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明代医家李中梓在其《医宗必读》中提出著名的"乙癸同源,肾肝同治"的观点,是"肝肾同源"的理论源头[1]。现代医家认为,"肝肾同源"是指肝肾的结构和功能虽有差异,但其起源相同,生理病理密切相关,可采用"肾肝同治"的法则治疗各科疾病。笔者从肝肾同源角度治疗肝病,疗效良好,现将体会介绍如下。1理论基础中医学有"肝肾同源于精血"的认识,意即肝肾通过"精血"这一环节密切相关。肝肾共同起源于生殖之精;  相似文献   

2.
<正>斑秃(Alopecia areata)为一种局限性斑状脱发,常突然发病,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祖国医学称之为"油风"、俗称"鬼剃头"。临床上常见于青年人。斑秃的发病因素尚未完全明确,中医学则多认为与脏器虚损,精血失常等密切相关。笔者根据多年的斑秃诊治经验,从乙癸同源方面对斑秃的中医药治疗作进一步探讨,以指导临证施治。1乙癸同源,即肝肾同源,精血同源乙癸同源,即肝肾同源,又称为精血同源。《类经·藏象  相似文献   

3.
"肝肾同源"即乙癸同源,指肝肾两脏生理上精血互化、气血相通,病理上相互影响,肝肾同病。文章以古籍文献及现代研究为基础,探讨肝肾同源理论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的病因病机,及肝肾同源理论为指导的临床治疗效果。探索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方案,发挥中医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独特优势,为中医药有效的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提供借鉴及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从生理上讲,肝肾精血同源、阴阳互补、同俱相火、疏泄封藏互用.从病理上讲,肝肾精血亏损、阴阳失调互为因果.故论治肝病可从肾着手,通过益肾滋肾、补肾达到治疗肝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从展示古代文献、进行理论体会分析以及临床实践分析等对中医中的"肝肾同源"理论进行研究、分析、总结与归纳。在中医的脏腑理论体系中,"肝肾同源"是其中的重要一部分,"肝肾同源"非常形象的展示出都居于下焦的肾和肝在阴阳精血中的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关系;它在病理中互相传变、互相影响;它在治疗中,从古至今的医师都认为木无虚不可补,水无实不可泄,泻肝就是泻肾,补肾就是补肝。因此总结出了"肾病治肝、肝病治肾、肝肾同治"的治疗方法,这在临床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肝肾同源"理论分析骨性癌痛的病因病机,从生理病理等角度探讨精血同源、阴阳互根、藏泄互用的内涵机理,提出滋水涵木、气血互生等治法治疗骨性癌痛,结合1则临床病案分析,强调骨性癌痛的诊疗过程中应重视"肝肾同源"。  相似文献   

7.
"肝肾同源"理论是中医学体系中五脏相关理论之一。男科疾病由于其病因病机与肝肾两脏密切相关,"肝肾同治,从肝论治"等肝肾同源理论在男科疾病中的应用很常见。本文从肝肾同源的理论内涵出发,结合男科常见疾病的病因病机及现代研究,探讨肝肾同源理论在男科疾病中的应用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8.
中医认为不孕症的病位在胞宫,病机总属肾虚肝郁,兼有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肝肾同源又称 乙癸同源,肝肾两脏在经脉循行、精血、阴阳等方面与不孕症关系密切。从“肝肾同源”的理论渊源及其与不 孕症的关系探讨不孕症的针灸治疗,治疗上注重补肾气、疏肝气,兼调冲任、安神智,若兼痰湿、瘀血者予化 痰、祛瘀。  相似文献   

9.
从发生学的角度对肝藏血、肾藏精、肝肾同源进行探析,揭示出精血并属于水,取汁于水谷,精血互化。为临床许多疾病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从肝肾的生理功能、特性及脏腑关联角度分析,认为原发性痛经的根本病机为肝肾功能失常,导致气血阴阳失衡,影响冲任二脉及胞宫的气血运行,表现为"不通而痛"和"不荣而痛".临床治疗从肾、肝、肝肾同源出发,将原发性痛经辨证为肾虚血瘀,肝郁气滞、肝郁血虚、肝郁化火,肝肾精血不充、肝肾阳虚、肝郁肾虚等证型.对开拓原发性痛经治疗的临床...  相似文献   

11.
从现代医学角度谈"乙癸同源"的科学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乙癸同源”又称“肝肾同源”。我国明代医家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乙癸同源论》中明确提出“乙癸同源,肾肝同治”的著名学术思想,揭示了肝肾在生理病理上存在着相互滋生、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笔者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阐述“乙癸同源”的理论,总结报道如下。1“乙癸同源”的中医学理论根据天干配属五行法,肝为乙木、肾为癸水,故“乙癸同源”即“肝肾同源”。肝与肾在生理关系上表现为:①精血同源。即肾精养肝化血,肝血滋肾化精,精血互化,一荣俱荣,同盛同衰;②阴阳互补。即母实则子壮,子亦能奉母,母子相生。同时,肝肾之阴共制肝阳不亢,从而保…  相似文献   

12.
孙梦林  游卉  尤昭玲 《世界中医药》2023,(13):1883-1886
寿胎丸是历代中医妇科对于保胎最常用的方剂之一,临床通过寿胎丸加减应用治疗肾气虚、精血不足所致的多种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精血同源理论是中医学基础理论之一,在疾病预防、治疗等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女性生殖系统的功能密切相关。现从寿胎丸补肾气、益精血着手,借助精血同源理论与女性生殖系统的关系,分析寿胎丸对女性生殖系统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由于精血与女性生殖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密切相关,寿胎丸可以通过其补肾气、益精血的作用调节女性生殖系统。  相似文献   

13.
本文依据中医学文献强调肝肾同源于脑学说,并根据现代实验研究结果作肝肾同源于脑的相关性研究归纳,结合中风病病因病机研究,认为肝肾同源于脑学说有助于临床对该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黄进 《江西中医药》2020,51(5):28-3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为世界上最常见的肝脏疾病,属中医"肝癖""痞满""胁痛""积证"等范畴。肝肾两脏关系密切,在生理上母子相生,精血同源,经络相传,在病理上互相影响、疾病互传。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从肾论治,意义颇深,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5.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与高度近视是眼科常见疾病,二者的发病率在我国呈逐渐上升趋势。“异病同治”是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重要内容,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具有相同病机的疾病采取相同的治疗方法。中医学理论认为,肝藏血、肾藏精,肝肾精血同源,结合前期研究发现,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生发展与肝肾密切相关,补益肝肾法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效果显著,而高度近视的疾病发生发展也与肝肾息息相关,因此以“异病同治”理论为基础,探讨“从肝肾论治”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与高度近视,为疾病治疗提供更多参考。  相似文献   

16.
"肝肾同源"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乙癸同源"的调控机制和"肾肝同治"的治疗法则。李瀚旻教授带领科研团队经过20多年的努力,在继承"肝肾同源"理论的基础上,做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创新性工作。重点阐发肝主藏血与肾主藏精相生、肝主疏泄与肾主闭藏统一、肝主生发与肾主涵养协调的"乙癸同源"调控机制和维持"肾精-肝血相生"、"闭藏-疏泄统一"、"生发-涵养协调"的"肾肝同治"的治疗法则。将"肝肾同源于精血"的认识推进到"肝肾同源于脑、下丘脑-垂体-肝轴、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神经-内分泌-免疫-肝再生调控网络、髓-肝转化和干细胞及其组织微环境",极大地深化和提高了"肝肾同源"的理论认识。创新"髓失生肝"的病因病机,根据肝损伤与肝再生失衡是"肝肾精虚"诸证生物学基础的新认识,揭示补肾"开源节流"的配伍规律。在临床应用方面提出"肝肾精虚"证的客观量化标准,确定"髓"为中心的治疗靶点,强调早期干预的临床应用时机。  相似文献   

17.
肝肾同源的基础是经络、气血沟通肝肾两脏,使得精血互化,影响男性生殖能力;精索静脉曲张不育症病机应从肝肾立论,肝气郁结、经络瘀阻、肾精不足是其基本病机。肝肾同源与精索静脉曲张不育症的关系从理论上与临床来看,有很强的实际意义。从以上角度讨论两者关系。  相似文献   

18.
前列腺炎属于中医学淋证、癃闭范畴。古今医家多从肾治。芜湖中医学校马继松老师,认为前列腺和少腹,正处于足厥阴肝经循行所过之区,该病主症溲黄淋涩,少腹坠胀等,与肝经湿热下注、肝气郁滞又密切相关,且肝肾同源,精血同源(本病常有瘀阻症状,而瘀血皆出于肝),故...  相似文献   

19.
施维 《陕西中医》2006,27(5):575-577
目的:探讨分析“肝肾同源”理论。方法:用中医理论结合现代研究成果分析肝肾同源的理论根据,理论内涵。结论:“肝肾同源”理论根据为:肝肾母子相生,肝肾精血互化,肝肾经络相通、共隶奇经,肝肾各为先天,肝肾统司相火,肝肾阳气互温。本理论揭示了同居下焦的肝肾两脏生理、病理上存在着的相互滋生,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由此衍生出了“肾病治肝、“肝病治肾”、“肝肾同治”之法,此法在临床上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肝肾同源”是中医脏腑学说的重要论点之一。“同源”主要是指肝藏血、肾藏精、精生血、血养精的肝肾生理功能,所以又有“精血同源”之说。脏腑配合天干,以甲乙属木,属肝;壬癸属水,属肾。故“肝肾同源”亦称“乙癸同源”。一、肝肾同源的生理形态生理形态下的肝肾同源,主要反应在水、血、火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