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磁共振成像诊断隐性骨折和骨挫伤的价值和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隐性骨折和骨挫伤的诊断价值和意义。方法分析52例急性外伤患者行X线平片检查及MRI检查骨挫伤病灶的部位、病灶数、MRI表现。结果经MRI检查,52例显示隐性骨折和骨挫伤,尤其T2WI、STIR序列高信号,T1WI低信号诊断价值次之,对疑有隐性骨折的患者应常规行脂肪抑制序列,呈明显高信号。平片均未见骨折征象。结论MRI能早期确诊隐性骨折及骨挫伤,如患者外伤后X线平片未见骨折,外伤部位持续疼痛,软组织肿胀,不能承受重力,应做MRI检查。  相似文献   

2.
膝关节骨挫伤磁共振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对骨挫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8例骨挫伤患者资料,并进行MRI分析。结果48例骨挫伤共发现病灶65处,骨挫伤MRI征象表现为条状、斑片状、片状或地图样改变,在T1WI呈低信号或稍低信号,在T2WI呈稍高信号或高信号,在STIR序列上呈高信号。结论MRI是骨挫伤的最重要检查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对骨挫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挫伤的MRI诊断价值。方法 23例膝关节外伤患者,常规X线检查无异常,但临床症状有明显疼痛和功能障碍的患者行MRI检查。结果 23例患者均显示有骨髓水肿、骨小梁骨折和(或)少量出血的异常信号。结论 MRI是早期诊断骨挫伤的理想方法,可以减少或避免漏诊和误诊。且T2WI脂肪抑制序列更为准确和敏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MRI诊断在膝关节外伤性骨挫伤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71例膝关节外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患者受伤后的1~7 d内应用MRI进行诊断,并采用膝关节专用线圈在患者脂肪抑制PDWI的冠状位置进行扫描,并对FSE序列中T1WI与T2WI的斜矢状位置进行扫描,间距控制为0.5 mm左右,而层厚维持在3.5 mm。结果 71例患者中,骨挫伤病灶为82处,股骨内侧髁19处,外侧髁22处,髌骨9处,胫骨内侧平台16处,外侧平台12处,腓骨小头4处。所有病例经MRI检查后,脂肪抑制序列发现骨挫伤85处,而FSE序列中T1WI与T2WI中发现骨挫伤74处。Ⅰ型有18例(25.35%),Ⅱ型有21例(29.58%),Ⅲ型有32例(45.07%)。合并半月板或是韧带损伤41例,合并多处附属结构损伤23例。骨挫伤主要表现为股骨内、外侧髁与胫骨内、外侧平台,T1WI序列中信号强度不均,而在T2WI序列上信号强度较高,病灶形态表现为条状、大片状等,且形态规则或不规则。结论 MRI能够准确显现膝关节骨挫伤的部位与范围,且可表现出附属结构的损伤,这一明显优势对膝关节外伤性骨挫伤的诊断与治疗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膝关节外伤性骨挫伤患者接受磁共振成像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遵义医学院附属第五医院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膝关节外伤性骨挫伤患者100例,简单随机化法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给予磁共振成像检查,对照组给予X线进行检查,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并对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骨挫伤诊断准确率(98.25%)明显高于对照组(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经X线进行检查,无患者存在骨质结构异常的情况,其中27例患者的关节囊存在肿胀;观察组患者接受磁共振成像检查,共计发现病灶56处,46例为单侧膝关节骨挫伤,4例为双侧膝关节骨挫伤。患者的膝关节病灶磁共振成像特点:絮状、小点片状、斑片状异常信号,主要为弥散性不规则或地图形,边界均不清晰;在T1加权成像(T1WI)则表现为稍低信号或低信号,在T2加权成像(T2WI)则表现为稍高信号或高信号,在脂肪抑制序列(STIR)则表现为高信号。结论:膝关节骨挫伤患者接受磁共振成像,可以较好对其疾病情况进行评价,为其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原发性骨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原发性骨淋巴瘤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原发性骨淋巴瘤患者的CT和MRI资料,男9例,女6例。年龄12~65岁,中位数45岁。病程1~20个月,中位数7个月。局部疼痛者12例,触及软组织肿块者3例。15例患者经病理检查证实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B细胞源性14例,T细胞源性1例。结果:①病变部位。病灶位于骨盆者6例、脊柱5例、胸骨2例、股骨2例。②CT表现。15例患者均行CT平扫,其中8例同时行增强扫描。其中溶骨型骨质破坏8例,表现为片状形态不规则骨质破坏,骨皮质变薄、中断,边界不清,呈虫蚀样或穿凿样改变,未见骨质硬化改变;浸润型骨质破坏4例,病变区骨皮质较完整,无骨质缺损,骨髓腔内有轻微溶骨性改变;混合型骨质破坏2例,表现为斑片状骨质破坏区与增生、硬化相互混杂,呈不均匀密度改变,其中1例病灶内见小片状死骨;囊状膨胀型骨质破坏1例,表现为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皮质变薄、连续。2例出现骨膜反应,呈层状或葱皮样改变。骨质破坏区周围可见较大软组织肿块影,超过骨质破坏区,增强扫描可见中等强化。③MRI表现。12例患者行MRI平扫,其中7例同时行增强扫描。12例患者均见骨质破坏,呈斑片状、片状异常信号。与正常肌肉信号相比,T1WI呈等信号6例,呈低信号4例,呈稍高信号2例;T2WI呈高信号10例,其中信号不均匀8例,呈等信号2例;T2WI脂肪抑制序列骨髓腔均为高信号。12例患者的MRI均清晰显示病灶周围可见软组织肿块,2例患者的软组织肿块局限在骨质破坏区旁,10例超过骨质破坏区;增强扫描7例患者软组织肿块均为不均匀强化,其中明显强化3例,中等强化4例。结论:原发性骨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MRI)检查在膝关节病变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与治疗膝关节病变提供有效的评估方法和科学依据。方法对128例膝关节病变患者行 MRI 检查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8例中隐性骨折10例,MRI 表现为 T1、T2序列可见斜形、不规则形低信号影;半月板损伤66例,MRI 表现为脂肪抑制(STIR)序列低信号,半月板影出现短线状、条状或片状稍高信号影;关节韧带损伤78例,MRI 表现为低信号条索状韧带影扭曲位置失常或局灶性、弥漫性增粗、不连续、消失或出现不规则信号影。本组中骨挫伤70例,关节积液125例,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126例。结论 MRI 检查是临床诊断膝关节疾病的重要、可靠的检查手段。MRI 可以清晰显示韧带、半月板、关节腔、滑膜及肌腱等形态、位置及信号的变化,是诊断膝关节疾病的理想工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隐性骨折的CT、MRI 诊断价值.方法:对31例X线平片阴性的外伤患者CT及MRI 检查,伤部位分别为股骨髁、胫骨近端、胸椎及腰椎.结果:本组CT 检查8例异常,可见骨小梁结构较乱, 周围软组织肿胀;MR I 检查25 例显示隐性骨折呈现长T 1、短T 2 或不规则状线形异常信号, 其周围可见不规则长T2 骨挫伤水肿异常高信号影, 均伴有周围软组织水肿的异常信号.结论:X线平片虽为外伤性骨折的基本检查方法,但易漏诊,而CT及MRI可提高隐匿性骨折检出率.尤其是MRI 能早期诊断骨隐性骨折, 若患者局部症状明显,X 线检查无阳性征象者应行CT或MRI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指显微线圈MRI检查在手指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手指关节损伤患者采用数字式射线摄片机常规摄手指正侧位或正斜位X线片;同时采用1.5 T超导型MRI扫描仪对手指进行扫描,重点观察指骨骨质及指骨关节周围韧带、肌腱、掌板等损伤情况。结果:X线检查显示15例指骨基底部撕脱性骨折,其余患者均未发现异常。MRI检查显示35例侧副韧带损伤,12例伸肌结构损伤,18例屈肌腱损伤,15例掌板损伤;34例合并骨挫伤,9例伸肌结构损伤合并肌腱止点撕脱性骨折,6例屈肌腱损伤合并肌腱止点撕脱性骨折。侧副韧带及肌腱损伤在T1WI上表现为模糊、增粗,在脂肪抑制质子密度加权像(fat-suppression proton density weighted imaging,FS-PDWI)上表现为水肿、增粗,部分或完全断裂;掌板损伤于FS-PDWI上表现为扭曲或连续性中断;骨挫伤在T1WI和FS-PDWI上分别表现为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止点撕脱性骨折在T1WI和FSPDWI上表现为皮质断裂;所有患者均表现周围软组织不同程度水肿及关节腔积液。与手术对照,韧带、肌腱、掌板损伤MRI检查诊断符合率为100%,2例手指肌腱止点撕脱性骨折漏诊。结论:手指显微线圈MRI检查能清晰、直观地显示手指关节损伤情况,有助于手指关节损伤的正确诊断,为临床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精确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创伤性髂腰肌囊滑囊炎的CT和MRI影像表现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经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中心医院和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民医院诊断为髂腰肌囊滑囊炎的12例患者的CT和MRI资料,男9例、女3例;年龄27~82岁,中位数50岁;左侧5例,右侧7例。均有明确的髋部创伤史,髋部疼痛,跛行,腹股沟区可触及囊性肿物。合并股骨颈骨折9例、髂骨骨折4例、坐骨骨折5例、耻骨骨折4例、股骨头-髋臼局限性水肿1例。观察其CT和MRI影像表现特征。结果:本组12例患者,CT检查冠状位髂腰肌囊呈水滴状低密度影,轴位呈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影;MRI检查冠状位T1WI髂腰肌囊呈水滴状低信号影,T2WI和脂肪抑制序列呈水滴状高信号影;轴位T1WI髂腰肌囊呈圆形或类圆形低信号影,T2WI呈圆形或类圆形高信号影。髂腰肌囊上下径1.9~6.5 cm、左右径0.7~1.2 cm、前后径0.5~1.0 cm,均位于髋臼层面上下、髋关节囊前方、髂外或股动静脉外后方(上部稍偏于血管外侧,下部多在血管后方)。髋臼上方层面,髂腰肌囊紧贴髂骨基底部;髋臼层面,髂腰肌囊外为髂肌,后贴髋关节囊,表面有不同厚度的肌束包绕;髋臼下方层面,髂腰肌囊位于髂腰肌肌腱内侧,耻骨肌外前方,股动静脉后方。同侧髋关节腔积液及软组织肿胀,髂腰肌不同程度受压。MRI检查可见髂腰肌囊与髋关节囊相通。5例CT检查囊腔内可见水样低密度影,CT值2~38 Hu;3例MRI检查囊腔内T1WI呈略高信号影,T2WI和脂肪抑制序列呈不均匀高信号影。结论:创伤性髂腰肌囊滑囊炎的CT和MRI影像表现为髋臼层面上下、髋关节囊前方、髂外或股动静脉外后方圆形、类圆形或水滴状囊性肿物,结合髋部创伤病史,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RI检查在膝关节滑膜血管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Siemens Magnetom Avanto syngo 1.5 T超导型MRI扫描仪对11例膝关节滑膜血管瘤患者的患膝进行扫描,观察滑膜血管瘤的信号特点、形态、范围及其与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同时对MRI各序列对病变异常信号的显示能力作出评价。结果:局限型5例,界限清楚,呈结节状或浅分叶状;弥漫型6例,无明显边界,轮廓不规则,"钻缝"样突破关节囊生长、不同程度侵犯周围结构,其中1例侵蚀破坏股骨内髁,1例累及髌骨外后下缘,1例广泛破坏膝关节面呈骨关节炎改变、累及半月板及周围软组织、周围软组织无明显推移改变。与病变周围正常肌肉信号相比,4例病变MRI信号较均匀,T1加权像呈等或略低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呈"葡萄串"状排列,内见纤细低信号分隔;7例病变MRI信号不均匀,T1加权像以等或低信号为主,夹杂多少不等的细花边状、斑片状、蚯蚓状分布的高信号,T2加权像不均匀高信号内见小圆形等低信号。2例T1加权像、T2加权像病变内部见短条状、斑点状更低信号,为静脉石。1例病变T2加权像见小圆形等低信号,为血栓。2例T1加权像病变内夹杂不规则低信号,T2加权像为更低信号,脂肪抑制T2加权像上显示更为清晰,为慢性出血、含铁血黄素沉积。2例增强扫描脂肪抑制质子密度加权像显示病变迂曲血管延伸至皮下。5例MRI增强扫描表现为不均匀斑片状、结节状、脉管状明显强化,病变界限较平扫显示更加清楚,内部低信号分隔及不规则低信号区未见明显强化。5例见少量关节积液。所有患者均未见液-液平面。结论:MRI检查特别是增强扫描可以准确定位,清楚显示血管瘤的特征性信号、形态、范围以及与毗邻结构的关系,对滑膜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膝关节滑膜血管瘤首选的无创性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关节局限型腱鞘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tendon sheath,GCTTS)的MRI特征。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8月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的大关节局限型GCTTS患者的临床、MRI及病理资料。男6例,女13例;年龄27~65岁,中位数42岁;均因关节活动不适、受限就诊,5例伴有疼痛,4例有外伤史;均为单关节发病,膝关节病变12例、踝关节病变7例;病程1个月至8年,中位数51个月。19例均行MRI平扫,其中13例行增强扫描检查。由2名高年资MRI诊断医师共同对图像进行分析,观察病灶数量、部位、形态、大小、边界是否清晰、邻近骨质是否破坏、是否合并关节积液、肿瘤信号强度、信号是否均匀及强化特点等,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MRI表现。19例患者的肿瘤均为单发,肿瘤位于膝关节12例(髁间窝2例、腘窝2例、髌上囊3例、髌下脂肪垫5例),踝关节7例(胫距关节前方3例、胫距关节后方4例);肿瘤呈椭圆形或圆形14例,呈分叶状5例;最大长径2. 2~4. 9 cm;边界清楚13例,部分边界清楚6例; 2例邻近骨质侵蚀; 4例合并关节积液; T1WI以等信号为主15例、呈等信号4例,T2WI以稍高信号为主11例、以等高信号为主5例、呈稍低信号3例,脂肪抑制T2WI及质子密度加权像均呈以高信号为主的高低混杂信号; 16例肿瘤内可见线状或斑片状低信号,肿瘤边缘可见线状完整低信号8例、不完整低信号5例,6例肿瘤内可见线状低信号分隔影; 13例行增强扫描者,肿瘤呈不均匀明显强化11例,轻中度均匀强化2例。(2)手术及病理结果。19例肿瘤均行手术切除。肿瘤呈圆形、类圆形或分叶状,边界清楚,质韧。12例肿瘤有完整包膜,7例包膜不完整。3例与周围组织黏连,2例邻近骨质侵蚀。肿瘤内可见大量单核细胞及数量不等的多核巨细胞,肿瘤间质内可见含有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泡沫细胞、炎性细胞及胶原蛋白,多数肿瘤间质可见丰富的裂隙样小血管。结论:大关节局限型GCTTS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肿瘤在MRI上多表现为边界清晰、边缘可见低信号包膜的类圆形肿块,T1WI多呈等信号,T2WI多呈高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多呈不均匀明显强化,T1WI及T2WI的双低信号灶为其典型MRI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梗死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要点。方法对5例累及11个部位的骨梗死患者行X线、CT、MRI检查,分析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的影像学表现及特征。结果骨梗死病灶好发于股骨下段、胫骨上段,X线、CT表现为阴性或骨质疏松、斑点状钙化、虫噬样骨缺损,MRI急性、亚急性期T1WI病灶中央呈等或略低信号,边缘为迂曲的低信号带,T2WI中央部分呈等或略高信号,边缘为迂曲高信号带;慢性期T1WI、T2WI均呈低信号。结论 MRI能敏感的显示骨梗死病灶,其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是早期诊断骨梗死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系统性性红斑狼疮脑病(neuropsychiatric SLE,NP-SLE)MRI表现,探讨MRI对NP-SLE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08年12月符合NP-SLE临床诊断标准病例11例,均为女性,年龄25~42岁,病程3个月~22年.采用SIEMENS SYPMHONY 1.5T MR像仪,SE序列行轴位T1WI、T2WI、矢状位T2WI及增强扫描,分析其颅脑MRI表现.结果:11例MRI检查均有异常,阳性率为100%,表现为点状、不规则斑片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主要分布在大脑皮质、白质及基底节区,病灶周围无明显水肿或轻度水肿,无明显占位效应.4例增强扫描病灶呈轻度强化,6例有不同程度脑萎缩.结论:MRI对NP-SLE脑部病变发现及病灶形态数目,有较高敏感性,但缺乏特异性,结合临床资料可以早期确诊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隐性骨折及软骨损伤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膝关节31例、脊柱20例、踝关节23例、肩关节4例共78例有临床症状的X线平片检查、15例同时行CT检查阴性,而MRI检查阳性的病人结果,MRI检查序列包括T1WI、T2WI,STIR,分析各个序列的隐性骨折显示的阳性率。结果?膝关节31例共49处膝部隐性骨折,脊柱20例共有25处隐陛骨折,踝关节23例共有34处隐性骨折、肩关节4例共有5处隐性骨折,STIRT2WI与T1WI序列对病变检出率较高,分男Ⅱ为100%、89.3%及76.15%,其中膝关节31例通过与关节镜对比合并软骨损伤的有9例,MR/发现报告4例。隐性骨折的受累区域呈骨皮质下不规则形TlwI低信号T2wI低信号,可表现为线状、网状或不规则形且在低信号周围可见高信号的水肿改变。结论,低场MRI在膝关节隐性骨折影像检查中具有明显的诊断优势,并能准确定位,是隐性骨折检查的最佳选择,但是低场MRI对软骨损伤的诊断价值一般。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挫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7年4月该院收治的60例踝关节骨挫伤患者,使用西门子Avanto 1.5T MR机诊断,由3名经验丰富医师阅片,观察患者病灶部位、形态、范围以及信号等情况。结果在病灶位置方面,共92个踝关节,病灶104处,胫骨远端44处,距骨滑车36处,胫骨骨干12处,胫骨内踝8处,腓骨外踝4处;在病灶形态方面,28例患者为小碎片状、22例患者半月形、星芒状患者7例、其余3例患者病变形状不规则;在骨折挫伤范围方面,60例患者骨折挫伤范围较为局限,主要集中在关节软骨下方位置,为波及相邻位置关节面,少数患者横径延伸至骨皮质缘内侧。结论针对踝关节骨挫伤患者,采取MRI诊断技术,可以将患者病灶情况以及位置清楚全面的显示出来,有着非常高的诊断准确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颅内皮样囊肿破裂的MRI表现。方法搜集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颅内皮样囊肿破裂病例资料,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对其MRI表现、病因、病理和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病灶位于鞍旁2例,位于第三脑室后1例。2例MRI表现T1WI与T2WI均为高信号,蛛网膜下腔脑沟内和双侧脑室内散布的脂肪滴,脂肪抑制像高信号消失。1例MRI表现T1WI为不均匀稍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影,水抑制呈高信号。结论颅内皮样囊肿破裂有较典型的MRI影像学和临床特征性表现,可实现术前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总结原发性骨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21例原发性骨淋巴瘤患者的X线片,CT,MRI及SPECT的影像学资料,仔细复习其影像学征象并与病理特征作参照。结果:21例患者,单发18例,多发3例。单发18例中,椎骨6例,股骨4例,肱骨及髂骨各2例,肋骨、腓骨、尺骨、肩胛骨各1例。多发3例中,多节段椎骨1例,累及椎骨、髂骨1例,累及下颌骨、股骨、胫骨、左腕骨及双足跗骨1例。X线和CT显示溶骨型19例,混合型2例,病理骨折11例,有明显的软组织肿块11例。MRI检查9例,信号均匀7例,信号不均匀2例;病灶T1WI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2例、高信号7例。MRI增强扫描7例,肿瘤不均匀强化3例,均匀强化4例。SPECT显像8例,病灶均表现为核素异常浓聚。病理类型均为弥漫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B细胞19例,T细胞2例。结论:原发性骨淋巴瘤可发生于全身骨骼各个部位,有一定影像学特征,综合应用多种影像学检查可增加病变显示的信息量,但最终确诊仍需要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RI三维扰相脂肪抑制梯度回波序列在腕关节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TFCC)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因腕关节尺侧疼痛就诊的患者50例,均经非手术治疗症状不缓解超过1个月。按入组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常规序列组和常规加三维扰脂相组,每组25例。常规序列组行MRI常规序列(冠状位T1加权、T2加权脂肪抑制序列及横断位T1加权、T2加权脂肪抑制序列和矢状位T2加权脂肪抑制序列)检查,常规加三维扰脂相组在常规序列的基础上加上三维扰相脂肪抑制梯度回波序列检查。由2名高年资影像医师阅片后出具影像诊断报告。MRI检查后1周内均行腕关节镜检查,明确诊断为TFCC损伤者镜下行TFCC修复术。根据腕关节镜检查结果分别计算MRI常规序列和常规序列加三维扰相脂肪抑制梯度回波序列诊断TFCC损伤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MRI常规序列上,TFCC损伤表现为关节盘内中等信号、条带状异常高信号,严重者关节盘磨损、变薄或出现裂隙,可见连续性中断;MRI三维扰相脂肪抑制梯度回波序列上,TFCC损伤表现为在高信号的软骨盘中出现相对低信号的软骨损伤及缺损改变。常规序列组,MRI检查诊断为TFCC损伤15例,腕关节镜检查诊断为TFCC损伤18例。MRI常规序列检查诊断TFCC损伤的灵敏度为72.2%,特异度为71.4%,阳性预测值86.7%,阴性预测值50.0%。常规加三维扰脂相组,MRI检查诊断为TFCC损伤17例,腕关节镜检查诊断为TFCC损伤18例。MRI常规加三维扰相脂肪抑制梯度回波序列检查诊断TFCC损伤的灵敏度为88.9%,特异度为85.7%,阳性预测值94.1%,阴性预测值75.0%。结论:在TFCC损伤的诊断中,MRI常规序列和常规序列加三维扰相脂肪抑制梯度回波序列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且后者的诊断价值高于前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就诊的52例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经MRI常规序列T1WI、T2WI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病灶检出率。结果:MRI常规序列扫描:显示局限性脑肿胀11例,影像表现:境界欠清,斑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脑沟、脑池局部变浅、消失。其余41例有13例陈旧性脑梗死病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扫描:所有患者均表现急性脑缺血细胞毒性水肿征,影像表现:境界清楚,结节状、片状高信号病灶,且病灶范围明显大于常规T2WI、FLAIR像,20例脑干病变,23例放射冠、基底核区病变,5例颞顶叶及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面积病变,2例胼胝体区病变,13例合并有多发性病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24h内病灶检出率94.64%显著高于对照组78.57%(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诊断脑梗死效果优于MRI常规检查,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