和保护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在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中的作用.方法 经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的Ⅲ、Ⅳ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144例,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长春瑞滨+卡铂方案化疗;对照组142例,单纯采用长春瑞滨+卡铂方案化.每3周为1个周期,化疗4个周期.每2个周期评价疗效,监测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血小板(PLT)、T细胞亚群及血清免疫球蛋白(Ig)含量变化.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48.6%和45.1%(P>0.05),疾病进展(PD)率分别是6.9%和15.5%(P<0.05).试验组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较对照组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CD8+分别为(26.71±5.41)%和(17.80±4.29)%,CD4+/CD8+分别为1.58±0.24和2.04±0.13;而对照组治疗前后CD8+分别为(33.16±4.36)%和(35.84±5.22)%,CD4+/CD8+分别为1.13±0.12和1.11±0.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试验组化疗后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化疗后试验组血清IgM含量为(1.43±0.29)g/L,IgG含量为(18.96±4.75)g/L,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长春瑞滨+卡铂方案治疗Ⅲ、Ⅳ期NSCLC疗效较好,患者不良反应轻,具有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 NHL)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 Treg)比例的变化,初步分析其在肿瘤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FCM法检测42例NHL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中CD4+ CD25+/CD4+、CD4+ CD25+ Foxp3+/CD4+ T细胞比例的变化,并与28例健康对照进行比较.结果:NHL患者化疗前外周血中CD4+ CD25+/CD4+ T细胞的比例为(20.71±4.22)%,CD4+ CD25+ Foxp3+/CD4+ T细胞的比例为(4.45±1.52)%,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P<0.01).化疗后,NHL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CD4+ T细胞的比例为(11.32±3.13)%,CD4+ CD25+ Foxp3+/CD4+ T细胞的比例为(2.27±1.07)%,均较化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仍高于健康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HL患者外周血Treg比例升高,可能引起机体免疫抑制,并推测与NHL患者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Ⅲ期~Ⅳ期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状态及临床分期与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对30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Ⅲ期~Ⅳ期肺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百分率和NK细胞数进行检测,并以30例自愿者正常人作对照.结果:Ⅲ期~Ⅳ期肺癌患者CD3+、CD4+细胞值,CD4+/CD8+比值下降,且NK细胞活性显著降低,CD8+细胞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而Ⅳ期比Ⅲ期患者CD3+、CD4+、CD8+细胞值降低,CD4+/CD8+比值增高,NK细胞活性增加(P<0.01).结论:Ⅲ期~Ⅳ期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均低于正常值,Ⅳ期患者的CD3+、CD4+、CD8+细胞值随期别增高而降低,CD4+/CD8+比值、NK细胞活性随治疗方式不同而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人脑胶质瘤组织中肿瘤干细胞标记物CD133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Ⅲ型突变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receptor variantⅢ,EGFRvⅢ)的共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取河南省人民医院自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手术切除的脑胶质瘤组织40例,其中Ⅱ级17例、Ⅲ级12例、Ⅳ级11例。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级别脑胶质瘤中CD133+、EGFRvⅢ+和CD133+/EGFRvⅢ+细胞所占的比例,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CD133、EGFRvⅢ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率及其阳性表达细胞比例均随肿瘤级别逐步升高(均P﹤0.05)。不同级别脑胶质瘤中均发现CD133和EGFRvⅢ共表达细胞,CD133+/EG-FRvⅢ+细胞共表达率在(4.75±1.26)%~(18.26±3.45)%之间,Ⅲ、Ⅳ级胶质瘤中CD133+/EGFRvⅢ+细胞的共表达率高于Ⅱ级(P﹤0.05)。CD133+/EGFRvⅢ+细胞比CD133+细胞、EGFRvⅢ+细胞对脑胶质瘤患者的生存期影响更大,共表达细胞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缩短。结论:人脑胶质瘤组织中存在CD133+/EGFRvⅢ+共表达细胞,其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及患者生存时间有关,本研究为脑胶质瘤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潜在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00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并分析其与大肠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率〔(4.84±1.35)%〕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0.85±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4.21±0.42)%〕明显高于高分化者〔(3.92±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外周血调节T细胞〔(4.57±1.44)%〕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2.36±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和Ⅳ期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3.53±1.41)%和(4.38±1.32)%〕明显高于Ⅰ~Ⅱ期〔(1.90±0.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率明显升高,可能在大肠癌的免疫耐受和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分期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特点,以及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后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初治DLBCL患者应用利妥昔单抗(R)加CHOP方案(35例),CHOP方案(60例)化疗前后以及健康人(33名)外周血的淋巴细胞表型。结果 DLBCL患者总T细胞、CD+4细胞计数,CD4/CD8比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CD+8细胞计数则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Ⅲ~Ⅳ期患者尤为突出(P<0.01);Ⅰ~Ⅳ期患者NK细胞计数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但Ⅲ~Ⅳ期较Ⅰ~Ⅱ期患者有所降低(P<0.05);Ⅰ~Ⅳ期DLBCL患者外周血B细胞计数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CHOP组患者与CHOP组患者化疗后总T细胞、CD+4细胞、 CD+8细胞、NK细胞计数,CD4/CD8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但化疗后前者B 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后者 (P<0.01)。结论 DLBCL患者存在细胞免疫调节异常, 并与临床分期、病情进展密切相关。淋巴细胞亚群检测为DLBCL诊断、病情评价提供了简易可行的免疫学指标。利妥昔单抗对患者T细胞及NK细胞无明显影响,可引起B细胞显著降低,但机会性感染发生率并未增加。  相似文献   

11.
流式细胞术对食管癌、贲门癌患者T细胞亚群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采用流式细胞术方法检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方法应用三色免疫荧光流式细胞仪测定145名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及18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NK细胞、CD4+/CD8+比值。结合临床病理结果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1)食管癌、贲门癌患者外周血中CD8+T淋巴细胞比例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30);CD3+、CD4+亚群较正常值降低,但是没有统计学差异。NK细胞两组比较也没有显著性差异;(2)早期(0、Ⅰ期)食管癌、贲门癌病人和健康对照组之间T细胞各亚群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中、晚期(Ⅰ、Ⅱ、Ⅲ期)食管癌、贲门癌病人和健康对照组相比CD4+明显降低(P=0.023);CD8+则明显升高(P=0.021);CD4+/CD8+较正常有所下降,但是没有显著性差异;淋巴结阴性患者和淋巴结阳性患者比较T细胞各亚群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检测有助于提高对食管癌患者的病情,临床分期以及机体免疫状态的判断,晚期食管癌患者机体免疫状态成紊乱型改变。  相似文献   

12.
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高表达CD25的CD4+调节T细胞(CD4+CD25highTr)的比率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7例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T细胞水平,并进行分层分析.结果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高表达CD25 T细胞水平占总CD4+T细胞的(4.59±1.62)%(n=37),与健康对照组比较(2.04±1.03)%(n=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07 582;P=0.000 001 2).该CD4+CD25highTr细胞低表达CD45RA,不表达CD69.Ⅰ~Ⅲ期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Tr占总T细胞的(3.93±1.48)%(n=17),Ⅳ期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Tr细胞占总T细胞的(5.18±1.54)%(n=20),明显高于Ⅰ~Ⅲ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0 91;P=0.01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Tr细胞比率明显升高,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外周血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cell death protein 1-ligand l,PD-L1)的表达水平和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与NSCLC临床分期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12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收治的38例肺腺癌、35例肺鳞癌患者为实验组,以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集受试者晨起外周血5ml,用ELISA法检测血清PD-1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8+、CD19+、NK细胞比例.结果:实验组血中PD-1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104.98±20.76)、(109.13 ±24.65) vs (50.80±14.38)pg/ml,P<0.01];实验组外周血中CD4+、NK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P <0.001),CD8+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Ⅲ、Ⅳ期肺癌CD4+细胞比例和NK细胞比例均低于Ⅰ、Ⅱ期(P<0.01),PD-1表达水平CD8+细胞比例均高于Ⅰ、Ⅱ期(P <0.01);CD19+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1的表达水平与NK细胞比例呈负相关(P<0.01),与CD8+细胞比例呈正相关(P<0.01),与CD4+、CD19+无相关性(P>0.05).结论:NSCLC患者外周血PD-1的表达水平较健康体检者明显上调,检测外周血PD-1表达水平和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对NSCLC患者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CD4+CD25highCD127low/-调节性T细胞(Treg)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肿瘤发病机制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法检测90例胃癌患者(35例为早中期胃癌,55例为晚期胃癌)和30名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CD4+CD25highCD127low/-Treg的表达水平。结果:90例胃癌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CD4+CD25highCD127low/-Treg含量为(11.60±5.99)%,高于健康体检者(5.19±1.72)%,t=5.610,P=0.007;Ⅲ+Ⅳ期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CD4+CD25high CD127low/-Treg含量为(12.55±6.59)%,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10.39±4.68)%(t=4.113,P=0.04)和健康体检者(5.19±1.72)%(t=5.923,P=0.001)。手术后胃癌患者CD4+CD25highCD127low/-Treg水平为(6.12±2.13)%,明显低于手术前(11.25±5.63)%,t=5.237,P=0.04。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CD127low/-Treg数量增多且与病程分期相关,手术后Treg数量明显减少,Treg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影响。方法采集68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1d和化疗后第10天的外周静脉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Treg细胞及CD3+、CD4+及CD8+T细胞占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定量资料分别采用独立样本或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化疗前,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占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4.77±0.76)%比(0.68%±0.36)%,t=21.176,P=0.000]。化疗后CD4+/CD8+较化疗前升高[(1.95±0.72)%比(1.19±0.43)%,t=8.280,P=0.000];化疗后Treg细胞较化疗前明显降低[(1.59±0.58)%比(4.77±0.76)%,t=19.041,P=0.000]。化疗有效组Treg细胞较无效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27,P=0.000)。结论新辅助化疗可调控乳腺癌患者机体的肿瘤免疫耐受,改善其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宋利 《肿瘤防治研究》2013,40(2):177-179
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数量的变化及其与宫颈癌分期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0年6月-2011年6月期间在沈阳医学院奉天医院妇科治疗的146例宫颈癌患者及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女性(对照组),宫颈癌患者根据临床分期分为0期、Ⅰ期、Ⅱ期、Ⅲ期、Ⅳ期5组.采用免疫荧光法和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数量.结果 宫颈癌患者CD3+,CD3+ CD4+,NK细胞数量及CD3+ CD4+/CD3+ CD8+比值均低于对照组,且随分期增加而逐渐降低;而CD3+ CD8+细胞数量高于对照组,且随分期增加而逐渐增高.CD3+、CD3+CD4+、NK细胞数量及CD3+ CD4+/CD3+ CD8+细胞比值与宫颈癌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0.01);CD3+ CD8+细胞数量与宫颈癌分期呈正相关(P<0.01).结论 宫颈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且临床分期越晚,免疫功能越低,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可用于宫颈癌患者的免疫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CD14+DRlow/-髓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0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胃癌患者43例(Ⅰ期9例、Ⅱ期13例、Ⅲ期14例、Ⅳ期7例),另采集26例正常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瘤组织中CD14+DRlow/-MDSCs的表达水平,分析MDSCs表达水平与肿瘤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胃癌患者肿瘤组织中CD14+DRlow/-MD-SCs的表达显著高于自身外周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的表达水平[2.87±1.93)%vs(2.37±1.7)%,(0.89±0.47)%,P<0.05和P<0.01],后两者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CD14+DRlow/-MDSCs的表达与胃癌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晚期胃癌组织内CD14+DRlow/-MDSCs表达明显增加(Ⅰ∶Ⅱ∶Ⅲ∶Ⅳ=(1.15±0.78)%∶(1.71±0.92)%∶(2.25±1.24)%∶(4.85±2.37)%,P<0.05)。同时,肿瘤浸润组织与非浸润组...  相似文献   

18.
金烨  戴莉莉  秦斌斌  沈斌  刘炎  郑琪 《癌症进展》2021,19(10):1015-1018,1026
目的 比较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68例NSCLC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均治疗6周.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水平、肿瘤血管生成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水平及CD4+/CD8+)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EA、CYFRA21-1、MMP2和MMP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D3+、CD4+水平及CD4+/CD8+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白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相比,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ⅢB、Ⅳ期NSCLC患者的近期疗效较佳,可有效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调节免疫应答且血液学毒性较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胎盘多肽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间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胃癌晚期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SOX方案)常规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胎盘多肽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生活质量评分、KPS功能评分和不良反应,同时检测CD3~+、CD4~+、CD8~+、CD4~+/CD8~+和NK细胞变化,并评估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45.0%,对照组为4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40.05±6.22)分和(27.05±6.5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KPS评分改善率为55.0%,对照组为3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D3~+、CD4~+、CD8~+、CD4~+/CD8~+和NK细胞等免疫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CD3~+、CD4~+、CD8~+、CD4~+/CD8~+和NK细胞分别为(65.37±7.68)%、(52.39±7.46)%、(28.49±6.21)%、(1.72±0.54)和(26.21±7.63)%,对照组患者分别为(58.45±6.27)%、(40.88±6.12)%、(33.46±7.04)%、(1.17±0.43)和(16.47±7.21)%,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胎盘多肽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疗效显著,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化疗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食管癌局部及全身免疫中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97例食管癌患者外周血和20例肿瘤组织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比较不同病理类型、不同分期等食管癌患者外周血及肿瘤局部组织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分布变化.结果:食管癌患者肿瘤组织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为(18.97±2.38)%,高于患者外周血比例[(17.57±3.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11,P>0.05;食管癌患者肿瘤组织及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均高于同期健康对照组患者外周血的比例(9.35±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111和8.332,P值均<0.01.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与临床分期(F=9.384)、有无淋巴结转移(t=2.326)有关,P值均<0.05.结论:食管癌患者全身及肿瘤局部均存在免疫异常,推测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能参与了食管癌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