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妊娠哺乳期乳腺癌的发病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临床516例病历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本组516例无手术死亡,5年总生存率70.O%(14/20),比我院同期非妊娠哺乳期乳腺癌5年生存率76.4%(1074/1405)为低,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妊娠哺乳期乳腺癌具有独特的发病时期,内分泌改变的特殊生理状态以及涉及胎儿、婴儿的各种危害因素,因此在处理此期患者有特殊性。 相似文献
2.
妊娠哺乳期乳腺癌37例临床分析兰医一院肿瘤科武力天津市肿瘤医院赵颖我们从1992~1993年手术治疗妊娠哺乳期乳腺癌37例。现予以报告,并就本病的诊治问题进行讨论。1临床资料1.1病例分布乳腺癌发生在妊娠期,治疗在妊娠期5例。发生在妊娠期,治疗在哺乳... 相似文献
3.
妊娠哺乳期乳腺癌的配对资料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通过妊娠哺乳期乳腺癌与非妊娠哺乳期乳腺癌的比较,探讨妊娠对乳腺癌患者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1957-1990年外科收治的妊娠哺乳期乳腺癌患者1:2配比后进行比较。结果 与非妊娠哺乳期乳腺癌相比,妊娠哺乳期乳腺癌肿瘤发现时病史常较长。肿块较大,TNM分期较晚。两组患者的病理类型差异无显著性,在两组患者中卵巢切除差异有显著性(P=0.007)。在妊娠哺乳期乳腺癌患者中,卵巢切除者与未行卵巢切除者的生存率分别为19%和34%,差异有显著性(P=0.03)。妊娠哺乳期乳腺癌组的5、10和2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40.39%,36.29%和30.70%。而非妊娠哺乳期乳腺癌组分别为57.40%,55.40%和51.40%,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36)。结论 可进行大规模前瞻性的研究及生物学指标的测定。以进一步理解妊娠哺乳期乳腺癌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妊娠哺乳期乳腺癌患者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和总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9月~2007年10月收治的129例妊娠哺乳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和总生存率。结果:中位随访114个月,失访4例,与30岁以下非妊娠哺乳期乳腺癌患者对比,所有患者有较晚的T、N分期;妊娠哺乳期患者与非妊娠哺乳期患者10年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和总生存率分别为23.4%与19.2%(P=0.47)、45.1%与38.9%(P=0.40)、64.6%与64.8%(P=0.6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早期治疗能改善患者的预后,即时治疗与延迟治疗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8.7%与44.7%,P=0.047),即时治疗较延迟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总生存率(78.7%与44.7%,P=0.068)。结论:30岁以下非妊娠哺乳期和妊娠哺乳期乳腺癌对比其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和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妊娠哺乳期乳腺癌由于延误了早期诊断、评价和治疗,从而影响总生存率,因此初诊医师应高度重视及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5.
覃贵铭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18):2304-2304
发生于妊娠哺乳期的乳腺癌较少见,约占全部女性乳腺癌发病率的1%~2%,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妊娠和哺乳与乳腺癌的发病及病程有关系。妊娠前的乳腺检查是很重要的,对实质性肿块在乳腺充血前作活组织检查。虽然妊娠哺乳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较晚,但和相同年龄的非孕患者比较,生存率没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调查分析妊娠哺乳期乳癌患者焦虑情绪产生的原因及住院期间各阶段焦虑状况的差异。方法:选取2002年至2007年19例妊娠哺乳期乳癌患者,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行设计的问卷测评患者的焦虑症状。结果:妊娠哺乳期患者产生焦虑的主要原因是病情因素和婚姻子女状况。不同时期焦虑状况的比较:以入院24h焦虑程度最高,SAS总分为42.47±9.02;入院24h、术前24h内、术后1周内与全国正常对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5);术后1周以上与全国正常对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哺乳期乳癌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有必要对其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分析妊娠哺乳期乳癌患者焦虑情绪产生的原因及住院期间各阶段焦虑状况的差异。方法:选取2002年至2007年19例妊娠哺乳期乳癌患者,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行设计的问卷测评患者的焦虑症状。结果:妊娠哺乳期患者产生焦虑的主要原因是病情因素和婚姻子女状况。不同时期焦虑状况的比较:以入院24h焦虑程度最高,SAS总分为42.47±9.02;入院24h、术前24h内、术后1周内与全国正常对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5);术后1周以上与全国正常对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哺乳期乳癌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有必要对其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9.
哺乳期乳腺癌一例报告鲍鲁平,陈腾,施靖华1临床资料患者女,35岁,因哺乳期发现右乳包块5月余,迅速增大伴红肿、微热、刺痛4月余入院。患者1995年9月足月顺产双胎女婴,哺乳3个月后发现右乳外上方有一拇指甲大小无痛性包块,未加注意,继续哺乳月余。包块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妊娠期乳腺癌早诊早治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来我院收治的妊娠期乳腺癌患者与同期收治的普通乳腺癌诊治经验及教训。结果妊娠期乳腺癌5例,占同期乳腺癌比例1.155%,妊娠期1例,哺乳期4例,随访2~10年,死亡1例。结论妊娠期乳腺癌与非妊娠期的乳腺癌预后无明显差异已成定论,妊娠期、哺乳期乳腺癌易误诊导致延误治疗,成为预后差的主要原因,因此妊娠期乳腺癌早诊早治意义重大,在临床中应注重育龄期妇女孕前、产前、哺乳期的乳腺检查,发现肿物,动态观察,并尽早确诊和手术,预防妊娠期乳腺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12.
14.
妊娠、哺乳期发生的乳腺癌较少见.我们总结了1965年1月2005年12月516例妊娠、哺乳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哺乳期妊娠药物流产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4年来450例哺乳期妊娠药流及随机选择的同期初次药流4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药物流产效果、近期并发症及副作用。结果:两组药物流产效果、近期并发症虽有差异,但哺乳期妊娠药物流产完全流产仍可达85.7%,并且副作用少能耐受。结论:哺乳期妊娠药物流产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应注意掌握适应证、加强药流后观察、及时清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癌的特点和综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3例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2例进行手术,接受放疗3例,化疗11例,内分泌治疗10例。结果死亡3例,其中Ⅲ期2例,Ⅳ期1例,阳性淋巴结均3枚以上且肿块直径≥2.5 cm,伴远处转移。局部复发2例,存活5年以上7例。结论相对女性乳腺癌,男性乳腺癌发病年龄大,早期诊断率和生存率低,诊断主要依据术后病理检查,肿块大小、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与预后关系密切。手术及内分泌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有助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19.
哺乳期妊娠药物流产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哺乳期妊娠药物流产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4年来450例哺乳期妊娠药流及随机选择的同期初次药流4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药物流产效果、近期并发症及副作用。结果:两组药物流产效果、近期并发症虽有差异,但哺乳期妊娠药物流产完全流产仍可达85.7%,并且副作用少能耐受。结论:哺乳期妊娠药物流产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应注意掌握适应证、加强药流后观察、及时清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