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应用脱细胞猪小肠黏膜下层与猪脱细胞真皮基质作为真皮替代物与SD大鼠自体刃厚皮片进行复合移植,修复SD大鼠全层皮肤缺损,比较两者优劣性,为临床提供更理想的真皮替代物。方法:以36只SD大鼠为动物模型,随机区组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8只,在其背部造成2.5 cm×2.5 cm的全层皮肤缺损,实验组应用脱细胞猪小肠黏膜下层+自体刃厚皮移植修复,对照组应用猪脱细胞真皮基质+自体刃厚皮移植修复,移植后2周对移植皮片成活率分析研究,移植后4周、8周、12周取材进行一般观察、组织学观察和收缩率的计算。结果:术后2周,实验组植皮存活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于术后4周、8周、12周动态观察,实验组植皮区收缩率较对照组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组织学观察,术后4周,两组植入材料与移植皮片融合度均很好,植入材料内及其周围均有大量的成纤维细胞和新生毛细血管长入,并有炎症细胞浸润;术后8周,两组植入材料内及其周围均有成纤维细胞和新生毛细血管长入,炎症细胞较术后4周时少,两组植入材料的原有胶原纤维结构尚清晰,出现疏松;术后12周,两组植入材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标记的C57小鼠皮肤表皮和真皮细胞共移植诱导裸鼠毛囊重建的实验研究。方法取C57-GFP新生及成年小鼠分离表皮与真皮,分别制备成年小鼠原代真皮-表皮混合细胞(按1∶1比例混合)、成年小鼠原代真皮细胞、新生小鼠第3代真皮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激发绿色荧光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培养的新生小鼠第3代真皮细胞毛囊干细胞标志。取Balb/c裸鼠,分别将成年小鼠原代真皮-表皮混合细胞(A组)、成年小鼠原代真皮细胞(B组)、新生小鼠第3代真皮细胞(C组)及生理盐水(D组)移植至裸鼠皮下,术后4、5、6周行大体观察,6周时取移植部位皮肤行GF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毛囊形成情况。结果荧光显微镜观察示,分离、培养的C57-GFP新生及成年小鼠表皮及真皮细胞均能激发绿色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培养的第3代真皮细胞中毛囊干细胞标志,显示波形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强阳性,表明细胞多为真皮鞘细胞;部分细胞表达毛乳头细胞标志CD133、多能聚糖及毛囊隆突部标志角蛋白15。裸鼠皮下移植实验:大体观察示A组可见接种部位皮下呈灰黑色,但未见毛发穿出皮肤表面;B、C、D组裸鼠皮肤均无着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A组形成新的、完整的毛囊结构或参与形成毛囊;B组GFP阳性细胞多表达于毛囊真皮鞘、外根鞘;C组GFP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毛囊真皮鞘、外根鞘、毛乳头,在汗腺中也有表达;D组GFP染色呈阴性。结论小鼠皮肤的表皮和真皮细胞在裸鼠体内相互作用可形成完整的毛囊结构,而仅移植新鲜分离或培养的真皮细胞则主要参与毛囊形成,无法形成完整的毛囊结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近交系大鼠实验模型评价同基因细胞源组织工程皮肤修复大鼠全层皮肤缺损的效果,为其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取近交系F344大鼠乳鼠皮肤,采用Dispase-胰蛋白酶两步消化法分离培养表皮细胞;取SD大鼠皮肤,按照高渗盐-SDS-胰蛋白酶化学处理法制备脱细胞真皮基质;依次利用浸没式培养和气液分离培养法将第2代表皮细胞与脱细胞真皮基质复合体外培养构建组织工程皮肤。取4~5周龄近交系F344大鼠36只,于大鼠背部两侧对称制备全层皮肤缺损,缺损面积为预实验确定的1.5 cm×1.5 cm。将72个创面随机分为3组(n=24),两侧移植不同修复材料:实验组移植组织工程皮肤、阴性对照组移植同种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阳性对照组移植自体全层皮肤(非原位移植)。术后行大体观察、皮片成活率、创面收缩率测量及组织学观察,评价修复效果。结果实验组术后4周创面可达到Ⅰ期愈合,与周围组织紧密连接,外观接近周围正常皮肤。术后4周,阴性对照组皮片成活率为0;实验组为62.5%(15/24),与阳性对照组91.7%(22/2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79,P=0.016)。术后4周,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创面收缩率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实验组与阳性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示实验组术后1周有轻微炎性反应;术后2周真皮层小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大量增生,表皮层逐渐分化成熟;术后4周时伴随新生胶原纤维沉积,移植物真皮层出现胶原改建。结论同基因细胞源组织工程皮肤能够有效修复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在防止创面收缩和促进创面愈合等方面均可达到类似于自体全层皮肤移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组织工程皮肤已逐渐应用于临床,但其免疫原性仍存在争议。通过重度联合免疫缺陷(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SCID)小鼠重建人免疫系统,观察移植的组织工程皮肤的免疫排斥情况。方法按朱堂友等的方法体外构建组织工程皮肤和无细胞真皮基质。取雄性4~6周龄SCID小鼠20只,体重16~17g,随机分为4组(n=5)。A、B、C组于小鼠侧腹部切除1cm×1cm大小全层皮肤后,A组移植组织工程皮肤,B组移植自愿捐赠的人包皮,C组将无细胞真皮基质埋植皮下;D组为正常对照,不作处理。移植术后2周A、B、C组取材行HE染色,观察各移植材料存活情况。并于各组小鼠腹腔注射3×107个人脾淋巴细胞,4周内定期行大体、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人IgG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是否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结果HE染色示A组组织工程皮肤具有真、表皮双层结构,类似人正常皮肤组织;B组人包皮仍保持人皮肤的正常组织结构;C组无细胞真皮基质位于原位,无明显被降解迹象。植入人脾淋巴细胞后,A、C、D组HE染色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同时间点B组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均明显高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植入人脾淋巴细胞2周后表皮全层细胞抗人角蛋白14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染色阳性,抗人Ⅳ型胶原mAb染色阳性;A、C、D组抗人CD3、CD4、CD8 mAb染色均未见阳性细胞;B组2周后真皮、皮下组织中大量抗人CD3、CD4和CD8 mAb染色阳性细胞。A、C、D组于植入人脾淋巴细胞后人IgG免疫荧光染色均未见阳性结果;B组3周后真皮深部大血管管壁人IgG mAb免疫荧光染色阳性。结论组织工程皮肤免疫原性较弱,植入SCID小鼠后未见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芬太尼对足炎症痛大鼠的抗伤害性感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加只,随机分为7组。用热测痛仪测定大鼠双后足的基础伤害性感受阈值,然后双后足底皮下注射角叉菜胶建立外周炎症痛模型。炎症6 h(A)、12 h(B)、24 h(C)、72 h(D)组(n=5),足底皮下注射0.5μg/50μl芬太尼;正常对照组(E组)(n=5),足底皮下注射0.5μg/50μl芬太尼;炎症24 h组(F 组)(n=5),足底皮下注射0.5μg芬太尼混合20 μg纳洛酮/50μl;炎症24 h大鼠腹部皮下注射0.5μg/ 50μl芬太尼组(G1组)和等量生理盐水对照组(G2组)(n=5)。以上各组分别在用药前、后测伤害性感受阈值。结果用药前即刻,A组伤害性感受阈最短,B、C、D组伤害性感受阈延长(P<0.05),各组左、右足伤害性感受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A、B、C组右足伤害性感受阈与用药前即刻比较延长,三组右足伤害性感受阈与左足比较延长(P<0.05)。结论芬太尼可通过外周阿片受体对外周炎症痛大鼠产生抗伤害性感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复方局部药物缓释剂对牙周病治疗效果及其临床耐药性研究。方法:建立实验大鼠人工感染牙周炎模型后,将大鼠分A组(实验组),局部使用复方局部药物缓释药物;B组(对照组)。选择甲基蓝和米诺环素两种抗菌药物,通过检测细菌总数和观察组织学变化,探讨其抑制牙周袋内相关致病菌增殖的方法,了解其治疗牙周病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检测结果发现总细菌数持续下降,与对照组相比牙周袋内相关致病菌总数明显减少,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1);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该复方制剂可产生明显杀菌作用及有效消除炎症现象。结论:应用甲基蓝和米诺环素局部缓释药物能有效抑制牙周炎的发生及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腹腔感染大鼠早期葡萄糖代谢与炎症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盲肠结扎穿孔(CLP)组;B组,腹腔脂多糖(LPS)注射组;C组,CLP加LPS注射组;D组,对照组.A,B,C组均为急性腹腔感染模型.检测各组血浆中不同时间点葡萄糖、胰岛素、肿瘤坏死因子a(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HOMA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以此评价胰岛素抵抗(IR)程度.结果 大鼠急性腹腔感染组(A、B、C组)早期血浆中葡萄糖水平及IRI升高,6 h达峰值.IPd变化与TNF-α,IL-6水平的对数值之间呈正相关(r=0.609和0.755).接受LPS注射者(B、C组)IL-6升高较未接受LPS注射组(A组)升高明显.IL-6较TNF-α维持时间延长.结论 急性腹腔感染早期可出现IR;TNF-α和IL-6与IR的程度呈正相关,不同感染模型的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存在差异,其作用时间"窗"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移植联合神经营养因子修复脊髓传导束的可行性并观察其再生的情况。方法121只Wistar雄性大鼠被随机分成5组,A组(实验组,n=25):在T9水平横行切断脊髓并切除5mm,植入肋间神经和含酸性成纤维因子(acidicfibroblastgrowthfactor,aFGF)纤维蛋白凝胶;B组(水平对照组1,n=25):同法制备脊髓横断模型,断端间由含aFGF的纤维蛋白凝胶填充;C组(水平对照组2,n=25):同法制备脊髓横断模型,断端间植入肋间神经和不含aFGF的纤维蛋白凝胶;D组(水平对照组3,n=25):同法制备脊髓横断模型,断端间旷置;E组(空白对照组,n=21):仅行椎板切除术。通过BDA顺行神经示踪、FG逆行神经示踪、运动诱发电位(MEP)和大鼠BBB后肢运动功能评分,观察脊髓传导束再生的情况。结果A组在损伤区有BDA标记的神经纤维通过,在颈髓背角和腹侧角、脑干中缝核和红核、网状结构、前庭侧核以及在大脑运动皮层的第V层均发现FG标记阳性的神经细胞数。A组大鼠MEP的平均潜伏期和波幅以及BBB功能评分明显提高,与B、C和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周围神经移植联合神经营养因子能部分修复脊髓传导束。  相似文献   

9.
应用膨体聚四氟乙烯行颞部填充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96年6月至1999年6月,我科应用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软组织补片纠正颞部凹陷。证明其效果明显优于硅橡胶材料,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20例门诊受术者,均为女性,年龄18~42岁。实验分成ePTFE组和硅橡胶植入组,两组平均年龄无显著差异。2 手术方法 20例受术者均为双侧,采用相同的麻醉和手术方法。将0.5%利多卡因加1∶200000的肾上腺素局部浸润麻醉,切口选择在两侧颞顶转入发际线内再向后下到耳轮角,距离发际线5cm处,切口长度3~5cm不等,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分离皮瓣至颞浅筋膜的浅层,皮瓣的毛囊下仅保留极薄一层脂肪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环孢素A(CsA)和来氟米特 (Lef)预处理对豚鼠 大鼠非协调性异种心脏移植物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移植大鼠分为 4组 :A组 (CVF ,n =10 ) ;B组(CVF CsA ,n =8) ;C组 (CVF Lef,n =5 ) ;D组 (CVF CsA Lef ,n =11) ;记录移植物存活时间 ,检测移植物病理组织学 ,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移植物CD68、CD5 7表达情况 ,TUNEL法检测移植物细胞凋亡。结果 移植物的平均存活时间 :A组为 41h、B组为 68h、C组为 5 5h、D组为 82h。各组移植物病理表现均为急性血管性排斥反应 (AVR)改变。B、C、D组移植物炎症细胞浸润数减少 ,CD68和CD5 7表达下调 ,凋亡指数较低 ,半定量测定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D组凋亡指数最低而CD68和CD5 7表达最弱 ,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联合应用CsA和Lef预处理可明显延长非协调性异种移植物存活时间 ,减少炎症细胞浸润 ,抑制心肌细胞凋亡 ,减轻异种AVR损害。  相似文献   

11.
温优良  李智  梁兴森  杨波 《中国骨伤》2014,27(2):153-156
目的:研究骶管注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大鼠模型神经根局部炎症因子的作用,以明确骶管注射治疗LDH的作用机制。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中药组(C组)及西药组(D组),每组12只,均作硬膜外腔置管处理,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复合压迫与炎性刺激两种因素予以造模。各组大鼠于术后第3天开始按1mlZkg剂量标准给予硬膜外注药,A组和B组用生理盐水,C组给予2%利多卡因+复方丹参注射液+生理盐水(2:2:16)混合液,D组给予2%利多卡因+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生理盐水(2:2:16)混合液。隔1周1次,共计3次。每注射1次1周后,各取4只大鼠处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uSA)检测其神经根局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前列腺素E2(PGE2)、白介素1(IL-1)和白介素6(IL-6)。结果:与A组比较,B组造模区神经根组织内TNF-α、PGE2、IL-1和IL-6的含量增高(P〈0.01)。C组和D组造模区神经根组织内PGE2、IL-1和IL-6的含量较B组明显减少,且D组比C组更明显(P〈0.05),各组造模区神经根组织内TNF-α变化不明显。结论:复合压迫与炎性刺激两种因素可以导致相应神经根组织内产生大量的致炎因子TNF—α、PGE2、IL-1和IL-6。骶管注射治疗通过有效减少神经根压迫区部分炎性介质PGE2、IL-1和IL-6含量而起作用,且糖皮质激素作用比复方丹参注射液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肾衰Ⅱ号方对于5/6(A/I)肾切除慢性肾衰竭大鼠模型的肾血流量和肾内氧耗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经典5/6(Ablation/Infarction,A/I)肾切除慢性肾衰竭(CRF)模型法制作CRF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B组)、肾衰组(肾衰Ⅱ号方)(C组)、西药组(氯沙坦钾合蒙诺)(D组),每组15只,另设假手术组(A组)15只。给予相应干预,60d后检测肌酐、尿素氮等生化指标,测定肾内血流量,计算残余肾内氧耗。结果:(1)造模后与A组相比,模型组尾动脉收缩压明显升高(P〈0.01),舒张压升高(P〈0.05)。(2)干预结束后,与B组相比,C、D组的尿素氮、血肌酐下降(P〈0.05),内生肌酐清除率上升(P〈0.05),左肾静脉压升高(P〈0.05),肾血流量升高(P〈0.05),肾内氧耗明显降低(P〈0.01),血红蛋白值上升(P〈0.05),体重增加(P〈0.05),左肾与体重比值下降(P〈0.05);C组与D组比较,肾血流量、肾内氧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肾衰Ⅱ号方在提高肾血流量、降低肾内氧耗方面优于氯沙坦钾合蒙诺。干预前后比较,C组和D组治疗前后各组血肌酐、尿素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衰Ⅱ号方在降血肌酐、尿素氮方面好于氯沙坦钾合蒙诺,在改善内生肌酐清除率方面两组治疗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衰Ⅱ号方可以提高残余肾组织的肾血流量,降低肾内氧耗,改善肾功能,可能通过能量代谢变化延缓慢性肾脏病进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建立人-大鼠异种毛囊移植的可行性及局部辅助应用他克莫司的效果.方法 以人头皮毛囊为供体,Wistar大鼠为受体,将黑色人头皮毛囊种植于白色Wistar大鼠背部,进行异种毛囊移植.实验分两组:局部外用他克莫司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观察毛囊存活时间及形态学变化.结果 A组异种移植毛囊平均存活(49.9±7.1)d,而B组异种移植毛囊平均存活(13.1±1.2)d.A组异种移植毛囊最长存活可达65 d,而B组异种移植毛囊最长存活仅为15 d.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局部用药可以显著延长异种移植毛囊的存活时间,但是仅靠局部用药仍无法避免排斥反应的发生.结论 依赖生长期毛囊的自身免疫赦免功能及辅助外用他克莫司抑制免疫排斥反应,可明显延长人-鼠异种毛囊移植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珍石烧伤膏促进创面愈合情况,探究珍石烧伤膏治疗烧伤的作用机制及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7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72只)及正常对照组(6只),模型组背部行深Ⅱ°烧伤后分3组:A组为同体对照,右侧创面涂珍石烧伤膏,左侧对照创面直接用凡士林油纱覆盖包扎。B组背部创面全部涂珍石烧伤膏。C组凡士林油纱覆盖。观察每组创面愈合程度、创面组织病理学变化、胶原的变化和羟脯氨酸含量。结果:珍石组大鼠不同时间点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5),愈合创面上皮化程度好于对照组,胶原分布规律,羟脯氨酸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珍石烧伤膏通过促进上皮细胞生长,刺激羟脯氨酸表达,调节胶原合成,减少瘢痕形成等机制促进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牙周炎(CP)对5/6肾切除大鼠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A:对照组,B:慢性牙周炎组,C:慢性肾衰竭组,D:慢性牙周炎+慢性肾衰竭复合组。于8周末处死动物,检测牙周附着丧失(AL)、改良出血指数(mBI)、血清肌酐(SCr)水平。检测血清(ELISA法)及肾组织中(免疫组织化学法)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肾功能显示,C、D组SCr明显高于A、B组,D组显著高于C组,B组肾功能无下降。B、D组出现显著牙周炎症,D组mBI、AL水平高于B组。B、C、D组血清hs—CRP水平较A组显著升高,D组hs-CRP较B组升高。hs-CRP在B、C、D组肾脏均有表达,D组hs-CRP表达高于B组。结论本模型可用于观察研究牙周炎与慢性肾衰竭的相关性,慢性牙周炎可促进肾功能恶化,可能通过炎性机制加重肾脏的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1aparoscopicappendectomy,LA)后预防性置管引流的指征及位置。方法:将146例LA患者随机分为预防性置管引流组(n=71,对照组)与未预防性置管引流组(n=75,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WBC恢复正常时间、腹腔残余感染率、术后炎性肠梗阻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并将预防性置管引流组患者随机分为经右中腹切口髂窝引流组(n=39,A组)与经左下腹切口盆腔引流组(n=32,B组),对比两组引流切口感染率、术后24h疼痛评分、总引流量及腹腔残余感染率。结果:实验组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WBC恢复正常时间、腹腔残余感染率、术后炎性肠梗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切1:7感染率、引流切口疼痛程度明显减轻(P〈0.05),总引流量明显多于A组(P〈0.05);A、B两组腹腔残余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脓性阑尾炎合并局限性腹膜炎、甚至弥漫性腹膜炎的患者,术中阑尾根部处理满意,腹腔冲洗干净彻底,不主张常规放置引流。如果放置引流,建议引流管经左下腹部切口放置于盆腔内。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正畸力及炎症条件下大鼠牙槽骨高度的变化,研究正畸力和炎症对大鼠牙周组织改建的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加力对照组(P1组)和炎症对照组(P2组)各30只。施加50g近中向正畸力于P1组大鼠的左上第一磨牙;同时建立实验性牙周炎模型于P2组大鼠双侧上颌第一磨牙,2周后去除双侧牙周炎性刺激物,设右上第一磨牙为炎症对照组(P2组),并施加50g近中向正畸力于左上第一磨牙,为炎症加力组(P3组)。运用组织形态测量法观测各组大鼠上颌第一磨牙加力或去除炎症刺激物后各时点牙槽骨的吸收量。结果:P1组大鼠近中牙槽骨未见明显丧失,P2、P3组可见近远中牙槽骨的丧失,但当去除炎症刺激物后加力,P3组大鼠近中牙槽骨未见明显丧失。结论:只要彻底清除炎性刺激物正畸力不会导致牙槽骨的明显丧失。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用盐酸罂粟碱抑制植皮片术后挛缩的作用机理。方法:取18只大鼠36侧移植皮片作为实验对象,将大鼠分成测量组及取材组,同一只大鼠的植皮片按左右侧对应位置进行配对,分成A(罂粟碱治疗组)、B(空白霜剂对照组)2组。A组每日在植皮片表面外涂2%罂粟碱霜2次,B组仅涂抹空白对照霜剂,术后90天后,A、B两组改为全部应用空白霜剂。最后观察两组术后10、20、40、60、90、120天收缩率变化及α-SMA免疫组化染色、天狼猩红染色的组织学变化。结果:外用盐酸罂粟碱霜可以有效地抑制大鼠植皮片术后挛缩,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应用盐酸罂粟碱霜后,皮片创面中的肌成纤维细胞(MFB)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天狼猩红染色显示用药组皮片的Ⅰ/Ⅲ型胶原比值较用药组降低。结论:外用罂粟碱霜剂能够抑制自体游离植皮片术后挛缩,其作用机理在于盐酸罂粟碱可以明显减少皮片下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 MFB)的数量并降低Ⅲ/Ⅰ型胶原比值从而抑制了植皮片的挛缩。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大鼠肝移植术后移植肝和外周血中细胞因子的表达,并分析其在急性排异反应和耐受诱导中的作用。方法:Kamada法建立大鼠肝移植模型,并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A组:同品系组;B组:免疫排异组;C组:B组+免疫抑制剂;D组:C组+骨髓输注。RT-PCR和ELISA技术分别检测移植肝和外周血中细胞因子IL-2、INF-γ、IL-4、IL-10、TGF-β1的表达,并观察受体存活率。结果:在B组中Th1型细胞因子(IL-2、INF-γ)表达高于A、C和D组(P<0.05);而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和TGF-β1表达低于C和D组(P<0.05);细胞因子在C组与D组大鼠中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A、C、D组大鼠术后近、远期存活率明显优于B组。结论:Th1型细胞因子(IL-2、INF-γ)参与肝移植急性排异反应的发生,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和TGF-β1可能参与移植物免疫耐受的诱导,延长移植物存活。  相似文献   

20.
李智斌  袁普卫  朱超 《中国骨伤》2009,22(10):773-775
目的:探讨丹镁合剂对自身免疫引起的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60只日本大耳白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造模组(40只)。对造模组大耳白兔制造腰椎间盘突出模型,待造模成功后,造模组40只兔子再随机分成4组:模型组(A组,10只),生理盐水组(B组,10只),七叶皂甙钠组(C组,10只),丹镁合剂组(D组,10只)。生理盐水组兔耳静脉给予生理盐水(5ml/kg);七叶皂甙钠组耳缘静脉给予七叶皂甙钠(0.5mg/kg);丹镁合剂组耳缘静脉给予丹镁合剂(2.0ml/kg);共连续给药14d。空白组、假手术组及模型组未予给药。应用ELISA法观察不同药物对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的影响。结果:模型组IgG、IgM明显高于空白组与假手术组(P〈0.05);丹镁合剂组血清中IgG、IgM含量明显降低,与七叶皂甙钠组和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镁合剂可以明显抑制腰椎间盘突出症自身免疫反应,这为临床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