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目前血透室职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源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给予防护,从而达到保护医护人员身心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安全也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的关注.由于医院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医务人员常常暴露于职业危害中.常见的乙肝、丙肝、爱滋病还有梅毒等,这些疾病都可以通过血液来传播.因此,我国医务人员正面临着严重的职业暴露危险,特别是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工作上与血液接触机会多.再加上工作节奏紧张,造成职业暴露的危险性更大,若不注意个人防护,极易造成职业性损伤,所以加强防护工作,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分析血透室护理管理风险,以提出相应防范措施。方法:选取浙江省新华医院血透室接收的患者161例,其中79例为中心实施安全管理之前接收的患者,82例为实施安全管理之后接收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进行护理质量与满意度的跟踪调查。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与患者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出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透室的医护人员应提升专业技能,提高职业危害意识,加强自我防护,保证患者与自身健康。  相似文献   

4.
血透室作为一个特殊的医疗环境,其护理工作具有强度大、标准高、专业性强的特点,本文结合血透室的工作现状对护士的心理压力进行剖析并提出应对措施,对维持护士的心理健康,提高护理质量,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血液透析室一门技术性,专业性,责任性很强的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血透护士不仅要具备慎独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还需要具备处理紧急事件的能力,护士在从事繁重体力消耗的同时,也承受着各种心理压力和各种有害因素的威胁,因此,是影响血液透析室护士身心健康的因素,对缓解血透护士心理压力十分重要。1心理问题1.1工作负荷过重:基层医院血透室护士的压力主要是工作负荷过重,由于基层医院血透室护士人员少,所有血透室的工作都有血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介入室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降低介入室护士的职业危害性,促进护士的身心健康。方法:文章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医院介入室存在的高危职业危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从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介入室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包括X线辐射、微生物污染、化学药物的使用和社会因素等。结论:介入室应加强护士的职业防护,提高护士的自我防范意识,从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化学因素和社会因素方面采取相应的防护对策,提高介入室护士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透室CRRT护士排班管理与优化效果。方法:选取血透室长期参与CRRT轮班护士12名,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的方式,护士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将2010-2017年采用的三种排班模式进行对比。对照组A选用2010-2012年采用休息的护士听班负责CRRT治疗工作模式,2013-2015年采用固定1名护士采用周班制的方式负责CRRT治疗工作模式作为观察组B组,2016-2017年采用轮流每周以4名护士为1组,负责完成该周CRRT治疗工作。制订4人组机动细则,明确划分机动班上班次序及接班时间。另外辅以二线班作为补充,以保证CRRT护士休息的模式作为观察组C组。比较护士工作中反馈问题、疲劳评定量表、主观幸福感。结果:三组比较结果(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排班管理模式最优。结论:科学人性化的弹性排班模式,益于提高护士主观幸福感,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9.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血液净化技术快速发展,血透室的工作量急速增加,而血透室的工作性质导致医护工作人员处于医疗的高危区,包括物理方面、化学方面、心理方面及感染性方面,文章就该四个方面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血透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防范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6年6月在医院血透科室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基础护理的对照组60例和采用防控感染护理措施的观察组60例,对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空气质量合格率、手部卫生合格率和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环境污染、透析液、透析水污染、血透机自身因素及医院感染防控不强、操作不规范等是导致血透室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明确血透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及时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可显著提高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改善护理质量,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1.
由于输液室的护士承担门急诊患者全部的静脉输液的工作,工作量大,其面临的职业危害程度更大,这些危害会影响增强其自我防护意识护士的身心健康。因此,提高输液室护士对因素的认工作环境中危害识。避免不良因素的损害,确保护士的自我安全,值得认真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透室新护士岗前规范化培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立同德医院血透室的实习护士26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3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培训方式,实验组由经验丰富的老师进行一对一的规范化培训方式,对比分析两组护士培训后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以及综合评分。结果:经过培训后实验组护士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以及综合评分以及培训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护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透室新护士岗前规范化培训能够显著提高新护士的各项能力,缩短了其独立胜任工作岗位的时间。  相似文献   

13.
护理行业的独特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使得护理人员经常暴露于各种危险中,因此发生职业损伤是护理人员所面对的主要危害。内镜室护士的主要职业损伤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感染因素以及心理因素等四个方面,针对这些职业损伤因素做出相应的防护措施,减少和避免此类职业性损害是提高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必要条件,内镜室护士应当强化自身的防护意识,确保职业安全和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寻找有效的防护对策。方法:从化学性、生物性、物理性和心理性等几个方面分析消毒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结果:针对不同的职业危害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可以降低消毒供应室护士职业的危害程度。结论:消毒供应室护士要保持高度的防范意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是减少或避免各种职业危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规范操作及工作流程对于血透室针刺伤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我院血透室2009年6105人次血液透析中发生的针刺伤进行统计分析,制定医疗垃圾处理的规范操作及工作流程,并将此规范流程在2010年9471人次血液透析中予以实施,观察其对预防医疗垃圾处理过程中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的效果分析。结果:2009年护士、护理员、工人的针刺伤发生率分别为0.3‰、0.5‰、0.5‰。护士、护理员、工人的针刺伤发生环节分别是医疗垃圾的转运,医疗垃圾的处理和医疗垃圾的运输。以此结果制定医疗垃圾处理的规范操作及工作流程,应用此规范流程,2010年医疗垃圾处理过程中护士、护理员、工人的针刺伤发生率均为0。结论:通过规范操作及工作流程可以有效地降低血透室针刺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血透室护士的护理工作是一门专业性强、难度大、技术含量高的工作。护士日常在为病人治疗护理的同时,常常存在着多种职业损伤有害因子的威胁。因此,认识可能存在的隐患,采用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把可能发生的职业损伤发生率降到最低。消除安全隐患,保护自身的身心健康,才能更好地服务病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血源性传播疾病孕妇剖宫产的手术管理措施。方法:将温州医科大附属第二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期间进行了剖宫产的血源性传播疾病孕妇,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手术管理,观察组患者针对以往手术存在的问题加强管理提出综合性手术管理措施。管理措施包括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新和教育、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加强心理护理、严格规范各项规章制度等。结果:对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性管理措施之后,有效地控制住了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感染。对照组患者引发的医护人员感染率(3.63%)明显高于观察组(0.91%),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血源性传播疾病孕妇进行剖宫产,需要切实的加强对感染的防控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规范制度,将感染情况控制在最小的限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血透室常见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给出对应的风险管理措施。方法:选择需要采用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100例,选择时间为2016年7月~2017年7月,随机均分为采用风险管理的观察组与采用常规管理的对照组,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透室有较多的风险事件发生因素,需要通过风险管理对策控制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血透室危重患者交接流程中的不安全因素,探讨实施相应的防范管理对策。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医院收治的136例血透室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运用新型交接方式的7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运用传统交接方式的6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总结血透室危重患者交接流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医生对护理评分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20.50±9.10)d、医生对护理评分为(94.30±2.50)分、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8.61%,均好于对照组患者,差别显著(P0.05)。结论:血透室危重患者在交接流程中存在不安全因素,针对这行不安全因素,施行新型交接方式,能够显著改善血透室危重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血透室新护士实施行动学习法培训的效果。方法:选取22名新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1名与实验组11名,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法进行培训,实验组采用行动学习法进行培训。结果: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的理论基础知识测试及实操测试成绩,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的日常工作态度,积极性、团队协作性与综合处理问题能力测试成绩,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透室新护士实施行动学习法进行培训,不仅有助于其掌握理论基础知识,提高临床实践动手操作能力,还有利于端正其日常工作态度、培养其团队协作性及综合处理问题能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为血透室输送高素质的护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